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效果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实施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对照组实施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他丁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079-0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颅内外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脑血管病,也是不同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该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偏瘫、意识障碍、昏迷以及吞咽困难等,对该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缺血严重时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在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临床症状,据研究显示,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具有良好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因而本次研究以1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例,采用对比方式探究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57-80岁,平均(68.50+5.75)岁;对照组男39例,女39例,年龄59-80岁,平均(69.50±5.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给予吸氧、抗休克以及降颅压等基本治疗;给予患者脱水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并发症;脱水治疗主要使用20%300ml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861)静脉滴注,每天3次。
  对照组:实施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3635)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mg;治疗1个月。
  观察组:实施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mg;给予患者阿托伐他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g;共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其中①显效:患者的失语以及偏瘫等症状明显减轻,病残程度在1-3级,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在46%-89%之间。②有效:患者的失语以及偏瘫等症状有所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在18%-45%之间。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①+②)/78x100%"。
  (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包括TC、TG、HDL-C以及LDL-C,采用日立生化分析仪的方法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指标
  对研究所用数据分组,分为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分别用(X±s)、(%)表示,采用SPSS22.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观察反应强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格1。
  2.2血脂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与HDC明显低于对照组,LI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格2。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征主要有运动障碍、偏瘫、意识障碍、昏迷以及吞咽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主要因患者动脉或静脉闭塞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促使神经胶质与神经元出现变形以及坏死,进而导致脑实质出现软化以及坏死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出现异常,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并治疗胆固醇血症,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一氧化氮合成酶生成,提高缺血半暗带血流的灌注,并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的凝聚有良好抑制作用,更好地降低血流粘滞情况。且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内皮细胞血管的舒张能力,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等效果,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能够对血小板环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更好地起到抗血小板的效果,以及能够有效扩张患者的血管,并改善患者体内供血能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阿托伐他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更好地扩张患者血管,而阿司匹林能够释放氢离子,破坏膜蛋白结果,有效防治患者血管内斑块脱落,更好地减少血小板聚集,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水平,增强患者生存能力,更好地提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芳.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203-205.
  [2]周佾龙,杨韶华.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J].海峡药學.2019,31(2):224-225.
  [3]刘睿罗志敏,陈蓉.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12):84-86.
  [4]王建辉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应用他汀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21-22.
  [5]吴川杰宋海庆,王玉平,吉训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应用原则[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12):669-672.
  [6]姜博陈熠~飞,陈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经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153-156.
  [7]余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人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6):65-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和常规MRI对肺栓塞的患者开展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的扫描时间短于MRI,图片质量和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慢性栓塞共13例,单侧栓塞共18例,双侧栓塞共30例;结论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检出率高、用时短,影像征象明显。  [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3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的C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参照组,取30例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的C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参照组76.67%,心功能指标改成程度优于参照组,且P<0.05;结论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CF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迅速。  [关键词]:CF合并心律失常;胺碘酮;厄贝沙
期刊
[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月经不调患者的中药处方,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总结用药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9月台州市中医院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中随机抽取1200张,利用中医理论结合统计学方法,统计用药频率,分析调经方剂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探讨用药规律。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每张处方的药味数平均为15.5味,用药频率在前5味的药分别是当归、白芍、川芎、茯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在贯彻“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通过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的系统化梳理,挖掘和提炼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有条不紊地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从而将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整合于系统化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堂中,以期实现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日益壮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我国高校建立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的思考。为了提供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进一步的研究更多的参考,并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和社会社会发展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性;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腕三角骨骨折及其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证实的腕三角骨骨折的病例,比较CT结合重组技术和X线平片诊断三角骨骨折的准确率以及对三角骨骨折并发骨折的显示率,并且利用CT重组技术对三角骨骨折进行分型。结果:CT结合重组技术诊断三角骨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41例三角骨骨折患者中.I型22例(53.7%),I型
期刊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由疾病引起的经济负担。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整个过程的质控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056-02  随着现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甘草联合辅舒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2例,其中常规组使用辅舒酮治疗,联合组使用甘草颗粒联合辅舒酮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积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日间咳嗽积分、夜间咳嗽积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介人支架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3~2020.03纳入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25例予以传统药物治疗(A组),另外25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介人支架治疗(B组),对两组疗效实施评估。结果:B组病人经过治疗后,其ADL及NIHSS评分,各动脉血流速度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针对缺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乳糖不耐受小儿经补充乳糖酶及中医联合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儿童保健科136名年龄处于1月-1.5岁低体重儿(体重<=-2SD)观察组:70名存在乳糖不耐受小儿同时进行外源补充乳糖酶及进行中医推拿艾灸(为期3天),对照组:66名未进行规范治疗,2个月后进行生长发育评分监测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小儿体格发育,进食进食量,睡眠质量,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