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随着近几年校园暴力等事件的频频曝光,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攀升,社会各界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过于单一生硬,造成很多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学效果较差。情境教学法,能够通过课堂情境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具体内容当中,身临其境的产生虚拟化的体验。在目前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被证实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这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将会通过理解认知课本中理论化的内容,并且将其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相结合,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提升自身的道德法律素质修养。本文即以情境教学法为切入点,从课堂角色扮演、开展时事讨论和拓展情境空间三个角度,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实践能力的增长。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学习,达到虚拟体验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提升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心理上普遍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重视不足。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不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构建,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学习对于其现实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 (二)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地面对着类似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仅能够得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自我的行为能力塑造并没有帮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行为体验中得到学习,所接受到的教育是直接利于行为能力提升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道德进行深度的思考,道德是生活中规则的总体性总结,道德的运行能够使得生活中多数的事物运行得更为顺畅,这个过程首先是利他的,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是利己的,因此无论是从自我的要求上还是实际的社会需求上,人都需要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思考内容过于抽象化,因此教师需要应用教学情境的构建,引起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与行为的转变。 例如,在目前物质较为充裕社会状况下,学生通常难以产生节约的意识,在日常的饮食中经常有食物浪费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形,向学生展示出食物在生长以及制作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以及人为的努力,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当中所包含的自然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所食用的食物产生道德认知,从而增强对于节约食物的认同。目前,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光盘行动”的有关宣传,依然在继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的宣传内容,对于学生的节约食物意识进行加强。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课堂角色扮演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对于初中生来说,他們日常的生活场景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一般还缺少对生活事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本课程中的很多道理在他们看来是缺少切身感受的。如,上文提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带去比较强烈的感官冲击,增进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但仍然属于“别人的经历”。相对来说,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更贴近真实场景的切身体会。
例如,很多初中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对“快意恩仇”有着一种天真幼稚的向往。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以去年著名的“昆山于海明案”为例子。刘海龙的确是“快意恩仇”的,因为一点点矛盾就对陌生人拔刀相向。与之相对,于海明则是在努力克制也不能摆脱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正当防卫,虽然造成了施暴者死亡,但最终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一案例比较复杂,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可以进行比较仔细全面饿分析辩论,加深对法治概念的认识,纠正以往的错误观念。
(二)开展时事讨论
角色扮演所涉及到的情境,大都来自学生身边或至少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能直接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发生作用。不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涵盖范围可不止于此,关心国际国家发生的大事,对一些重大事件能够独立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样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是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生也很难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下审视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断锻炼其面对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这同样属于情境教学。
例如,近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战就可以作为交流讨论的一个绝佳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这次事件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利弊都要考虑到。比如,客观上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弊。能够凝聚民心,打破很多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利。鉴于初中生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研究利与弊,然后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学生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增强对祖国的信心,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发展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三)拓展情境空间
情境教学法的发生环境并不是只限定在课堂,外面的世界更加广阔,都可以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场所。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去体验丰富的场景。当然,情境空间的拓展也不是无限的,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人身安全、接受能力等,最好选择他们平时见过但是没有深入观察和思考过的场景为切入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应积极促成与外部单位的合作,由专业人员为学生充当“临时讲师”,能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会。
比如,现在很多社区或派出所都设有调解室或调解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旁听。在社会或派出所进行调解的矛盾很多都是因生活中的小事引起的,学生很可能在家庭生活中经历或听说过。但是因为他们年龄小,在这些事情中往往没有“发言权”,而且双方可能都是自己的亲属,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但在调解中,他们有机会去发现这些小事中的是非曲直,辨别能力可以得到显著增强,而且还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要比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持久的多。
综上所述,相比让学生记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来说,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使其真正作用到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上显然要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情境教学法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有待于广大同仁去创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顺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7.
[2]刘桂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2018(19):164.
[3]岳晓松.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98.
[4]王彬彬.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54-55.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实践能力的增长。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学习,达到虚拟体验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提升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心理上普遍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重视不足。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不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构建,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学习对于其现实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 (二)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地面对着类似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仅能够得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自我的行为能力塑造并没有帮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行为体验中得到学习,所接受到的教育是直接利于行为能力提升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道德进行深度的思考,道德是生活中规则的总体性总结,道德的运行能够使得生活中多数的事物运行得更为顺畅,这个过程首先是利他的,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是利己的,因此无论是从自我的要求上还是实际的社会需求上,人都需要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思考内容过于抽象化,因此教师需要应用教学情境的构建,引起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与行为的转变。 例如,在目前物质较为充裕社会状况下,学生通常难以产生节约的意识,在日常的饮食中经常有食物浪费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形,向学生展示出食物在生长以及制作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以及人为的努力,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当中所包含的自然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所食用的食物产生道德认知,从而增强对于节约食物的认同。目前,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光盘行动”的有关宣传,依然在继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的宣传内容,对于学生的节约食物意识进行加强。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课堂角色扮演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对于初中生来说,他們日常的生活场景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一般还缺少对生活事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本课程中的很多道理在他们看来是缺少切身感受的。如,上文提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带去比较强烈的感官冲击,增进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但仍然属于“别人的经历”。相对来说,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更贴近真实场景的切身体会。
例如,很多初中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对“快意恩仇”有着一种天真幼稚的向往。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以去年著名的“昆山于海明案”为例子。刘海龙的确是“快意恩仇”的,因为一点点矛盾就对陌生人拔刀相向。与之相对,于海明则是在努力克制也不能摆脱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正当防卫,虽然造成了施暴者死亡,但最终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一案例比较复杂,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可以进行比较仔细全面饿分析辩论,加深对法治概念的认识,纠正以往的错误观念。
(二)开展时事讨论
角色扮演所涉及到的情境,大都来自学生身边或至少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能直接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发生作用。不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涵盖范围可不止于此,关心国际国家发生的大事,对一些重大事件能够独立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样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是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生也很难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下审视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断锻炼其面对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这同样属于情境教学。
例如,近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战就可以作为交流讨论的一个绝佳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这次事件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利弊都要考虑到。比如,客观上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弊。能够凝聚民心,打破很多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利。鉴于初中生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研究利与弊,然后组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学生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增强对祖国的信心,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发展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三)拓展情境空间
情境教学法的发生环境并不是只限定在课堂,外面的世界更加广阔,都可以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场所。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去体验丰富的场景。当然,情境空间的拓展也不是无限的,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人身安全、接受能力等,最好选择他们平时见过但是没有深入观察和思考过的场景为切入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应积极促成与外部单位的合作,由专业人员为学生充当“临时讲师”,能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会。
比如,现在很多社区或派出所都设有调解室或调解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旁听。在社会或派出所进行调解的矛盾很多都是因生活中的小事引起的,学生很可能在家庭生活中经历或听说过。但是因为他们年龄小,在这些事情中往往没有“发言权”,而且双方可能都是自己的亲属,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但在调解中,他们有机会去发现这些小事中的是非曲直,辨别能力可以得到显著增强,而且还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要比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持久的多。
综上所述,相比让学生记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来说,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使其真正作用到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上显然要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情境教学法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有待于广大同仁去创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顺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7.
[2]刘桂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2018(19):164.
[3]岳晓松.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98.
[4]王彬彬.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