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良的传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暗淡,相反,在久违后的回归,也许更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湖北,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外访万家”活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40多万中小学教师穿过田间地头、工棚菜场,把传统美德播撒在家访路上,更把爱心和温暖送进数百万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家访是学校和老师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的重要方式。一代又一代教师通过家访形成的优良传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但近些年来,随着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更加便捷,很多地方中小学老师登门家访越来越稀疏。“课外访万家”使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回归,老师成为“家长贴心人”,家校“连心桥”在新时期得到延伸,自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家访一度渐行渐远,固然有学生家庭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等客观因素,更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深层次原因。社会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学生成绩、班组排名,忽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一些教师只重课堂成绩,把家访当作额外负担。
学生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家校不对接,孩子成长容易出现“真空”,影响身心健康。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现代通讯工具发达,但始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离不开面对面、心对心的亲密切磋。用好家访这种形式,发挥好家访的独特功能,家长和老师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孩子内心世界更易受到影响,老师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实现情感交流,给予有益启发,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敲开学生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家访对于弥补缺失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意义更为重大。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是一种需要,也是一门艺术。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家访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推进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可谓功莫大焉。
(来源:新华网)
家访是学校和老师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的重要方式。一代又一代教师通过家访形成的优良传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但近些年来,随着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更加便捷,很多地方中小学老师登门家访越来越稀疏。“课外访万家”使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回归,老师成为“家长贴心人”,家校“连心桥”在新时期得到延伸,自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家访一度渐行渐远,固然有学生家庭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等客观因素,更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深层次原因。社会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学生成绩、班组排名,忽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一些教师只重课堂成绩,把家访当作额外负担。
学生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家校不对接,孩子成长容易出现“真空”,影响身心健康。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现代通讯工具发达,但始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离不开面对面、心对心的亲密切磋。用好家访这种形式,发挥好家访的独特功能,家长和老师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孩子内心世界更易受到影响,老师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实现情感交流,给予有益启发,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敲开学生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家访对于弥补缺失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意义更为重大。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是一种需要,也是一门艺术。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家访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推进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可谓功莫大焉。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