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历史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就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同仁指正。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能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71-01
一 发挥历史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挖掘历史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如讲到“焚书坑儒”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焚书坑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如果当时不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将会出现怎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创新素质,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换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发挥历史学科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创造性思维因素,如比较历史事件的求异思维、评价历史事件的辨证思维等,只要教师加以挖掘,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历史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具有综合性。他包含了发展思维的基本功能,还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的功能,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美育的功能。构成历史学科这些功能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中各要素有着对应的密切的联系。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发挥得好,必然对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去构建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新体系。在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意志力、自信心、恒心、毅力和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 优化历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切忌过早评价或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
(2)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3)把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在经常的比较过程中,积极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可以促进迁移想象,培养迁移思维能力。
2.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历史学科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历史遗址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能力便會得到发展。
(2)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师生间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把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历史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历史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3)把教学始终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维果斯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正确的教育,不能只是去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的原地踏步,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有了独立思考的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有反过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历史教学应尽可能地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能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71-01
一 发挥历史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挖掘历史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如讲到“焚书坑儒”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焚书坑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如果当时不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将会出现怎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创新素质,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换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发挥历史学科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创造性思维因素,如比较历史事件的求异思维、评价历史事件的辨证思维等,只要教师加以挖掘,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历史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具有综合性。他包含了发展思维的基本功能,还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的功能,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美育的功能。构成历史学科这些功能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中各要素有着对应的密切的联系。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发挥得好,必然对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功能,去构建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新体系。在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意志力、自信心、恒心、毅力和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 优化历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切忌过早评价或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
(2)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3)把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在经常的比较过程中,积极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可以促进迁移想象,培养迁移思维能力。
2.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历史学科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历史遗址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能力便會得到发展。
(2)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师生间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把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历史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历史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3)把教学始终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维果斯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正确的教育,不能只是去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的原地踏步,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有了独立思考的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有反过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历史教学应尽可能地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