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柿情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作柿霜,时在秋季。此时,柿子圆润,还没有红软,必须爬树摘几十个下来,记得柿蒂上要保留一截树枝。之后,刮去柿皮,将一个个水灵灵的柿子串起来。
  串柿子有技巧,要用一根粗一点儿的绳子做主线,再用细白绳,将一个个柿蒂上的小树枝捆在粗绳上,来回捆紧,提起那根粗绳,悬在采光充足、透气干燥的屋檐下,从远处看,真像一串串小红灯笼。
  秋深了,柿子外皮结了一层薄薄的霜,白白的一层。老乡称之为“上霜”,说是辅助治疗肺病很有效哩。在我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便怪叫道:“柿子霉了,柿子霉了!”爸爸告诉我:“这不是霉了,是里面的糖分渗出来了,成了小小的结晶。”爸爸笑道:“这样的柿饼才甜润哩!”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让爸爸取下一个,爸爸交给我后,我咬了一口,软软的,不是鲜红,而是檀木红,那种甜味,不腻不淡,甜得自然,糯软细腻。细心的人家,还会将柿霜每天压成扁平的形状。
  说起来,还有一种柿子的边角料可以吃,那便是刮下来的柿子皮,晒干以后会上霜,拣一条来吃,有点粗糙,吃到口里有渣。老人们说,这柿子皮还是一味药哩。
  后来成年了,走遍天下,吃了很多种柿饼,才知道家乡的柿饼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仙品。周树人当年在北平,一個叫“织芳”的友人从河南来看他,临走“放下两个包,说这是方糖”。周树人打开一看,不是方形的,却是圆圆的小薄片,黄棕色,吃起来又凉又细腻。这“方糖”便是今之所谓“柿霜”,只是切成薄片而已。周树人爱吃这“方糖”,有时深夜写作饿了,一吃十几片。宋人杨诚斋氏《谢赵行之惠霜柿》云:“冻乾千颗蜜,尚带一林霜。核有都无底,吾衰喜细尝。”他说的意思是,这些柿饼的核不大,肉质细腻,很适合老年人吃。可见早在几百年前,柿饼便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了。家乡的风俗,在正月初一,摆一碟柿霜上桌,每个插一根柏枝上去,叫作“百(柏)事(柿)大吉”。
  还有人谓之柿霜、柿饼、白柿、柿花、柿子砣,等等。柿子砣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谁最先叫开的,非常生硬,一个砣字,让人“退避三舍”。据家乡的野老讲,还有火盆柿,大而扁;方柿,四棱或者六棱,软瓤无核,味道甚佳,只是毁于兵火,如今不可遘矣。曾经的荒野里还有一种稗柿,查古书《群芳谱》可知它又名漆柿、绿柿、青棹、乌棹、花棹、赤棠柿。它是柿子种类中比较小巧的,即便是成熟了,依旧是深绿色,吃起来甘甜。但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一般是摘下来之后捣碎浸汁,经发酵后的淡褐色、透明胶状液叫作“柿漆”。这种漆可染渔网、扇子、雨伞、布匹诸物。据说,在日本平安时代,武士就爱穿柿漆染的衣服。
  在我们那儿,这样的柿子一般给馋嘴的小伢子留几个,至于多余的挂在枝头,让鸦雀啄食去吧。
其他文献
天下美食说来实在是多,我就愛这大豆腐,真是没的说。四四方方、又白又嫩吃不够,清香的味道,营养还特别的多。  千年沧桑一生都经历过,风风雨雨还保持纯洁的本色。有棱有角、宽厚朴素又实在,三九严寒呦不改响当当的我。  大豆腐平凡待不了客,可它却离不开老百姓的饭桌。平平淡淡陪咱一起过,这份情意让人一辈子舍不得。  大豆腐低调也有性格,从不与那高贵去论你我。是好是坏人心最有数,清清白白留在咱百姓的心窝。
期刊
这片土地,纠葛,疼痛,生生不息,它,就是白鹿原,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  一进入沟壑起伏的白鹿原,就让我们涌动着一股激情,只见肥硕的野兔在田野间窜动,“长儿巴丁”(也叫青鸟)在苹果树间飞舞,我们把车停放在公路边,就在野地里与小动物们追逐,结果一无所获,却把自己迷乱了方向,找不到了停放的小车。我们的身上积满了黄土灰尘,在干枯的芦苇丛里寻找道路,辨别方向,头顶的太阳在冬天里也有威力,把我们的身子照得暖暖
期刊
生在黃土炕,死用黄土葬,睁眼闭眼就爱这一腔。油泼辣子面,羊肉泡馍汤,放下大老碗,痛快吼一场。  说话带唱腔,肯定是乡党。生旦净丑都亮相,骂罢奸臣夸忠良。  乐也看秦腔,愁也听秦腔,笑落眼泪就好这一腔。缺它没瞌睡,茶饭也不香。犁地抡鞭子,牛听,我来唱。天是帐篷,地当场,敲锣打鼓亮一嗓。  板胡梆子唢呐长,吹胡子瞪眼像个样。衣襟擦过汗,草帽扇凉凉,一天不喊嗓子瘁,吼着秦腔撵太阳。  责任编辑:子非
期刊
从来没有哪一个冬天,我们是如此渴望着春天;从来没有哪一段时光,我们是如此期待健康平安。终于等来了——来之不易的这一天。  三个多月的时光,我们举国抗疫、共克时艰;上百个日日夜夜,白衣战士汗洒荆江、血祭楚天!我们始终坚信:纵有滔天逆浪,我们必将排除万难;纵有火海刀山,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大地总会复苏,春风终将送暖。  当春回大地、江河复苏,当鸟鸣莺啼、山花烂漫,让我们一起相约,再回一次荆楚大地。去看看
期刊
生我的时候,春日复苏,你兴奋地栽下一棵小树。多少光阴,含辛茹苦,你用心血浇灌了兒女的幸福。  送你的那天,阴云密布,我搂着那大树放声痛哭。养育之恩,铭心刻骨,我的热泪挡不住你匆忙的脚步。  我把你珍藏在那棵树下,让深深的根脉将你紧紧抱住。从此啊,从此看见轻风吹动了枝条,好像又感到了你的爱抚。从此听见林涛在深情鸣唱,就仿佛又听到你的叮嘱,你的欢呼……
期刊
一如往常一样,晚饭后七点半,我来到河堤上散步,又见到了他。  他在我住居的小區旁的河堤上贩卖板栗,生板栗,炒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卖,只卖板栗,只有在水蜜桃上市的7月份间断过。他卖的是云南板栗,甜、脆,一年四季都有。  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儿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
期刊
父亲是石头里的血,冬天颐养冰雪,夏天翠绿芳草,跟着岁月走完一生的路,即使夜幕降临,也会在西山挂一道彩虹。  母亲是泥土里的水,丰润的乳汁浇灌土豆、野菜,把漫长的一生编织成小船,风天雨天,搬运着我们兄弟姐妹。因而,我的骨骼是石头,心肺是一汪柔情的水。  我的父母,春天用犁耙拥抱田园,像忙忙碌碌的蚂蚁,揉碎泥土,从一棵水灵灵的白菜里寻找快意;夏天用锄头拥抱禾苗,喜欢萤火虫飞翔的夜晚,从洒落的汗滴里,照
期刊
月牙酥和北方的饺子类似,只是做法不同。餃子通常是蒸着吃的,而月牙酥是炸着吃的;饺子的馅以各种鲜肉、蔬菜为主,而月牙酥面包的馅,千年不变——花生和糖,最多最多,再加点儿芝麻或蒜泥。  姐姐必定是主事儿的,采购面粉加花生油,炸出香香的生猪油,放桌上晾着。小妹就会乖巧地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三妹手劲大,揉捏面粉团便成了她的拿手戏。月牙酥制作工序启动后,她必定会招呼大姐把备好的材料拿到大桌
期刊
张恨水,一个被老舍先生赞誉为“中国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他通俗文学的起点是从江西上饶开始的,最终走向文坛的金顶宝座——成为中国20世纪通俗文学大师。近日,择一时机,我在“三江口”与大师来了一次“遇见”。  信江与丰溪河,摆脱了重重山峦,急匆匆来到上饶信州区主城区的东南方向,彼此像互相倾慕已久的一对儿恋人,在葱翠黄金山的见证下相拥合抱。这个交集点,上饶人习惯上称之为“三江口”。这是一个嘹望口,是江
期刊
甘蔗命贱,容易种。  春天,母亲整好地垄,铺上牛栏粪,用锄头把粪和土拌匀,牛栏粪有一股陈旧的霉味散发出来,吸引来一些蚊子,围着母亲转,嗡嗡地,不停。母亲把上年留着做种的甘蔗切好段,每段都留有芽胚,甘蔗种按一定的距离放入垄沟,覆上粪土,浇了清水,过几天,甘蔗苗就破土而出。甘蔗的生长期大约八九个月。我有时去菜园摘菜,看到一丛丛甘蔗长势喜人,扁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总会想到那蜜一般的甜。待它们长到一人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