二战时期苏联在华侨民状况的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战前后,苏联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时也受到本国来自意识形态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数以百计的俄国人流亡海外,在20世纪形成了俄国史上遍布范围最广的一次移民浪潮。由于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环境优势,使得大批的俄国侨民通过两国边境地区涌入中国。这些侨民在中俄边境地区生存发展、务工经商都对当时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当时生活在中国的俄国侨民社会活动以及产生的社会问题,有利于把握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好中国当前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安全。认清这一点,对现今战略合作关系良好的中俄两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国侨民;二战前后;中苏关系
  苏联曾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早从近代开始,俄国就像熊一样,其庞大的身影一直徘徊在东亚地区,攫取了外东北地区的大片土地,获得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也顺带连通了整个朝鲜半岛,成为影响东亚地区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进入到20世纪后的苏联继承了沙皇俄国在中亚地区的领土管辖权,使中国与苏联在西部和东部边界线总达约4300公里。20世纪初的俄国凝聚着世界风云,建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也是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块坐拥亚欧大陆,瞭望世纪版图中东方与西方的领土上发动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的较大的社会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这一时期伴随着俄国国家内部强烈的社会激荡和历经数年的国内战争,数百万俄国人流亡国外,成了俄国史上最大的一波移民浪潮。
  实际上,无论迁移的人口在迁入地区居留的时间久暂,都从不同程度上对当地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也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较为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时期。受二战之后来自中俄双方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综合国力及当时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该时期中国与苏联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复杂,展现出两面性的鲜明特征。中苏双方就在华俄侨问题曾展开激烈的交涉和斗争,研究当时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俄国侨民的构成及其社会活动,也是研究该时期双边关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1 “俄侨”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
  侨民是主权国家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由专业语言学家界定,侨民指的就是较长时间或频率上经常性地在自己本国以外的国家居住的人抑或是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被迫离开祖国移居他国的人。整个20世纪,俄国(苏联)共发生了四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首次浪潮发生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由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进入到20世纪以来国际上政治浪潮的影响,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在社会层面的政治对立,由于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陆续有很多俄国居民迁居国外。由于地缘优势,除了欧美国家外,在亚洲地区中国成为俄侨移居的首选国家。
  追溯历史,早在17世纪下半叶起,随着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俄国与中国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间,中俄爆发了雅克萨战争,这是中方俘虏了大量的俄罗斯士兵,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西伯利亚地区,后被俘遣送到了中国北京和东北和西北地区。随后,俄侨就逐渐成为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特性的历史现象而存在着。在当时的旧中国,清政府给那些归顺朝廷的外来俄罗斯人予以十分优厚的待遇。基于双方利益于1693年签订了通商条约,正式发布规定准许俄罗斯商人来到中国互通有无,进行正当贸易往来。随后伴随着俄侨来华的浪潮,更多的俄罗斯人迁居中国,从事商业、传教等社会活动。由十月革命到俄国内战时期,俄国本土的难民大量潜逃,分别从东北、新疆和蒙古三个方向来到中国,主要取道中亚地区,经过新疆或取道西伯利亚,经由中国的东北地区来到北京再逐渐分往中国各地。而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也留在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北的新疆地区。
  除了贸易往来频繁以外,中俄两国之间也曾签订《恰克图条约》,使得俄国东正教会可以定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及神职人员,这些教士不仅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中国的情报,还可以对中国的语言、特色文化还有西北地区和东北边境地区的风土人文和民族多样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俄国中国学和东方文化学以及中国俄罗斯区域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也为今后中苏关系的发展奠基。
  2 二战时期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的主要社会活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中国成了大多数选择离开俄国的俄侨选择移民定居的首选国家。根据移民不同的原因,这些侨民可以简单分成几种不同类型的群体。第一种是由一些前企业家组成,他们因在俄国被布尔什维克宗教调查而失去了财产(工厂,商店,作坊),失去了生计,以及在俄国新政府出现后因各种州重新设定社会机构而失业的人。其中还有许多人认为离开俄国是临时措施,直到俄国国内重新恢复了秩序为止。
  另外一种是为了避免混乱的社会环境,渴望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移民地点,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俄罗斯邻国中相当适合的国家,因为当时边界实际上是开放的,因此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中国。一些移民在没有证件,没有外国护照的情况下流亡到中国,其中还包括少量没有国籍的人。在这类群体当中有很多人已经领到护照,离开了俄罗斯,并以俄罗斯国家公民的身份生活。还有一批移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的帝国军队的前士兵。1918年《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平条约》签署后,军队开始瓦解,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军事人员,特别是指挥官和士官,仍然忠于誓言,并继续在这些部队中服役。與红军发生武装冲突后,这些部队逐渐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东撤退,并合并为科尔恰克军队和其他军事领导人。军事部队指挥将军卡佩尔在西伯利亚历经了一次很棒的旅行,到达了伊尔库茨克,越过中俄边界,到达了中国东北地区。然后军队被解散,军队开始从事和平职业。大多数军事移民以某种方式寻求在中国定居,寻找工作并获得体面的生活。因此,俄罗斯侨民出现在中国东北,并显著增加。在这些移民中,有大量知识分子的代表,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医生和教师等。他们将中国视为临时居所,因此特别注意确保自己和家人保持其民族文化。在这些移民中,有苏联公民的俄罗斯人。这些人是在获得苏联护照后离开俄罗斯的,还有那些在定居下来并在中国东方铁路公司(CER)的苏联国有企业工作的非法离开但获得了公民身份的人。   另外,还有无国籍移民居住在中国。其中就包括180名军事人员。但是由于缺乏合法的公民身份,这些人没有法律支持并且被剥夺治外法权,这使他们在中国重新开展生活也变得较为困难。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占领中国东北领土并建立伪满洲国之后,俄国人不得不在建制的俄国移民登记处进行登记,因此日本军政府控制了俄罗斯移民的行动。日本试图利用军事移民创建由阿塔曼·谢梅诺夫(Ataman Semenov)领导的军事单位,并将其与苏联军队进行对比。但是,尽管采取了一些暴力行动来建立军事单位,但这些尝试都是徒劳的。
  2.1 从政治方面看俄侨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活动
  根据资料数据显示,1930年在中国大约有7.5万俄侨。其中有六万人在中国东北地区,1.5万人在上海。这中间不仅有普通民众,还有沙皇时期的旧贵族和臣民。在20世纪20年代,在华境内的俄侨中包含过去沙皇时期的28个民族,他们中大多数人是按照自身民族特征走向的联合。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之前,居住在中东铁路区域和哈尔滨市内的俄侨称得上是有组织的群体,其性质堪称为国中之国。
  这些来华俄侨当中存在较多数人对当时的苏联体制表示不满,对曾经辉煌的沙俄时代仍心存向往,其中就有曾任沙俄时期的俄国将军和其他军官将领,并且早在日军入侵黑龙江之初就对日本人的行为予以肯定和支持。因此他们来华之后在东北境内还建立了法西斯组织和法西斯政党。例如俄法西斯党领袖罗扎耶夫斯基和一些曾被新生政权镇压的宗教界人士以及一些先前在修筑中东铁路时在中东铁路附属的综合性企业和铁路部护路队做出贡献的俄国公民及其亲眷。这一时期来华侨民中还有一些东正教神职人员,他们在哈尔滨发起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开办慈善音乐会,进行公益表演和举办募捐活动借此来帮助困难的侨民在哈尔滨能够过上较为正常的生活,此外还在教堂宣传东正教思想,创办教会,这些东正教会给在外的俄侨提供思想上的支撑和金钱上的援助。
  2.2 从经济方面看俄侨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活动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大批的俄侨涌入中国东北地区是基于中东铁路这一工程的建设。这些选择来华的侨民,多数是受到金钱利益的引诱,从而选择来到东北投资设厂,从事贸易经商、加工订货等生产和技术型工作。也是因为在华有充足的劳动力,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物质资源,相对宽松的政策和较为便捷的交通。在这样的综合优势下,东北地区已经建起了许多俄方的民营企业,比方说面粉厂、榨油厂、粮油厂、酿酒厂等。20世纪20年代末期,对比其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投资的国家,这些俄侨和各类在华俄商的数量是除了日本以外的第二位。每一位俄侨拥有的资金成本几乎都要比中国人平均统计的资本超出近十倍,享有良好的销售市场,付出较低的成本便可以获得满意的利润。这些条件无不深深吸引着很多俄商,而那些长期定居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利用从国内带来的资金和技术在中国建立了许多企业,还雇佣中国员工协同俄方员工一起为企业创收盈利。
  2.3 从文化方面看俄侨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活动
  俄侨文化是俄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1937年中日战争的爆发,一些不满日本侵略者的俄国人开始选择前往当时被日军占领的中国。他们选择迁到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天津、北京、上海等其他省市。逐渐地,一个俄国移民群体开始形成,并开始从事工业活动和经济贸易。在许多俄国人人数较多且较为集中居住的城市中,俄语学校也开始开设。在哈尔滨,那里有一个俄罗斯学堂和一个高等教育机构-理工学院。许多侨民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俄罗斯民族文化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20世纪20年代,尽管日本当局在中国境内所定的规章制度十分严厉,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俄国侨民仍然能够继续从事着教育科学工作、文化普及事务,向中国人介绍了欧洲的社会科学、文学、教育研究、音乐、戏剧和美术等知识,还定期出版相关的刊物和书籍著作,在哈尔滨成立了很多文学协会,这些俄侨组织也为俄侨在中国境内从事一系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西方文明和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俄罗斯演员、歌唱家、音乐家和艺术家在哈尔滨出名。他们在中国继续发扬着自己本民族文化。
  3 二战时期俄国侨民在中国新疆地区从事的主要社会活动
  由于1851年中国清政府同帝俄方面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帝俄在我国新疆的伊犁、塔城、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勒泰共设立过六处领事馆,帝俄性质的领事馆在中国的领土上一直存在至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存在时间长达约70年。在1881年中俄凭借签订《伊犁条约》划分双方边界,双边关系也经历了两个时期的浮尘与变迁。这70年间,我国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帝俄领事馆的势力和活动也逐步渗入到新疆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二战期间,帝俄领事又积极配合帝俄政府大规模吞并我国西北边疆的领土。同时利用军事威胁和领事裁判权干预我国的司法、行政主权。领事在帝俄对新疆的经济侵略和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帝俄领事馆的存在亦深入到了新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俄国侨民的大量侵入也给新疆地区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持续至今。除此之外,帝俄领事馆的设立给我国新疆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帝俄领事馆又是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外来因素。
  过去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伊塔通商章程》,为俄国人争得种种特权,为他们迁居新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战期间,迁居新疆的俄罗斯人主要从事经商活动,但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北疆。在这一历史时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俄曾签订的《伊犁条约》给予俄侨更大、更多的特权,使迁居新疆的俄国人急剧增加,俄国人大规模迁入新疆,其在华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此外领事馆和贸易圈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 中苏在二战后关于在华俄侨问题的交涉
  二战时期是中苏关系史上的较为特殊又在双边关系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双边国家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两方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分歧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政府与苏联当局政府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微妙而且复杂。在此歷史时期下,中苏两国建立起来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用作于公开维系两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纽带,虽在绝大程度上使得两国在长时间内能够维系双边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与贸易联系,吸引着许多俄国侨民迁居中国,在中国谋求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中苏双方实则依旧存在着出于不信任、猜忌、防范而在暗中进行对抗交涉和斗争。为此,国民党政府在外交上在尽量给予苏联以合作和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进行着一系列防御抵制和反击。在二战期间,苏维埃政权也鉴于巩固和稳定政权之余,为抵御外国武装干涉,苏联政府曾颁布法令剥夺境外白俄国籍,为了减少境外的敌对反动势力,苏联曾经强求我国新疆引渡白俄,同时是用各种形式的手段要求在新疆进行俄国侨民的登记注册,并且恢复苏联国籍,还公告游说俄国民众加入苏联国籍。苏联当局发动的这些种种社会活动是明显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而在我国东北地区,从《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之间的民间贸易主要集中到了黑河和海兰泡地区之间,条约中明示在双方所定交界之处双边贸易可以进行随便交易而不增收关税。此时吸引大量的俄国人来到中俄边境城镇展开商业贸易活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双边由官府组织的商户贸易进行得井然有序,但是由于苏联在二战期间政权地逐步稳固和实力的强大,随之而来的是在边境地区华人商户营业时,俄国人不遵守百里不纳税的规定,要求华人缴纳地皮税。经过后来双方无效的交涉之后,将集中经商改为了自由经商,俄国侨民在黑龙江省沿岸地区的商业活动也日渐频繁。
  此外,中苏关于在华俄侨问题——以苏联恢复俄国侨民苏联国籍为中心的交涉上,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出于稳妥和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到不影响与苏联国家关系的前提下,自行制定政策措施并处理了收复区在华俄侨的种种问题,而当时白俄在华东北地区扰乱滋事,时常有不法行为,妨害治安,无视法纪。与苏联政府为解决东北俄侨问题而表现出来无视中国主权的做法相比,中国政府既从严惩治罪犯,打击俄侨在华的不文明违法行为,又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建立相关部门对在华侨民进行合理化管理。国民党政府在充分行使自己的“属地管辖权”的同时,也为日后同苏方进行不可避免地交涉做出了足够的让步并留有余地。
  5 结语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二战时期在华俄侨从事的一系列社会活动,比如向中国引进了欧洲的社会科学、文学、音乐、戏剧和美术等知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和文明以及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经济上借助中国政府地优惠政策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大发横财甚至做出无视法纪,妨害我国境内社会治安地行为。无论迁移人口在迁入地居留时间久暂,或多或少都会对迁入地区地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二战期间乃至战后初期,苏联为解决国外俄侨问题,充分利用战后初期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诱使侨民回到苏联国境内,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所以,当我们评价这段时期的中苏关系和俄侨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衡利弊,不能全部给予肯定或否定。
  总之,中俄两个曾经互不信任地大国,能够走到一起并相互依靠,也是因为他们之间受着地缘环境因素的影响,想要提升自己的战略地位,必然需要和周边的地缘政治区达成和解。认清这一点,对现今战略关系较好的中俄两国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华.黑龙江中上游俄侨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兴耕.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2-139.
  [3]魏长洪,陈香苓.论二战后初期中苏关于新疆苏侨的交涉[J].西域研究,2000,(04).
  [4]于溶春.论新疆的中苏贸易[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04).
  [5]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6]张在虎.二战后中苏关于中国俄侨问题的交涉[J].俄罗斯研究,2008,(01).
  [7]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2:1328.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清政府于甲午战争失败后将“以日为师”定为基本方针至今,尊师重道的我国人民对明治维新的进步性过度肯定,而对其侵略性和反动性的认识则略显不足。在日本隆重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并高呼要学习“明治精神”之际,我们有必要全面剖析和认识明治维新及其精神。本文通过分析明治维新剖析出其中的“明治精神”,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精神复活的危险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明治维新;明治精神;复活;警钟  
期刊
摘 要: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或者实现团体的需要而滥用公共权力就是腐败,腐败的行为人可能是公共权力使用者,比如官员等,也有可能是经办者如办事员等非官员。腐败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企业管理  1 企业产生腐败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1 从企业产生
期刊
摘 要: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贯石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一家集建设投资和工程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型企业。通过对苏州贯石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其在A股上市的可行性及合理股价,以评估该企业的投资价值,为新三板投资者提供投资分析报告及建议。  关键词:新三板;贯石发展;财务分析;投资价值分析  苏州贯石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期刊
摘 要:《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的按份侵权责任在程序法上具有责任可分而案件事实不可分、任一加害人的责任确定需要顾及其他加害人的程序保障以及责任类型多元在诉讼形态上具有复杂性等特点。我国当前民事诉讼法采取的二分模式并不能解决按份侵权责任的适用问题,应当对必要共同诉讼的识别标准及其类型进行缓和,以合一确定判决的必要性为识别标准,并增设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对于物理结合类型的分别侵权应当适用类似的必要共
期刊
摘 要:陕甘宁边区建立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军婚与优抗条例,保障了军人的婚姻家庭美滿与抗属的基本生活。在抗战的背景下,政策的出台不仅使军人能够在前线安心作战,也使后方的抗属能够积极生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军婚政策极具其历史性与时代性,对于我们今天的军婚及优抗政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战;陕甘宁;军婚;优抗  军婚历来都是婚姻法中很特殊的一部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姻
期刊
摘 要:地方应用型大学在探索“新文科”之路时,应该立足本身持有的资源和地方特色,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本文以地方院校为例,围绕“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机遇和对策展开论述,从“教师队伍理念更新”“专业改造”两方面来探寻“新文科”建设之路。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衰退,同比下降了6.8%。科技型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打击较大,本文将通过梳理新冠疫情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环境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供给现状,分析税收政策供给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政策需求。  关键词:新冠疫情;科技型小微企业;纳税需求  1 新冠疫情环境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影响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严峻,短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政府补贴在企业投资效率中的作用效果,检验了内部控制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的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加剧了上市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同时也缓解了上市企业的投资不足,其加剧过度投资的情况更严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政府补贴加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上市企业投资不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政府补贴;投资效率;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庚子年初,疫情突袭,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级学校推迟春季开学时间,并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既是应急之举,但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立足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案例的分析,对在线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战疫;线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以信息资源为载体的智能化、科技化电话诈骗案件在高校中屡见不鲜,给受害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通过受电话诈骗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相关指导的案例分析,为高校心理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电话诈骗;大学生;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