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陇南市武都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
目前,陇南市武都区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邮政所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结算组织体系。从银行机构网点设置看,农村合作银行在乡镇均设有网点。截止2017年6月底,在全市38个乡镇共设立了32个营业网点机构,占全市金融网点机构的52%。
(二)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的建立
目前,在陇南市武都区辖内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共同组成银行结算支付网络系统,已基本满足支付结算资金的需求。但在农村地区,接入到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个,占网点总数的0.8%。其它金融服务网点30家,仅接入本行行内系统。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据调查,从2017年上半年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情况来看:汇兑结算、支票结算、银行卡结算所占比例大概为47:25:28,由此可见,银行卡、支票、汇兑是农村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汇票、网银等占比很小,手机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兴的支付工具则刚刚启动。
二、从陇南市武都区看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现状
(一)基础环境建设滞后,资金结算效率偏低
就陇南市武都区目前的现状看,金融机构网点萎缩,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出农村;其次,受管理体制的局限、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联行系统,部分支付清算业务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办理,如异地汇划业务只能通过其他银行转汇,结算环节多、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增加了资金汇划的时间,延缓了到账的速度;第三,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强大功能没有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并不是所有金融机构均接入该系统,虽然目前以省联社为单位,实现了省级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但是还没没有就本系统接入与大、小额支付系统从而形成有机的支付结算整体,区域性支付清算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大面积存在,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多、面儿广的优势面没有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第四,乡镇一级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跨行资金清算需要通过县级联社或县级支行进行落地中转,资金周转仍较长,较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资金结算效率低,使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二)支付结算方式单一,现金结算占比较大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增加,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对支付结算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现代化的结算工具了解较少,對新兴的结算工具不易接受,从而导致非现金结算不足。由于存在结算工具种类少、结算手段落后以及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渠道不畅等问题,致使大量客户流失,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
(三)新型结算工具受限,支付工具结构失衡
目前,县城以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联网通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加入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就当前陇南市武都区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情况看,网上支付、银行卡、转账电话等新型的支付手段,受农村地区相对落后、互联网不普及等的制约,发展缓慢。
(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最典型事例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模式,系统内网点和人员大量收缩,支付结算系统是越来越先进,但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结算人员、临柜人员等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使之对支付结算系统掌握不够,对非现金支付等认识不高。
(五)业务拓展能力不足,金融创新有待增强
就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看,不少金融机构虽然对未来业务创新发展均有设计,但在如何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创新发展新业务,满足市场需要等方面,明显缺乏实用和系统地规划,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盲目而缓慢。
三、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一是大力进行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争取在农村的乡镇上、行政村上普及自动存取款机和POS机,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提供最基础的硬件保障。二是金融机构的设立,要尽量向农村地区倾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系统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逐步扩展并且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范围。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营业网点,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积极做好农村支付结算工作
一是整合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资源,积极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中的支柱作用,积极向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提供多层次的结算工具和信用工具;二是要,强化宣传氛围,使社会公众尽快了解并主动选择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加大各金融机构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全覆盖,不留死角正确引导客户,提高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和利用度。
(三)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的力度和广度
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逐步建设以银行卡为主,汇票、支票等为辅的结算体系。加快个人支付结算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改造,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和小额支付系统。
(四)建设业务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客户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确定会计核算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使结算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为农村提供具有优良品质的金融服务。二要加强各项技术培训工作,改善支付结算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赵文郁(1967-),女,汉族,甘肃武都人,经济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务、会计核算等。
(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
目前,陇南市武都区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邮政所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结算组织体系。从银行机构网点设置看,农村合作银行在乡镇均设有网点。截止2017年6月底,在全市38个乡镇共设立了32个营业网点机构,占全市金融网点机构的52%。
(二)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的建立
目前,在陇南市武都区辖内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共同组成银行结算支付网络系统,已基本满足支付结算资金的需求。但在农村地区,接入到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个,占网点总数的0.8%。其它金融服务网点30家,仅接入本行行内系统。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据调查,从2017年上半年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情况来看:汇兑结算、支票结算、银行卡结算所占比例大概为47:25:28,由此可见,银行卡、支票、汇兑是农村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汇票、网银等占比很小,手机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兴的支付工具则刚刚启动。
二、从陇南市武都区看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现状
(一)基础环境建设滞后,资金结算效率偏低
就陇南市武都区目前的现状看,金融机构网点萎缩,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出农村;其次,受管理体制的局限、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联行系统,部分支付清算业务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办理,如异地汇划业务只能通过其他银行转汇,结算环节多、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增加了资金汇划的时间,延缓了到账的速度;第三,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强大功能没有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并不是所有金融机构均接入该系统,虽然目前以省联社为单位,实现了省级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但是还没没有就本系统接入与大、小额支付系统从而形成有机的支付结算整体,区域性支付清算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大面积存在,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多、面儿广的优势面没有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第四,乡镇一级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跨行资金清算需要通过县级联社或县级支行进行落地中转,资金周转仍较长,较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资金结算效率低,使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二)支付结算方式单一,现金结算占比较大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增加,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对支付结算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现代化的结算工具了解较少,對新兴的结算工具不易接受,从而导致非现金结算不足。由于存在结算工具种类少、结算手段落后以及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渠道不畅等问题,致使大量客户流失,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
(三)新型结算工具受限,支付工具结构失衡
目前,县城以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联网通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加入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就当前陇南市武都区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情况看,网上支付、银行卡、转账电话等新型的支付手段,受农村地区相对落后、互联网不普及等的制约,发展缓慢。
(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最典型事例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模式,系统内网点和人员大量收缩,支付结算系统是越来越先进,但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结算人员、临柜人员等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使之对支付结算系统掌握不够,对非现金支付等认识不高。
(五)业务拓展能力不足,金融创新有待增强
就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看,不少金融机构虽然对未来业务创新发展均有设计,但在如何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创新发展新业务,满足市场需要等方面,明显缺乏实用和系统地规划,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盲目而缓慢。
三、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一是大力进行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争取在农村的乡镇上、行政村上普及自动存取款机和POS机,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提供最基础的硬件保障。二是金融机构的设立,要尽量向农村地区倾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系统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逐步扩展并且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范围。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营业网点,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积极做好农村支付结算工作
一是整合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资源,积极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中的支柱作用,积极向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提供多层次的结算工具和信用工具;二是要,强化宣传氛围,使社会公众尽快了解并主动选择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加大各金融机构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全覆盖,不留死角正确引导客户,提高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和利用度。
(三)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的力度和广度
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逐步建设以银行卡为主,汇票、支票等为辅的结算体系。加快个人支付结算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改造,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和小额支付系统。
(四)建设业务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客户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确定会计核算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使结算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为农村提供具有优良品质的金融服务。二要加强各项技术培训工作,改善支付结算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赵文郁(1967-),女,汉族,甘肃武都人,经济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务、会计核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