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雅安市雨城区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可持续发展,给贫困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雨城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8个、贫困人口3808户11705人,贫困发生率6.47%;2018年,雨城区实现38个贫困村退出、11560名贫困人口退出;2019年至今,雨城区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放在首位,贫困发生率降至0。
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奔赴雨城区,通过探访一个个脱贫村、一户户脱贫户的变化,回溯它从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展开一幅鏖战贫困、冲刺小康、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精准帮扶 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10月14日早晨,秋雨潇潇,雨城区草坝镇顶峰村笼罩在迷雾之中,像穿了一层白纱。村民李红像往常一样,忙着喂鱼、养鸭、开门迎客。此前的国庆中秋“黄金周”,李红的农家乐推出垂钓,自产鸭蛋、藏香猪肉销售等项目,深受游客喜欢,营业收入3000元。
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李红,曾经是一名顶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随着雨城区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李红在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120平方米的两层木质房屋,开起了农家乐。驻村工作组还鼓励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承包灌溉池塘养鱼,扶持他养殖巴马香猪……游客到顶峰村品毛峰、尝雪梨、吃地道农家菜,李红的农家乐成为首选。
李红于2016年脱贫,今年的家庭人均收入将达到15000元,比刚脱贫时的7300元又增加了一倍。李红“逆袭”的背后,凝聚着雨城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顶峰村只是雨城区草坝镇一个普通的山村,它能够稳定脱贫的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民有长效增收产业。从2014年至今不过6年时间,同一方水土,同一方人,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近年来,雨城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大任务”,狠下“绣花”功夫,构建起一系列工作机制,推动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贫困户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建立全覆盖精准帮扶机制,向贫困村全覆盖选派38名第一书记、38名驻村农技员、38个帮扶单位、114人的驻村工作队,实现干部全覆盖、网格化联系服务贫困村,再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每一个指标、项目责任到人,有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雨城区脱贫攻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雨城区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363元,比2014年的2727元增长了2.4倍。
今年,雨城区又以脱贫攻坚普查为中心,突出“人均纯收入、卫生秩序”两项重点,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打造“扶贫车间”,培育养鸡、养猪、种植蔬菜等短平快项目。
突出重点 巩固提升脱贫质效
“村民要致富,首先要修路,让交通更加通畅。”望鱼镇中坝村第一书记古德旺说。2019年4月,雨城区医疗保障局开始对口帮扶中坝村。“我们来了之后,大家统一认为,中坝村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要把通村公路加宽、产业路延长,把外面的资源引进来,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此前,中坝村通村公路于2010年由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他们争取资金项目,把近4公里的通村公路全路段加宽1米,新建11公里林区道路,为盘活林竹资源奠定基础。村里的蜂蜜、金银花、甜柿成了持续增收的来源,也丰富了村外人的舌尖。
雨城區虽是雅安中心城区,但处在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兼具平地、丘陵、山地。特别是中高山地区,由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缓慢,贫困问题一度顽固。脱贫之后,雨城区按照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的原则,持续实施产业提质、就业增收、基础提升、惠民保障、长效帮扶“五大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仅去年,科学编制17个扶贫专项方案,实行专项行动清单化管理,统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12万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个,安排贫困户产业发展、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性资金等863万元,确保政策和资源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雨城区扶贫开发局局长韩世勇说,通过“资金清单”和“项目清单”管理,41个工程类项目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质量。
周公山镇新荣村村民王泽祥经常进山伐竹。如果卖竹子,他一天只能卖20元;若编成竹筐,以他的手艺和速度,一天砍伐的竹子能收入几百元。仅做竹编,王泽祥去年就挣了1万多元。更令他高兴的是,雨城区在去年底引进年产3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这有助于带动全区60万亩林竹资源转化成直接的经济效益。
数十年来,雨城区发展了林竹、茶、猕猴桃、藤椒等特色农业产业100多万亩。但由于大都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为主,特别是受农村发展基础和先天条件掣肘,农村人口流失,新型经营主体不足等,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此,雨城区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区工商联的企业资源优势,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行动,统筹39家企业联系帮扶贫困村;组织全区所有第一书记为藤椒、茶叶、蜂蜜、猕猴桃、冷水鱼、生态鸡等40个农特产品代言,推出五黑鸡、牛尾笋、手工茶、六月雪梨等10余个“网红”产品,实现“线上订购”与“线下销售”结合,这让雨城区的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乘势而上 聚焦脱贫质量和成色
雨城区坚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除了建立全覆盖精准帮扶机制,雨城区还建立了联动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政府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帮扶责任,雨城区28名区级领导干部全部开展联系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均有区级领导牵头开展帮扶工作,形成了“书记区长亲自抓、分管和联系领导具体抓、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更重要的是,雨城区健全了脱贫攻坚的工作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制定了《雨城区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工作推进等分解细化考评指标及分值,确保每一个指标、项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考核机制,对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通过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制定了《雅安市雨城区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工作办法》,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等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及时约谈相关责任人,该问责的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从全区层面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提出发展林竹、茶、商贸物流、绿色工业、旅游“五大百亿产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雅安市雨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奔赴雨城区,通过探访一个个脱贫村、一户户脱贫户的变化,回溯它从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展开一幅鏖战贫困、冲刺小康、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精准帮扶 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10月14日早晨,秋雨潇潇,雨城区草坝镇顶峰村笼罩在迷雾之中,像穿了一层白纱。村民李红像往常一样,忙着喂鱼、养鸭、开门迎客。此前的国庆中秋“黄金周”,李红的农家乐推出垂钓,自产鸭蛋、藏香猪肉销售等项目,深受游客喜欢,营业收入3000元。
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李红,曾经是一名顶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随着雨城区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李红在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120平方米的两层木质房屋,开起了农家乐。驻村工作组还鼓励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承包灌溉池塘养鱼,扶持他养殖巴马香猪……游客到顶峰村品毛峰、尝雪梨、吃地道农家菜,李红的农家乐成为首选。
李红于2016年脱贫,今年的家庭人均收入将达到15000元,比刚脱贫时的7300元又增加了一倍。李红“逆袭”的背后,凝聚着雨城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顶峰村只是雨城区草坝镇一个普通的山村,它能够稳定脱贫的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民有长效增收产业。从2014年至今不过6年时间,同一方水土,同一方人,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近年来,雨城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大任务”,狠下“绣花”功夫,构建起一系列工作机制,推动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贫困户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建立全覆盖精准帮扶机制,向贫困村全覆盖选派38名第一书记、38名驻村农技员、38个帮扶单位、114人的驻村工作队,实现干部全覆盖、网格化联系服务贫困村,再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每一个指标、项目责任到人,有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雨城区脱贫攻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雨城区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363元,比2014年的2727元增长了2.4倍。
今年,雨城区又以脱贫攻坚普查为中心,突出“人均纯收入、卫生秩序”两项重点,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打造“扶贫车间”,培育养鸡、养猪、种植蔬菜等短平快项目。
突出重点 巩固提升脱贫质效
“村民要致富,首先要修路,让交通更加通畅。”望鱼镇中坝村第一书记古德旺说。2019年4月,雨城区医疗保障局开始对口帮扶中坝村。“我们来了之后,大家统一认为,中坝村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要把通村公路加宽、产业路延长,把外面的资源引进来,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此前,中坝村通村公路于2010年由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他们争取资金项目,把近4公里的通村公路全路段加宽1米,新建11公里林区道路,为盘活林竹资源奠定基础。村里的蜂蜜、金银花、甜柿成了持续增收的来源,也丰富了村外人的舌尖。
雨城區虽是雅安中心城区,但处在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兼具平地、丘陵、山地。特别是中高山地区,由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缓慢,贫困问题一度顽固。脱贫之后,雨城区按照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的原则,持续实施产业提质、就业增收、基础提升、惠民保障、长效帮扶“五大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仅去年,科学编制17个扶贫专项方案,实行专项行动清单化管理,统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12万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个,安排贫困户产业发展、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性资金等863万元,确保政策和资源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雨城区扶贫开发局局长韩世勇说,通过“资金清单”和“项目清单”管理,41个工程类项目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质量。
周公山镇新荣村村民王泽祥经常进山伐竹。如果卖竹子,他一天只能卖20元;若编成竹筐,以他的手艺和速度,一天砍伐的竹子能收入几百元。仅做竹编,王泽祥去年就挣了1万多元。更令他高兴的是,雨城区在去年底引进年产3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这有助于带动全区60万亩林竹资源转化成直接的经济效益。
数十年来,雨城区发展了林竹、茶、猕猴桃、藤椒等特色农业产业100多万亩。但由于大都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为主,特别是受农村发展基础和先天条件掣肘,农村人口流失,新型经营主体不足等,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此,雨城区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区工商联的企业资源优势,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行动,统筹39家企业联系帮扶贫困村;组织全区所有第一书记为藤椒、茶叶、蜂蜜、猕猴桃、冷水鱼、生态鸡等40个农特产品代言,推出五黑鸡、牛尾笋、手工茶、六月雪梨等10余个“网红”产品,实现“线上订购”与“线下销售”结合,这让雨城区的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乘势而上 聚焦脱贫质量和成色
雨城区坚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除了建立全覆盖精准帮扶机制,雨城区还建立了联动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政府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帮扶责任,雨城区28名区级领导干部全部开展联系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均有区级领导牵头开展帮扶工作,形成了“书记区长亲自抓、分管和联系领导具体抓、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更重要的是,雨城区健全了脱贫攻坚的工作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制定了《雨城区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工作推进等分解细化考评指标及分值,确保每一个指标、项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考核机制,对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通过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制定了《雅安市雨城区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工作办法》,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等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及时约谈相关责任人,该问责的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从全区层面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提出发展林竹、茶、商贸物流、绿色工业、旅游“五大百亿产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雅安市雨城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