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存在“对教学内容非常重视,却忽略了语言文字表达”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环节,时常遇到一些障碍,难以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以教材为依托,加强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用训练前,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喜好、个体差异,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与学生实际学情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用训练。比如,在《找春天》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和排比句描写春天的美好,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文章赏析,则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修辞手法,自己写一写相类似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所要描写的事物,如小动物、动画片中的人物。这样一来,既有效落实了语用训练,实现了课本知识的迁移,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在教学实践当中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训练,方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在所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式当中,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同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雷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对雷雨前景色的描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当完成课文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描写雨前的景色,你打算如何写呢?通过这种方式,既抓住了文本要素,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在雷雨之前,黑沉沉的乌云布满整片天空。”“在雷雨之前,一声蝉鸣也没有听到。”“在雷雨之前,树叶仿佛都静止了。”此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看来,同学们都抓住了课文当中描写雷雨前景物的写作技巧,而且你们的语言表达都非常生动形象。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过程中,大家还要像学习“雷雨前”那样,用同样的方式对“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进行概括。这样的语用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还可以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训练,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对话、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爱好。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披、鼓、露、甩”这些动词是这一课的语用训练点。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给学生展示小蝌蚪变成大青蛙的演变过程,再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種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透彻理解“披、鼓、露、甩”这些动词的用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动词说出一些生动的句子,提升语用训练的成效。
不论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是在落实语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充分关注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有效地让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语用能力。比如,《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内心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进入到诗歌情境中。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仿照文章格式、句式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在练习之初,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仿写质量不合格。但是,经过教师的鼓励以后,大多数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既增长了语用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文本知识的传递,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对此,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落实语用训练。
一、依据学情教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用训练前,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喜好、个体差异,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与学生实际学情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用训练。比如,在《找春天》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和排比句描写春天的美好,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文章赏析,则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修辞手法,自己写一写相类似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所要描写的事物,如小动物、动画片中的人物。这样一来,既有效落实了语用训练,实现了课本知识的迁移,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语言表达
对于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在教学实践当中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训练,方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在所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式当中,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同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雷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对雷雨前景色的描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当完成课文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描写雨前的景色,你打算如何写呢?通过这种方式,既抓住了文本要素,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在雷雨之前,黑沉沉的乌云布满整片天空。”“在雷雨之前,一声蝉鸣也没有听到。”“在雷雨之前,树叶仿佛都静止了。”此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看来,同学们都抓住了课文当中描写雷雨前景物的写作技巧,而且你们的语言表达都非常生动形象。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过程中,大家还要像学习“雷雨前”那样,用同样的方式对“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进行概括。这样的语用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还可以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训练,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对话、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爱好。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披、鼓、露、甩”这些动词是这一课的语用训练点。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给学生展示小蝌蚪变成大青蛙的演变过程,再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種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透彻理解“披、鼓、露、甩”这些动词的用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动词说出一些生动的句子,提升语用训练的成效。
四、读写结合训练
不论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是在落实语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充分关注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有效地让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语用能力。比如,《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内心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进入到诗歌情境中。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仿照文章格式、句式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在练习之初,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仿写质量不合格。但是,经过教师的鼓励以后,大多数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既增长了语用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文本知识的传递,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对此,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落实语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