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的设计与文化的融合很重要,只有将其进行很好的融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所设计的建筑具体情况并根据文化进行融合,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章在此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舍,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 建筑;文化;融合;创意
【中图分类号】 TU-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69-01
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协调统一。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协调统一,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因此,建议就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融合。
1 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或文化与经济、与物品的融合为旨趣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策划、构想。就建筑而言,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而进行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构想。文化创意是当今诸多产业的有力推进器,建筑本身就适合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借文化创意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建筑,从广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军事攻防设施。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构建物,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智慧、情感、观念和力量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会与人类用永恒共存。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2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与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皆需秉持。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人自然都会秉持,但邻里和谐观念却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十分可惜。
3 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小、面貌等问题。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现以其为例来说明建筑如何与文化融合,实现与文化的协调统一。为增加建筑的文化元素,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对城市来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谋求现代化,面向未来,力图展现新颖、前卫的形象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符号,对现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若有破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加固。第二,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体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经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食品、服饰及艺术表演,使之成为世人了解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第三,把该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现的名人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若有遗迹存在,应尽量保留下来,进行仿古修复;若遗迹不存,则可采取“意会”的办法,在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亭、小纪念馆、小广场或园林小品等,诱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还应以这些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来命名某些街道或建筑,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第四,城市的街道、建筑乃至路灯、便道、门店、广告、牌匾等,都要克服盲目克隆的陋习,改变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严重“同质化”局面,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个性化表现展示城市总体特色。
4 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
总之,建筑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关键词】 建筑;文化;融合;创意
【中图分类号】 TU-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69-01
当前,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协调统一。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协调统一,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因此,建议就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融合。
1 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文化本身的提档升级、价值实现或文化与经济、与物品的融合为旨趣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策划、构想。就建筑而言,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素材,以推进建筑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而进行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构想。文化创意是当今诸多产业的有力推进器,建筑本身就适合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使借文化创意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建筑,从广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军事攻防设施。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构建物,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智慧、情感、观念和力量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会与人类用永恒共存。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2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与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皆需秉持。与环境相协和,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人自然都会秉持,但邻里和谐观念却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十分可惜。
3 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小、面貌等问题。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现以其为例来说明建筑如何与文化融合,实现与文化的协调统一。为增加建筑的文化元素,推进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对城市来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谋求现代化,面向未来,力图展现新颖、前卫的形象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保留城市记忆和历史符号,对现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若有破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加固。第二,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体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经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食品、服饰及艺术表演,使之成为世人了解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第三,把该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现的名人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若有遗迹存在,应尽量保留下来,进行仿古修复;若遗迹不存,则可采取“意会”的办法,在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碑亭、小纪念馆、小广场或园林小品等,诱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还应以这些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来命名某些街道或建筑,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第四,城市的街道、建筑乃至路灯、便道、门店、广告、牌匾等,都要克服盲目克隆的陋习,改变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严重“同质化”局面,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个性化表现展示城市总体特色。
4 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
总之,建筑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