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 用心陪伴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赏识、用心陪伴”这一理念,需要达到三个境界: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生命成为爱的堡垒。这种爱要产生在班级,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这种爱要扩散于家庭,让家庭成为爱的港湾;最后还要落实在生命,让生命成为爱的化身。
  
  作者简介:杨瑞清,1963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开始从事乡村教育工作。1985年担任行知小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班主任培训专家小组成员。出版专著《走在行知路上》。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很难说他仅是在培养学生,其实,更多的是在向学生学习,学生纯净的灵魂对班主任激发灵感、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无尽的源泉;作为校长,也很难说他是在指导老师、培训班主任,很大程度上他是在向班主任学习。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字非常重要:陪伴——陪伴儿童,陪伴同事,陪伴自己。
  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的很多想法都离不开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行知小学,我们最大的财富是行知文化、行知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当然应该珍惜。用什么来陪伴学生呢?我认为更多的是用行知文化来陪伴,因为文化是营养,行知文化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
  20世纪30年代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收留了一批难童在那里学习。很难想像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陶行知先生如何倾尽心力,办出如此高水平的教育。上海电视台拍了一部陶行知的专题片,里面提到:重庆育才学校儿童的笑脸是当时中国儿童最舒展、最灿烂的笑脸。陶行知先生是在用心陪伴儿童。他曾写过这样的文字——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若信你的话,哪儿来火轮?哪儿来电灯?哪儿来微积分?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先生的家人也在陪伴着他。1917年,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到东南大学担任教授,一个月拿400大洋的高薪,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只有三四块大洋,可以想象他过这样的日子应该是很舒适的。但是到了1927年,他毅然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在南京市郊农村创办了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陶行知进步的教育思想必然使他所办的学校遥遥领先于时代潮流。一些学生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发动反帝爱国运动,结果学校只开办了三年零一个月,就被国民党政府封杀,不少校友被捕、被杀,他被通缉,后逃往日本。而他的妹妹、妻子、母亲一直在晓庄生活,之后在那里病逝。可以想象得出,当时他的家人过着怎样艰苦、恐惧的生活。
  1946年,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去世,隔了几个月,治丧委员会把他的灵柩运到南京,安葬在晓庄师范附近的劳山脚下,跟他的亲人葬在了一起。青山有幸埋忠骨。这样一位大教育家永远长眠于南京,这也是南京的幸运。
  1981年,我到南京长江北岸的一所小学教书。陶行知的儿子陶城教授来看望我们,勉励我们走行知路,为中国乡村教育寻觅曙光。26年后,在2007年3月17日,陶城教授再次访问行知小学,为学校的发展变化而感慨万千。我们学校原名叫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小学,1981年一年级被命名为行知实验班,开始走上行知之路。1982~1984年农民集资易地新建学校,1985年教育局将学校更名为行知小学。1994年创立行知基地,每年有上万城市学生来这里体验迷人的乡村生活。2005年开始,每年有上千外国学生来这里开展中华文化浸濡活动。2007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称号。2001~ 2003年小学新建教学楼,5所小学并入。2005年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
  有了这样20多年行知路的奠基,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规划。1981到1994年,是行知小学迅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班集体建设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展开。之后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大转变。1994到2007年,我们有了行知基地,在城乡联合、中外交流背景下,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再干13年,从2007到2020年,在学校实施行知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的班集体建设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陪伴学生健康发展,陪伴老师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以下七条信念:
  缺爱,如同缺氧。我们很直观地认为人有两个生命:生理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生理的生命需要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等,但最不能缺少的是氧气,这一点常常容易被忽略。一旦缺氧,就会对生理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精神生命需要语文、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滋养,但精神生命需要最多的是爱。这其中缺氧的危害有多么严重,缺爱的危害就有多么严重。长期缺氧会危及生命,长期缺爱一定会导致心灵的扭曲,比如早恋、打架、无精打采、不思进取等,出现这些问题当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缺爱。除非你给他爱,否则只能造成更多的伤害。
  不会爱,等于不爱。班主任都知道教育学生需要爱,但却常常不会爱。大多数的爱表现为:对你好,受不了,爱往往成为伤害。班主任不会爱学生,就是不会爱自己。所以要学会爱学生,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会爱别人。陪伴不仅指陪伴学生,而且还要陪伴自己。
  “花苞心态”,才是真爱。大多数的爱都苛求完美,苛求完美如同苛求所有的花同时开放。其实大自然告诉我们,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大多数班主任的问题是拔苗助长,“爱心”摧残,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改变态度。平日走进花园,有时既欣赏盛开的花,也善待迟开的花苞,有时甚至觉得迟开的花苞会开得更大更美。可是若那花苞变成了学生时,我们却总会听到这样的训斥声:人家的花苞都开了,你怎么不开?分析问题,无非是说这些学生懒惰、态度不端正、不认真,甚至是笨蛋,然后要求你要马上开、立即开,你要是再不开,我就把你掰开。我们这样陪伴学生,那生命不是都遭殃了吗?我个人认为爱心的修炼只要过这一关就行了,其实我们往往急了一点儿,都爱,但是缺乏表达爱的智慧。我们给这样的智慧叫做“花苞心态”。有了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
  如果我们的班主任都以花苞心态来看待学生,每个人也以花苞心态来对待自己,那么班级会和谐许多,社会会美好许多。我对我儿子的教育也是采取此种心态。我的儿子,我当然希望他能非常优秀,希望儿子的这颗“花苞”早点开放,但事实却往往不能如愿,我只有在心里一个劲地念“花苞心态,花苞心态”。有时候我会这样想:即便我儿子这朵“花苞”迟开,或者永远都不开,但他仍然是我的儿子,我依然爱他。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教育者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学生内心的深处。从本质上来讲,教育孩子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态度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用爱心,永远捍卫童心。教师要做一个有童心的大孩子,齐心协力保护孩子的童心。童心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然晶莹剔透,但是非常脆弱,风一吹就会滑落,手一拉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教师要像善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童心,齐心协力应对复杂的生活以保护童心,这尤其是我们班主任的责任。童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生的无价之宝。童心是幸福的接收器,是创造的发动机,是生活的润滑剂。没有童心,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就没有快乐幸福。童心总是和快乐、活力、自然、单纯、希望、憧憬、可爱、幽默、好奇心、求知欲、真善美等相联系。假如我们没有童心,就没有了这些品质,生命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因此,在办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童心,因为它最宝贵。童心,孩子天生就有,不需要我们赋予,只需要我们捍卫,所以我才理解斯霞老师为什么把她的教育思想概括为童心、母爱。她是在用母亲般的爱去呵护童心、启迪童心、放飞童心,这就是斯霞老师的教育境界。我很自豪,在2000年12月,斯霞老师90岁高龄时,我去拜访她,她欣然为我们学校题了八个字:学会赏识,爱满天下。
  因为爱,让你自主选择。当懂得了用这样的爱心去呵护童心后,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和学生之间怎么沟通呢?我概括为三句话:我建议,你选择;你选择,你承担;你承担,我陪伴。真正的爱是你成功了,我为你欢呼;你失败了,我和你分担,但是责任在你个人。每个人都是自主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班主任应该放手让他们选择。
  因为爱,我们坚强有力。有人说,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班主任就变得没有力量了,学校不就没有章法了吗?我一直在探寻用怎样的方式去找到一条很好的方法。我多次跟孩子沟通,我知道他们最讨厌的是那些自以为是、在班上滔滔不绝的老师,学生看似服服帖帖,实际上却懒得搭理,发自内心地蔑视。所以,我们提倡“豆腐嘴、刀子心”,我们要有爱,给孩子温暖,更要有力量,语言表达要到位,要坚持原则。其实学生不怕批评,就怕受委屈。只要孩子不受委屈,我们的教育引导就会有力量。批评是不可怕的,壮实的苗更能经受风雨。我们说现在的孩子要吃苦,让他经受风雨,其实我们应该细心呵护幼苗,让它长壮实,这样才能让它经受风雨。现在它还没有长壮实呢,我们就摧残、伤害它,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伤痕累累,他就没有经受风雨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经得起学业考试,更要经得起人生考验。有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发信息问我:怎样让学生既有快乐的童年,又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我认为要给他足够的爱,足够的底气,他才有可能经受人生的风雨挑战。当然,人生有很多的变数,并不是说我们今天给他圆满的教育,他就一定能成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若不给他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他是不会走远的。
  带着爱,踏上幸福旅程。为了美好的未来,班主任就该用爱来陪伴孩子,带着爱踏上幸福旅程。有人认为,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就应该忍受今天的痛苦和磨难。我不这样认为,未来有很多复杂多变的因素,很难说会怎样,但是今天却是可以抓住的,一个个当下的充实构成了未来的幸福。人生是从满意到圆满的,当下若满意,未来就圆满。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满,认为不满就有动力,那么你未来就不可能圆满。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来想,其实挫折、挑战也是一种人生历练。满意当下,我们要的是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每一天高兴起来,这样我们才有应对未来的底气。我认为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高兴就好。
  “学会赏识、用心陪伴”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步骤:学会赏识,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
  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我们不能打搅它,最多只能走近。当我们真正走近生命时,我们一定能发现潜能。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巨大。发现潜能的关键是唤起孩子的自信。可是我们现在有的教育不是走近生命,而是走近分数;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分为本,不相信孩子的潜力,常常打击他们的自信。要扭转这个观念,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而唤起自信则需要善待差异。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只考语文、考数学,只去比分数,还要让后进生很自信,这就太勉为其难了。所以教育需要创设多种成功的渠道,用多元的价值观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感受。我认为,数学考第一名和跑步第一名都是一样的成功,一样值得骄傲,那些运动员不也是为国争光嘛!当然分数也不可缺少。高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教育的过程是可以有很多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找到人生价值的。最好的善待差异的方法就是引导自选。只有孩子发挥自主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然孩子的选择也可能是错的,这需要个过程,孩子从不会选择到学会选择,这是他们成长必经的步骤。魏书生和李镇西最大的一个教育特点就是民主,让孩子成为主人。所以,我不敢讲培训,不敢讲教育,不敢讲引领,我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只能让学生成为主人,我们去陪伴他们。这是我们班主任应该具有的境界。
  我们要学会赏识,这赏识不只是鼓励和包容,我们要尊重人格,相信潜力,理解个性,激励优点,包容特点,提醒缺点。前三项需要我们无条件地去做。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但是要严格控制它的比重,表扬和鼓励要十倍于批评和惩罚,而教师的包容更要占主导的地位,不要让学生形成对表扬或批评的依赖。
  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教育的小故事:爬山虎、柿子树、艺莲苑、浦禾园,我一一讲给大家听。
  爬山虎是很漂亮的植物,南京地区周边没有。有一次,我到上海开会时,看到学校、宾馆到处都是爬山虎,跟我们语文课——《爬山虎的脚》里描述的一模一样。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讲解,我就趁人不注意掐了一点爬山虎的筋,带回学校,放到墙角下繁殖,这样我们学校就也有了爬山虎。后来我们学校搞种植园地,扦插爬山虎的苗,因为我知道它的生命有多强。不久,它就繁殖了很多,有人来买,讨价还价我们还赚了2000元钱,这让我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很有成就感。利用乡村的资源动手劳动、教育学生是乡村班主任很实用的操作方法。
  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时,从老家骑自行车跑了60里山路带了一捆柿子苗种在校园里,一开始没有怎么管,但不知不觉,柿子树一天天长大,后来累累的柿子压弯了枝头。柿子树下,学生们做游戏、学习、聊天、交朋友。我发现柿子树也是一个教育的话题。这样,每年秋天我校就有了一个的柿子节。学生代表采摘柿子,大家一起来谈论与柿子有关的知识,我们总结柿子是劳动之果、道德之果、艺术之果、智慧之果。这么好的柿子该怎么处理呢?我们把柿子分给学生,大柿子分给小学生,先分给女学生,然后让学生把柿子带回家,跟爸妈讲柿子树的故事,等到柿子软、红、熟透的时候一家人共同分享。我们就是这样在陪伴学生。很难说是谁在教育谁,不只是教师、家长教育孩子,孩子也在影响大人,好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学生、家长人人办教育,人人受教育。乡村学校不只是孩子的学校,应当是飘扬在绿色田野上空的一面文化旗帜,农民在田间劳作,抬眼就能看到高高飘扬的这面旗帜,当然是在他们心中飘扬。学校一定是社区最美丽、最有爱心、最有希望的地方,所以农民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家长的心,学校若能做到真正引领孩子向着真善美的方向成长,那它一定能够引领大人的成长。
  艺莲苑是我们的荷花园。提到荷花就不能不提丁跃生。丁跃生是我的朋友,我们经常去看他的荷花,早就认识了。2001年,他非常忧虑地找到我,说他的荷花园的地被开发区征用了,他没有地方种荷花了。不瞒大家,我当时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暗暗高兴,马上鼓动他到学校附近租块地。后来我们做通镇政府的工作,他在学校附近租了200亩地种荷花,我们做了邻居。丁跃生是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生,一直在自谋生路求发展。他养过龙虾,后来还是决定种荷花,100元钱起家,买了花盆和种子来种。真的,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他相信自己,不再自卑,结果十几年荷花种下来,种了740多种不同的荷花,培育的新品种多达70余种,他还注册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将荷花销往世界各地,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他还出了4本荷花专著,成为全国荷花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5个专家之一(4个博导加1个农民)。昔日的高考落榜生成了南京农业大学、林业大学研究生的指导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丁跃生不仅种荷花,而且研究荷文化,他把荷花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工艺品、食品、药品的关系统统研究一番。从他的荷园里,你能够读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读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他培育出的新品种有:雨花情、红唇、古代莲、千瓣莲、并蒂莲……
  我和丁跃生走到一起,我们彼此取暖,彼此陪伴,做了许多教育的尝试。我们学校每年有荷文化节,学生诵荷花、画荷花、唱荷花、舞荷花,学校还编了荷花的教材,教育就这样活了起来。丁跃生成了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幸运的是,成为邻居的第二年,我们同时被评为南京市的好市民。
  兴奋地参加表彰会领奖时,我们注意到一个叫马飞的好市民,他告诉我们他的枣园丰收了,要在山脚下租地扩大种植面积。听到这个消息,我和丁跃生当天就把马飞“挟持”到行知小学来,“勒令”他在学校南面租了200亩地,他也很听话,第二天就把他的枣园搬了过来——即后来的浦禾园。马飞也是一个高考落榜生,穷途末路,就开始奋发图强种枣树,种了100多种不同的枣。他独自选育出的新品种又大又甜,荣获江苏省十大名果金奖。马飞很有爱心,为了让孩子长见识,他还种了上百种的果树,这样,学生的教育成长又多了一些素材,多了些陪伴。这就是发家致富、著书立说、吟诗作赋、参政议政的马飞。省长罗志军来看我们时说:三个好市民,一片热土地。我们仨真的很有缘分,我们同一年出生,都属兔,都适合在草地里生活。
  有丁跃生和马飞做榜样,我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很有底气: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也无所谓,种荷花、种枣树一样能发家致富,一样能成功。
  我们就是这样用爬山虎、柿子树、荷花园、枣园来陪伴我们孩子的成长。
  我和班主任都倡导教育中多用大拇指。生活中食指往往用得多,大拇指用得少,大家都习惯于用食指指责、抱怨、挑毛病,不习惯用大拇指欣赏、鼓励、找优点。每个生命都有挑不完的毛病,每个生命也有找不完的优点。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挑毛病呢?当然毛病也不是不挑,尽量少挑,更多的是要正面鼓励,欣赏孩子。
  “学会赏识、用心陪伴”这一理念,需要达到三个境界: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生命成为爱的堡垒。这种爱要产生在班级,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这种爱要扩散于家庭,让家庭成为爱的港湾;最后还要落实在生命,让生命成为爱的化身。
  (本文由朱亚娟根据杨瑞清老师报告录音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追求升学率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有的人把升学率与应试教育等同起来、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对升学率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有不少人半推半就,暗中在追求升学率却又不愿明言承认,唯恐背上一个应试教育的名声。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否追求升学率呢?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能否辩证统一起来呢?笔者将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    一、追求升学率是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提出“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得到了普及。然而近几年来,农村地区初中生的辍学人数却没有因为教育投入的增加而减少,相反,在有些地方还有反弹的趋势。农村学生辍学的情况到底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学生辍学人数上升?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选择近20所农村初中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访谈和查阅学校学生档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民众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追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同时,教育制度改革的模式也在悄然变化,正在从原来那种全国步调一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进入到中央领导下,地方全面开花、上下互动的阶段,而地方教育制度的创新在各地政治体制改革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    2008年12月6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都公益基金会、搜狐教育频道联合发起的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我国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概念的提出已经有6年了.6年多来.既有系统理论的阐释.又有班集体实践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诸多困惑。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之际
宜阳县锦屏中学是洛阳宏矗置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创办的一所民办初中,目前学校拥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110名教职工。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使他们在开口说单词、说句子的过程中把音读准、读好。英语对话则是他们开口说英语的高级阶段。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可以实施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主要做法是:先让学生尝试感受新知,进而理解、练习新知,教师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讲解知识、指导学习,充分体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前几年,自认为读懂了新课程理念的我决心用行动和汗水去书写自己教学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于是,我每天都坚持反复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工作到深夜,也从未后悔,从未放弃。然而,半年下来,我的教学成绩并没有太大起色。我开始有些怀疑、茫然与困惑:是学生们太笨还是我的教学思路出了问题?是上天不公平故意捉弄我,还是别人天生就比我优秀?为什么我的辛苦付出却换不回来一分收获?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掌握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是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表现教学内容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具体动作的动词、情感的动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把英语单词同实物或情景直接联系,增强语言
课堂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师生之间设有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激情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设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制定班级目标、建设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优化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文化、整合班级教育力量和进行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就组成了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    作者简介: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曾任南师大教科院党总支书记、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教育史及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学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