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刘同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材行业十大科学专家、中国玻璃行业学术带头人、中国著名窑炉专家和全国人文社会名家,有着中国玻璃泰之誉。
刘同佑祖籍——山东博山是中国玻璃的发祥地,有着三千年的玻璃制造传统。他出生于玻璃世家,是八代玻璃传人。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刘同佑牢记祖父“不经商、不务农,要实业报国” 的遗训,把“我们是女娲的后代,我们是玻璃的传人,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国的传统产业”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同时把个人理念与企业精神、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
1994年,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身处山东内陆的山玻集团董事长刘同佑,把目光转向了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良的青岛开发区,设立青岛金晶公司。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两条彩玻生产线,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受益,不到三年时间收回了全部投资。
刘同佑掘金开发区,并取得了很好的回报。青岛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坚定了他扎根开发区,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1999年,青岛金晶争取17.88亿日元“黑字还流”贷款,并利用自有资金,共筹集2.3亿元人民币,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十一个国家(地区)最先进公司的最先进的生产线23条和各种加工单机32台套,投资兴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玻璃加工基地; 2000年投产的青岛金晶压延一线是引进德国设备和技术,把中国传统的日式、苏式水平提高到先进的欧式水平。2001年,刘同佑在消化吸收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投产了金晶压延二线。该生产线是融入了刘同佑多年研发成果和专有技术建设而成,把我国压延技术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3年由刘同佑主持设计并建成投产的世界上最大、日熔化量500吨的压花玻璃生产线,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刘同佑把压延工艺理论技术、钢化工艺技术、煤气燃烧及爆炸理论和技术和大型煤气窑的设计技术推上了世界的顶峰。该生产线采用了自主开发的14项新技术,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在世界首次将煤气替代重油应用于500吨大型窑炉,成功解决了大型窑炉煤气爆炸问题、超宽跨度窑炉钢结构的受力问题,开创了大型窑炉采用煤气技术的先河。刘同佑把煤气替代重油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玻璃窑炉所取得的成功,不仅是一项技术的提高,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油改煤技术的应用,仅此一项,使金晶公司年创效益1.2亿元。同时,该创新项目获青岛市优秀节能创新成果奖,2007年荣获山东省优秀节能奖。
2006年,我国青藏高原通车运行,创造了世界奇迹。作为整个客车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玻璃门窗,是一个重要科研课题,在整个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高原恶劣的环境,它需要同时解决压力均衡性、高强性和阻挡紫外线等一系列问题。在拿到铁道部发出的招标文件后,在世界上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刘同佑亲自主持设计。在助手的配合下,刘同佑经过4个月260多次的大量实验,终于设计出了适应高原要求的“内压自动调节复合型中空玻璃”,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于高原客车门窗中空玻璃在十七家全球竞标商中一举夺魁,使青岛金晶成为国家铁道部指定的全国高原机车专用玻璃生产厂商。2006年7月1日,随入藏客车登上了5072米的钢铁天路。这一创新,填补了世界空白,同时载入了世界铁道史册。在我国高原客车的十大创新项目中,有三项创新集中在刘同佑发明的客车专用玻璃上,分别是:抵挡紫外线功能、压力均衡性和高强性。“内压自动调节复合型中空玻璃”这一产品同时获得了两项专利,2007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刘同佑再一次把民族创新的大旗插上了世界的最高颠!以此契机,刘同佑带领的青岛金晶顺利开通了到国内外高速列车领域,庞巴迪、阿尔斯通等世界列车公司慕名而来洽谈业务。目前中国动车组车窗玻璃几乎全部由青岛金晶提供。
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压花玻璃幕墙工程——宁波万豪大酒店外墙施工完成,该工程是由著名的德国GMP公司设计,采用了金晶公司自主设计的压花玻璃复合玻璃幕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压花玻璃成功应用到幕墙领域的创新。这一设计同样是由刘同佑率领的青岛金晶以过硬的质量、美观的设计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设计师的青睐,在国内外众多竞标者中,最终一举拿下该工程,为以后压花玻璃外墙的应用打下了坚固的基础;2008年,该技术又被荷兰设计师采用,应用于重庆大剧院的外墙装修。
2008年,刘同佑自主研发了防眩、高透、高强光伏玻璃(太阳能玻璃)采用了22项专利及专有技术,经过5年的苦心钻研,8次窑炉数学模拟,10次HTO物理模拟试验,上百次的高科技测试并进行3次计240天在线生产试验,于3月4日正式投产,太阳能玻璃主要为国内外光伏电池制造商进行配套,实现了进口替代,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支出,年销售收入3.3亿元,年上缴销售税金4000万元,年利润总额1亿元,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科技立企、科技强企。刘同佑在研究和设计中,研发新技术131项,上报18项全部获奖,16项获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3项获博览会金奖,一项获英国伦敦技术博览会金奖。他研制开发的“大型玻璃窑炉全保温技术”和“平板玻璃六机无槽引上技术”均属国内首创,克服了三个国家级设计院的难题,一举完成,填补了国家空白,被国家建材局勒令在全行业推广使用。因此被授予全国技术拔尖人才、革新能手称号,是首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国家建材局生产司司长朱祖华称赞“是刘同佑拯救了我国的玻璃无槽工艺”。
在刘同佑的带领下,青岛金晶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并且在全体职工中得到了承传和发扬,形成了企业的一种独特文化。公司的创新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公司年实现中小型创新项目上百项,实现创新效益千万元。创新形成了金晶的利润之源,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产品深受用户好评。公司先后被商务部授予“外贸信用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A级纳税信用单位”,是青岛市信用试点单位。目前其主导产品中空玻璃和压花玻璃分别被授予“青岛市名牌”、“山东省名牌”和“消费者放心满意产品”荣誉称号,压延玻璃和加工玻璃系列产品同时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中空玻璃获“国家名牌产品”。
刘同佑所带领的青岛金晶,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资产已由94年建厂之初的5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近10亿元,是建厂之初的20倍。公司先后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档压延玻璃生产基地和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加工玻璃基地。目前,金晶压延玻璃的年产量达到500余万重箱,占据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六分之一;各类加工玻璃年产量突破了150万平方米。公司连续三年入选“青岛民营企业100强”、“青岛企业100强”和“世界建筑玻璃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第二名”。
刘同佑对中国玻璃行业研究领域的贡献、取得的优异业绩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先后被聘为国家应用技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伦敦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济南大学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由于突出的业绩和对中国玻璃行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刘同佑被授予青岛市优秀企业家、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全国技术革新能手、全国建筑建材行业十大杰出经理、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全国十大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刘同佑祖籍——山东博山是中国玻璃的发祥地,有着三千年的玻璃制造传统。他出生于玻璃世家,是八代玻璃传人。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刘同佑牢记祖父“不经商、不务农,要实业报国” 的遗训,把“我们是女娲的后代,我们是玻璃的传人,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国的传统产业”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同时把个人理念与企业精神、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
1994年,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身处山东内陆的山玻集团董事长刘同佑,把目光转向了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良的青岛开发区,设立青岛金晶公司。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两条彩玻生产线,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受益,不到三年时间收回了全部投资。
刘同佑掘金开发区,并取得了很好的回报。青岛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坚定了他扎根开发区,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1999年,青岛金晶争取17.88亿日元“黑字还流”贷款,并利用自有资金,共筹集2.3亿元人民币,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十一个国家(地区)最先进公司的最先进的生产线23条和各种加工单机32台套,投资兴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玻璃加工基地; 2000年投产的青岛金晶压延一线是引进德国设备和技术,把中国传统的日式、苏式水平提高到先进的欧式水平。2001年,刘同佑在消化吸收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投产了金晶压延二线。该生产线是融入了刘同佑多年研发成果和专有技术建设而成,把我国压延技术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3年由刘同佑主持设计并建成投产的世界上最大、日熔化量500吨的压花玻璃生产线,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刘同佑把压延工艺理论技术、钢化工艺技术、煤气燃烧及爆炸理论和技术和大型煤气窑的设计技术推上了世界的顶峰。该生产线采用了自主开发的14项新技术,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在世界首次将煤气替代重油应用于500吨大型窑炉,成功解决了大型窑炉煤气爆炸问题、超宽跨度窑炉钢结构的受力问题,开创了大型窑炉采用煤气技术的先河。刘同佑把煤气替代重油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玻璃窑炉所取得的成功,不仅是一项技术的提高,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油改煤技术的应用,仅此一项,使金晶公司年创效益1.2亿元。同时,该创新项目获青岛市优秀节能创新成果奖,2007年荣获山东省优秀节能奖。
2006年,我国青藏高原通车运行,创造了世界奇迹。作为整个客车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玻璃门窗,是一个重要科研课题,在整个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高原恶劣的环境,它需要同时解决压力均衡性、高强性和阻挡紫外线等一系列问题。在拿到铁道部发出的招标文件后,在世界上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刘同佑亲自主持设计。在助手的配合下,刘同佑经过4个月260多次的大量实验,终于设计出了适应高原要求的“内压自动调节复合型中空玻璃”,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于高原客车门窗中空玻璃在十七家全球竞标商中一举夺魁,使青岛金晶成为国家铁道部指定的全国高原机车专用玻璃生产厂商。2006年7月1日,随入藏客车登上了5072米的钢铁天路。这一创新,填补了世界空白,同时载入了世界铁道史册。在我国高原客车的十大创新项目中,有三项创新集中在刘同佑发明的客车专用玻璃上,分别是:抵挡紫外线功能、压力均衡性和高强性。“内压自动调节复合型中空玻璃”这一产品同时获得了两项专利,2007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刘同佑再一次把民族创新的大旗插上了世界的最高颠!以此契机,刘同佑带领的青岛金晶顺利开通了到国内外高速列车领域,庞巴迪、阿尔斯通等世界列车公司慕名而来洽谈业务。目前中国动车组车窗玻璃几乎全部由青岛金晶提供。
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压花玻璃幕墙工程——宁波万豪大酒店外墙施工完成,该工程是由著名的德国GMP公司设计,采用了金晶公司自主设计的压花玻璃复合玻璃幕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压花玻璃成功应用到幕墙领域的创新。这一设计同样是由刘同佑率领的青岛金晶以过硬的质量、美观的设计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设计师的青睐,在国内外众多竞标者中,最终一举拿下该工程,为以后压花玻璃外墙的应用打下了坚固的基础;2008年,该技术又被荷兰设计师采用,应用于重庆大剧院的外墙装修。
2008年,刘同佑自主研发了防眩、高透、高强光伏玻璃(太阳能玻璃)采用了22项专利及专有技术,经过5年的苦心钻研,8次窑炉数学模拟,10次HTO物理模拟试验,上百次的高科技测试并进行3次计240天在线生产试验,于3月4日正式投产,太阳能玻璃主要为国内外光伏电池制造商进行配套,实现了进口替代,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支出,年销售收入3.3亿元,年上缴销售税金4000万元,年利润总额1亿元,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科技立企、科技强企。刘同佑在研究和设计中,研发新技术131项,上报18项全部获奖,16项获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3项获博览会金奖,一项获英国伦敦技术博览会金奖。他研制开发的“大型玻璃窑炉全保温技术”和“平板玻璃六机无槽引上技术”均属国内首创,克服了三个国家级设计院的难题,一举完成,填补了国家空白,被国家建材局勒令在全行业推广使用。因此被授予全国技术拔尖人才、革新能手称号,是首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国家建材局生产司司长朱祖华称赞“是刘同佑拯救了我国的玻璃无槽工艺”。
在刘同佑的带领下,青岛金晶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并且在全体职工中得到了承传和发扬,形成了企业的一种独特文化。公司的创新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公司年实现中小型创新项目上百项,实现创新效益千万元。创新形成了金晶的利润之源,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产品深受用户好评。公司先后被商务部授予“外贸信用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A级纳税信用单位”,是青岛市信用试点单位。目前其主导产品中空玻璃和压花玻璃分别被授予“青岛市名牌”、“山东省名牌”和“消费者放心满意产品”荣誉称号,压延玻璃和加工玻璃系列产品同时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中空玻璃获“国家名牌产品”。
刘同佑所带领的青岛金晶,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资产已由94年建厂之初的5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近10亿元,是建厂之初的20倍。公司先后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档压延玻璃生产基地和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加工玻璃基地。目前,金晶压延玻璃的年产量达到500余万重箱,占据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六分之一;各类加工玻璃年产量突破了150万平方米。公司连续三年入选“青岛民营企业100强”、“青岛企业100强”和“世界建筑玻璃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第二名”。
刘同佑对中国玻璃行业研究领域的贡献、取得的优异业绩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先后被聘为国家应用技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伦敦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济南大学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由于突出的业绩和对中国玻璃行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刘同佑被授予青岛市优秀企业家、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全国技术革新能手、全国建筑建材行业十大杰出经理、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全国十大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