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小学数学的难点,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42-02
小学生解答应用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不完题目、不经思考就盲目解题,乱套算法;二是完成任务就好,不检查、不反思;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四是对应用题有畏惧心理,无从下手。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缺陷,表现在审题时观察不仔细,感知笼统,容易忽略细节,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要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用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题型多,思维难度较大,数量关系隐蔽,这就容易使学生一提到解应用题就有畏惧情绪。这种情绪会使思维活动受到压抑,本来能做出的题也无法做出。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以上心理障碍,多引导、多鼓励,用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學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内驱力。因此,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景图、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把握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学习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克作单位、哪些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学新课前就对这些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应用题时,教师也要适时补充贴近学生生活的例题,再解原题,潜移默化的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加强简单应用题的练习。
简单应用题是指根据加、减、乘、除意义解答的一步式应用题,它是复杂的两步、多步式应用题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只有让学生解决好简单应用题,才可能解决好复杂的应用题。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目中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第二,找出题中关键词,并准确理解其含义。应用题的关键词有“一共”、“多”、“少”、“是”、“增加”、“减少”、“剩下”、“同样多”等;第三,分析并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对于学生审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题组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对比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审题能力。
3.画辅助图,把应用题直观化。
应用题类型虽然较多,但每一种类型都可以通过画辅助图的形式使问题直观化。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或示意图,通过这些形式把应用题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4.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最常见的错误是看到题中个别词语就急于解题,比如看见“多”、“一共”就加,看见“少”、“还剩”就减。在解答那些逆序的应用题时,这样往往容易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用顺向思维解答应用题较多,顺向思维解题策略已牢牢扎根于脑海中,不善于逆向思维,再加上审题不仔细就很容易造成上述错解。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运用加、减应用题的互逆关系和乘、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设计练习题组进行顺、逆思维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倒过来想一想”的逆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引导学生在犯错误的关键之处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42-02
小学生解答应用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不完题目、不经思考就盲目解题,乱套算法;二是完成任务就好,不检查、不反思;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四是对应用题有畏惧心理,无从下手。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缺陷,表现在审题时观察不仔细,感知笼统,容易忽略细节,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要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用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题型多,思维难度较大,数量关系隐蔽,这就容易使学生一提到解应用题就有畏惧情绪。这种情绪会使思维活动受到压抑,本来能做出的题也无法做出。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以上心理障碍,多引导、多鼓励,用爱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學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内驱力。因此,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景图、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把握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学习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克作单位、哪些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学新课前就对这些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应用题时,教师也要适时补充贴近学生生活的例题,再解原题,潜移默化的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加强简单应用题的练习。
简单应用题是指根据加、减、乘、除意义解答的一步式应用题,它是复杂的两步、多步式应用题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只有让学生解决好简单应用题,才可能解决好复杂的应用题。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目中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第二,找出题中关键词,并准确理解其含义。应用题的关键词有“一共”、“多”、“少”、“是”、“增加”、“减少”、“剩下”、“同样多”等;第三,分析并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对于学生审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题组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对比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审题能力。
3.画辅助图,把应用题直观化。
应用题类型虽然较多,但每一种类型都可以通过画辅助图的形式使问题直观化。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或示意图,通过这些形式把应用题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4.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最常见的错误是看到题中个别词语就急于解题,比如看见“多”、“一共”就加,看见“少”、“还剩”就减。在解答那些逆序的应用题时,这样往往容易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用顺向思维解答应用题较多,顺向思维解题策略已牢牢扎根于脑海中,不善于逆向思维,再加上审题不仔细就很容易造成上述错解。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运用加、减应用题的互逆关系和乘、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设计练习题组进行顺、逆思维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倒过来想一想”的逆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引导学生在犯错误的关键之处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