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器乐在千年的大浪淘沙中,能流传至今的乐种,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及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中国民族器乐传承的意义进行多方位的论述。
关键词:民族乐器;传承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也不可避免导致目前中国音乐文化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全球的全面张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正在一点点的被蚕食和弱化。而随着本土音乐文化的不断丧失或边缘化,必然会导致民族音乐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迷失及价值身份的缺失。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音乐全球化带来的音乐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开始极力捍卫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并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中国民族器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春秋时期令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钟磐乐到汉代的鼓吹乐,从唐代宫廷的燕乐、宋代瓦肆的细乐一直到近代的锣鼓乐、丝竹乐、吹打乐等丰富多样的器乐或乐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体系和历代人们的精神生活,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特质。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庸、平和、天人合一之类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早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民族文化的有机元素,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然而,近百年来,由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思想、意识的淡薄,以及“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不仅系统地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及阐释模式,而且将其作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改造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我国音乐观念上以西方音乐的精神和模式为价值取向的新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了中国音乐教育主体精神的迷失。因此,有必要通过民族器乐教学来推动中国民族器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形式上保持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连续性,在功能上满足现代中国人在文化心理层面各种需求,而且还可以弥合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音乐文化认同疏离感,对促进高校民族音乐建设,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中国特色音乐
在西方音乐不断同化的趋势下,唯有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才能保持和突显出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正如胡惠林教授所言: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性需求,决定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战略需求,历史地规定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不可能走西方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道路。”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样不能走西方音乐艺术发展道路,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既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体系客观要求,又符合中国目前音乐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具体地讲,就是指在中国的国土上产生或发展起来,适应国情、表现国风、符合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的音乐文化,简言之就是体现中国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的音乐文化。而我国的民族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并且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衍变,在音乐创作、演奏形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身的规律、特色和风格,例如,在美学方面,讲究音乐作品的“气韵”和“意境”,强调音乐创作的“风骨”和“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推崇艺术表现的蕴蓄与婉曲等;在表现形态方面,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繁简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等。这些民族器乐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构铸了中国民族器乐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音乐的特有风格与美学内涵,也决定了民族器乐是我国特色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民族器乐教学无非对于构建中国特色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音乐国际参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当今社会各方面有全面快速的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要拥有强大的实力之外,其文化艺术能否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则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一个民族的人文素质。事实上,从民族和国家产生开始,这种国际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和竞争从未停止, 它虽不像战争和工业革命那样明朗和尖锐,但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各个民族无不以自己拥有独立的音乐文化而引为自豪。这种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本民族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风土人情、话语体系、文化心理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激烈竞争,无疑促进了世界音乐艺术的丰富和繁荣。纵观我国现今的音乐体系,能够代表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国外听众青睐和珍视的音乐品种,首推我国的民族器乐。新中国诞生后,我国派出多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参加世界性艺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并获得多枚金质奖章。而后建国40多年来,民族器乐作为文化使者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无论从出访次数到人数,均居于其它姊妹艺术之首。这一方面说明了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也证明了国外观众对中国民族器乐所给予的珍重与厚爱。民族器乐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在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竟争当中,为我国争得了殊荣。尽管当前受到经济大潮和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其发展在国内遇到诸多困难,但民族器乐仍然保持着它那特有的风采,以其独特的韵律奏响着中华民族恢宏的乐章。因此,在当今国际音乐文化竟争当中,通过民族器乐教学进一步促进民族器乐的发展,可使我国的民族国粹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
四、培育多元音乐人才
音乐文化沖突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间的多种音乐文化交流与多元化音乐文化融合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而日益凸现,随之而来的各类音乐人才流动也日趋频繁,在此环境下衍生的多元文化不断渗透、融合,对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高校能否顺势而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层次多元复合型音乐人才大军,将直接反映出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综合实力,也直接体现了我国音乐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甚至影响到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支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无疑可以使音乐教育免除单一化的危险,避免封闭自主式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培养多元音乐人才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音乐文化已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若通过民族器乐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崛起,必然会改变我国传统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音乐文化体系现状,实现我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就为多元音乐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不仅能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还能充分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民族器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他的前景关系到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器乐的有效传承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小利 传承创新下的民族器乐展演特点 人民音乐 2014(2)
[2]张强 四川扬琴中扬琴的运用与演奏艺术 大舞台 2015(11)
关键词:民族乐器;传承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也不可避免导致目前中国音乐文化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全球的全面张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正在一点点的被蚕食和弱化。而随着本土音乐文化的不断丧失或边缘化,必然会导致民族音乐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迷失及价值身份的缺失。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音乐全球化带来的音乐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开始极力捍卫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并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中国民族器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春秋时期令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钟磐乐到汉代的鼓吹乐,从唐代宫廷的燕乐、宋代瓦肆的细乐一直到近代的锣鼓乐、丝竹乐、吹打乐等丰富多样的器乐或乐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体系和历代人们的精神生活,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特质。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庸、平和、天人合一之类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早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民族文化的有机元素,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然而,近百年来,由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思想、意识的淡薄,以及“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不仅系统地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及阐释模式,而且将其作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改造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我国音乐观念上以西方音乐的精神和模式为价值取向的新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了中国音乐教育主体精神的迷失。因此,有必要通过民族器乐教学来推动中国民族器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形式上保持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连续性,在功能上满足现代中国人在文化心理层面各种需求,而且还可以弥合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音乐文化认同疏离感,对促进高校民族音乐建设,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中国特色音乐
在西方音乐不断同化的趋势下,唯有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才能保持和突显出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正如胡惠林教授所言: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性需求,决定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战略需求,历史地规定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不可能走西方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道路。”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样不能走西方音乐艺术发展道路,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既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体系客观要求,又符合中国目前音乐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具体地讲,就是指在中国的国土上产生或发展起来,适应国情、表现国风、符合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的音乐文化,简言之就是体现中国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的音乐文化。而我国的民族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并且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衍变,在音乐创作、演奏形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身的规律、特色和风格,例如,在美学方面,讲究音乐作品的“气韵”和“意境”,强调音乐创作的“风骨”和“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推崇艺术表现的蕴蓄与婉曲等;在表现形态方面,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繁简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等。这些民族器乐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构铸了中国民族器乐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音乐的特有风格与美学内涵,也决定了民族器乐是我国特色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民族器乐教学无非对于构建中国特色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音乐国际参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当今社会各方面有全面快速的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要拥有强大的实力之外,其文化艺术能否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则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一个民族的人文素质。事实上,从民族和国家产生开始,这种国际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和竞争从未停止, 它虽不像战争和工业革命那样明朗和尖锐,但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各个民族无不以自己拥有独立的音乐文化而引为自豪。这种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本民族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风土人情、话语体系、文化心理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激烈竞争,无疑促进了世界音乐艺术的丰富和繁荣。纵观我国现今的音乐体系,能够代表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国外听众青睐和珍视的音乐品种,首推我国的民族器乐。新中国诞生后,我国派出多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参加世界性艺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并获得多枚金质奖章。而后建国40多年来,民族器乐作为文化使者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无论从出访次数到人数,均居于其它姊妹艺术之首。这一方面说明了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也证明了国外观众对中国民族器乐所给予的珍重与厚爱。民族器乐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在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竟争当中,为我国争得了殊荣。尽管当前受到经济大潮和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其发展在国内遇到诸多困难,但民族器乐仍然保持着它那特有的风采,以其独特的韵律奏响着中华民族恢宏的乐章。因此,在当今国际音乐文化竟争当中,通过民族器乐教学进一步促进民族器乐的发展,可使我国的民族国粹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
四、培育多元音乐人才
音乐文化沖突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间的多种音乐文化交流与多元化音乐文化融合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而日益凸现,随之而来的各类音乐人才流动也日趋频繁,在此环境下衍生的多元文化不断渗透、融合,对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高校能否顺势而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层次多元复合型音乐人才大军,将直接反映出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综合实力,也直接体现了我国音乐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甚至影响到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支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无疑可以使音乐教育免除单一化的危险,避免封闭自主式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培养多元音乐人才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音乐文化已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若通过民族器乐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崛起,必然会改变我国传统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音乐文化体系现状,实现我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就为多元音乐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不仅能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还能充分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民族器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他的前景关系到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器乐的有效传承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小利 传承创新下的民族器乐展演特点 人民音乐 2014(2)
[2]张强 四川扬琴中扬琴的运用与演奏艺术 大舞台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