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公司的名字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冠以“人民”这两个字而生,在中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而中国老百姓是很注重品牌的,我们的可靠性就体现在这里。买保险,买好了是保险,买的不好可能成了风险,所以选择可靠的公司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李良温
追随保险31载
“像我这样1975年就做保险的人已经很少了,那时的同事我都很少见到了。”2007年11月28日,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李良温在接受《保险家》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家刚恢复寿险业务不久的国有公司的掌门人,李良温一跃入各大保险公司林立的市场洪流中,便能立稳脚跟、阵形不乱,这归功于他从业31年千锤百炼打造出的扎实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的背景知识。
检索李良温的新闻,发现他的从业经历简单而又丰富,他一直在从事保险,几乎与中国保险业同生共长,但每个阶段的也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他在产险、寿险业均有长期工作经验,对投资者关系和寿险业务都了然于心。
对于李良温来说,此次调任可谓一次“回归”。
他是一位“老人保”,曾在人保海外机构工作多年,说一口流利的英文;2003年任中国人寿副总经理,负责中国人寿H股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2006年,国寿财险获批筹建,李良温任筹建组组长,并在国寿财险正式成立后出任国寿财险总裁。从未分家前的人保到国寿,再转至人寿财险,他不停穿梭于寿险与财险间。
2007年4月,李良温调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同年6月,公司增资改制为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后,他担任副董事长、总裁,职业轨迹又走上寿险。
对于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他自谦不占优势,但是多年来跟随中国保险起起浮浮的从业经验让他积淀深厚。他是做产品精算出身,中国人寿近80%的产品都是出自他手,他是中国保险史上力推分红险并获得成功的先行者,更是中国人寿海外上市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他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积聚了诸多商业智慧,从人保恢复寿险业务的雄心壮志来看,正需要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驭者。
没有转变只有突破
李良温同他带队的人保寿险一样,与寿险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他看来,不存在从财险到寿险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什么要转变的,一直以来我要么做财险要么做寿险。” 李良温面对记者的质疑坚定地说。
“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可转变的,国寿与人保分家之前,寿险与财险是在一起的。我们与市场上的其它保险公司不同,我们是市场上国有投资占比例最高的一家公司。我们现在不是新公司,而是人保重新恢复做寿险业务。”
李良温坦言,人保寿险没有什么转变的地方,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增长。人保寿险是增长幅度是市场上最快的公司,目前,公司保费收入已突破40个亿,同比增幅超过500%,如果25家相继开业后,增长速度是可以想像的。
同时,人保寿险已经成为由在财产险市场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控股的最大的寿险子公司。从中国人保寿险正式开张营业,人保集团顺利完成了跨进寿险行业的战略步伐。
从2005年11月恢复寿险业务至今不足两年,人保寿险已经显露出对保险市场的雄心。人保寿险目前尽管只有四家分公司营业,但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业务规模已经跻身前九大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突破40亿元;资本实力雄厚,实收资本达29亿元;总资产累计迅速,已近100亿元。到今天又有20家省市公司通过验收开业,预示着人保寿险即将驶入业务发展的快车道,刚刚恢复寿险业务的人保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寿险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次,李良温亲临参加开业的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就验证了这番话。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虽然是一家新公司,但公司在筹备之初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多年从事寿险业务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
■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到了商业保险,而且是两次提及,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争取到话语权,让李良温更觉得在保险业更大有所为,并要加快寿险步伐,但同时他更看重保险的社会效益。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引起了李良温的深切关注。
“现在保险已经不单单是提供保障,还是一项重要的理财渠道。我们把业务做起来,做出规模来,就能向更多人提供资产性收入。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重建步伐,因为让居民都富裕起来也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他这样对记者说。
保险业还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经济保障功能,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部分被提到。
李良温谈到,“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提出来,要让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稳定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健全中国社会的保险体系。
目前,人民保险公司是中国国有化程度最高的保险公司,我们要更大地发挥我们的作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事实表明,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中国人保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缩影,人保寿险承袭中国人保深厚的历史底蕴,致力于为社会、为公司、为员工创造价值,正暗合了吴定富主席提及的“让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稳定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健全中国社会的保险体系”的主旨。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别人‘走’我们‘跑’才行。”李良温言之凿凿。
一步到位的新公司
一路从人保走来的李良温,显然不能忽视人保集团在未来寿险业中的地位与号召力,他反复强调,“我们不是一家新公司,而一家颇具实力老牌企业。”
“要说到人保寿险的优势我们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是整个保险界最老的公司,人保就是中国保险的缩影,人保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中国保险的历史。”说到公司优势,李良温露出自豪的微笑。
“人保寿险不同于其它新开业的小寿险公司,我们已具备了快速发展必要条件。首先,人保寿险完成了增资改制、
重组、更名。人保的品牌、人保的现有资源、充足的偿付能力、现代企业的机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保集团的强力领导都为我们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
我们公司的名字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在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而中国老百姓是很注重品牌的,我们的可靠性就体现在这里。买保险,买好了是保险,买的不好可能成了风险,所以选择可靠的公司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的资本优势在于,我们的实收资本金是29个亿,有很强的偿付能力,让保户没有后顾之优。”李良温如此解释。
“其次是人保寿险人员可以快速到位。我们已经完成了拟设立的省级分公司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的面试和选拔。班子构成是三分之一来自人保系统,三分之二 来自于其他寿险公司,这种搭配既能保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又能为人保系统干部创造发展平台,还有利于利用人保系统现有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来发展互动业务。
现在人保有4000多家分支机构,8万多员工,10多万营销队伍。目前,人保财险是中国最大的财险公司,拥有40%多的市场份额,很多的法人客户都在这里,他们是我们的寿险绝对优质客户。”谈及资源优势,李良温难抑兴奋之情。
“还有,我们还有管理优势,从1949年10月20日人保成立后,我们的业务一直延续到现在,人保寿险的底蕴是非常深的。
现在,公司的业务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适销产品,建立起了财务、业管、精算、IT、资本运营队伍,每个部门均有十年以上专业经验的骨干负责。尽管现在机构网络尚未建立但IT网络已经在全国开通,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试运营成功,将有效支持业务的高速增长。
我们的IT网络也独占优势。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人保的软件系统,用已经形成的骨干网络。很多新公司就不同,他们要开发硬件,还要开发软件,而这对于新成立的公司来说,成立一个新的系统需要3-5年的时间,但我们可以一步到位。
人保的资产管理优势也非常突出。人保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保险界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它的历年投资收益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寿险公司理财产品这么多,有这么一个好的资产管理公司做后盾,客户的利益得到很好保障。”面对机遇与挑战,李良温充满斗志。
■ “三让”造福于民
基于目前寿险行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李良温还进一步明确了“规模效益化”的指导思想。
“我们确定走”规模效益化“的道路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是要注重发挥社会效益,让利于保险消费者,增加产品卖点,实现快速发展,从而为作大作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李良温说,”我们的主要股东是国家, 我们理念就是‘ 人民保险造福于民’。其他公司讲求股东权益最大化。我们提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公司效益最大化’。我们不能仅照顾股东利益,如果只注重股东利益还要你的保险干什么。我们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就要掌握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三让原则’。”
“让费于基层,让利于消费者,让佣金于营销员。”
第一就是让费于基层,把公司的管理成本尽量地精简, 管理人员尽量精简,管理层次尽量地减少。这样,也就节约了管理成本,再把节约下来的管理成本投到人才储备、渠道拓展等实质业务上去。
让利于消费者。这个原则就是为了回馈社会,让社会效益最大化。产品定价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让我们的产品更实惠一些,分红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让佣金于营销员。营销员没有保障的收入。减少间接佣金的支出,提高直接佣金的收入,激励他去做业务,销售队伍有积极性,才能出效益。”
因为有了李良温坚持的三让原则,人保寿险2007年业务增长超过500%,未来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李良温先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完成了英国劳和社保险从业培训和澳大利亚MONASH MTELIZE BUSINESS SCHOOL的EXECUTIVEMANAGEMENT PROGRAM。从1975年参加工作进入保险行业,李良温先生迄今已有超过3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其中包括四年海外工作经历。
他曾经服务和任职的公司包括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英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他在精算、产品开发、企划、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风险管控等保险公司运作的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良温先生为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精算专家组成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国内金融、保险报纸、期刊上发表诸多文章,并负责或者参与了多部保险专著的编著工作。
记者手记
片断一:严谨谦逊
初见李良温,是在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开业庆典仪式上,他自始至终保持着微笑,态度谦逊而冷静。
他严谨而虔诚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保险事业,保险业历,对十七大中提及保险的字眼,像“保险服务于和谐社会”、“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提高居民资产性收入”,信手拈来,并饶有兴趣。
在谈及山东市场是否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时,他突然较起真来,直接引用数据佐证,“山东GDP仅次于广东、江苏,但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都不高,保费收入只位居第四,”认为山东是一个亟待开发深掘的市场,而非笔者所言竞争激烈。
从业保险却更关心民生,他提出“三让”服务理念,更多把自己放在服务于民的定位上。人保寿险是目前国有控股比例最高的保险公司,更多时候,他在经历政治与商业的双重考验,人保情结让他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片断二:大家风范
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又俨然一副企业家的姿态出现,神情爽朗,有问必答,不回避任何问题。
他甚至一上来就先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山东人,多年来,乡音未改,乡情难移。回到山东用乡音与大家交流,感觉没有语言上的负担,很亲切。一片拳拳赤子心,让在座各位都如沐春风。他干脆直率,坦言更喜欢记者自由提问,而免去做报告的环节。
商业丰满人性。多年险企高管经历,对他的神奇塑造力在于让他充满企业家的自信与练达。他的一位下属也向笔者自豪地透露,李总是一个务实,雷厉风行的老总,很有现代企业家风范。
对于自己一直在保险的经历,他格外珍惜,总是把人保的招牌看得很重,言必称人保,有一股做百年老店老企业家的鲁商味道。
专访时,与李良温面对面接触,真正感受到了这位精算师的造诣。由于李良温还有4年海外保险从业背景,他不仅深谙国内保险市场,对海外金融、保险市场也颇为熟稔,谈及自己在华尔街的经历,兴奋不已。
专访中,李良温真正被吸引的话题是关于保险利率。在这个问题上,他显露出思维敏锐与前沿眼光。
作为精算出身,此话题中多处涉及专业术语,他不仅把产品定价与定价利率讲解得透彻明了,还一语中的地指出定价利率的利弊,认为定价利率应该及时放开,颇具胆识与前瞻性。
采访结束前,他意犹未尽地对笔者说,你也是半个消费者,我应该给你好好讲讲产品间的差异,推荐你能买到便宜的产品。真诚与率直引来在座一片善意的微笑。
片断三:亲和温良
对李总的最终印象定格在山东大厦外的暖冬阳光下。
由于我们对相片质量要求很高,提出了在户外自然光线下照相的要求,虽然专访超时打乱了李总的行程安排,但他还是欣然前往。
在和煦的阳光下,他配合摄影记者,变换各种站位。望着柔和日光里亲和朴素的李总,笔者暗自感叹专访终于划上圆满句号,心底豁然开朗起来,不禁与李良温的张林秘书愉快吐露,没想李总如此平易近人。张秘书笑言,李总在单位亦是如此。每当加班时,他总会亲临每个人的办公室去探望加班的员工。言罢,流露出一股敬仰之情。
——李良温
追随保险31载
“像我这样1975年就做保险的人已经很少了,那时的同事我都很少见到了。”2007年11月28日,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李良温在接受《保险家》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家刚恢复寿险业务不久的国有公司的掌门人,李良温一跃入各大保险公司林立的市场洪流中,便能立稳脚跟、阵形不乱,这归功于他从业31年千锤百炼打造出的扎实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的背景知识。
检索李良温的新闻,发现他的从业经历简单而又丰富,他一直在从事保险,几乎与中国保险业同生共长,但每个阶段的也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他在产险、寿险业均有长期工作经验,对投资者关系和寿险业务都了然于心。
对于李良温来说,此次调任可谓一次“回归”。
他是一位“老人保”,曾在人保海外机构工作多年,说一口流利的英文;2003年任中国人寿副总经理,负责中国人寿H股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2006年,国寿财险获批筹建,李良温任筹建组组长,并在国寿财险正式成立后出任国寿财险总裁。从未分家前的人保到国寿,再转至人寿财险,他不停穿梭于寿险与财险间。
2007年4月,李良温调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同年6月,公司增资改制为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后,他担任副董事长、总裁,职业轨迹又走上寿险。
对于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他自谦不占优势,但是多年来跟随中国保险起起浮浮的从业经验让他积淀深厚。他是做产品精算出身,中国人寿近80%的产品都是出自他手,他是中国保险史上力推分红险并获得成功的先行者,更是中国人寿海外上市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他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积聚了诸多商业智慧,从人保恢复寿险业务的雄心壮志来看,正需要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驭者。
没有转变只有突破
李良温同他带队的人保寿险一样,与寿险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他看来,不存在从财险到寿险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什么要转变的,一直以来我要么做财险要么做寿险。” 李良温面对记者的质疑坚定地说。
“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可转变的,国寿与人保分家之前,寿险与财险是在一起的。我们与市场上的其它保险公司不同,我们是市场上国有投资占比例最高的一家公司。我们现在不是新公司,而是人保重新恢复做寿险业务。”
李良温坦言,人保寿险没有什么转变的地方,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增长。人保寿险是增长幅度是市场上最快的公司,目前,公司保费收入已突破40个亿,同比增幅超过500%,如果25家相继开业后,增长速度是可以想像的。
同时,人保寿险已经成为由在财产险市场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控股的最大的寿险子公司。从中国人保寿险正式开张营业,人保集团顺利完成了跨进寿险行业的战略步伐。
从2005年11月恢复寿险业务至今不足两年,人保寿险已经显露出对保险市场的雄心。人保寿险目前尽管只有四家分公司营业,但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业务规模已经跻身前九大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突破40亿元;资本实力雄厚,实收资本达29亿元;总资产累计迅速,已近100亿元。到今天又有20家省市公司通过验收开业,预示着人保寿险即将驶入业务发展的快车道,刚刚恢复寿险业务的人保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寿险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次,李良温亲临参加开业的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就验证了这番话。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虽然是一家新公司,但公司在筹备之初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多年从事寿险业务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
■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到了商业保险,而且是两次提及,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争取到话语权,让李良温更觉得在保险业更大有所为,并要加快寿险步伐,但同时他更看重保险的社会效益。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引起了李良温的深切关注。
“现在保险已经不单单是提供保障,还是一项重要的理财渠道。我们把业务做起来,做出规模来,就能向更多人提供资产性收入。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重建步伐,因为让居民都富裕起来也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他这样对记者说。
保险业还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经济保障功能,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部分被提到。
李良温谈到,“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提出来,要让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稳定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健全中国社会的保险体系。
目前,人民保险公司是中国国有化程度最高的保险公司,我们要更大地发挥我们的作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事实表明,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中国人保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缩影,人保寿险承袭中国人保深厚的历史底蕴,致力于为社会、为公司、为员工创造价值,正暗合了吴定富主席提及的“让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稳定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健全中国社会的保险体系”的主旨。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别人‘走’我们‘跑’才行。”李良温言之凿凿。
一步到位的新公司
一路从人保走来的李良温,显然不能忽视人保集团在未来寿险业中的地位与号召力,他反复强调,“我们不是一家新公司,而一家颇具实力老牌企业。”
“要说到人保寿险的优势我们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是整个保险界最老的公司,人保就是中国保险的缩影,人保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中国保险的历史。”说到公司优势,李良温露出自豪的微笑。
“人保寿险不同于其它新开业的小寿险公司,我们已具备了快速发展必要条件。首先,人保寿险完成了增资改制、
重组、更名。人保的品牌、人保的现有资源、充足的偿付能力、现代企业的机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保集团的强力领导都为我们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
我们公司的名字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在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而中国老百姓是很注重品牌的,我们的可靠性就体现在这里。买保险,买好了是保险,买的不好可能成了风险,所以选择可靠的公司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的资本优势在于,我们的实收资本金是29个亿,有很强的偿付能力,让保户没有后顾之优。”李良温如此解释。
“其次是人保寿险人员可以快速到位。我们已经完成了拟设立的省级分公司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的面试和选拔。班子构成是三分之一来自人保系统,三分之二 来自于其他寿险公司,这种搭配既能保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又能为人保系统干部创造发展平台,还有利于利用人保系统现有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来发展互动业务。
现在人保有4000多家分支机构,8万多员工,10多万营销队伍。目前,人保财险是中国最大的财险公司,拥有40%多的市场份额,很多的法人客户都在这里,他们是我们的寿险绝对优质客户。”谈及资源优势,李良温难抑兴奋之情。
“还有,我们还有管理优势,从1949年10月20日人保成立后,我们的业务一直延续到现在,人保寿险的底蕴是非常深的。
现在,公司的业务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适销产品,建立起了财务、业管、精算、IT、资本运营队伍,每个部门均有十年以上专业经验的骨干负责。尽管现在机构网络尚未建立但IT网络已经在全国开通,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试运营成功,将有效支持业务的高速增长。
我们的IT网络也独占优势。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人保的软件系统,用已经形成的骨干网络。很多新公司就不同,他们要开发硬件,还要开发软件,而这对于新成立的公司来说,成立一个新的系统需要3-5年的时间,但我们可以一步到位。
人保的资产管理优势也非常突出。人保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保险界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它的历年投资收益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寿险公司理财产品这么多,有这么一个好的资产管理公司做后盾,客户的利益得到很好保障。”面对机遇与挑战,李良温充满斗志。
■ “三让”造福于民
基于目前寿险行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李良温还进一步明确了“规模效益化”的指导思想。
“我们确定走”规模效益化“的道路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是要注重发挥社会效益,让利于保险消费者,增加产品卖点,实现快速发展,从而为作大作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李良温说,”我们的主要股东是国家, 我们理念就是‘ 人民保险造福于民’。其他公司讲求股东权益最大化。我们提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公司效益最大化’。我们不能仅照顾股东利益,如果只注重股东利益还要你的保险干什么。我们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就要掌握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三让原则’。”
“让费于基层,让利于消费者,让佣金于营销员。”
第一就是让费于基层,把公司的管理成本尽量地精简, 管理人员尽量精简,管理层次尽量地减少。这样,也就节约了管理成本,再把节约下来的管理成本投到人才储备、渠道拓展等实质业务上去。
让利于消费者。这个原则就是为了回馈社会,让社会效益最大化。产品定价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让我们的产品更实惠一些,分红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让佣金于营销员。营销员没有保障的收入。减少间接佣金的支出,提高直接佣金的收入,激励他去做业务,销售队伍有积极性,才能出效益。”
因为有了李良温坚持的三让原则,人保寿险2007年业务增长超过500%,未来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李良温先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完成了英国劳和社保险从业培训和澳大利亚MONASH MTELIZE BUSINESS SCHOOL的EXECUTIVEMANAGEMENT PROGRAM。从1975年参加工作进入保险行业,李良温先生迄今已有超过3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其中包括四年海外工作经历。
他曾经服务和任职的公司包括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英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任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他在精算、产品开发、企划、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风险管控等保险公司运作的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良温先生为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精算专家组成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国内金融、保险报纸、期刊上发表诸多文章,并负责或者参与了多部保险专著的编著工作。
记者手记
片断一:严谨谦逊
初见李良温,是在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开业庆典仪式上,他自始至终保持着微笑,态度谦逊而冷静。
他严谨而虔诚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保险事业,保险业历,对十七大中提及保险的字眼,像“保险服务于和谐社会”、“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提高居民资产性收入”,信手拈来,并饶有兴趣。
在谈及山东市场是否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时,他突然较起真来,直接引用数据佐证,“山东GDP仅次于广东、江苏,但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都不高,保费收入只位居第四,”认为山东是一个亟待开发深掘的市场,而非笔者所言竞争激烈。
从业保险却更关心民生,他提出“三让”服务理念,更多把自己放在服务于民的定位上。人保寿险是目前国有控股比例最高的保险公司,更多时候,他在经历政治与商业的双重考验,人保情结让他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片断二:大家风范
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又俨然一副企业家的姿态出现,神情爽朗,有问必答,不回避任何问题。
他甚至一上来就先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山东人,多年来,乡音未改,乡情难移。回到山东用乡音与大家交流,感觉没有语言上的负担,很亲切。一片拳拳赤子心,让在座各位都如沐春风。他干脆直率,坦言更喜欢记者自由提问,而免去做报告的环节。
商业丰满人性。多年险企高管经历,对他的神奇塑造力在于让他充满企业家的自信与练达。他的一位下属也向笔者自豪地透露,李总是一个务实,雷厉风行的老总,很有现代企业家风范。
对于自己一直在保险的经历,他格外珍惜,总是把人保的招牌看得很重,言必称人保,有一股做百年老店老企业家的鲁商味道。
专访时,与李良温面对面接触,真正感受到了这位精算师的造诣。由于李良温还有4年海外保险从业背景,他不仅深谙国内保险市场,对海外金融、保险市场也颇为熟稔,谈及自己在华尔街的经历,兴奋不已。
专访中,李良温真正被吸引的话题是关于保险利率。在这个问题上,他显露出思维敏锐与前沿眼光。
作为精算出身,此话题中多处涉及专业术语,他不仅把产品定价与定价利率讲解得透彻明了,还一语中的地指出定价利率的利弊,认为定价利率应该及时放开,颇具胆识与前瞻性。
采访结束前,他意犹未尽地对笔者说,你也是半个消费者,我应该给你好好讲讲产品间的差异,推荐你能买到便宜的产品。真诚与率直引来在座一片善意的微笑。
片断三:亲和温良
对李总的最终印象定格在山东大厦外的暖冬阳光下。
由于我们对相片质量要求很高,提出了在户外自然光线下照相的要求,虽然专访超时打乱了李总的行程安排,但他还是欣然前往。
在和煦的阳光下,他配合摄影记者,变换各种站位。望着柔和日光里亲和朴素的李总,笔者暗自感叹专访终于划上圆满句号,心底豁然开朗起来,不禁与李良温的张林秘书愉快吐露,没想李总如此平易近人。张秘书笑言,李总在单位亦是如此。每当加班时,他总会亲临每个人的办公室去探望加班的员工。言罢,流露出一股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