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行业从事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包括景观设计、园林施工、花木养护等业务,园林行业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植物为造景材料,与花卉产业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园林绿化草地树木养护管理
园林行业从事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包括景观设计、园林施工、花木养护等业务,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园林行业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植物为造景材料,与花卉产业紧密相关,我国生产的很大一部分花卉产品就应用在园林绿化中,在学科设置上,园林中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专业与花卉直接相连,很多园林施工企业也同时从事花木生产。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既为花卉生产提供了市场机遇,也对生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行业迅速发展
新中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
1949—1991年为起步阶段。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建筑工程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城市园林绿化进入恢复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1992—2000年为全面发展时期。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同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建设园林城市、园林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中国私营的园林绿化企业相继诞生。
2001至今为蓬勃发展时期。2001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绿化热潮开始形成。巨大的市场培育了大批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呈现蓬勃发展。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企业也纷纷改制,把过去的绿化工程处改制、重组,组建成股份制的园林绿化企业。
截至2009年末,全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率提高到46.6%。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37%,人均公园及公共绿地面积已有9.71平方米,公园个数达8557个。我国共设立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69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8处,已有24处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各级政府每年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共计超过4000亿元,大多数城市编制了单独的绿地系统规划。全国已有园林企业14000多家,二级资质企业超过2000家,一级企业300余家,上市企业3家,年吸收农民工15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花木产值占30%左右。
截止2010年1月各地一级园林企业数量
2 园林植物开发应用成果突出
除了绿化面积的增加,在园林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直接带动了花卉行业的发展。
2.1种质资源保护成效大
1987年4月1日至7日,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在贵阳召开了全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生活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园林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应以就地保存和转地保存相结合。
近年来,各地在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引种、推广中已初见成效,沈阳园林科学研究所、太原园林科学研究所都连续8年进行此项工作,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写出了西双版纳热带野生花卉专著。木兰科植物是多种用途的优良树种,广州华南植物园、昆明园林科学研究所、浙江富阳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等已引种近90种,相当于国产木兰科植物种数的80%,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有植物和新发现种类。上海植物园收集国内外小劈属、槭属植物各数十种,佝子属植物60余种。北京植物园引种小劈、丁香等20余种。华南植物园引种石榭属植物近40种。广西南宁树木园和南宁市园林局收集金花茶20余种。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收集梅花150多个品种。杭州植物园收集保存了40余種浙江特有植物种类和104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深圳植物园建立了国际苏铁迁地保护中心,收集了苏铁科植物11属约128种。此外,以上海植物园为主,经过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参加的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已收集到珍贵种质资源上千种。
2.2 园林植物研究取得突破
多年来,园林部门不断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随着转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园林植物育种、栽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一批抗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好的园林树木正不断出现;草皮的绿色期更加延长,耐踩能力大为提高;花卉品种更加丰富,五彩缤纷。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也变得较为容易,便于机械化操作。
在基础研究有两个突出的成果:一是完成了城市绿化树种区划规划。此项研究是在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气象、土壤、植被等基础上,根据我国“三大阶台”的地形特征和400毫米等雨线,将全国分为干、湿两大区域。以30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为指标,垂直分布以相对高度100米为指标,将全国分为10个大区、20个分区。共收集整理4650多种园林绿化树种资料并建立了数据库,可查询各树种的分布、性状和生态环境要求等200项内容。该项研究历时10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为我国各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对树种的选择、树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是完成了花卉典籍《中国花经》的编撰出版。我国的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花经》,是内容最完整、篇幅最长的一部花卉典籍。该书收集条目达188科、772属、2354种。全书对各种观赏花卉的原产地及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及有关审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陈俊愉、程绪珂、严玲璋、王大钧、徐民生等130多位花卉专家、学者参加了该书的编著工作。
2.3植物多样性保护受重视
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后,园林部门一直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参与编写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6年开始组织研究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在2000年5月11日下发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将“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列入考核标准。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很大进展。目前,全国已建立植物园110多个,引种驯化高等植物23000余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提出,我国一般城市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应在400~1000种,广州、厦门等南亚热带城市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应在1400~2100种。根据专家的要求,一些地方不断修订绿化植物材料规划。比如上海1985年在开展园林树种规划研究时,制定了《上海市园林绿化特色树种、边缘树种、规划树种名单》,含325种树木。1995年又提出了《2010年上海绿化植物材料规划研究报告》,含各种绿化植物近1500种,2010年全市绿化植物种类达到了1200种以上。
3 园林行业问题及对花卉行业的影响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创建城市风貌特色,维持城市持续发展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政府改善民生、造福民众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20年,仍是中国城市化持续发展时期,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园林行业市场仍然广阔。
园林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四个挑战,给花卉行业也提出相应的要求。
3.1 低碳型城市与新树种开发问题
前几年,建设部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现在又提出建碳性城市园林。关于低碳型园林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模式仍然强调科学规划,建节水、节地、节财型绿地,走循环经济之路。与此同时,目前不少地方的园林建设中还存在着求大求洋的问题,有建设资金,缺养护费用,园林地方风格不突出。
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中多种乡土树种、抗性强的树种,并发展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因地制宜做园林绿化。对花木生产者来说,需要重视研发,大力进行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的树种、攀缘植物等选育开发工作。
3.2 绿化水平相差大与花木生产布局问题
至2010年,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但目前也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东部与西部的不平衡,目前城市人均绿地不足1平米的17个城市均位于西部,人均绿地不足3平米城市也全在西部。二是城市中心区、城郊和乡村园林绿化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决定了今后綠化的热点将向西部、乡村转移,为花卉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但目前西部地区花木生产相对落后,基地建设滞后,东部地区的花木产品又相对过剩,花木生产,尤其是苗木生产需要重新布局,并加强东西部的合作交流。
3.3 超大型城市园林建设与花木产品质量问题
未来的城市园林,是生态、自然、和谐、贴近每一个人的,将不再受行政区域的界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金融共享、文化共享、经济共享,还要实现环境共享、生态共享、园林共享。现在,苏州、昆山、张家港等五个城市正在向园林城市群发展,这是基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产物。随着国家园林城市的逐步增加,未来就会出现一批城市园林群。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群中,人工破坏改变自然的痕迹将退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依托自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经济、气候、地理来模拟自然,让自然显山露水、展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将是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新的景观要求对花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花木生产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3.4 园林建设部门与花木生产单位对接的问题
花木生产、园林建设、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花木生产归农林部门管理,城市建设归属建设部门。这种情况首先造成了花木供需脱节,因为花木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和应用又衔接不上,没法做到按需生产。同时,也经常出现园林建设需要的产品市场供应不上的矛盾。其次,造成花木生产标准化难以实施。生产单位虽确立了标准,有些却得不到使用单位的认可,导致标准化难产。为保护生态,提高花木生产水平,林业部门出台了一些限制买卖大树的规定,建设部门却仍在使用,致使规定难以实施。
[1]北京林学院主编.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7.
[2]鲁涤非主编.花卉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式,1998,10.
[3]赵儒林、洪必恭等著.植物生态学概要[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园林绿化草地树木养护管理
园林行业从事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包括景观设计、园林施工、花木养护等业务,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园林行业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植物为造景材料,与花卉产业紧密相关,我国生产的很大一部分花卉产品就应用在园林绿化中,在学科设置上,园林中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专业与花卉直接相连,很多园林施工企业也同时从事花木生产。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既为花卉生产提供了市场机遇,也对生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行业迅速发展
新中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
1949—1991年为起步阶段。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建筑工程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城市园林绿化进入恢复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1992—2000年为全面发展时期。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同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建设园林城市、园林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中国私营的园林绿化企业相继诞生。
2001至今为蓬勃发展时期。2001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绿化热潮开始形成。巨大的市场培育了大批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呈现蓬勃发展。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企业也纷纷改制,把过去的绿化工程处改制、重组,组建成股份制的园林绿化企业。
截至2009年末,全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率提高到46.6%。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37%,人均公园及公共绿地面积已有9.71平方米,公园个数达8557个。我国共设立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69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8处,已有24处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各级政府每年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共计超过4000亿元,大多数城市编制了单独的绿地系统规划。全国已有园林企业14000多家,二级资质企业超过2000家,一级企业300余家,上市企业3家,年吸收农民工15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花木产值占30%左右。
截止2010年1月各地一级园林企业数量
2 园林植物开发应用成果突出
除了绿化面积的增加,在园林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直接带动了花卉行业的发展。
2.1种质资源保护成效大
1987年4月1日至7日,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在贵阳召开了全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生活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园林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应以就地保存和转地保存相结合。
近年来,各地在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引种、推广中已初见成效,沈阳园林科学研究所、太原园林科学研究所都连续8年进行此项工作,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写出了西双版纳热带野生花卉专著。木兰科植物是多种用途的优良树种,广州华南植物园、昆明园林科学研究所、浙江富阳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等已引种近90种,相当于国产木兰科植物种数的80%,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有植物和新发现种类。上海植物园收集国内外小劈属、槭属植物各数十种,佝子属植物60余种。北京植物园引种小劈、丁香等20余种。华南植物园引种石榭属植物近40种。广西南宁树木园和南宁市园林局收集金花茶20余种。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收集梅花150多个品种。杭州植物园收集保存了40余種浙江特有植物种类和104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深圳植物园建立了国际苏铁迁地保护中心,收集了苏铁科植物11属约128种。此外,以上海植物园为主,经过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参加的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已收集到珍贵种质资源上千种。
2.2 园林植物研究取得突破
多年来,园林部门不断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随着转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园林植物育种、栽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一批抗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好的园林树木正不断出现;草皮的绿色期更加延长,耐踩能力大为提高;花卉品种更加丰富,五彩缤纷。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也变得较为容易,便于机械化操作。
在基础研究有两个突出的成果:一是完成了城市绿化树种区划规划。此项研究是在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气象、土壤、植被等基础上,根据我国“三大阶台”的地形特征和400毫米等雨线,将全国分为干、湿两大区域。以30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为指标,垂直分布以相对高度100米为指标,将全国分为10个大区、20个分区。共收集整理4650多种园林绿化树种资料并建立了数据库,可查询各树种的分布、性状和生态环境要求等200项内容。该项研究历时10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为我国各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对树种的选择、树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是完成了花卉典籍《中国花经》的编撰出版。我国的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花经》,是内容最完整、篇幅最长的一部花卉典籍。该书收集条目达188科、772属、2354种。全书对各种观赏花卉的原产地及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及有关审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陈俊愉、程绪珂、严玲璋、王大钧、徐民生等130多位花卉专家、学者参加了该书的编著工作。
2.3植物多样性保护受重视
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后,园林部门一直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参与编写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6年开始组织研究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在2000年5月11日下发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将“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列入考核标准。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很大进展。目前,全国已建立植物园110多个,引种驯化高等植物23000余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提出,我国一般城市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应在400~1000种,广州、厦门等南亚热带城市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应在1400~2100种。根据专家的要求,一些地方不断修订绿化植物材料规划。比如上海1985年在开展园林树种规划研究时,制定了《上海市园林绿化特色树种、边缘树种、规划树种名单》,含325种树木。1995年又提出了《2010年上海绿化植物材料规划研究报告》,含各种绿化植物近1500种,2010年全市绿化植物种类达到了1200种以上。
3 园林行业问题及对花卉行业的影响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创建城市风貌特色,维持城市持续发展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政府改善民生、造福民众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20年,仍是中国城市化持续发展时期,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园林行业市场仍然广阔。
园林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四个挑战,给花卉行业也提出相应的要求。
3.1 低碳型城市与新树种开发问题
前几年,建设部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现在又提出建碳性城市园林。关于低碳型园林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模式仍然强调科学规划,建节水、节地、节财型绿地,走循环经济之路。与此同时,目前不少地方的园林建设中还存在着求大求洋的问题,有建设资金,缺养护费用,园林地方风格不突出。
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中多种乡土树种、抗性强的树种,并发展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因地制宜做园林绿化。对花木生产者来说,需要重视研发,大力进行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的树种、攀缘植物等选育开发工作。
3.2 绿化水平相差大与花木生产布局问题
至2010年,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但目前也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东部与西部的不平衡,目前城市人均绿地不足1平米的17个城市均位于西部,人均绿地不足3平米城市也全在西部。二是城市中心区、城郊和乡村园林绿化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决定了今后綠化的热点将向西部、乡村转移,为花卉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但目前西部地区花木生产相对落后,基地建设滞后,东部地区的花木产品又相对过剩,花木生产,尤其是苗木生产需要重新布局,并加强东西部的合作交流。
3.3 超大型城市园林建设与花木产品质量问题
未来的城市园林,是生态、自然、和谐、贴近每一个人的,将不再受行政区域的界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金融共享、文化共享、经济共享,还要实现环境共享、生态共享、园林共享。现在,苏州、昆山、张家港等五个城市正在向园林城市群发展,这是基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产物。随着国家园林城市的逐步增加,未来就会出现一批城市园林群。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群中,人工破坏改变自然的痕迹将退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依托自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经济、气候、地理来模拟自然,让自然显山露水、展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将是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新的景观要求对花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花木生产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3.4 园林建设部门与花木生产单位对接的问题
花木生产、园林建设、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花木生产归农林部门管理,城市建设归属建设部门。这种情况首先造成了花木供需脱节,因为花木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和应用又衔接不上,没法做到按需生产。同时,也经常出现园林建设需要的产品市场供应不上的矛盾。其次,造成花木生产标准化难以实施。生产单位虽确立了标准,有些却得不到使用单位的认可,导致标准化难产。为保护生态,提高花木生产水平,林业部门出台了一些限制买卖大树的规定,建设部门却仍在使用,致使规定难以实施。
[1]北京林学院主编.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7.
[2]鲁涤非主编.花卉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式,1998,10.
[3]赵儒林、洪必恭等著.植物生态学概要[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