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体风格类别多,各有其特点,翻译时对文体风格的再现是译者必须要注意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风格的最高境界是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完善结合。每种文体均有其本身之风格,歪曲了这种风格,就失去了文章的价值。本文从文学、典籍和科技论文几个方面解析文体风格与翻译的适应性。
【关键词】风格 翻译 适应性
一、文体风格与翻译风格
文体风格是文品的格调或者说是一种模糊性很强的行文气质。它反映着作者的艺术特性和精神个性,而这些艺术特性和精神个性总是要具体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也就是表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词语、句型、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上。文体风格类别多,各有其特点,例如文学、诗歌、新闻报导、科技论文、古代典籍、政论等等。而翻译的风格是由翻译的实质和原理决定的。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文艺风格论。在翻译中,完成了对原作风格的分析认识之后,我们从语言形式上认识原作所承载的风格意义,使我们对原作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是再现原作的风格。
对于风格的再现问题,中外历史上一直有争论。在中国翻译界,鲁迅曾提出要保留原作的“风姿”,茅盾先生提出要把作品的风格翻译出来。曹靖华指出“文学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文艺的再创造。”翻译工作者进行再创造,就是“除应将原文本意完整地介绍给读者,使他获得与本国读者同样的概念外。同时还要照顾到语言风格,力求明白易懂,才能保持原作的风姿。”我国翻译理论家张洚乾认为:“翻译的风格涉及语言转换中译者对作者,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总之,我国翻译界认为翻译活动不单纯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来代替原作的语言形式,而是用一种符合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的形式来传译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的原作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神韵。
二、几种文体风格的翻译
1.文学。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叙述,而是需要更具有能够吸引读者的艺术意境。文学的翻译是要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凤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和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有人说,能否译出原文风格是衡量文学译本的最高标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文字,修辞手法和社会习惯。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文学评论的翻译。为了发挥文学艺术的特有的社会作用,译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生活经验把原作的艺术特色呈现给译文读者。诗歌语言具有简短、精练、含蓄等特点,是思想和内容最为凝练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不仅具备一般文学题材所具备的要素,而且还有一定的音韵和意蕴。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的形美、音美和意美都应传达出来。例如: In a wonderland they lie, Dreaming as they go by, 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 ——LewisCarroll 译文:置身荒原, 梦游四方, 夏日虽去, 梦依然。原文语言精炼、结构简洁,轻松悠闲之情跃然纸上。译文选词朴实无华,前三句每句四字,最后一句用三字,字数虽然长短不一,但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乐感,让人回味无穷。
2.典籍。典籍文章的风格翻译与现代文学截然不同。例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体译文,既是译给现代人看的,就不必非译成古英语不可,只要把它用较正式的英语译出来就可以了。看下面一段文章的译文,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典籍文章的风格译法。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佚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为出于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韩非子·说难》节选)
“The difficulty of persuading the minds of men does not lie in knowing what you have to say, now in presenting it clearly now in expatiating on it fully and giving it the weight of conviction. Nay, it lies in knowing the mind of the person to be persuaded and what will go direct to it. If the person to be persuaded aims at fame and you talk to him about gain, he will think you sordid and mercenary, and give you a cold shoulder.”
这段译文比较正式,但并非古英语,译文中只用了一个“nay”字,以表文章之古,但若不用nay而用no,也无不可。所以原作时期的语言风格未必适合译者时代的语言时尚要求,这也体现出译作风格的时代感。所以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一段文字,层次分明,道理透彻,翻译时把握住这两点,再用符合读者时代的语言来表达,自然就会合乎原文的风格。典籍翻译不能逐字死译,那样简直会无从下笔,而要至少以句为单位。这样逐句而非逐字地译完,在适当地方还要加上连接词。对国外古典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只能译成现代汉语
3.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在本质上与其他作品不同,一篇科技论文有没有价值,不在它能不能使读者心中起共鸣.也不在文中有多少“警句”。读者从科技论文中所得到的是新知识。科技论著失了应有的风格,读者就会对事实产生怀疑。保持科技论著的风格是翻译时的要点之一。科技英语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句子结构。一般说来,当一句里包含两个不同概念,又不同等重要时,须采用主从结构。反之,当一句里有两个意义对等、起相同语法功能的并列成分时,则采用并列结构,如:制造方法可分为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指小批量的生产,批量生产指大量相同零件的生产。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y be classified as unit production with small quant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large numbers of identical parts being produced. (并列结构翻译)
三、结束语
从对以上几种文体风格翻译中的概述.我们了解到译者在翻译几种文体的文章时,应力求忠实于原文文体的风格,也就是说,译文必须保持原文的风格。如上所述,风格翻译的关键,在于与原作风格的适应性,无论是文学、典籍或科技文体,要再现各个文体的风格,我们强调最大限度的再现。因此,译者要想使译作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忠实于原文风格就必须在外语、汉语、文化知识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译出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刘实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四[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关键词】风格 翻译 适应性
一、文体风格与翻译风格
文体风格是文品的格调或者说是一种模糊性很强的行文气质。它反映着作者的艺术特性和精神个性,而这些艺术特性和精神个性总是要具体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也就是表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词语、句型、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上。文体风格类别多,各有其特点,例如文学、诗歌、新闻报导、科技论文、古代典籍、政论等等。而翻译的风格是由翻译的实质和原理决定的。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文艺风格论。在翻译中,完成了对原作风格的分析认识之后,我们从语言形式上认识原作所承载的风格意义,使我们对原作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是再现原作的风格。
对于风格的再现问题,中外历史上一直有争论。在中国翻译界,鲁迅曾提出要保留原作的“风姿”,茅盾先生提出要把作品的风格翻译出来。曹靖华指出“文学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文艺的再创造。”翻译工作者进行再创造,就是“除应将原文本意完整地介绍给读者,使他获得与本国读者同样的概念外。同时还要照顾到语言风格,力求明白易懂,才能保持原作的风姿。”我国翻译理论家张洚乾认为:“翻译的风格涉及语言转换中译者对作者,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总之,我国翻译界认为翻译活动不单纯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来代替原作的语言形式,而是用一种符合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的形式来传译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的原作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神韵。
二、几种文体风格的翻译
1.文学。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叙述,而是需要更具有能够吸引读者的艺术意境。文学的翻译是要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凤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和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有人说,能否译出原文风格是衡量文学译本的最高标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文字,修辞手法和社会习惯。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文学评论的翻译。为了发挥文学艺术的特有的社会作用,译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生活经验把原作的艺术特色呈现给译文读者。诗歌语言具有简短、精练、含蓄等特点,是思想和内容最为凝练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不仅具备一般文学题材所具备的要素,而且还有一定的音韵和意蕴。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的形美、音美和意美都应传达出来。例如: In a wonderland they lie, Dreaming as they go by, 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 ——LewisCarroll 译文:置身荒原, 梦游四方, 夏日虽去, 梦依然。原文语言精炼、结构简洁,轻松悠闲之情跃然纸上。译文选词朴实无华,前三句每句四字,最后一句用三字,字数虽然长短不一,但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乐感,让人回味无穷。
2.典籍。典籍文章的风格翻译与现代文学截然不同。例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体译文,既是译给现代人看的,就不必非译成古英语不可,只要把它用较正式的英语译出来就可以了。看下面一段文章的译文,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典籍文章的风格译法。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佚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为出于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韩非子·说难》节选)
“The difficulty of persuading the minds of men does not lie in knowing what you have to say, now in presenting it clearly now in expatiating on it fully and giving it the weight of conviction. Nay, it lies in knowing the mind of the person to be persuaded and what will go direct to it. If the person to be persuaded aims at fame and you talk to him about gain, he will think you sordid and mercenary, and give you a cold shoulder.”
这段译文比较正式,但并非古英语,译文中只用了一个“nay”字,以表文章之古,但若不用nay而用no,也无不可。所以原作时期的语言风格未必适合译者时代的语言时尚要求,这也体现出译作风格的时代感。所以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一段文字,层次分明,道理透彻,翻译时把握住这两点,再用符合读者时代的语言来表达,自然就会合乎原文的风格。典籍翻译不能逐字死译,那样简直会无从下笔,而要至少以句为单位。这样逐句而非逐字地译完,在适当地方还要加上连接词。对国外古典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只能译成现代汉语
3.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在本质上与其他作品不同,一篇科技论文有没有价值,不在它能不能使读者心中起共鸣.也不在文中有多少“警句”。读者从科技论文中所得到的是新知识。科技论著失了应有的风格,读者就会对事实产生怀疑。保持科技论著的风格是翻译时的要点之一。科技英语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句子结构。一般说来,当一句里包含两个不同概念,又不同等重要时,须采用主从结构。反之,当一句里有两个意义对等、起相同语法功能的并列成分时,则采用并列结构,如:制造方法可分为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指小批量的生产,批量生产指大量相同零件的生产。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y be classified as unit production with small quant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large numbers of identical parts being produced. (并列结构翻译)
三、结束语
从对以上几种文体风格翻译中的概述.我们了解到译者在翻译几种文体的文章时,应力求忠实于原文文体的风格,也就是说,译文必须保持原文的风格。如上所述,风格翻译的关键,在于与原作风格的适应性,无论是文学、典籍或科技文体,要再现各个文体的风格,我们强调最大限度的再现。因此,译者要想使译作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忠实于原文风格就必须在外语、汉语、文化知识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译出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刘实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四[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