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学生若具有正确的前概念,对他们的学习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因素,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也极易产生共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降低,便于其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不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并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高中物理;前概念;影响
物理学科是一门有着很强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的学科,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为其他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改后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了物理重要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是对物理事实的抽象概括,是构成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然而大多数高中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其前概念往往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错误的前概念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阻力,一旦形成还较难纠正,往往会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中生的辩证思维不够发达,思维的批判性与独立性仍不完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储备,学会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能引起其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建构。教师须重视学生前概念对教学的影响,对正确的前概念应加以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要及时消除。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化抽象为具体,增强知识理解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着有限性,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仍不完善,导致其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会对概念的理解和转变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在面对不能理解的概念时候常常会死记硬背,在知识的认识层面逻辑关系混淆。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为学生消除思维障碍,增强其知识理解。
例如,高中物理题型中涉及了很多模型,不同模型涉及了不同的解题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先教会学生分析各种常见模型,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对同类题型触类旁通,进而迎刃而解。所以可以说物理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模型课。要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这就是所谓的“建模”。教师通过物理模型的应用来突出教学重点,并紧抓概念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就更易分析和理解了。当学生学会了这些物理模型时,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会更理性些,错误概念也更容易转变了。
二、注重实验探究,确立正确概念
高中生在接受正确的学科概念之前,头脑中早已存在了对周围的事物的独特观念和看法,但是这些观念与看法有时候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高中生的经验抽象思维一旦得不到感性经验的支持,其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就越不易被消除。在传统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未结合学生实际来教学,面对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总是习惯直接给出定义,再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案例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对概念、知识掌握的非常死板,不会灵活运用。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原有错误概念的存在,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花费心思来帮助学生学习。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与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物理前概念的正迁移。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课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往往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设计如“玩具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反而能向前运动”之类的实验活动,制造与学生前概念相悖的矛盾事件。旨在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重新思考、重新架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构建新概念: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从而达成认知的新平衡。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物理实验现象的重现与演示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实验器材,以创建物理模型的方式,对学会以生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感性的面对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纠正以往错误的概念。然而,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所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和涉及的物理模型常常來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多留心于日常生活,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主动积累,促进自身建立正确的物理前概念,便于以后物理模型的创建。总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的学科热情,注重对实验的探究,让认知体系逐渐经历领会、运用、完善和扩展等阶段,从而确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三、增强学科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理化生本就不分家,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引导学生达到其知识的融会贯通,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有些物理的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化学的一些反应原理,物质的反应特性等等,化学又为生命活动作原理上的阐释。各个学科间有其相互关联,在高中物理中合理运用很多物理思想如守恒、等效、归纳总结等等都可以用在其他学科上。教师在这个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点拨,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物理思想的高度站在更完整,更立体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达到对知识由点及面的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我们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高中物理,可以解决高中物理中一个经常会犯错误的地方:因为大部分物理量都是矢量,矢量的方向是学生解题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其实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不难解决,因为物理学中的矢量其实就是数学中讲的向量。问题在于,数学中的函数不是向量关系,而是代数关系;因此,当我们需要用方程去表示这些量的关系时,进而选择了用“+”、“-”表示矢量的方向。我们知道了其中的数学思想,也就能更好的知道方程的适用范围。
总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高中生由于在物理学习中存在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与把握物理思想,遵从学科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丰富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与体验,克服学生前概念对高中物理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前概念;影响
物理学科是一门有着很强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的学科,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为其他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改后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了物理重要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是对物理事实的抽象概括,是构成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然而大多数高中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其前概念往往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错误的前概念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阻力,一旦形成还较难纠正,往往会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中生的辩证思维不够发达,思维的批判性与独立性仍不完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储备,学会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能引起其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建构。教师须重视学生前概念对教学的影响,对正确的前概念应加以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要及时消除。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化抽象为具体,增强知识理解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着有限性,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仍不完善,导致其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会对概念的理解和转变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在面对不能理解的概念时候常常会死记硬背,在知识的认识层面逻辑关系混淆。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为学生消除思维障碍,增强其知识理解。
例如,高中物理题型中涉及了很多模型,不同模型涉及了不同的解题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先教会学生分析各种常见模型,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对同类题型触类旁通,进而迎刃而解。所以可以说物理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模型课。要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这就是所谓的“建模”。教师通过物理模型的应用来突出教学重点,并紧抓概念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就更易分析和理解了。当学生学会了这些物理模型时,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会更理性些,错误概念也更容易转变了。
二、注重实验探究,确立正确概念
高中生在接受正确的学科概念之前,头脑中早已存在了对周围的事物的独特观念和看法,但是这些观念与看法有时候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高中生的经验抽象思维一旦得不到感性经验的支持,其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就越不易被消除。在传统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未结合学生实际来教学,面对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总是习惯直接给出定义,再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案例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对概念、知识掌握的非常死板,不会灵活运用。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原有错误概念的存在,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花费心思来帮助学生学习。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与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物理前概念的正迁移。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课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往往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设计如“玩具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反而能向前运动”之类的实验活动,制造与学生前概念相悖的矛盾事件。旨在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重新思考、重新架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构建新概念: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从而达成认知的新平衡。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物理实验现象的重现与演示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实验器材,以创建物理模型的方式,对学会以生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感性的面对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纠正以往错误的概念。然而,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所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和涉及的物理模型常常來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多留心于日常生活,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主动积累,促进自身建立正确的物理前概念,便于以后物理模型的创建。总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的学科热情,注重对实验的探究,让认知体系逐渐经历领会、运用、完善和扩展等阶段,从而确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三、增强学科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理化生本就不分家,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引导学生达到其知识的融会贯通,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有些物理的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化学的一些反应原理,物质的反应特性等等,化学又为生命活动作原理上的阐释。各个学科间有其相互关联,在高中物理中合理运用很多物理思想如守恒、等效、归纳总结等等都可以用在其他学科上。教师在这个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点拨,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物理思想的高度站在更完整,更立体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达到对知识由点及面的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我们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高中物理,可以解决高中物理中一个经常会犯错误的地方:因为大部分物理量都是矢量,矢量的方向是学生解题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其实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不难解决,因为物理学中的矢量其实就是数学中讲的向量。问题在于,数学中的函数不是向量关系,而是代数关系;因此,当我们需要用方程去表示这些量的关系时,进而选择了用“+”、“-”表示矢量的方向。我们知道了其中的数学思想,也就能更好的知道方程的适用范围。
总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高中生由于在物理学习中存在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效的从思维层面认识与把握物理思想,遵从学科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丰富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与体验,克服学生前概念对高中物理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