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湄故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蒹葭
  虽然来自上古,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蒹葭,却仍然改变不了草芥的身份。
  识字不多的乡下人,才不会附庸风雅,便只唤你的乳名:芦苇。
  如此说来,与同样有个草字头姓氏的我,倒也同病相怜,门当又户对。
  这是干旱少雨的分水岭,一丛刚刚拔节的芦苇,很奢侈地享受着这处难得而珍贵的水域。
  在玉米们妒忌的目光里,一丛青青的芦苇,婀娜着媚人的身段,就这么没心没肺地生长着。而在芦苇丛中,更有水鸟们嬉戏和繁衍的家。春来,有风在吹响碧绿的芦叶;秋至,最美不过洁白如雪的苇花。
  芦苇根熬出汤汁来喝,利尿、解毒,又清凉、镇呕。夏秋之交,娘就会挖些芦苇根洗净,晒干,备用。
  我则取出芦苇茎内的薄膜,用作笛子的笛膜。一曲《扬鞭催马送公粮》,引得隔壁二丫妹子入了迷。
  突然就想起乡下的娘来,想起娘曾经侍弄过的玉米地,以及玉米地旁的一片芦苇。回家的路,总要经过玉米地,和一片芦苇荡。与它们相比邻的,还有一些低低的坟墓。
  其中的一个坟丘里面,埋着我故去经年的娘。
  菖蒲
  有水的地方,哪怕是不长的沟渠,都会有菖蒲的影子。
  一株株青葱欲滴的菖蒲,总是与娘种植的艾草,比赛着蹿个子生长。
  菖蒲先于百草在寒冬刚尽时觉醒,耐苦寒,安淡泊。自古以来,菖蒲就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花草四雅”。人们甚至把菖蒲当作神草或灵草,象征着幸福,可以带来昌盛。
  而我的家乡,仿佛约定俗成似的,每年农历四月十四,都会给菖蒲过生日。为菖蒲修剪根叶,浇水滋养。
  端午时节,娘自会早早地将菖蒲和艾叶,高高地斜插在门窗之上,用以祛病辟邪。手巧而略通中医的娘,还会把菖蒲、艾叶、陈皮、樟脑、薄荷等一起捣碎,用彩色的布头缝制香包,再穿上红线,给我们挂在胸前。
  娘说,香包一挂,蚊虫害怕;既解春困,又防感冒。
  菖蒲种植在野外,纤纤而立,一片生机盎然;着厅堂盆栽,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
  苟活异地小城的我,虽非文人雅士,却常置一盆菖蒲于案头,观之良久,仿佛故乡就在眼前……
  茭白
  第一次听说菰为六谷之一时,很是不解菰为何物,原来,乃茭白的种子菰米。
  后来读到李白的“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诗句,才知道菰米也叫雕胡的。
  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茭笋、高笋,村里人则喜欢称之为茭瓜。
  既称为瓜,大概是指茭白可以如同瓜一样,能够生着吃了。
  在缺水少雨的家乡,少之又少的一点水田,便很是珍贵,都用来栽种水稻,根本没有茭白的份儿。
  茭白只能寄身于房前屋后的水塘,以及路边的沟渠。也没有人给予施肥,或是治虫什么的。即便如此,仿佛没心没肺的茭白,仍然风生水起地生长着。要不了多久,茭白的个儿头,会超过那些水稻们一大截来。
  茭白棵下,虾米多。夏日炎炎,娘带着我,扛着自制的虾网,去茭白棵下的水里捕虾。娘将虾网插入水里,朝着茭白棵的方向轻轻一推,一次就能捕到半碗虾米。
  运气好的话,还能够在茭白棵里捡到鸡蛋,或是鸭蛋什么的。然后,再顺带采上几棵又嫩又肥的茭白。中午饭时,就可以吃到爽口的茭白爆红椒了。时至今日,偶尔还能够从菜市场里,看到卖有肥硕的茭白,应该是人工种植的。
  只是,从没见过茭白结出的一种叫菰的种子。想来当属少见多怪,贻笑大方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制作柿霜,时在秋季。此时,柿子圆润,还没有红软,必须爬树摘几十个下来,记得柿蒂上要保留一截树枝。之后,刮去柿皮,将一个个水灵灵的柿子串起来。  串柿子有技巧,要用一根粗一点儿的绳子做主线,再用细白绳,将一个个柿蒂上的小树枝捆在粗绳上,来回捆紧,提起那根粗绳,悬在采光充足、透气干燥的屋檐下,从远处看,真像一串串小红灯笼。  秋深了,柿子外皮结了一层薄薄的霜,白白的一层。老乡称之为“上霜”,说是辅助治
期刊
大雪前,乡下的亲戚给我家背来了半编织袋他自己种的红薯。  亲戚离开后,我把那浑圆、饱满、粉嘟嘟的红薯晾晒于阳台一角,而后,就没上心当回事。时光匆匆,两个星期一晃而过,居然一直未碰它。  假日,颇爱下厨的我自告奋勇,围裙一系,从容上阵。煮饭前,我从红薯堆里信手捡了只红薯,去根,洗净,削掉皮,对开切成四瓣,放在电饭煲里的大米上烀。  揭开饭锅盛饭时,黄澄澄的红薯,香气随着袅袅蒸汽吸入鼻翼,人倏地为之一
期刊
天气在逐渐变冷。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我一个人在家看书码字,吃早点或有快递才下楼活动活动。  我进门时,一只苍蝇不知何时尾随我悄悄地溜了进来,我坐到客厅的沙发上扭头才发现。它先围着餐桌转了一会儿,见没有残羹剩菜供它享用,就停在玻璃茶具上,它似乎不高兴,又朝敞亮的窗口飞去。它不认识挡风的玻璃,以为可以直接飞走,短距离碰撞了几个来回。它没有回头,随意地歇在窗户上,好像在环顾窗外蓝天下的树影婆娑,防盗
期刊
印象中,二妈是全村唯一与人碰面会给男人“打铺子”(递烟)的女人。二妈顶爱摆老资格,天天嘴里叼着烟,鼻子喷着烟气,满村子转悠。瞅见谁家菜上桌,她进门就坐在厅上等着人给盛饭,吃完,烟一点,手一背,走了。村里人一般不计较:又不是粮食关,谁家歉口饭呢?  而我今天回乡,再次遇见二妈,她已经八十有六。二妈很显老相,两颊深陷,头发花白,背弯成了弓。她的眼能认出我,耳朵似乎全聋了,我连声的喊话,一直没有获得她的
期刊
老屋的炊烟是长在房顶上的,炊烟维系着一家人的生计。  那时我们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父亲又在外地上班,家里兄弟姊妹五个全靠母亲一人挣工分,经济十分困难,在生产队属“超支户”。每年除口粮外,分得的粮食少之又少,一年四季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青黄不接之时,农村人常说的过荒月,锅里没有丰盛的食物煮,炊烟自然也是毫无生机,稀稀淡淡地悬挂在房顶。  火旺,日子自然红火。可我家角落堆放的柴火尽是房前屋后捡拾的树叶
期刊
枣红牛犊死去的那年夏天,额吉正怀着姐姐。  一夜未归的枣红母牛卧在山脚的草丛里,一边哞哞叫,一边频频朝额吉呼唤的方向点头。额吉判断,枣红母牛自山腰向下奔跑时不幸被草丛里的石头绊倒,右后大腿粉碎性骨折。西日嘎草原把它养得膘肥体壮,额吉抱住它粗壮的脖子,使出浑身的力量也无法扶起。草甸子上撒欢的一群孩子来帮忙,他们的小手插进枣红母牛的肚皮下合力向上抬,它终于站起来了。孩子们前呼后拥,把枣红母牛小心翼翼地
期刊
把近在眼前的云烟,柔美娟秀,变化万千。轻轻牵动你的眉眼,追着蝴蝶,去那翩翩流水边。  一袖含情脉脉的承转,提挽折甩,风雅无边。写意曼妙身段的画面,惊艳花飛,如此芬芳入眼。  水袖悠悠随那流光翻转,万水千山抵不过一曲缠绵;儿女情长,泪水沦陷,相信美是善良,爱是永远。  水袖悠悠舞动美好心愿,沧海桑田镌刻下一句诺言;暗香盈袖,光阴潺湲,唯愿春色满园,花好人间。
期刊
我住一楼,楼的南边,有一个小院。  红梅一到家,我便在院中选个比较适中的地方,砸开水泥地面,挖了个不大的坑,放了些花肥,栽上树苗,踩实,浇水。  第二天,没见变化。第三天,原先略显青绿色的树皮变暗了,我很纳闷儿。又过了一天,红梅病恹恹的,快日薄西山的样子。我慌了,次日一早,去了王姐那儿。她说,刚栽下的树苗不该施肥,要等树苗成活了,才能在根部以外的地方稍稍施点儿肥料,树苗是被花肥烧死了。说着,她随手
期刊
我在中共凤翔县委挂职任副书记的第二年夏天,陈忠实老师去宝鸡市,顺道来看望我。那天午饭后,我陪陈老师去了一趟周公庙。周公庙是周王朝的奠祭之地,是《诗经》成为“卷阿”的地方;因为,北边靠山,东西两边是塬,只有南边畅开,所以,《诗经》上把周公庙的地理特性概括为“飘风自南”——吹什么風,都是南风。  从南门进去,站在周公殿前,陈忠实老师念了一遍门楣上的对联:制大礼作大乐并勘大乱大德大名垂宇宙,训多士诰多方
期刊
二月二,天响雷,龙抬头,黄河开!  然而,当我来到壶口岸边时,眼前竟然是一片静默,两岸满是搁浅的流凌。往日排山倒海的壶口瀑布,远远望去居然是一座冰山,看不见水底冒烟,也看不见彩虹飞舞,只有不时传来的一声声闷雷一样的轰鸣。顺着大河的走向望去,十里龙槽酷似一條玉龙静卧在这晋陕峡谷之中,厚厚的冰层在水下流凌巨大的作用下缓缓隆起,节节抬高,已经远远高出了河岸,似乎那蛰伏的巨龙正在厚厚的冰层之下缓缓苏醒,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