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读脸盲症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番关于脸盲的言论,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评论。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与“奶茶妹妹”结婚并非是看中其外表,而且由于自己是脸盲,所以不知道太太是否漂亮。很多网友都对此表示怀疑,还调侃他,觉得刘强东谦虚过头了。
  那么,脸盲症患者是不是真的分不清美丑呢?
  脸盲是什么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这句歌词里描述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达到的,毕竟大多数人对于面孔的识别与记忆能力比识别物体强很多,这源于人类是群居社会体,面孔識别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然而,这对于脸盲者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脸盲是“面孔失认症”的俗称,最早是1947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发现的。脸盲的一般表现是不能再认出以往熟悉的知名人士及亲朋好友的面孔。我们都曾有过看到一个面孔却不能再次识别这个面孔的经历。但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可能是在一个拥挤或不熟悉的地方看过这个面孔,下一次不记得是正常的,这反映的只是记忆受到干扰的结果。然而这种正常人看陌生面孔的感受,正是一个面孔失认症患者在观察任何面孔时所感觉到的。所以即使看到朋友亲人的面孔,脸盲者也只是像在看一个陌生人的面孔一般。
  那么,当脸盲者看到面孔时其脑海中的图像是什么样呢?不少科学研究发现,他们看到的图像和正常人是一模一样的。脸盲者看鼻子还是鼻子,看眼睛也还是眼睛,只是他们不能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整体来识别。同时,他们识别其他物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阅读也没有障碍,仅仅只是对面孔的整体无法识别或者说识别较弱。脸盲者对面孔整体加工有障碍,所以无法将熟人的面孔辨认出来,这很影响其社交活动。但是人类生存本能使得多数脸盲者可以依赖其他线索来弥补面孔失认方面的缺陷,可以根据个体的其他特征,如声音、发型、服饰、步态等将熟人面孔鉴别出来。所以现实生活中,脸盲者也是会认得自己的亲人的,只是识别线索不是面孔而已。
  脸盲的产生原因
  通常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些特异性加工区域,简而言之就是大脑有某区域专门负责分辨物体,也有某区域专门负责加工文字、数字等。那么,是否有专门对面孔进行加工的大脑区域呢?1997年,有研究者发现,大脑中的确有一个专门的人脸识别区,后来被称为梭状回面孔区。目前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个区域受到破坏或者干扰,就会产生脸盲症。
  根据脸盲症的产生原因,可以将脸盲患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天性脸盲,即从出生就有面孔加工的缺陷。因为这些先天性脸盲患者并不知道其他人看面孔的感觉,从没有过面孔识别的真正体验,所以,先天性脸盲患者通常在出生后很长时间并不知道自己的缺陷,直到可能与其他人相比较才知道——面孔对每个人来说具有特异性,是判断人们身份的一种标识。先天性脸盲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母亲怀孕期间某些外在因素导致胎儿大脑部分区域发展不完全,也有可能是基因的影响,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是有研究对900多对英国的双胞胎(包括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认脸测试,从而得出如下结论,“脸盲”还是“不脸盲”这项能力是高度遗传的,因为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之间的面孔识别能力更为相似。
  另一类是获得性脸盲,即后天大脑的损伤导致的。中风、脑部受到撞击或疾病引起加工面孔的脑区受到损伤均可引起面孔失认。损伤引起的脸盲,根据患者损伤的程度,会有不同的表现。一些情况是患者不能识别曾经认识的人,也有一些情况则是不能识别陌生的人。两种脸盲都被认为是由于外部原因影响了梭状回面孔区的功能,而产生面孔失认的表现。然而由于损伤引起的面孔失认症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文献报道中主要是这种病例。事实上,先天性面孔失认症病人更多。
  脸盲的审美
  首先我们来看看普通人的审美。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具体审美标准都各不相同,况且“情人眼里出西施”,实在很难说清楚谁有审美,谁没有审美;但是通过抽取足够大的样本量以及利用统计的方式可以进行一些研究推断。一般认为,平均脸会好看一些,平均脸是将大多数人的面部特征转换为数值并求出平均值组成的面孔,平均程度越高的面孔就会更大程度与大多数人相似。2016年,欧洲科学家罗兹等人还专门针对中国人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先收集材料制作了中国人脸型的标准模型,之后通过调整每一幅面孔与标准模型在脸型上的近似程度,设计出平均程度不同的中国脸。再招募一群志愿者对这些面孔进行吸引力评分,结果发现面孔的平均程度与吸引力呈正相关,即越是平均脸越有吸引力。而且,不止是对人脸,越是靠近平均值的物品也越容易被认为有吸引力。
  那么脸盲的人呢?他们不能识别面孔的整体,但是也能分开识别面孔的各个部分、五官,所以有可能通过分开确认人脸各部分的平均值来得知一个人是不是美(哪怕那并不是人脸整体的美)。最近几年的两篇研究可以为研究脸盲者的审美提供一些参考。2008年发表在《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找来一些获得性脸盲的志愿者,让他们完成面孔吸引力判断测试以及面孔识别测试。结果发现,相比于正常人,他们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力低于正常水平,并且在面孔识别测试中得分越低的人,其面孔吸引力判断越差。2010年一篇发表在《视觉认知》上的研究发现,先天性脸盲者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并没有差于常人,即使他们在面孔识别上有障碍,他们在对面孔进行吸引力判断时也会遵循正常人的一般规律。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这两篇是较有影响力的国外研究,至于这两项研究的发现是否稳定,中国人身上是否如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所以,刘强东说的“脸盲分不清美丑”始终是桩悬案。我们正常人如果生活在美女众多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审美疲劳,这和大脑神经的适应性有关,适应之后相同的刺激会让大脑的神经反应降低。然而,也不能排除刘强东真的有获得性脸盲,对面孔吸引力失去了判断能力。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在象征自由的法国国庆日当天,一起惨烈的恐怖袭击事件将法兰西的庆祝之夜变成了一场噩梦。7月14日晚,在法国南部名城尼斯,一名袭击者驾驶一辆重型卡车疯狂冲撞观看国庆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84人丧生。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讲话,确认此袭击事件为“不容忽视的恐怖主义属性和绝对的暴力行为”。这是法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的第三起重大恐怖袭击事件。2015年1月,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总部遭到极端分子袭击,造成
基因对人类智力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科学家在2015年才首次确认人脑中两个与智商有关的特定基因簇,它们由相互关联的基因组成,共同影响人的认知、记忆、注意力和推理等方面。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荷兰科学家对智力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关联分析,找到了22个与智力有关的基因,其中11个为首次发现,另外还发现了29个新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在人脑中表達,且与细胞发育通路有关。与智力相关基因的发现,不仅可以加深科学家对
剑鱼是世界上游得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时速能超过100千米。荷兰研究人员借用电子显微镜和体层X射线照相术研究了剑鱼颅骨的解剖面,以解开剑鱼游速惊人的秘密。研究人员在鱼骨组织中发现了能产生大量脂肪的腺体,这些腺体通过特殊的缝隙直达皮肤表面。借助油脂对鱼皮的润滑,大约可以减少20%的摩擦阻力,并能使其在水中更好地游动。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荒凉的高原上,坐落着一条名为“查科”的峡谷。从850~1250年,这一自然环境恶劣的峡谷奇迹般地崛起为整个“四角地区”(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的交界地带)的宗教、贸易和政治中心。现在这里已被辟为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  园中的建筑遗址规模宏大,数以百万计的石板、石条、石块被垒砌成数层楼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园中还有一处城市仪式中心。  高原上的建筑奇迹  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似乎让所有的清明节都笼罩着蒙蒙雨雾与轻愁。千丝万缕的乡愁,千丝万缕的思念和怀想,都在这一天飘飘洒洒,带着些许寒意打湿人们的心灵……然而,在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的江苏省古镇溱潼,在杨柳依依、碧波荡漾的十里溱湖,清明节却走出了古诗人伤感的吟唱,走出了乡愁的蒙蒙细雨,灿烂成一个盛大的节日,那就是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溱潼会船。  有故事的千年
黑洞“吃撑”会“打嗝”  在离地球2000多万光年的地方,一个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发生“消化不良”,打着“饱嗝”向星际空间喷出一大堆物质。天文学家利用多个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研究了喷发物质的细节。这个星系编号为NGC5195,它有一个较大的同伴NGC5194,后者也被称为涡状星系,两者由引力束缚在一起。此前已观测到它们附近有两个X射线弧,据认为是NGC5195星系中央的黑洞“打嗝”形成的。大量物质
我们小时候常常被大人告诫,不要盯着太阳目不转睛地看,会导致失明的。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因为看太阳而导致永久的失明。但是,这无疑会对眼睛产生一定的伤害。尤其是日食的时候,直接观看太阳最容易损伤眼睛。因为太阳被遮住四周,变暗了;我们的瞳孔为了获取更多光线,就会扩张。当太阳的光线开始重新出现,眼睛因为充满了光无法适应时,就会导致视网膜的病变。另外,儿童盯着太阳看确实会受到很大的傷害,因为儿童的眼睛会吸收更
流言:近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安迪·马哈尔教授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如果只放少量水煮饭,则米饭中会有80%的砷残留;如果用5杯水煮1杯大米,将饭煮熟后再倒掉多余水分,米饭中的砷含量會降至43%;如果将大米浸泡一夜后倒掉水,再按第二种方法烹调,米饭中的砷残留水平将降至18%。  真相:2014年7月17日,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委员会首次通过了大米中无机砷的限量标准,即每千克0.2
中国2035年后可能面临“人口负债”  人口数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充分品尝了人口红利的甜头。中国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由少到多,2013年前后处在人口红利最为丰厚的时期,此后,不是人口红利结束,而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大概在2035年以后就要进入人口负债期。人口负债是由于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下降
流言:近日有一段视频在微博、微信上广为传播,其内容让不少人“望葡萄却步”。视频中,一位果农模样的男子一边搬运葡萄,一边和拍摄者对话。此人称,无籽葡萄之所以无籽,是因为“蘸了避孕药”。  真相:避孕药只有在进入人体后才能被人体的响应识别机制所识别,进而通过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指标,达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由于植物体内缺乏相应的受体以及信号途径,作为动物激素的避孕药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也就无法给植物“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