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底的河流》: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故园重生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底的河流》
  彭家河著  阳光出版社
  2019年11月
  彭家河散文集新著《湖底的河流》由阳光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抓住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故园悄然重生的温热呼吸,突破了城乡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艺术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故园重生也预示着新时代乡土文学的新方向。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与乡村都焕发了生机。但是,40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都市的魅力远远超过了乡村。因为梦想、前程、金钱等数不清的理由,农村青壮年不由自主地卷入打工潮,重新将乡土还给草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农村出现了空心现象,一些曾经生意盎然、温馨祥和的故乡,只剩下老弱病残还在苦守废池乔木。
  有济世情怀却找不到出路的乡土作家们,对于乡村的衰败有着更多的怀念和幽怨。彭家河前期作品中难以割舍的草木、农具、瓦屋等乡村意象就承载着对家园的依恋、对乡间传统人际关系的怀想、对爱与美的执念。所以,在唱罢“生命的挽歌”,穿过“那芬芳的轻愁”之后,《湖底的河流》第一辑中不少篇幅难能可贵地反映出一个作家对现实的忠诚和对自我的修正。
  作家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种种问题,彭家河从未逃避,而是直面现实,焦灼地忧思着吾土吾民的命运。见证了彭家这一偏远乡村的艰难蜕变和升钟湖的前世今生,彭家河欣喜地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广大乡村纷纷开始探索激活内生动力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湖底的河流》一书中,西河、升钟水库、升钟湖这三者是乡村变化的重要意象,从西河到升钟湖,南部县经历着乡村从繁盛走向没落又重回繁盛的变化。西河是乡村产生和运作的根本,随着现代化渗透入乡村,升钟水库这一项目启动过程里出现了“红绿卡车”这一景象,红绿卡车是新的运输方式,也是城市打开乡村的一把钥匙。在《与湖同龄共潮起》中,穷则思变的南部人民终于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振兴之路。在40年的艰难历练之后,升钟湖终于给乡民带来了福利。与此同时,公路村村通,土地流转重生,乡村又重新繁荣起来。与湖同龄的忧患书生也做好了准备,期待着迎接一个新的故乡。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绩逐渐凸显,《定居的河流》一文中的升钟湖不仅担负着水库的职责,也成为热门的旅游资源,每年举办国际性的钓鱼赛事。土地变作湖泊,周边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农民也接受了渔民的新身份,下锅的食材变成了鱼虾和莲藕,旅游开发解决了生计难题。乡村逐渐振兴,一些人从城市重返乡村,破旧的房屋修葺一新,交通便利,教育发展,土地有了新的生机,“百万人民借水之力,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困”。正如《川北可采莲》所写,自古苦寒的川北“只有如今人民生活大为改观”。这让作者意识到,“只要渠成水到、道路畅通,一切皆可焕然一新。” 升钟湖在南部县的发展,正是城镇化转向乡村振兴在中国的缩影,恰恰也是作者在创作中对于乡村和城市情感转化的证据。
  彭家河尝试将自己置身于更高的位置,将乡村命运放在更为宏大的时代潮流中进行考察。《火车永远年轻》《在白渔听诗》都反映出彭家河已经逐渐“走出传统”,不再“保守与短视”,认识到王兆胜先生在前一本散文集《瓦下听风》序言中所提到的,“天地万物与人类一样,它的溃败有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失败,有时还是新生机的开始”。因此,彭家河越来越关注乡村的新模式、新活力,更温柔与理性的接纳了岁月的流逝,对新农村新面貌有了信心和期望。
  当创作者对城市文明不再保持先入为主的反感和批判,以接纳的姿态看待,承载着少年經验和童年的精神乐园的乡村,在作品中或许也已转变位置。从个体的命运到乡村的变革,再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或许探求生命与时间的本质也是乡土文学新的出路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书房”是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活动的延伸,是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集阅读、展示、沙龙、表演、休闲为一体的新型阅读方式。本文从中国“城市书房”的发展过程入手,以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书房”建设为例,具体分析当下“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与运营模式及其对推广全民阅读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书房 公共文化 全民阅读  “城市书房”是贯彻国家文化发展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基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吴凤鸣 实习记者 朴莹)11月20日至23日,全国读书会联盟(第三期)学习班在北京举办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并圆满结束。本期学习班由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及全国读书会联盟主办,为全国读书会机构进一步搭建资源共享、思想共建的平台,为各个读书会提供了连接活动和资源共享的机会,凝聚了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  在11月21日的开班仪式上,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
期刊
12月7日,由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主办的“70年70城联读”总结盛典暨第六届全国读书会大会系列活动在北京77剧场举行。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70城联读代表、读书会代表及专家学者与会。  “70年70城联读”活动在启动的一年间,走进了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城市阅读组织,汇集了242家阅读文化机构用167场阅读活动致敬了72座红色城市。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发言中指出,举
期刊
新教材语文课程的改革,使阅读被提到一个战略位置。如何让班里的学生从小就能培养阅读兴趣,学习阅读策略、阅读方法,进而形成阅读力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  读什么:解决书源问题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习语文如果单靠一本教材,是很难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新教材是导向,更是引领。只有共读才能让学生不至于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为了补充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期刊
10月2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分论坛一:全国读书会主题阅读论坛在广西书展上举行。该分论坛主题为“主题阅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精神源泉”,由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办公室、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共同承办。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蒋茂凝,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晓新,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唐咸秋,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彤,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常务副
期刊
海口市骑楼步行街有一组令人驻足流连的雕塑:年轻的妻子身背、手牵幼儿,默默地为即将远渡南洋谋生的丈夫送行。神情忧伤但没有一滴眼泪,脸庞刚毅却多少有些惘然。都说雕塑背后是有情节的,我们能够想象,丈夫走后她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敬奉公婆,抚养儿女,扶犁耕作,操持家务,更不要说静夜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和担忧。笔者多少次站在这组雕塑像前,思绪联翩,既有对未知命运的同情,更有对勇敢承担者的敬重。
期刊
自1981年《读者》在甘肃省兰州市创刊以来,就是一个有力量、有温度和有明确价值观的知识传播者。创刊38年中,《读者》杂志刊发、分享了海量文章,感动、影响了几代人,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力量。《读者》被称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说的就是我们用阅读的方式关注几代国人的内心成长。在“分享经济”这个时髦新词风靡之前,《读者》就在以优质阅读分享与传播的形式把更好的阅读内容传播给更多的读者,可以说,《读者》的分享形
期刊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民阅读发展如火如荼。全民阅读紧紧服务国家实施的书香中国、文化强国及创建学习型社会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全民阅读发展战略倡导公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北京市东城区妇联 2018 年 7 月启动并实施书香东城家庭领读人计划,在北京市东城区辖区内面向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街道社
期刊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在全民阅读推广上有着先进理念与深厚的实践,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深圳模式”。在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推动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  承办深圳读书月,营建浓厚阅读氛围  《新阅读》:深圳读书月享誉全国乃至全球,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作为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请
期刊
银龄书院成立距今有十余年,专职、专业、专一从事老年主题阅读推广工作。在这十余年中,我们在北京、上海、广东、郑州、山西、天津、河北多地区成功策划、组织、举办多种形式银龄公益悦读活动四百余场。2018年银龄书院荣获全国第4届领读者大奖金奖、荣获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十佳优秀阅读推广机构奖、多个优质项目奖、十佳领读人奖。  十余年里银龄书院的队伍逐渐壮大,银龄书院始终秉持“陪你一起终身学习,伴你天天快乐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