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产业化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扩招之后导致弱势群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明晰化和典型化。现阶段弱势群体在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成为高校教育的诟病,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从体育这一教学方式来探究,体育本来就是一种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能素质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实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为此,笔者认为,运用体育教学的新方法实现高校弱势群体各方面问题的不断解决,给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祥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为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净化社会风气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 高校弱势群体概况
高校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和生理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群体即高校的贫困生。他们一般家庭经济困难或没有经济支持,贫困生在全国高校的平均比率大概为20%。他们既要应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又要为学费、生活费忧心;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恐惧或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们形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一般有学业、家庭和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对全国高校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调查显示,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年高校中退学的学生里有1/2的学生是由于心理问题而退学的。心理弱势群体学生缺乏面对受挫和失败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能调整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学习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够努力或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弱势和地域教学水平的限制。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转型为“大众化”,高校学生的增多,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而来的高校内学习弱势群体的比例增加了,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不能转变学习方法迎合这种模式,导致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过多;生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学生群体。生理上的缺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理上也存在问题,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因此,他们除了要克服各种生理上的困难,更要有坚强的心理意志。
二 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增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身体能力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形象
体育教学,在实现受教育群体身体方面强健发展的同时,可以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达到增强弱势群体人群的自信心。例如对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实施科学的必要的体育教学。组织他们多参加体育训练课程和参加体育比赛,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不断产生希望,活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净化他们的灵魂,在团队意识不断培养过程中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实现团队协作力量的不断加强。这样,有利于增强这些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坚强的人格魅力。
2 有利于缓解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方面的压力
弱势群体人群大多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压力较重等现象,这就需要高校运用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要求的教育方式实现对他们心理的不断疏导,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为他们开拓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高校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集合体,更应该注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集合体,这就表现为高校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发展场地,体育在高校人文教育和学生能力教育方面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为学校教育发展不断净化思想环境,同时也实现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灵、体魄教育的不断发展。例如学生李某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影响到饮食方面出现问题,而且睡觉方面长时间失眠。李某在学校体育教师杨老师的帮助下,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课余时间经常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方面的努力锻炼,李某还在学校几次篮球赛季中获奖,这样,一两个学期下来,李某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身体也变得健康起来,对自己将来也抱着较高的希望,前途不断变得光明起来。李某在体育锻炼方面能够从强大的学习成绩压力阴影之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体魄坚强,心灵充满阳光的现代大学生,主要得益于体育的调适与教育。
3 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环境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和谐的校园环境,有赖于体育教学的不断推动。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强健学校学生弱势群体体魄,同时也能够净化他们心灵里不利发展的生活污垢,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定。对于近年来不少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一些弱势群体产生安全问题,给校园和谐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学生心理难以得到疏导,久而久之,积淀在心中的压力一旦爆发,就会引起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假如马加爵这个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中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得到体育方面的教育与发展,生活和学习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使其内心的压力不断发泄在体育锻炼之中,可能不会酿造马加爵连杀几名大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不至于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由此看来,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中能够起到不断调适学生心理情绪,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帮助学校与社会维系和谐与安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对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具体教学方法
1 快乐教学,实现对弱势群体身心的疏导
教师利用体育课轻松活泼的特点,不断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活动,释放这些弱势学生群体内心的压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从体育方面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使他们感到自身的重要性,不断在体育教与学的快乐过程中肯定自我,肯定集体的力量。体育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欢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舒展和释放,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发展。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有教无类,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重视,不管他在篮球运动知识中功底有多少,都一视同仁地悉心教授,另外应更加注重这些弱势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生理等方面的关怀,综合对这些学生群体区别施教,从各方面实现对他们足够的关怀与帮助。 2 合理安排弱势群体学生训练内容,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效果
教与学应该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双向互动,在训练内容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区别对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安排上,应根据弱势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对训练强度、难度、动作幅度、练习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实现具体地、系统地、辩证地教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选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效果。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户外活动较多,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在以能力素质发展教育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更应该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多向化发展,创新体育教学发展模式,以服务于高校总体教学水平发展为教学主要发展方向,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培养的教学发展宗旨,这些都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去深深体会体育教学的内在含义,做到时时为提高高校弱势群体能力素质的教学发展局面。只有实现多方面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才能在体育教学发展中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良好效果。
3 合理设置体育教育课程,区别对待,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
实行类比式的教育新方法,实现有的放矢,对不同形态的弱势群体施之以不同的教学方案,促成学生不断实现其本身弱点与优点的相互补充,达到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其实际经济状况,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同时,借助学校和社会的相关帮扶条件,对其施之以合理的帮助性体育教育发展。如运用相应的体育活动,对其经济上的奖励和帮扶,使之感到自己在能力方面能够得到肯定的同时还增加经济收入,不断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在身体得到不断强健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问题的不断解决,并且还可以更有机会从自身优点去发展,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在体育教学“公正、公平、公开”的教育环境下能够茁壮成长。
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和学习弱势群体,体育课程可布置那些他们喜欢和擅长的项目,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促使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对于心理及生理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弱势群体,可有针对性地、量体裁衣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他们缓解和改善紧张、压抑、焦虑等情绪。
综上所述,高校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从国家政策、社会关注、高校教育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等方面实现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进行关怀与帮助,还给他们更加美好的发展空间。体育教育的支持与帮助,体育锻炼的不断磨砺与关怀,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灵构建一座绿色发展的友爱桥梁,使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净化他们心灵中的污垢成分,不断增强他们体质的同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导他们在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中认清自我,不断改变自我,不断坚强自我,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最终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存在因素及体育教学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2]兰中田.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方法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0(30).
一 高校弱势群体概况
高校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和生理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群体即高校的贫困生。他们一般家庭经济困难或没有经济支持,贫困生在全国高校的平均比率大概为20%。他们既要应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又要为学费、生活费忧心;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恐惧或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们形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一般有学业、家庭和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对全国高校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调查显示,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年高校中退学的学生里有1/2的学生是由于心理问题而退学的。心理弱势群体学生缺乏面对受挫和失败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能调整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学习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够努力或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弱势和地域教学水平的限制。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转型为“大众化”,高校学生的增多,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而来的高校内学习弱势群体的比例增加了,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不能转变学习方法迎合这种模式,导致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过多;生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学生群体。生理上的缺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理上也存在问题,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因此,他们除了要克服各种生理上的困难,更要有坚强的心理意志。
二 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增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身体能力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形象
体育教学,在实现受教育群体身体方面强健发展的同时,可以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达到增强弱势群体人群的自信心。例如对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实施科学的必要的体育教学。组织他们多参加体育训练课程和参加体育比赛,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不断产生希望,活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净化他们的灵魂,在团队意识不断培养过程中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实现团队协作力量的不断加强。这样,有利于增强这些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坚强的人格魅力。
2 有利于缓解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方面的压力
弱势群体人群大多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压力较重等现象,这就需要高校运用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要求的教育方式实现对他们心理的不断疏导,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为他们开拓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高校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集合体,更应该注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集合体,这就表现为高校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发展场地,体育在高校人文教育和学生能力教育方面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为学校教育发展不断净化思想环境,同时也实现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灵、体魄教育的不断发展。例如学生李某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影响到饮食方面出现问题,而且睡觉方面长时间失眠。李某在学校体育教师杨老师的帮助下,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课余时间经常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方面的努力锻炼,李某还在学校几次篮球赛季中获奖,这样,一两个学期下来,李某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身体也变得健康起来,对自己将来也抱着较高的希望,前途不断变得光明起来。李某在体育锻炼方面能够从强大的学习成绩压力阴影之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体魄坚强,心灵充满阳光的现代大学生,主要得益于体育的调适与教育。
3 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环境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和谐的校园环境,有赖于体育教学的不断推动。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强健学校学生弱势群体体魄,同时也能够净化他们心灵里不利发展的生活污垢,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定。对于近年来不少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一些弱势群体产生安全问题,给校园和谐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学生心理难以得到疏导,久而久之,积淀在心中的压力一旦爆发,就会引起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假如马加爵这个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中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得到体育方面的教育与发展,生活和学习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使其内心的压力不断发泄在体育锻炼之中,可能不会酿造马加爵连杀几名大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不至于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由此看来,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中能够起到不断调适学生心理情绪,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帮助学校与社会维系和谐与安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对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具体教学方法
1 快乐教学,实现对弱势群体身心的疏导
教师利用体育课轻松活泼的特点,不断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活动,释放这些弱势学生群体内心的压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从体育方面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使他们感到自身的重要性,不断在体育教与学的快乐过程中肯定自我,肯定集体的力量。体育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欢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舒展和释放,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发展。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有教无类,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重视,不管他在篮球运动知识中功底有多少,都一视同仁地悉心教授,另外应更加注重这些弱势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生理等方面的关怀,综合对这些学生群体区别施教,从各方面实现对他们足够的关怀与帮助。 2 合理安排弱势群体学生训练内容,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效果
教与学应该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双向互动,在训练内容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区别对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安排上,应根据弱势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对训练强度、难度、动作幅度、练习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实现具体地、系统地、辩证地教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选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效果。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户外活动较多,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在以能力素质发展教育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更应该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多向化发展,创新体育教学发展模式,以服务于高校总体教学水平发展为教学主要发展方向,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培养的教学发展宗旨,这些都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去深深体会体育教学的内在含义,做到时时为提高高校弱势群体能力素质的教学发展局面。只有实现多方面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才能在体育教学发展中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良好效果。
3 合理设置体育教育课程,区别对待,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
实行类比式的教育新方法,实现有的放矢,对不同形态的弱势群体施之以不同的教学方案,促成学生不断实现其本身弱点与优点的相互补充,达到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其实际经济状况,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同时,借助学校和社会的相关帮扶条件,对其施之以合理的帮助性体育教育发展。如运用相应的体育活动,对其经济上的奖励和帮扶,使之感到自己在能力方面能够得到肯定的同时还增加经济收入,不断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在身体得到不断强健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问题的不断解决,并且还可以更有机会从自身优点去发展,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在体育教学“公正、公平、公开”的教育环境下能够茁壮成长。
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和学习弱势群体,体育课程可布置那些他们喜欢和擅长的项目,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促使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对于心理及生理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弱势群体,可有针对性地、量体裁衣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他们缓解和改善紧张、压抑、焦虑等情绪。
综上所述,高校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从国家政策、社会关注、高校教育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等方面实现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进行关怀与帮助,还给他们更加美好的发展空间。体育教育的支持与帮助,体育锻炼的不断磨砺与关怀,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心灵构建一座绿色发展的友爱桥梁,使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净化他们心灵中的污垢成分,不断增强他们体质的同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导他们在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中认清自我,不断改变自我,不断坚强自我,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最终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存在因素及体育教学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2]兰中田.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方法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