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一个农民与一次伟大的发现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堆文明发现之初,尚有一段传奇故事。虽然现在离那段往事已有90多年,但每当我们提起三星堆遗址,提起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仍忘不了一个普通的燕姓农民。
  1929年春天,位于广汉三星堆月亮湾的川西平原上,植物和土壤慢慢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过来,麦子尚未抽穗,田垄上开满一簇簇野花,春播的季节随着风向的转移悄悄降临了。这一天,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祖孙三人从自己的屋子里出来,打算在离家不远的林盘地沟边挖一个水坑,然后用水车把低洼处的水输送到高处灌溉。他们在春天的阳光下懒洋洋地走着,肩上扛着锄头,没有褪尽的寒气使他们不时掩紧胸口前的衣服。
  这是3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劳动会惊醒沉睡数千年之久的古蜀文明,因此,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既安详又随意。也许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儿已经有好几百年,从平时的观察和劳动中发现这是一个“城”,并且还在不久前锄地的过程中发现过一些陶片。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一个农民来讲有何深意?他们更关心年成的好坏。
  燕道诚之子燕青保是3个人中体力最好的,因此他在挖沟时格外卖力,锄头高高地举起来又重重地落下去。忽然,他听到“砰”的一响。燕青保感觉握着锄柄的虎口和手指被震了一下,很硬,是挖到砖头了么?他改换位置又挖了一下,还是“砰”的一震,这一回他确信下面有一个什么东西。他把锄头搁在一边,蹲下身子刨开泥土,动作依旧是慢吞吞的。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砖头,而是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圆圆的,光光的,就像家里的磨盘一样。不过,这块大石环要比家里的石磨质地好得多,打磨得也十分精细。燕青保觉得奇怪,就叫父亲燕道诚和儿子过来看。他们用手摸了摸,又握住石环的边沿用力一掀。石环动了,下面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神秘土坑,坑内堆满了许许多多的玉石器。
  祖孙三人一时都有些惊愕,最后还是燕道诚最先定下神来。这位年轻时曾在成都闯荡过一阵子的广汉县农民,毕竟见过一些世面,直觉告诉他今天是“时来运转”挖到宝贝了,说不定除开这坑玉石器,底下还藏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哩!燕道诚使了一个眼色,祖孙三人一齐用力把搬开的石环又填了回去,并在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泥土。3个人几乎是同时直起身来,朝四周望了望。田野里只有和煦的春风和绿油油的庄稼,四周并无人影。燕道诚从挖坑的地方爬上土埂坐了一会儿,他一边吸烟,一边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谁也不许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等到夜深人静时我们再来取宝!燕道诚紧握烟杆的手指因为激动和紧张而不停地颤抖着。
  为什么许多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遗址的发现都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劳动之间呢?难道真如古语所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令人想起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两者的发现过程简直如出一辙。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这样写道:“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上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身……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翻检。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从王道士遗留下来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清,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这天晚上,月明星稀,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声。燕道诚一家五口拿着箩筐、扁担和掘土的工具从家里出来,幸好目的地离家不远,否则再怎么小心翼翼也容易被人发现。他们移开坑口的石环,把坑中精美的玉石器一件件取出来。趁着夜深人静,一个人站在高处望风,其余的人把取出的玉石器急急忙忙运回家中。然而直到最后,他们所期望的金银财宝也没有露面。燕道诚略感失望,他搜遍坑中每个角落,仍未发现金银一类“值钱”的东西。
  回到家,一家人在灯下仔细检点刚才的收获,计有璧、璋、圭、圈、别、珠、斧、刀及玉石器半成品共400余件,堆满了半间屋子。出土物中以石璧最具特色。大的石璧直径达80厘米,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当他们擦拭干净玉器上的泥土时,这些精妙的千年古物在灯下焕发出炫目的光辉。燕道诚一家在兴奋和不安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此后的一两年间,燕道诚又陆续在发现玉石器坑的附近做了一些小范围的发掘工作。按照他的推测,这坑玉石器的出土绝非偶然,在它附近一定还埋藏着更多、更值钱的东西。
  因此,他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农在自己的地里耕种一样,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发掘工作,儿子燕青保随時陪伴在他身旁。直到后来,父子二人都因过度的劳累和兴奋而病倒床榻。根据燕青保事后对前来发掘的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所讲,他和父亲燕道诚都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是九死一生。他们由此认为这是神灵对燕家的惩罚,古人留下的宝藏不是随便可以挖掘的。因此,他们停止了进一步掘宝并把这批意外之财分送给了亲朋邻里,以期“蚀财免灾”。
  燕道诚作为一介农民,他对地下埋藏的古蜀器物不可谓不爱不贪,但以后的事实进一步表明,他还是一个深明大义和尚未泯灭“文化良知”的人,他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文物保护方面,还是尽了一个中国农民应尽的责任。1956年,蜀中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先生为探察古蜀文化的踪迹三赴广汉,在燕道诚家住过一段时间。这期间,王先生与年过七旬的燕道诚对榻而眠,秉烛长谈,使燕道诚深受感动,两人竟结为忘年之交。在王先生的感召下,燕道诚一改往日“所有器物均已送人”的说法,颤颤巍巍地把王先生带到月亮湾的田野中间,从一段田埂下挖出了埋藏20多年的最后一批精美玉器,其中包括造型和质地都属上乘的玉琮、玉瑗、玉钏和玉磬等,无偿地捐给了国家。这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摘自成都时代出版社《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
其他文献
2018年,一则牵扯到地缘政治的中毒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借此翻开了冷战的旧账。在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的小镇上,前俄罗斯克格勃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和他的女儿尤利娅中了一种神经性毒剂,它被称为『诺维乔克』。  这种叫作“诺维乔克”的毒剂被噴洒到斯克里帕尔家的前门把手上,仅仅通过皮肤接触,它就会令受害者的肺部积满体液,从而导致呼吸衰竭。幸运的是,斯克里帕尔大难不死,只昏迷了数周,逃过了这夺命一劫。  那些
期刊
“13岁的孤儿丁广银,因为上学无望喝农药自杀。农药是假的,孩子没死,食道受伤,目前在医院救治。如果没有人救他,这个家庭就完了。”  听到这个线索时,杨敏一脸诧异:“现在还有这样的事?”  那是14年前的江苏如皋,地处偏远的农民会花钱从外地娶媳妇。贫困带来一系列家庭问题,有的是丈夫病故了,有的是外来媳妇跑掉了,留下不少孤儿。  当地妇联给杨敏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如皋有300多位如丁广银一样的孩子。部
期刊
客观世界存在两种事物,即将会自然消亡的(如人类、单个事物)与不会自然消亡的(可能永生的)。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不像有机体那样受到不可避免的到期日的约束。会自然消亡的事物通常是一个物体,而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在本质上富含信息。单独的一辆汽车是会自然消亡的,但是汽车作为一项技术已经存在了约一个世纪。人类会死亡,但他们的基因代码则不一定会消亡。图书本身是容易腐烂的,但其内容不会消亡,因为它们可以在另一本书中
期刊
几个世纪以来,王室婚礼一直是王室盛典的一部分,但时代正在发生改变……  长久以来,王室婚礼一直是王室生活盛况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统治家族经联姻结盟,签署领土条约,甚至结束战争——曾几何时,王室婚礼是国之盛事,与风花雪月几无关联。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希望一对王室夫妇至少能成为朋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连王位继承人都被鼓励为了爱情而结婚,而非出于政治利益而联姻。  从某种意义上说,1981年查尔斯王
期刊
古罗马人认为最困扰他们的难题与现代罗马人(以及其他所有大城市的居民)非常类似。在不到两2000年的岁月里,情况完全没有改变。而下面这张列表着实叫人惊讶:  1.交通;  2.街道上的嘈杂和混乱;  3.在城市里前进时所浪费的时间;  4.垃圾和脏污;  5.房屋短缺和天价;  6.建筑倒塌和不安全的建筑物;  7.移民泛滥;  8.夜晚街道不安全。  如我们所见,就像今日,在古代罗马城中想要到任何
期刊
鹿野靖明患有肌肉萎缩症,12岁时就被预言“活不过18岁”。他无法自主翻身,能活动的只有头和手,24小时内要有4名陪护。相当于一个月要120名护工,一年需要1460名护工。23岁时,他坚持离开父母自立生活。  卸下“怕麻烦别人”的道德枷锁,打破对残障者的社会成见和孤独滤镜,从绝望自闭到活出真我,鹿野靖明只坚持了一件事——办不到的事就是要靠别人。不管遭遇任何事,都要尽可能地活下去!他的故事深深影响了日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许多贤母教子的动人故事,载入史籍的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贤母”——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宋代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她们以高超的识见、卓越的品格和动人心弦的事迹,垂范百世,光照千古。  《三字经》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西汉《列女传》和《韩诗外传》,也细致地
期刊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出身一个贫寒的旗人之家。其服役皇城护军的父亲,死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的炮火,从此一家人靠寡母给人洗衣缝补为生。童年老舍得到慈善家接济,入学校读书。生活贫困艰难,身处社会底层,老舍从小滋生平民意识,靠勤奋与自励开辟生活之路。为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他偷偷考上师范学校,19岁毕业,先后任过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五四运动爆发,给“醉心新文艺”的老舍“
期刊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于以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于以色列海法,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色列海法,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希伯来大学历史系。出版有《人类简史:希伯来大学历史系。出版有《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从动物到上帝》《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许知远,作家,《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作家
期刊
如今社会上的很多“黄金单身”,熬到了三四十岁,仍然坚守“宁缺毋滥”的婚姻信条。  他们大多是婚姻“理想主义”的麦田守望者。  中外夫妻中,由一見钟情而牵手的比例极低,许多人都是经由熟人朋友介绍,当然也有少数人通过网恋。双方第一次见面的“好感度”,决定能否保持联系。双方的“条件”能否接受,决定此后是否继续交流。双方年龄、收入、出身,还有风度、气质、性格、才能,更高一点要求还有幽默、机智、三观等等,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