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一、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是让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小学生发展语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能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局限于教材课文的范围之内,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培养阅读能力,获取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阅读课程开展范围有待扩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赖于阅读的广泛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很少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2、对培养阅读能力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存在疑虑,他们认为拓展课外阅读会占用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间,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很少开展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小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以认识和阅读文字为基础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文字、词语等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含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学会更多的语句表达形式,体会到语文的真正价值,所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章中的词汇和语句,总结概括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开展讨论式教学,给予小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样才能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表达看法,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并且不断扩展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学生认知水平提高了,就会相应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产生了阅读动机。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来说,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都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参与阅读活动。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树立自主阅读的意识,从而自发自觉的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有趣的故事引入知识的讲解,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语文阅读相关的视频、音频,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从中体会守信用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意义的读物。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格言记录下来,同时学会做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汇和语句等丰富自身的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掌握读物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思想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层面,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增加书籍和读物的数量,并与其他班级互换读物,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建立美好的情感交流氛围,比如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轻松的阅读,让学生轻松地进行阅读活动,尽情享受阅读的美,在没有严格要求和重压的环境下阅读,进而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一、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是让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小学生发展语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能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局限于教材课文的范围之内,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培养阅读能力,获取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阅读课程开展范围有待扩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赖于阅读的广泛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很少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2、对培养阅读能力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存在疑虑,他们认为拓展课外阅读会占用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间,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很少开展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小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以认识和阅读文字为基础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文字、词语等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含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学会更多的语句表达形式,体会到语文的真正价值,所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章中的词汇和语句,总结概括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开展讨论式教学,给予小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样才能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表达看法,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并且不断扩展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学生认知水平提高了,就会相应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产生了阅读动机。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来说,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都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参与阅读活动。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树立自主阅读的意识,从而自发自觉的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有趣的故事引入知识的讲解,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语文阅读相关的视频、音频,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从中体会守信用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意义的读物。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格言记录下来,同时学会做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汇和语句等丰富自身的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掌握读物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思想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层面,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增加书籍和读物的数量,并与其他班级互换读物,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建立美好的情感交流氛围,比如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轻松的阅读,让学生轻松地进行阅读活动,尽情享受阅读的美,在没有严格要求和重压的环境下阅读,进而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