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中国新诗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之前先谢谢大家。谢谢同学们的朗诵。我想说一下,由于一些主持人的长期误导,《相信未来》这首诗常常被读错。第二段“化为深秋的泪水”不是“化为深秋的露水”,课本上也印错了。第三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不是“凝霜”。
  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前三个“相信未来”不要那么坚定。那时迷茫,看不到未来,越感觉不到未来,越对未来有忐忑不安的期盼与憧憬,是犹豫的,模糊不清的。
  我讲一下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那是1968年夏末秋初,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张郎郎因为“文革”初期牵扯一个案子,被公安部通缉,仓皇出逃。出逃之前,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相信未来”四个字。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中,有一个学生出事了,就是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他上学的时候经常看外国小说,还把一些书翻译过来,敢于思考,还组织了一个社团“X社”,就是未来的意思。这个事件非常大,牵涉方面很多,受到了处理。小一点的是张郎郎,成立了“太阳纵队”,写点东西。我是“太阳纵队”里面的人。“太阳纵队”的学生经常拿着杯子盛点啤酒,拿个萝卜碰杯,一起相信未来。1968年,号召青年扎根农村。到农村去之前,我们对于命运的不可把握有一种恐惧,在这么的碰撞中写出《相信未来》。有一个喜欢画画的邻居,拿着一张翻拍的照片到我家让我看。这个照片多美,一下就有了第二段的第一句。这样就没法收拾了,一首诗就出来了。
  你们年轻人朗诵的时候前三段不要那么坚定,那么有把握,因为那时我们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越是把握不住,越希望命运好一点。从第四段开始,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有与那个时代辩论、争论的意思。
  48年后的今天,我更加相信未来。尽管前面还有重重困难,但是最艰难的阶段基本上度过了。我们那个时候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现在逐步富裕起来。现在以及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干扰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搞好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个时候,我相信未来。
  同学们,我有两点忠告想告诉大家。
  第一点,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做人要有底线,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扎扎实实的,无论是学问,无论是做人。孩子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第二点,我在20岁的时候写出了《相信未来》,后来我被关在医院,有很多记者和年轻人去看我,说我不到20岁写出《相信未来》,干什么都行了。如果不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自己好好地努力,认识社会,改造自己,今天我不可能站在讲台上。这一点年轻人一定要了解,要想学有所成,要一步一步地积累,一定要尊重老师。解惑的是老师,给你一点点光,你就明白了。
  我想简单谈谈关于新诗中国化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确确实实走得太远了。中国新诗,也就是白话文新诗,是中国的诗,有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根系是中国的。一些思想上、形式上的争论,都跟西方谱系有关。
  很多人爱谈语言的张力,新诗的语言张力非常大。但是我们需要学习《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十几个字把隐者的形象、日常、生活环境写出来了,写活了。这是多大的张力,语言却很平淡,很平凡。这是家喻户晓的中国诗,是中国诗的张力。
  第二个是时空转换,年轻人都知道超现实主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28个字,非常巧妙的时空转换。举西方的例子,××这么厚的一本小说,也是超现实主义,小说一会儿过去,一会儿现代,一会儿未来,颠来倒去,读者读起来十分困难,这么厚的书不能一下子读完,中断再读的时候就晕了。李商隐在一千年前,用28个字充分地表现了现在的所谓超现实主义。
  老师们讲课要这样讲,孩子们就能理解中國古诗词美的地方,能续下来中国古典诗的根系。
  最后再讲一个问题,大家非常疑惑的新诗创作中的非理性,说诗人疯狂状态下写的诗句是好句子,我谈一下我的观点。
  经典的句子,多朴实,几句话把感情巧妙地写进来。我觉得,疯狂状态下,所有的非理性状态下的创作,背后都有严谨的逻辑,绝不是像疯子说出来的话前言不搭后语。读读我们的古诗,都是非常严谨的。
  我今天就讲这些,不妥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此文根据食指2017年9月3日在陕西师范大学的讲座整理而成
  录音整理:孔吕磊)
其他文献
我喜欢你,205的老太太。老太太中最热衷歌舞并且最爱组织活动的就是她了。在她的鼓励之下,我曾经参加过五次大小不同的比赛和演出,获得了一些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  可是,我讨厌你。活动总是被印度人和越南人拔得头筹。我们最好的成绩也只是第二名,实在有点遗憾。也许我搬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显得俗套,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不过,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他人的风采,也是一件美事。  我喜欢你,11
期刊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题记  路灯下,她满眼泪水,肆意无声地流淌,声势浩荡,几乎将它淹没。冷风吹啊吹,拂过她苍白的脸庞和晶莹的泪痕。她摸索着前方的道路,多少尘封的悲伤藏在了黑夜里。月光中,女孩空洞的双眼写满了痛苦与茫然。她那孤独的背影渐行渐远,只留下模糊的痕迹。    “看,又是那个女生!”“就是那个天天去跑步的女生?”“对!我还看见她六点就回教室学习了。”“那么勤奋啊……”每次
期刊
“我有血肉吗  我拥有烟花吗  你想看看我的骨头吗  你的头发也是草莓味的吗  我也能天马行空在大海里不眨眼睛吗  我可以活在你的世界里吗?”  凌晨两点的夜晚,我一个人坐在冰凉的阳台地板上,将两条腿悬挂在栏杆之外。面对深邃静谧的夜空,轻声吟诵这首当初你写给我的告白情诗。  现在回想起来,你仍是那副文绉绉的样子,总是抱着一本诗集,张口闭口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时的你每天都会在没有横线的白纸
期刊
我要讲一个故事,一个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的故事。  极花,类似于青海的冬虫夏草,也就是一种虫子,长得和青虫一个模样,但颜色是褐色,有十六只腿。它们叫毛拉。毛拉一到冬天就钻进土里休眠,开春后,别的休眠虫子脱皮为蛹,破蛹成蛾,毛拉却身上长了草。草抽出茎四五指高,绣一个蕾苞,形状像小儿的拳头,先是紫颜色,开放后变成蓝色。它们叫拳芽花,是这个村子里最重要的物产。随着人们疯狂挖采极花的风潮不断蔓延开来,本就
期刊
茱萸,生于1987年。诗人,哲学博士,兼事批评与随笔写作。出版《花神引》《炉端谐律》《仪式的焦唇》《浆果与流转之诗》《千朵集》等作品、论著及编选约十种,发表诗学研究论文多篇。曾赴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访学。诗作被译为英、日、俄、法等多国语言,并取得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语诗歌创作及翻译奖金。获全国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星星》年度诗人奖等文学奖项,参加《诗刊》社第三十一届“青春诗会”
期刊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  小镇不大,空闲时骑上自行车,四十分钟就能绕上一圈了。我最喜欢在天边一片残阳之时,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乱窜。至于去哪儿,管它呢!迎着微醺的晚风,把沿途的旖旎风光都纳入眼里。对了,忘了说,这里是一个温柔的水乡,无论是这里的人还是景,甚至是语言,无不流露出丝丝江南特有的婉约美。  小镇上有许多小巷,我从小便在这些小巷中穿梭。众多小巷看似错综复杂,其实条条相通。小时候因为孩
期刊
历史上有四位馆陶公主,三位馆陶王, 除去刘嫖有“名气”,其他几人加在一起,在资料中不过区区几行字。所以当地人甚是引以为荣,他们用骄傲的口气说,没有馆陶公主(刘嫖),就没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此话一出,引起同行的年轻作家一阵唏嘘,唯我一人不以为然。身为古赵之子民,我不愿意提“金屋藏娇”和“纸上谈兵”,虽然没有曲周之地不唱《苏三起解》、山东不喊“大哥”那样的禁忌,可毕竟刘嫖助推刘彻坐上龙椅的手段令人
期刊
爷爷是一名老木匠,不过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爷爷在老街上经营一家竹伞店。  店面不大,十来平米,散着淡淡的竹香。门口总是撑着一把细骨绢布竹伞,不管晴雨。隔几天,伞面换个颜色花样,但总脱不了水墨画的影子。店里虽请了伙计帮忙,但爷爷制伞却总是亲力亲为。每次我前去拜访,总看他不是在辟竹批篾,就是在烘熏裱糊,亦或是坐在窗前,细细地扎着伞架。  去的次数多了,虽不曾刻意了解,但也渐渐熟知了竹伞制作的繁琐过程
期刊
一张户口页  眼前这个长着一张红扑扑苹果形圆脸的女孩二十岁出头,她是亲密无间地挽着她的如意郎君来找我这个户籍民警的。最近几天,她一直纏着我,央求我给她出主意,因为她要上民政部门登记结婚,而在登记之前,需要提供户口簿等资料。但那个要命的有着烫金字体封面的泥巴色户口簿却被她母亲藏了起来——这等于扼杀了这个女孩想要尽快结婚的念头——她母亲坚决反对她跟这个穷小子的这桩婚事!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
期刊
八月份在扬州举办“第七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承蒙北师大诸先生邀请,我去讲了讲汉字阐释的问题。所见场面实实在在是“盛况空前”,讲台是扬州大学的剧场,场下坐着三四百听众,聚精会神。在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理论性强,趣味性少,一向偏冷,怎么突然火爆了呢?经询问,其实并不突然,只是因为我少见多怪。据主办方王立军先生说,这几年学员一直很多,不断上升。清华大学文科规模太小,中文系一届就二十人上下,开课时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