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n_ac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存在“对教学内容非常重视,却忽略了语言文字表达”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环节,时常遇到一些障碍,难以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以教材为依托,加强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依据学情教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用训练前,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喜好、个体差异,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与学生实际学情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用训练。比如,在《找春天》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和排比句描写春天的美好,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文章赏析,则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修辞手法,自己写一写相类似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所要描写的事物,如小动物、动画片中的人物。这样一来,既有效落实了语用训练,实现了课本知识的迁移,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语言表达


  对于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在教学实践当中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训练,方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在所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式当中,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同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雷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对雷雨前景色的描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当完成课文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描写雨前的景色,你打算如何写呢?通过这种方式,既抓住了文本要素,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在雷雨之前,黑沉沉的乌云布满整片天空。”“在雷雨之前,一声蝉鸣也没有听到。”“在雷雨之前,树叶仿佛都静止了。”此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看来,同学们都抓住了课文当中描写雷雨前景物的写作技巧,而且你们的语言表达都非常生动形象。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过程中,大家还要像学习“雷雨前”那样,用同样的方式对“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进行概括。这样的语用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还可以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训练,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对话、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爱好。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披、鼓、露、甩”这些动词是这一课的语用训练点。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给学生展示小蝌蚪变成大青蛙的演变过程,再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種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透彻理解“披、鼓、露、甩”这些动词的用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动词说出一些生动的句子,提升语用训练的成效。

四、读写结合训练


  不论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是在落实语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充分关注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有效地让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语用能力。比如,《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内心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进入到诗歌情境中。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仿照文章格式、句式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在练习之初,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仿写质量不合格。但是,经过教师的鼓励以后,大多数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既增长了语用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文本知识的传递,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对此,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落实语用训练。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大班教育教学中,我关注到有一部分孩子缺乏或缺失自信心。毫无疑问,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针对平时他们在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我们开展了多个主题教育活动研究。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在意识中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寻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增加幼儿自信心的目标。  自信心缺失成因分析  消极评价与过多否定 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
期刊
近几年,内卷文化,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内卷文化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有三大原因:rn首先是内卷文化本质是一种竞争文化,而一旦涉及竞争,必定与社会资源占有有关,因此也是与
期刊
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相似文章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主题阅读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的局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体验,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一、提炼阅读主题  根据阅读内容提炼主题是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的第一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
词语教学虽然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在积累中掌握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第二、第三学段的词语教学指向借助词语促进阅读教学,主要是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味,导致第二学段词语教学或者延续第一学段的学习模式,看不出必要性,或者被淡化和忽视,变得可有可无。如何破解第二学段词语教学上的这种困局呢?一、提高积累词语的要求  积累是词语学习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第一学段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编者的安排,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读出语气  有感情地朗读是指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低年级学生应从语气学起。在统编教材中,《秋天》一文的最后出现了感叹号。虽然说在《秋天》一课中朗读训练的重点在读正确(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感叹句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
期刊
古诗词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古诗词中有一些难懂或不容易查找的地名、人名、典故,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古诗词,编者在教材中给出了一些注释。教师该如何借助这些注释,开展古诗词教学呢?一、理解诗词大意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给古诗词加上注释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比批注出现得要早。那么,如何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中词句的意思,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以指导;否则有些学生会将注释当成课文内容的一部分去读,注释就
核心素养是品格与能力的“综合体”,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既是对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又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构建具备开放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高尚品质、坚定信念的优秀人才。故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式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期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契机。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找寻信息技术运用与实施的有效策略,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疑点。一、拓展教学资源  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立足于教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