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堆文明发现之初,尚有一段传奇故事。虽然现在离那段往事已有90多年,但每当我们提起三星堆遗址,提起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仍忘不了一个普通的燕姓农民。
1929年春天,位于广汉三星堆月亮湾的川西平原上,植物和土壤慢慢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过来,麦子尚未抽穗,田垄上开满一簇簇野花,春播的季节随着风向的转移悄悄降临了。这一天,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祖孙三人从自己的屋子里出来,打算在离家不远的林盘地沟边挖一个水坑,然后用水车把低洼处的水输送到高处灌溉。他们在春天的阳光下懒洋洋地走着,肩上扛着锄头,没有褪尽的寒气使他们不时掩紧胸口前的衣服。
这是3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劳动会惊醒沉睡数千年之久的古蜀文明,因此,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既安详又随意。也许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儿已经有好几百年,从平时的观察和劳动中发现这是一个“城”,并且还在不久前锄地的过程中发现过一些陶片。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一个农民来讲有何深意?他们更关心年成的好坏。
燕道诚之子燕青保是3个人中体力最好的,因此他在挖沟时格外卖力,锄头高高地举起来又重重地落下去。忽然,他听到“砰”的一响。燕青保感觉握着锄柄的虎口和手指被震了一下,很硬,是挖到砖头了么?他改换位置又挖了一下,还是“砰”的一震,这一回他确信下面有一个什么东西。他把锄头搁在一边,蹲下身子刨开泥土,动作依旧是慢吞吞的。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砖头,而是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圆圆的,光光的,就像家里的磨盘一样。不过,这块大石环要比家里的石磨质地好得多,打磨得也十分精细。燕青保觉得奇怪,就叫父亲燕道诚和儿子过来看。他们用手摸了摸,又握住石环的边沿用力一掀。石环动了,下面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神秘土坑,坑内堆满了许许多多的玉石器。
祖孙三人一时都有些惊愕,最后还是燕道诚最先定下神来。这位年轻时曾在成都闯荡过一阵子的广汉县农民,毕竟见过一些世面,直觉告诉他今天是“时来运转”挖到宝贝了,说不定除开这坑玉石器,底下还藏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哩!燕道诚使了一个眼色,祖孙三人一齐用力把搬开的石环又填了回去,并在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泥土。3个人几乎是同时直起身来,朝四周望了望。田野里只有和煦的春风和绿油油的庄稼,四周并无人影。燕道诚从挖坑的地方爬上土埂坐了一会儿,他一边吸烟,一边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谁也不许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等到夜深人静时我们再来取宝!燕道诚紧握烟杆的手指因为激动和紧张而不停地颤抖着。
为什么许多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遗址的发现都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劳动之间呢?难道真如古语所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令人想起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两者的发现过程简直如出一辙。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这样写道:“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上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身……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翻检。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从王道士遗留下来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清,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这天晚上,月明星稀,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声。燕道诚一家五口拿着箩筐、扁担和掘土的工具从家里出来,幸好目的地离家不远,否则再怎么小心翼翼也容易被人发现。他们移开坑口的石环,把坑中精美的玉石器一件件取出来。趁着夜深人静,一个人站在高处望风,其余的人把取出的玉石器急急忙忙运回家中。然而直到最后,他们所期望的金银财宝也没有露面。燕道诚略感失望,他搜遍坑中每个角落,仍未发现金银一类“值钱”的东西。
回到家,一家人在灯下仔细检点刚才的收获,计有璧、璋、圭、圈、别、珠、斧、刀及玉石器半成品共400余件,堆满了半间屋子。出土物中以石璧最具特色。大的石璧直径达80厘米,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当他们擦拭干净玉器上的泥土时,这些精妙的千年古物在灯下焕发出炫目的光辉。燕道诚一家在兴奋和不安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此后的一两年间,燕道诚又陆续在发现玉石器坑的附近做了一些小范围的发掘工作。按照他的推测,这坑玉石器的出土绝非偶然,在它附近一定还埋藏着更多、更值钱的东西。
因此,他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农在自己的地里耕种一样,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发掘工作,儿子燕青保随時陪伴在他身旁。直到后来,父子二人都因过度的劳累和兴奋而病倒床榻。根据燕青保事后对前来发掘的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所讲,他和父亲燕道诚都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是九死一生。他们由此认为这是神灵对燕家的惩罚,古人留下的宝藏不是随便可以挖掘的。因此,他们停止了进一步掘宝并把这批意外之财分送给了亲朋邻里,以期“蚀财免灾”。
燕道诚作为一介农民,他对地下埋藏的古蜀器物不可谓不爱不贪,但以后的事实进一步表明,他还是一个深明大义和尚未泯灭“文化良知”的人,他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文物保护方面,还是尽了一个中国农民应尽的责任。1956年,蜀中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先生为探察古蜀文化的踪迹三赴广汉,在燕道诚家住过一段时间。这期间,王先生与年过七旬的燕道诚对榻而眠,秉烛长谈,使燕道诚深受感动,两人竟结为忘年之交。在王先生的感召下,燕道诚一改往日“所有器物均已送人”的说法,颤颤巍巍地把王先生带到月亮湾的田野中间,从一段田埂下挖出了埋藏20多年的最后一批精美玉器,其中包括造型和质地都属上乘的玉琮、玉瑗、玉钏和玉磬等,无偿地捐给了国家。这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摘自成都时代出版社《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
1929年春天,位于广汉三星堆月亮湾的川西平原上,植物和土壤慢慢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过来,麦子尚未抽穗,田垄上开满一簇簇野花,春播的季节随着风向的转移悄悄降临了。这一天,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祖孙三人从自己的屋子里出来,打算在离家不远的林盘地沟边挖一个水坑,然后用水车把低洼处的水输送到高处灌溉。他们在春天的阳光下懒洋洋地走着,肩上扛着锄头,没有褪尽的寒气使他们不时掩紧胸口前的衣服。
这是3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劳动会惊醒沉睡数千年之久的古蜀文明,因此,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既安详又随意。也许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儿已经有好几百年,从平时的观察和劳动中发现这是一个“城”,并且还在不久前锄地的过程中发现过一些陶片。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一个农民来讲有何深意?他们更关心年成的好坏。
燕道诚之子燕青保是3个人中体力最好的,因此他在挖沟时格外卖力,锄头高高地举起来又重重地落下去。忽然,他听到“砰”的一响。燕青保感觉握着锄柄的虎口和手指被震了一下,很硬,是挖到砖头了么?他改换位置又挖了一下,还是“砰”的一震,这一回他确信下面有一个什么东西。他把锄头搁在一边,蹲下身子刨开泥土,动作依旧是慢吞吞的。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砖头,而是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圆圆的,光光的,就像家里的磨盘一样。不过,这块大石环要比家里的石磨质地好得多,打磨得也十分精细。燕青保觉得奇怪,就叫父亲燕道诚和儿子过来看。他们用手摸了摸,又握住石环的边沿用力一掀。石环动了,下面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神秘土坑,坑内堆满了许许多多的玉石器。
祖孙三人一时都有些惊愕,最后还是燕道诚最先定下神来。这位年轻时曾在成都闯荡过一阵子的广汉县农民,毕竟见过一些世面,直觉告诉他今天是“时来运转”挖到宝贝了,说不定除开这坑玉石器,底下还藏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哩!燕道诚使了一个眼色,祖孙三人一齐用力把搬开的石环又填了回去,并在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泥土。3个人几乎是同时直起身来,朝四周望了望。田野里只有和煦的春风和绿油油的庄稼,四周并无人影。燕道诚从挖坑的地方爬上土埂坐了一会儿,他一边吸烟,一边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谁也不许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等到夜深人静时我们再来取宝!燕道诚紧握烟杆的手指因为激动和紧张而不停地颤抖着。
为什么许多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遗址的发现都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劳动之间呢?难道真如古语所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令人想起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两者的发现过程简直如出一辙。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这样写道:“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上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身……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翻检。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从王道士遗留下来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清,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这天晚上,月明星稀,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声。燕道诚一家五口拿着箩筐、扁担和掘土的工具从家里出来,幸好目的地离家不远,否则再怎么小心翼翼也容易被人发现。他们移开坑口的石环,把坑中精美的玉石器一件件取出来。趁着夜深人静,一个人站在高处望风,其余的人把取出的玉石器急急忙忙运回家中。然而直到最后,他们所期望的金银财宝也没有露面。燕道诚略感失望,他搜遍坑中每个角落,仍未发现金银一类“值钱”的东西。
回到家,一家人在灯下仔细检点刚才的收获,计有璧、璋、圭、圈、别、珠、斧、刀及玉石器半成品共400余件,堆满了半间屋子。出土物中以石璧最具特色。大的石璧直径达80厘米,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当他们擦拭干净玉器上的泥土时,这些精妙的千年古物在灯下焕发出炫目的光辉。燕道诚一家在兴奋和不安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此后的一两年间,燕道诚又陆续在发现玉石器坑的附近做了一些小范围的发掘工作。按照他的推测,这坑玉石器的出土绝非偶然,在它附近一定还埋藏着更多、更值钱的东西。
因此,他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农在自己的地里耕种一样,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发掘工作,儿子燕青保随時陪伴在他身旁。直到后来,父子二人都因过度的劳累和兴奋而病倒床榻。根据燕青保事后对前来发掘的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所讲,他和父亲燕道诚都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是九死一生。他们由此认为这是神灵对燕家的惩罚,古人留下的宝藏不是随便可以挖掘的。因此,他们停止了进一步掘宝并把这批意外之财分送给了亲朋邻里,以期“蚀财免灾”。
燕道诚作为一介农民,他对地下埋藏的古蜀器物不可谓不爱不贪,但以后的事实进一步表明,他还是一个深明大义和尚未泯灭“文化良知”的人,他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文物保护方面,还是尽了一个中国农民应尽的责任。1956年,蜀中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先生为探察古蜀文化的踪迹三赴广汉,在燕道诚家住过一段时间。这期间,王先生与年过七旬的燕道诚对榻而眠,秉烛长谈,使燕道诚深受感动,两人竟结为忘年之交。在王先生的感召下,燕道诚一改往日“所有器物均已送人”的说法,颤颤巍巍地把王先生带到月亮湾的田野中间,从一段田埂下挖出了埋藏20多年的最后一批精美玉器,其中包括造型和质地都属上乘的玉琮、玉瑗、玉钏和玉磬等,无偿地捐给了国家。这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摘自成都时代出版社《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