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用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条件、学生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针对农村的特点,我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感受生活、积极探索,提高创造力
生活经验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果孩子没有现实生活的体验,没有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机会,就不能引发联想的广泛知识面,要创作,只能从记忆中搜索,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想,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不能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美术老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生活、创造生活。一是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大自然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能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学校组织带孩子出外写生,到田间地头、树林里、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一次我带着学生参观了一所庙宇,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一座座恢弘的古建筑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千年古国,发现身边的美术遗存,了解其在文化、历史中的艺术价值。如《单色版画》一课,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除了观察、写生以外,还可以通过临摹、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生活,开阔眼界,为创作打好基础。这样绘画技能得到提高,作画素材得到积累,创造出的作品就会丰富多彩。
二、感受乡俗之趣,增强创作欲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如农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猪宰羊、走乡邻、访亲友……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而延续数百年的婚丧嫁娶的习俗之中也充满各种各样的乡俗文化。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为美术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是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农家文化、农家风情这种独特的风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兴趣,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才能出现美的创造意识。
三、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材料体验创造乐趣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术的创造能力,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2)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泥塑时,若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感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有活力。(3)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了解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未来、家乡新貌摄影展等,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延伸。
当然,改善和完善农村中学生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现状,绝非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以上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就会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那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勃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感受生活、积极探索,提高创造力
生活经验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果孩子没有现实生活的体验,没有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机会,就不能引发联想的广泛知识面,要创作,只能从记忆中搜索,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想,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不能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美术老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生活、创造生活。一是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大自然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能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学校组织带孩子出外写生,到田间地头、树林里、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一次我带着学生参观了一所庙宇,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一座座恢弘的古建筑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千年古国,发现身边的美术遗存,了解其在文化、历史中的艺术价值。如《单色版画》一课,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除了观察、写生以外,还可以通过临摹、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生活,开阔眼界,为创作打好基础。这样绘画技能得到提高,作画素材得到积累,创造出的作品就会丰富多彩。
二、感受乡俗之趣,增强创作欲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如农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猪宰羊、走乡邻、访亲友……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而延续数百年的婚丧嫁娶的习俗之中也充满各种各样的乡俗文化。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为美术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是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农家文化、农家风情这种独特的风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兴趣,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才能出现美的创造意识。
三、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材料体验创造乐趣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术的创造能力,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2)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泥塑时,若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感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有活力。(3)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了解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未来、家乡新貌摄影展等,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延伸。
当然,改善和完善农村中学生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现状,绝非易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以上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就会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那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勃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