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61—01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结果的唯一标准。中学阶段,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把握物理规律,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思想。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做好“一个中心”、“两点结合”、“三个原则”和“三个注重”。下面,笔者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提高全体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科学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物理学科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强调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因此,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介绍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性。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正确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到物理学中就是指各种概念、基本理论,即该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应该与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兴趣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做到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渐进性。实验按其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前两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基础能力,而后者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先从初级的、简易的实验入手,在学生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
3. 实用性。实验教学应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适当联系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容。这种实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德,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应重视三个“注重”
1. 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性。首先,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时,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的重现或者课本物理规律的验证。其次,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因为此时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示范。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再次,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要引导学生自己獨立完成。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科学引导,能使学生逐步体会、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思想与方法。
2. 注重分组实验的探究性。分组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的作用。同时,学生亲自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促使其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第一,教师在分组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包括学生的操作、记录、计算、讨论、得出结论等。第三,分组实验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不能让学生按照书本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思考和交流,体会教材设计实验的原理。第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
3. 注重课外实验的设计性。课外设计实验,是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中,为了检验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或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构思的一种验证和探索的过程,它是探究思维程序的一个要素。实验设计的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比如,教学“火箭”这一节时,学生对火箭升空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激励学生能不能通过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小火箭模型。通过这一实验的设计,学生加深了对反冲原理的理解。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61—01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结果的唯一标准。中学阶段,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把握物理规律,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思想。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做好“一个中心”、“两点结合”、“三个原则”和“三个注重”。下面,笔者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提高全体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科学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物理学科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强调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因此,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介绍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性。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正确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到物理学中就是指各种概念、基本理论,即该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应该与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兴趣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做到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渐进性。实验按其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前两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基础能力,而后者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先从初级的、简易的实验入手,在学生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
3. 实用性。实验教学应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适当联系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容。这种实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德,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应重视三个“注重”
1. 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性。首先,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时,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的重现或者课本物理规律的验证。其次,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因为此时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示范。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再次,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要引导学生自己獨立完成。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科学引导,能使学生逐步体会、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思想与方法。
2. 注重分组实验的探究性。分组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的作用。同时,学生亲自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促使其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第一,教师在分组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包括学生的操作、记录、计算、讨论、得出结论等。第三,分组实验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不能让学生按照书本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思考和交流,体会教材设计实验的原理。第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
3. 注重课外实验的设计性。课外设计实验,是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中,为了检验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或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构思的一种验证和探索的过程,它是探究思维程序的一个要素。实验设计的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比如,教学“火箭”这一节时,学生对火箭升空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激励学生能不能通过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小火箭模型。通过这一实验的设计,学生加深了对反冲原理的理解。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