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往事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风“纳沙”过后,秋天开始了。其实海口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如果非要强调一下,那也只能说早晚不像七八月那么热了。
  我和吴辰每周都去海南大学听多多的诗歌课,课是在晚上。课后,吴辰会用电动车把我载回海南师范大学。我们从海甸岛出发,经过很多地方,才能回到龙昆南路。有时我们绕到骑楼那边。十月、十一月的天气,晚上九点多,海口的夜生活才开幕。人们坐在骑楼下喝茶、食宵夜,声浪鼎沸,仿佛世界不过如此。骑楼漫长,热风旋转,我想象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
  有一次吴辰带我去了一个渔村。渔村就在海口边上,离海产市场不远。走过海产市场时,他买了一条鲎来放生。我们在两列海南话的夹道中行走,通向一千零一夜里的渔村。黄昏时分,终于走到了。只见渔船停在码头上,夕阳把海面切割成一块一块金片;微风吹起时,金片就忽闪忽亮的,海腥味随之翻涌。更多的时候,这里安静得连风声都没有。所谓人间,不过是海腥味、大榕树和我们的脚步。
  还有一次,我和大白去白沙门。经过木栈道时,我看到海边有一辆无人认领的自行车,不远处是两个空啤酒瓶。天这么热,它们是在等谁呢?除了白沙门,我们还去万绿园。冬天,红裙子双胞胎在大树下玩耍,穿防风夹克的老人在草坪上抚弄他的狗。大白说,万绿园的尽头就是入海口。真奇妙,色谱上也是这样的:绿连着蓝。
  去了那么多次海边,我却不记得路。在海口,我最熟悉的,恐怕还是去府城的路。府城有一条马鞍街,有个下午,我去那里拍过老爸茶馆。此外,我还记得不少巷子的模样,细细长长的,曲曲折折的。越是往里走,越是迷失在时光深处。
  想到海口时,我常有一种既确定、又恍惚之感。似乎那三年时间被放入了一只飞箱,飞箱是红色牛皮的,至今仍在某处飘荡。直到今天,我都在寻找那只飞箱,找得辛苦徒劳,偶尔黯然神伤。一定有一根线,连着飞箱和大地,但是那条线在哪里?它像针孔中漏下的光束,隐身于我生命的木叶萧萧。我亦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飞箱,亲手打开它,封存于箱里的清明草饼是否会变质,红泥土是否会开花,小宇宙是否会长大,爱过的人是否依然年轻。
  2016年底我回了海口,短短数日,连续的阴天。唯一放晴的那日,我和李波去了电影公社;下午,我们到海口东站附近,看了一场《罗曼蒂克消亡史》。李波总是抽烟,坐着抽,站着抽,走路也要抽。
  2017年元旦,我飞回了北京。在去美兰机场的路上,雨点有一搭没一搭地给玻璃窗洗脸。我突然发现,这条路的变化很大,我几乎快认不出了。
  后来李波也离开了海口,几经辗转,现在暂时落脚于广州。当年在海口的朋友们,仍有一些坚守在那里。杨彬过去常常说,海口是一个让人待惯了就不愿离开的地方。尽管有人离开了,但我对此仍深信不疑。
  现在,海口以碎片的形态回访我的脑海:在海师小东门,总有头戴斗笠的阿姨摆摊卖槟榔,她们会笑着对我们喊“陆妹”。从小东门往龙昆南路的方向走,大大小小的饭店囊括了五湖四海的美食,而路的尽头,是一家清补凉。刚烤好的秋刀鱼,挤上海南小青桔汁,再配一碗清补凉,那味道绝了。椰子鸡汤、海南鸡饭、骑楼小吃街的泡凤爪,我都忘不了。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吃的,其实也有别的:巷子里的纸風车、邱俊故居外的杂草、骑楼上挂着的内衣裤、府城的流动唱片摊,还有秀英港终年不散的海风。这一切重叠而真实,混乱而清澈。
  当然我还记得假日海滩的晨曦。黎明时分,晨曦悄悄分身,同时出现在天空和海面。我看着在光里涌动的海潮,一切就新生了。我也记得某一夜,我独自来到西秀海滩。夜色中的大海比白日更添神秘,在那黑暗的核心,美人鱼正把覆盆子榨成天堂的琼浆。我坐在沙滩上,遥想着未知的一切。这时,她爬到了岸边,长发闪着海贝的珠光,与荧光粉的鱼鳞熠熠辉映。
  “你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她问。
  “我不知道。我只是单纯地想出发。生命中有一个部分太空了,任何事物都无法充满它……”我说。
  “我也一直在出发。人们都以为我的家在海里,其实,我只是海的寄居者。”她用手拢了拢湿漉漉的头发,轻轻甩了一下头。
  “那你的家呢?”轮到我来问了。
  “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出发了。”她仰望着头顶的月亮。
  “童话里说你为了爱,变成了泡沫。”我说。
  她淡淡地笑了:“悲伤的童话总是包含着真理。然而,泡沫并不是幻灭的终极形态。”
  我想起小时候吹泡泡。有一种专门的泡泡液,配套的吸管是8字型的,用这套工具,能吹出一长串斑斓的泡泡。那么,海口是否也是一个肥皂泡呢?不是的,但它又是什么。“嗯,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海口——我想是的,肯定会离开。”我说。
  “不要忧愁。因为你早已豢养了一片海。你走到哪儿,海就跟到哪儿。”
  “在高山和平原也是吗?”
  “在任何地方都是。”
  那么再见吧,亲爱的美人鱼。她柔软的双臂如藤蔓在黛青处缭绕,渐渐隐没。西秀海滩在我掌中熔炼为一枚蔚蓝的星球。从那一刻起,我的飞箱有了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不竭的写作资源。文雯的《两江夏日遗事》、邹江睿的《痴线》和龚明的《八十八级台阶》,都将目光聚焦在青春期的学生时代,讲述青春往事,叙述青春烦恼,挖掘成长经验。出走、幻想、寻找、叛逆、压抑、爱情等,都在这几篇小说中有着共同的精神指向,表现出典型的青春症候式书写。  《两江夏日遗事》里的摆摆,生活在一个母女相依的单亲家庭。母亲老曲开着超市维持家庭开支,摆摆暑假独自在家过着颓
期刊
一 马路  我是七岁搬离隆德的。  搬迁以前,我家住在街道边,出门跨过一道水渠就是马路。那水渠很宽,水泥打的,腿跨的时候,总要铆足了劲跳,啪的一声落地,回头看,脚跟已经过来了。马路更宽,左右边走着行人,中间车辆呼哧呼哧过去,各种车都有,远来的大客车,进城的轿车,拉煤的货车,装农作物去卖的拖拉机,还有大货车装了铁栏杆,牛羊的叫声从远到近呼呼地过去,我们就瞪大了眼睛看。一不留神,就有大人喊,小心车!看
期刊
应该让孩子从小养宠物  让他较早体验他所爱的死去  然后再给他买一只  让他学会遗忘  让他知道自己  一生要照顾的生命  一个接一个  像随机的走马灯  最后一刻的闪耀  先前的怀念  都白费工夫  ——《宠物》  张鸿喜欢刘治的兔子。每个周末,他俩在家属区的一片草坪集合,草坪在3号楼和5号楼之间,刘治住3号楼,张鸿住7号楼。刘治八点半出来喂兔子吃草、玩兔子。他们约定九点,但张鸿经常提前十分钟来
期刊
献诗  ——献给A女士  你要回来了  我是你的家  清晨我走在河边  水是你的眼睛  一眨 一眨  我要终其一生  住在你的乳房上  我要喊你  ——妈妈河  为何突然想起了你  可除你之外  我却什么都  想不起来  这样的天气  我理该奔跑  把自己的身体  扔进你的身体  如果僵硬了的  是我  那脆弱的  谁在端庄  我喜欢收藏  那些晶莹透剔的  想象思念孤独  至今 我仍迷恋  她
期刊
秘密  水洗过的  半个月亮  距离站在楼顶上的人  只有两三丈  将愿望  半个的、整个的、良善的  升至能看到的地方  那个手握摇把的人  在我们中间  一直没有泄露天机单摆  鹁鸪鸟天一亮就开始了  它把谷底的声音  提到崖顶,再放下去  这样单调的动作  太阳天天在做  小区的桂花和月季  花开、花谢  不觉中又摆了一次  最长的是我们  慢到不知  何处最高,何处最低世界是满的  转眼间
期刊
于小韦说,“连我都不在,他们忙些什么呢?”不是他不在,而是我们不在他所在的地方。于小韦写诗近40年,公开出版示人的诗作不足80首,且他的诗无任何表面上的光华,这样的人却成了传说中也是实际上的“诗人中的诗人”。貌不惊人却是范本式的作品并非是苦吟的结果,仅仅归结于天赋是不够的,这里面有一份难以理解的神秘。于小韦不关心文学事业,甚至不关心艺术与否,其精神焦点始终在心理学、语言学、发生学乃至植物学之类的事
期刊
1  十二点半,郑离出门帮张翔拿快递。  出门的时候,郑离就不得不说话,张翔这么想着。所以今早起床上班时,张翔嘱咐郑离说快递站有一个快递,让她中午帮忙取一下。郑离念研究生,眼下正是暑假,张翔想她的身体,就软磨硬泡让她过来陪他。  张翔瞄了一眼家里摄像头传过来的视频,郑离出门了。她带上棒球帽和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郑离的眼睛是好看的,大而有神,但很多时候张翔也不太懂郑离眼神里的内容。张翔想起来昨天晚
期刊
我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不见,叶志远居然疯了。  是的,疯得突然,没有预兆。叶志远穿着花内裤在公园嗨舞,蓬头垢面,短发松针似的笔直。旁边的人送来不少冷嘲热讽。啧啧,看好戏喽。瞧他平日里那副清高的样儿,没想到也有今天呐。  只是,这些并非我亲眼所见。而是从顾曼嘴里听来的。  一天下午,我走进一间怀旧酒吧。  “没有人能做到容颜不朽,就像这怀旧的地方只能更旧。没有一首歌能唱尽所有的愁,只有唱着老歌的人欲
期刊
我骗了所有人,甚至尝试着自我欺骗。  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还是像坏了按钮的闹钟一样,会在某一刻突然响起,永远也停不下。 1  不知多少回,在被人问起自己是不是独生子时,我会猛地屏住呼吸。  “是,家里就我一个。”我总是这样回答。眼睛盯向脚尖,鼻翼上下收缩,有时甚至忍不住落荒而逃,冲到厕所把脸埋进冰水里。  我没法忘记,自己曾有过一位哥哥。  年龄大我几岁,已不大记得清楚了。想必不是一两岁的差距。记
期刊
下午没事儿,我给光明打电话,我们从没打过电话。我从他妹妹那里要来的号码,他妹妹是城里的中学老师,他姐姐是高中老师,他是一个空调装机员——有时候也卖空调。我找他不是为了买空调。  光明,是我,我是李青。  李青啊,咋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有事吗?  我想问你个事。  啥事?  你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还记得吗?  什么故事?噢,你说“小三放牛”啊。(小三放牛是光明常讲的故事,不过不是小三放牛。)  不是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