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数字电路分析”精品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建立了“以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引入了“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电路分析;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仲小英(1981-),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太仓 2154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74-02
“工学结合”是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坚实一步,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的是课堂与课程,而工学结合强调岗位与行动。[1]
本课程是电子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职教模式,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建立了“以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情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学电路分析”课程开发实现工学结合的内涵
“数字电路分析”课程的建设围绕四个面向,即面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面向“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面向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面向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适当降低理论起点。[2]
1.课程定位
“数字电路分析”是为从事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企业培养具有产品生产、设计、调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数字信号、数字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地训练,学生具备了集成电路的应用和检测能力及小型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能力。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作过程为主线,创造企业的模拟职业情境,通过模拟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课程内容
本课程本着“在工作中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师通过广泛深入地企业和市场调研,选取应用广泛、技术实用、拓展性强、富有趣味的企业真实产品作为课程项目载体,将企业提供的产品资料进行提炼整合作为对应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表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四个模块。
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面向了实际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在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查询、器件选购、电路整合、安装调试、报告编写等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在基础课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完成项目和构筑工程的能力。
二、“数字电路分析”教学模式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情境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要求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掌握相关知识,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必须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模式相配合,[3]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组织实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本课程教学实施的第一项工作是组织学生,按照该门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特性,将学生分成12~13个设计小组,每组3~4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方法,按照实际工作项目设计施工的流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培养其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具有系统工程概念,体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以教师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并用
依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讲演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制定任务项目,并给出任务完成的评价指标;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不束缚学生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
3.熟悉职业规范,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并遵循职业规范,并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4]课程标准的制定涵盖了职业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的技能考核内容与要求,来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数字电路分析”课程考核面向“三位一体”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沟通协调和质量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养成,课程采取集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过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组成,注重体现对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平时考核通过实时动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多元智能”理论,对每一位学生指出其优点给予肯定,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操考核采用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方式,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的应会考核内容,为学生之后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
四、结论
“数字电路分析”是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而且还肩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重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作用和长远影响。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导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模式,从而在之后的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发挥“工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恒玉,唐民丽,王平均.现代“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3).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王晓勇.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
(责任编辑:李杰)
关键词:数字电路分析;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仲小英(1981-),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太仓 2154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74-02
“工学结合”是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坚实一步,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的是课堂与课程,而工学结合强调岗位与行动。[1]
本课程是电子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职教模式,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建立了“以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情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学电路分析”课程开发实现工学结合的内涵
“数字电路分析”课程的建设围绕四个面向,即面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面向“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面向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面向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适当降低理论起点。[2]
1.课程定位
“数字电路分析”是为从事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企业培养具有产品生产、设计、调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数字信号、数字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地训练,学生具备了集成电路的应用和检测能力及小型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能力。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作过程为主线,创造企业的模拟职业情境,通过模拟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课程内容
本课程本着“在工作中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师通过广泛深入地企业和市场调研,选取应用广泛、技术实用、拓展性强、富有趣味的企业真实产品作为课程项目载体,将企业提供的产品资料进行提炼整合作为对应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表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四个模块。
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面向了实际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在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查询、器件选购、电路整合、安装调试、报告编写等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在基础课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完成项目和构筑工程的能力。
二、“数字电路分析”教学模式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情境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要求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掌握相关知识,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必须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模式相配合,[3]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组织实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本课程教学实施的第一项工作是组织学生,按照该门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特性,将学生分成12~13个设计小组,每组3~4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方法,按照实际工作项目设计施工的流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培养其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具有系统工程概念,体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以教师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并用
依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讲演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制定任务项目,并给出任务完成的评价指标;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不束缚学生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
3.熟悉职业规范,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并遵循职业规范,并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4]课程标准的制定涵盖了职业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的技能考核内容与要求,来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数字电路分析”课程考核面向“三位一体”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沟通协调和质量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养成,课程采取集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过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组成,注重体现对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平时考核通过实时动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多元智能”理论,对每一位学生指出其优点给予肯定,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操考核采用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方式,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的应会考核内容,为学生之后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
四、结论
“数字电路分析”是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而且还肩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重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作用和长远影响。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导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模式,从而在之后的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发挥“工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恒玉,唐民丽,王平均.现代“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3).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王晓勇.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