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早已跻身世界500强公司之列,但总部设在瑞士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ABB,仍在谋求变革。近日,这家公司抛出了一份“千日维新”的新阶段战略,以提升竞争力并降低风险。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酒店里,ABB首席执行官史毕福(Ulrich Spiesshofer)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50岁的史毕福是个典型的德国人,从2013年6月接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在不乐观的形势之下,他开始对公司做大刀阔斧的调整。
减法法则
9月16日开始,ABB股东通过了一个金额达4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公司称回购计划约3/4将用于减少股本,剩余部分将用于ABB全球超过2.2万名员工参与的认购计划。“我认为把钱还给股东是个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拿这笔钱去搞大规模并购。”史毕福说。
其实不是并购不好,而是ABB需要拿出行动来提振市场信心。此前由于公司的电力系统业务遭受全球需求不振的打击而陷入低迷,在纽约股市上ABB的股价与年初相比下滑约15%,远不及竞争对手西门子。此前,西门子承诺将集中精力扩大电气化和自动化业务,挑战ABB这家瑞士公司的传统强项。而且美国通用电气收购了阿尔斯通的能源资产,电气传输领域的第三大竞争对手由此应运而生。
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始终缺乏强劲动力,作为生产资料供应商的ABB也遭遇增长乏力的困扰。史毕福宣布了新的财务目标,预计2015?2020年,公司年平均收入增长4%?7%。目标虽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但比起公司之前宣布的5.5%?8.5%的中期目标已有所下调。
做减法是史毕福不得已而为之。从工业机器人到高压输电设备,ABB的业务领域涵盖极广,但为了提振竞争力,史毕福考虑做减法,剥离部分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我们把重心转向高成长性业务领域,同时提升公司竞争力并降低风险,尤其是电力系统业务。通过提高客户导向、精简组织机构,以实现更灵活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史毕福说。
因此,他宣布ABB会以市场为导向,精简区域组织机构,把全球8大业务区域精简为3个,负责客户协作、服务共享以及区内各国业务。史毕福说:“这些举措将提升客户关注和工作效率,使职权责划分更加清晰并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全面协作。”
当然,在做了一系列减法后,ABB能够腾出手来有所侧重。史毕福说公司将在高增长市场上下功夫。而在ABB的高增长市场中,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深耕细作
在史毕福减法增效的千日维新计划里,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0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ABB的重要市场,而且在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毕福说,ABB与中国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当时该公司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蒸汽锅炉。
目前,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员工1.9万名,拥有37家本地企业和遍布全国109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史毕福这样形容公司在中国的形势。他认为ABB的长期发展计划与中国的发展相契合,将继续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史毕福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中国将在能源效率、智能电网、新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等领域加大投入,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在这些领域ABB都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为设备升级提供帮助,而且ABB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已经在这些领域被广泛使用。
史毕福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会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个过程需要中国从减少GDP单位能耗,以及开发和推广更多环境友好型技术两方面发力。在这两方面,ABB都有实力和经验为中国出谋划策。在史毕福看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将带动行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自动化技术普及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完全有理由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2013年ABB在中国订单额及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双双达到56亿美元,占整个集团收入的12%。“重视中国不仅因为我们在那里卖出很多商品,更因为那里是我们重要的技术基地。”史毕福说。2005年,ABB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在中国雇佣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ABB最新推出的机器人YuMi就是中国制造,中方工程师在机器人的研发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YuMi号称是全球首台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机器人,作为一款人性化设计的双臂机器人,YuMi在小件装配等自动化领域有广阔前景。“它将在中国市场取得突破”。提到这种机器人时,史毕福显得相当自信。
中国2013年购买了3.7万部工业机器人,从而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史毕福认为,未来中国会遇到劳动力减少和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机器人填补不足和提高生产率是可行的方式,“YuMi能和工人并肩生产”。
在中国政府近期开展一系列反垄断调查的背景下,欧盟商会发布报告说,欧洲的在华企业已经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商业预期,也难免缩减投资计划,欧洲在华企业的“黄金时代”正逐渐远去。
对此,史毕福说:“我并不感到担心,我认为这些行动有助于中国未来的商业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欢迎这样的举动。”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酒店里,ABB首席执行官史毕福(Ulrich Spiesshofer)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50岁的史毕福是个典型的德国人,从2013年6月接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在不乐观的形势之下,他开始对公司做大刀阔斧的调整。
减法法则
9月16日开始,ABB股东通过了一个金额达4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公司称回购计划约3/4将用于减少股本,剩余部分将用于ABB全球超过2.2万名员工参与的认购计划。“我认为把钱还给股东是个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拿这笔钱去搞大规模并购。”史毕福说。
其实不是并购不好,而是ABB需要拿出行动来提振市场信心。此前由于公司的电力系统业务遭受全球需求不振的打击而陷入低迷,在纽约股市上ABB的股价与年初相比下滑约15%,远不及竞争对手西门子。此前,西门子承诺将集中精力扩大电气化和自动化业务,挑战ABB这家瑞士公司的传统强项。而且美国通用电气收购了阿尔斯通的能源资产,电气传输领域的第三大竞争对手由此应运而生。
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始终缺乏强劲动力,作为生产资料供应商的ABB也遭遇增长乏力的困扰。史毕福宣布了新的财务目标,预计2015?2020年,公司年平均收入增长4%?7%。目标虽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但比起公司之前宣布的5.5%?8.5%的中期目标已有所下调。
做减法是史毕福不得已而为之。从工业机器人到高压输电设备,ABB的业务领域涵盖极广,但为了提振竞争力,史毕福考虑做减法,剥离部分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我们把重心转向高成长性业务领域,同时提升公司竞争力并降低风险,尤其是电力系统业务。通过提高客户导向、精简组织机构,以实现更灵活和快速的客户响应。”史毕福说。
因此,他宣布ABB会以市场为导向,精简区域组织机构,把全球8大业务区域精简为3个,负责客户协作、服务共享以及区内各国业务。史毕福说:“这些举措将提升客户关注和工作效率,使职权责划分更加清晰并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全面协作。”
当然,在做了一系列减法后,ABB能够腾出手来有所侧重。史毕福说公司将在高增长市场上下功夫。而在ABB的高增长市场中,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深耕细作
在史毕福减法增效的千日维新计划里,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0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ABB的重要市场,而且在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毕福说,ABB与中国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当时该公司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蒸汽锅炉。
目前,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员工1.9万名,拥有37家本地企业和遍布全国109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史毕福这样形容公司在中国的形势。他认为ABB的长期发展计划与中国的发展相契合,将继续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史毕福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中国将在能源效率、智能电网、新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等领域加大投入,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在这些领域ABB都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为设备升级提供帮助,而且ABB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已经在这些领域被广泛使用。
史毕福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会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个过程需要中国从减少GDP单位能耗,以及开发和推广更多环境友好型技术两方面发力。在这两方面,ABB都有实力和经验为中国出谋划策。在史毕福看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将带动行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自动化技术普及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完全有理由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2013年ABB在中国订单额及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双双达到56亿美元,占整个集团收入的12%。“重视中国不仅因为我们在那里卖出很多商品,更因为那里是我们重要的技术基地。”史毕福说。2005年,ABB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在中国雇佣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ABB最新推出的机器人YuMi就是中国制造,中方工程师在机器人的研发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YuMi号称是全球首台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机器人,作为一款人性化设计的双臂机器人,YuMi在小件装配等自动化领域有广阔前景。“它将在中国市场取得突破”。提到这种机器人时,史毕福显得相当自信。
中国2013年购买了3.7万部工业机器人,从而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史毕福认为,未来中国会遇到劳动力减少和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机器人填补不足和提高生产率是可行的方式,“YuMi能和工人并肩生产”。
在中国政府近期开展一系列反垄断调查的背景下,欧盟商会发布报告说,欧洲的在华企业已经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商业预期,也难免缩减投资计划,欧洲在华企业的“黄金时代”正逐渐远去。
对此,史毕福说:“我并不感到担心,我认为这些行动有助于中国未来的商业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欢迎这样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