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报禁解除后,台湾地区迎来了报业的繁荣期。在自由化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在党派与财团的强大压力下,台湾地区的报纸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立场。在赴台学习四个月及亲临金马奖红毯的基础上,笔者以台湾“四大报”中的《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对于“台湾电影金马奖停办”一事的具体报道为文本,分析其叙事过程中如何体现报纸立场。
【关键词】台湾报纸 叙事立场 金马奖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历了荷兰、日本的侵略,在此期间,台湾的报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988年,台湾报禁解除后,台湾报业进入自由化的竞争阶段,各大党派的报刊纷纷创刊复刊,台湾报业繁荣发展。
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倾向
新闻本源是用事实说话,但新闻报道,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①。我们以为的真实是媒体建构出来的真实。
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源选取和编码过程,受报道者主观认识左右,同时受到来自编辑部的噪音影响,受众译码时也会受到自身认知结构的制约。因此主观倾向性是一般新闻的必然属性。
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台湾报纸中通过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反应自身立场的现象突出,而在台湾报纸中,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四大报纸立场最为鲜明,影响力最大。
《中国时报》是台湾早期成立的平面报之一,初名《征信新闻》,于1968年改称《中国时报》至今。②2008年由旺旺集团总裁蔡衍明入主,改组为“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立场偏向泛蓝。《自由时报》一般认为具有强烈的亲绿色彩,1980年由林荣三先生等人收购《自强日报》后改称至今。两份报纸都是台湾地区发行时间较长、发行量可观的报纸,政治立场鲜明,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立场对比显著的两家报纸《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对于“台湾电影金马奖停办”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为例,探究新闻叙事中如何确立报纸立场。
二、新闻叙事中立场的确立途径
1、客观视角与主观聚焦
新闻是叙事的一种,如今新闻报道大多采取客观视角,突出公正、客观的媒体形象,而通過聚焦的不同表达意图。
新闻叙事中,视角指“谁看”、“在什么位置看”,表现媒体意识形态;聚焦强调“从哪个切入点/哪一方看”、“什么被看”,将叙事眼光集中投射到报道者认为最该被体现的某一点,来引导舆论。
《中国时报》关于金马奖的报道第一段写到:
“华山电影艺术馆开馆昨日举行开馆记者会,曾催生‘台北光点’的导演侯孝贤也现身站台。第四十九届金马奖落幕,台湾仅留下四奖座引发‘停办金马奖’言论,电影圈反弹声浪四起,侯导满腔怒火,倒抽一口气直批是政治言论,不解为何有人如此放话,还气到怒吼:‘有种跳出来!’”
主语/主导者是侯孝贤,引用了侯孝贤的话,而停办金马奖言论一事处于次要地位。聚焦侯孝贤,向受众强调的是,要看侯孝贤表达什么观点。
《自由时报》关于金马奖的报道第一段写到:
“民进党立委管碧玲提出‘废金马奖’论调,惨遭电影人、网友群起炮轰,引发强烈反弹声浪;她今天上午强调,会用爱接受所有辱骂,‘要骂就骂我’、‘跟民进党没关系’,但对金马奖看法不会改变。”
主语/主导者是管碧玲,引用管碧玲的话,聚焦管碧玲,强调要看管碧玲的观点。
2、新闻选材
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素材,但事实不等于真实,“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新闻报道中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事实,但报道不一定真实表现事件。
选材是对已有素材的再认识、再鉴别,选取能表达意图的素材进行组合,是由客观存在到社会传播的过程,选材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③。简单来说,记者表明态度的方法是给哪一方更多话语权和“出镜率”,借他人之口表明“无形的意见”。
《中国时报》的报道中,记者一直引用“侯孝贤形容……”、“侯孝贤联想起……”、“朱延平写着……”、“朱延平认为……”、“杨雅很感慨……”,让受众关注导演们如何反对管碧玲。
《自由时报》报道中,记者引用“管碧玲今天上午公开表示……”、“她指出……”、“她解释……”、“她写道……”让受众关注管碧玲的说辞,让她在公众前有发声权。
3、谋篇布局
新闻结构是新闻材料的安排方式,它是传播者对事件内在秩序的认知。
(1)先声夺人
倒金字塔是新闻写作中常采用的结构,将最重要、最有价值或最能吸引受众注意的事件放在最前面,因此,报道的先后顺序、段落安排,体现报道者对事实价值的判断。
《中国时报》的报道首段亮出侯导观点“侯导满腔怒火,倒抽一口气直批是政治言论”,开篇借侯孝贤之口将管碧玲的言论定为政治言论,为事件定性。
《自由时报》的报道中,导语便说管碧玲道歉,“用爱接受所有辱骂”,“要骂就骂我”,“跟民进党没关系”等言论,让受众第一时间接触管碧玲的良好态度,希望受众关注管碧玲这一方的解释。
(2)以量取胜
《中国时报》在第一、二段的部分话语中提到管碧玲的言论;而《自由时报》关于冯凯、朱延平等导演的言论,只在最后一段122字的论述:
“创下3亿票房的电影《阵头》导演冯凯,对管碧玲的反应很简单,‘那些说要停办的政客,叫他们去死啦’、并直批‘目光如豆’;导演朱延平甚至点名质疑‘那位姓管的欧巴桑不看国片’;对此,管碧玲表示,自己会用‘欧巴桑的母爱’,接受所有的辱骂,但看法不会改变。”
4、语言策略
为减少报道中掺入记者主观成分的印象,记者一般会在措辞用语和细节描写等运用上动心思,以潜在形式表达观点和感情。
(1)词语运用 对于影视圈反弹停办金马奖言论一事,两篇报道用词不一。
《中国时报》写到:“不仅掀起影艺圈议论”。“议论”用词缓和。
《自由时报》写到:“惨遭电影人、网友群起炮轰”、“管碧玲在被网友及电影人强烈抨击后”。“群起炮轰”、“强烈抨击后”用词激烈,表现出对影视圈如此大动干戈有一定批评。
(2)句式结构
《中国时报》写到:
“被视为华人影坛殿堂的金马奖甫落幕,民进党立委管碧玲等倡议停办的声音随之而起,不仅掀起影艺圈议论,也成为昨日网络上讨论和媒体报道最夯的话题。”
《自由时报》写到:
“在金马奖刚落幕之时,掀起话题,引起强烈反弹可以理解。”
中时的言语中透露出不该在刚落幕时就引发言论的意味,且用“不仅……而且……”有情感递进意味,说明其恶劣影响之大。而自由时报的句式很平淡。
三、台湾报纸的现存问题与策略建议
1、热衷党派斗争,客观性不足
台湾地区的报纸注重言论,自由度较高,社论、评论等在报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被称为“报纸的灵魂”,但由于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岛内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复杂繁多,而报纸受到党派、财团等多方面的影响,热衷于党派纠纷,有时成为党派的传声筒,严重影響了报纸的客观性原则,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
2、高密度媒体,同质性突出
仅有2300万人的台湾岛上,媒体数量多达几百家,新闻来源的有限和报纸数量的庞大,使得报纸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可读性不强,受众没能从不同的报纸中得到不同的满足,而这种状况下引发了台湾报纸发行上的“赠品大战”、“销价大战”,报道中的“版面大战”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报业混乱,而没有从内容上解决根本问题。
台湾报业要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不仅要在保持其社论优势、自由度高的前提下,增强其客观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以免沦为政客对抗的舞台;而且要整合发展,做到内容为王,突出各报纸的强人之处和创新之处,向新角度、新思路、新领域探索,增强可读性。
参考文献
①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②中国时报五十年报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时报五十年》,2000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台湾报纸 叙事立场 金马奖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历了荷兰、日本的侵略,在此期间,台湾的报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988年,台湾报禁解除后,台湾报业进入自由化的竞争阶段,各大党派的报刊纷纷创刊复刊,台湾报业繁荣发展。
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倾向
新闻本源是用事实说话,但新闻报道,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①。我们以为的真实是媒体建构出来的真实。
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源选取和编码过程,受报道者主观认识左右,同时受到来自编辑部的噪音影响,受众译码时也会受到自身认知结构的制约。因此主观倾向性是一般新闻的必然属性。
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台湾报纸中通过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反应自身立场的现象突出,而在台湾报纸中,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四大报纸立场最为鲜明,影响力最大。
《中国时报》是台湾早期成立的平面报之一,初名《征信新闻》,于1968年改称《中国时报》至今。②2008年由旺旺集团总裁蔡衍明入主,改组为“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立场偏向泛蓝。《自由时报》一般认为具有强烈的亲绿色彩,1980年由林荣三先生等人收购《自强日报》后改称至今。两份报纸都是台湾地区发行时间较长、发行量可观的报纸,政治立场鲜明,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立场对比显著的两家报纸《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对于“台湾电影金马奖停办”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为例,探究新闻叙事中如何确立报纸立场。
二、新闻叙事中立场的确立途径
1、客观视角与主观聚焦
新闻是叙事的一种,如今新闻报道大多采取客观视角,突出公正、客观的媒体形象,而通過聚焦的不同表达意图。
新闻叙事中,视角指“谁看”、“在什么位置看”,表现媒体意识形态;聚焦强调“从哪个切入点/哪一方看”、“什么被看”,将叙事眼光集中投射到报道者认为最该被体现的某一点,来引导舆论。
《中国时报》关于金马奖的报道第一段写到:
“华山电影艺术馆开馆昨日举行开馆记者会,曾催生‘台北光点’的导演侯孝贤也现身站台。第四十九届金马奖落幕,台湾仅留下四奖座引发‘停办金马奖’言论,电影圈反弹声浪四起,侯导满腔怒火,倒抽一口气直批是政治言论,不解为何有人如此放话,还气到怒吼:‘有种跳出来!’”
主语/主导者是侯孝贤,引用了侯孝贤的话,而停办金马奖言论一事处于次要地位。聚焦侯孝贤,向受众强调的是,要看侯孝贤表达什么观点。
《自由时报》关于金马奖的报道第一段写到:
“民进党立委管碧玲提出‘废金马奖’论调,惨遭电影人、网友群起炮轰,引发强烈反弹声浪;她今天上午强调,会用爱接受所有辱骂,‘要骂就骂我’、‘跟民进党没关系’,但对金马奖看法不会改变。”
主语/主导者是管碧玲,引用管碧玲的话,聚焦管碧玲,强调要看管碧玲的观点。
2、新闻选材
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素材,但事实不等于真实,“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新闻报道中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事实,但报道不一定真实表现事件。
选材是对已有素材的再认识、再鉴别,选取能表达意图的素材进行组合,是由客观存在到社会传播的过程,选材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③。简单来说,记者表明态度的方法是给哪一方更多话语权和“出镜率”,借他人之口表明“无形的意见”。
《中国时报》的报道中,记者一直引用“侯孝贤形容……”、“侯孝贤联想起……”、“朱延平写着……”、“朱延平认为……”、“杨雅很感慨……”,让受众关注导演们如何反对管碧玲。
《自由时报》报道中,记者引用“管碧玲今天上午公开表示……”、“她指出……”、“她解释……”、“她写道……”让受众关注管碧玲的说辞,让她在公众前有发声权。
3、谋篇布局
新闻结构是新闻材料的安排方式,它是传播者对事件内在秩序的认知。
(1)先声夺人
倒金字塔是新闻写作中常采用的结构,将最重要、最有价值或最能吸引受众注意的事件放在最前面,因此,报道的先后顺序、段落安排,体现报道者对事实价值的判断。
《中国时报》的报道首段亮出侯导观点“侯导满腔怒火,倒抽一口气直批是政治言论”,开篇借侯孝贤之口将管碧玲的言论定为政治言论,为事件定性。
《自由时报》的报道中,导语便说管碧玲道歉,“用爱接受所有辱骂”,“要骂就骂我”,“跟民进党没关系”等言论,让受众第一时间接触管碧玲的良好态度,希望受众关注管碧玲这一方的解释。
(2)以量取胜
《中国时报》在第一、二段的部分话语中提到管碧玲的言论;而《自由时报》关于冯凯、朱延平等导演的言论,只在最后一段122字的论述:
“创下3亿票房的电影《阵头》导演冯凯,对管碧玲的反应很简单,‘那些说要停办的政客,叫他们去死啦’、并直批‘目光如豆’;导演朱延平甚至点名质疑‘那位姓管的欧巴桑不看国片’;对此,管碧玲表示,自己会用‘欧巴桑的母爱’,接受所有的辱骂,但看法不会改变。”
4、语言策略
为减少报道中掺入记者主观成分的印象,记者一般会在措辞用语和细节描写等运用上动心思,以潜在形式表达观点和感情。
(1)词语运用 对于影视圈反弹停办金马奖言论一事,两篇报道用词不一。
《中国时报》写到:“不仅掀起影艺圈议论”。“议论”用词缓和。
《自由时报》写到:“惨遭电影人、网友群起炮轰”、“管碧玲在被网友及电影人强烈抨击后”。“群起炮轰”、“强烈抨击后”用词激烈,表现出对影视圈如此大动干戈有一定批评。
(2)句式结构
《中国时报》写到:
“被视为华人影坛殿堂的金马奖甫落幕,民进党立委管碧玲等倡议停办的声音随之而起,不仅掀起影艺圈议论,也成为昨日网络上讨论和媒体报道最夯的话题。”
《自由时报》写到:
“在金马奖刚落幕之时,掀起话题,引起强烈反弹可以理解。”
中时的言语中透露出不该在刚落幕时就引发言论的意味,且用“不仅……而且……”有情感递进意味,说明其恶劣影响之大。而自由时报的句式很平淡。
三、台湾报纸的现存问题与策略建议
1、热衷党派斗争,客观性不足
台湾地区的报纸注重言论,自由度较高,社论、评论等在报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被称为“报纸的灵魂”,但由于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岛内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复杂繁多,而报纸受到党派、财团等多方面的影响,热衷于党派纠纷,有时成为党派的传声筒,严重影響了报纸的客观性原则,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
2、高密度媒体,同质性突出
仅有2300万人的台湾岛上,媒体数量多达几百家,新闻来源的有限和报纸数量的庞大,使得报纸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可读性不强,受众没能从不同的报纸中得到不同的满足,而这种状况下引发了台湾报纸发行上的“赠品大战”、“销价大战”,报道中的“版面大战”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报业混乱,而没有从内容上解决根本问题。
台湾报业要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不仅要在保持其社论优势、自由度高的前提下,增强其客观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以免沦为政客对抗的舞台;而且要整合发展,做到内容为王,突出各报纸的强人之处和创新之处,向新角度、新思路、新领域探索,增强可读性。
参考文献
①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②中国时报五十年报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时报五十年》,2000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