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管辖理论的定义入手,运用该理论对例句进行分析,认为句法学的管辖理论不能真正对句子的成分进行管辖,其变换句式不存在。同时,运用语义学的观点,对例句进行了语义管辖分析,认为从语义角度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管辖 语义分析 句子分析
一、前言
生成语言学中的“管辖理论”的解释:管辖是对句子结构的约束。(《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其中举例:
1.他不怕生病。
2.他因为生病没来。
1句可以变换成→生病他不怕。
2句不能变换成→生病因为他没来。
对之进行的解释是:“不怕”可以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而“因为”不能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
二、管辖理论
在句法学的理论体系中“管辖”理论是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中进行阐述的。与约束、题元理论、格理论、空语类、移位、逻辑式等一系列理论是相联系的。在句法学理论中,结构关系(structurl releation)分为支配关系(dominance)、居前关系(precedance)和管辖关系(government)。
管辖关系:如果节点A是管辖语,且A和B是姐妹节,则节点A管辖节点B 管辖语是中心语。
句子中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往往比与主语的关系更密切。在讨论结构关系时,动词的宾语通常称为补语(complement)。在生成语法中动词与补语间的姐妹关系被定义为管辖(government),动词短语的中心语管辖其补语,动词是管辖语(governor),补语是受辖语(governee)。受动词管辖的所有成分(包括动词本身)构成其管辖域(governing domain)简称辖域。
管辖关系不仅适用于动词短语,也适用于介词短语。
管辖的重新定义:
如果A是管辖语,且A统制B,且AB间无障碍,则节点A 管辖节点 B。
最大投射为管辖之障碍,管辖语为中心语。
按照这个定义,一个节点要管辖另一个节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该节点必须是中心语;二、该节点必须统制另一个节点;三、这两个节点间不能有最大投射出现,即不能有障碍(barrier)存在。
所谓管辖,就是成分之间的支配关系,它要说明短语中的各个成分是否在同一个管辖区域之内,以及在管辖区域内什么是主管成分,什么是收管成分。
在下列例句中:
(1)John likes him.
(2)John says he likes him.
(3)John likes himself.
在句(1)中,John和him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John 是主管成分,him是受管成分,John统领 him。
在句(2)中,Bill与him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Bill是主管成分,him是受管成分,Bill统领him,但him与John不在同一管辖区域之内,因为这时,him与John之间隔了一个层次S1,John处于管辖区域S1之外,超出了S1的最大投射范围。
在句(3)中,John与himself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John是主管成分,himself是受管成分,John统领himself。
根据以上对管辖的解释,对三个例句进行分析:
1. 他因为生病没来。
在这个句子中,“没来”和 “因为生病”处于同一个辖域,“没来”是主管成分,“因为生病”是受管成分,“没来”统领“因为生病”。所以可以说:因为生病他没来。不可以说:生病因为他没来。
2.他不怕生病。
在这个句子中,“不怕”与“生病”处于同一个辖域内,“不怕”是主管成分,“生病”是受管成分,“不怕”统领“生病”。所以可以说:生病我不怕。
3.他不怕小王。
在这个句子中,“不怕”和“小王”处于同一个辖域,“不怕”是主管成分,“小王”是受管成分,“不怕”统领“小王”,所以可以说:小王他不怕。但是,这个句子是有歧义的句子。
三、管辖的语义学阐释
从语义结构上解释,句子“他因为生病没来”由两个小句组成,S1=他生病;S2=他没来,S1与S2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S1与S2二者是因果关系,
∴可以说:
(1)他因为生病没来。
(2)因为生病他没来。
(3)他没来因为生病了。
(4)他生病所以没来。
(5)他生病没来。
以上都是表示两个因果关系小句的组合。
在“他因为生病没来”中,“因为”的作用仅是两个小句具有因果关系的标记。从以上五个同义句中,可以看到“因为”的存在与否不影响句义表达。因果关系的标记也可用“所以”标记。甚至采取零形式,仅依据两个小句的语义也可推定其相互之间为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在“他因为生病没来”中,“因为”的管辖对象是原因小句,“所以”的管辖对象是结果小句。“他因为生病没来”不能变换为“生病因为他没来”,是由于“他没来”并非“因为”的管辖对象,所以“因为”不能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
再看下面的例句:他不怕生病。
可以分解为两个小句:S1=他生病;S2=他不怕。两个小句是假设关系。
对其进行树形图的分析:
因为两个小句有假设关系。
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同义句:
1.如果生病,他也不怕。
2.就是生病,他也不怕。 3.他就是生病也不怕。
4.生病他也不怕。
5.他不怕生病。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在句中“不怕”并不具有对整个句型的管辖能力,而是整句的句义结构造成的。
再比较下面的句子:
我不怕小王。
其句义结构分析如下:
在这个句子中只有一个小句。对这个句子的变换也仅仅是对三个句子成分的表述重点的突出而已。
1.小王,我不怕。
2.小王不怕我。
第一句的句义发生了改变,原因在于施受关系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语义变化。小王是因为表述重点而前移,而第二句施受关系的调换则直接导致了句子意义的变化,已经不是原句了。歧义在于他的所指,他1指小王,他2指第三人,约束原则中小王作为指称词是自由的,而“他”作为代词在管辖区内是自由的,所以二者所指会有两种情况,才会出现歧义。而这也是管辖约束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语义的角度对其进行限制。
四、余言
根据以上的分析,对句子的分析可根据以下理论:
1.语义语法学的理论。
李葆嘉先生(2002)提出语义语法学的思想。与传统的语言学思想相区别的是认为语义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语法只是语义的表现形式。因此,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具有直接性。
2.同义句场。
1924年德国语言学家伊普生提出语义场理论,语义场都是在词汇的领域进行的。在句法学的领域引用这一概念,称之为句义场。
在词汇语义场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同义,反义等语义条件,将词汇进行义场的划分。同样可以依据句义表达的相同相近归于同一个句义场。其基义是相同的,而不同的仅仅在于他们的陪义,对句子来说就是修辞语用义。
由此句子的结构可以在一个同义句义场中考察。在同义句场中,语义的相同性,和句子成分的一致性使得我们在进行句子解释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句子的区别性特征,进行语义语法的解释。也正说明语言的基础结构在于语义层面,从语义层面对语言进行分析最能真切地解释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俞如珍 金顺德 1994:当代西方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顾刚 1999:乔姆斯基理论_四十年发展概述[J].天津师大学报,第4期。
[3]刘道英 1999:从管辖约束理论看汉语人称指涉关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4]冯志伟 1999: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5]徐烈炯 1982: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李葆嘉 2002: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J].徐州师大学报,第1期。
[7]张志毅 张庆云 2004: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管辖 语义分析 句子分析
一、前言
生成语言学中的“管辖理论”的解释:管辖是对句子结构的约束。(《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其中举例:
1.他不怕生病。
2.他因为生病没来。
1句可以变换成→生病他不怕。
2句不能变换成→生病因为他没来。
对之进行的解释是:“不怕”可以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而“因为”不能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
二、管辖理论
在句法学的理论体系中“管辖”理论是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中进行阐述的。与约束、题元理论、格理论、空语类、移位、逻辑式等一系列理论是相联系的。在句法学理论中,结构关系(structurl releation)分为支配关系(dominance)、居前关系(precedance)和管辖关系(government)。
管辖关系:如果节点A是管辖语,且A和B是姐妹节,则节点A管辖节点B 管辖语是中心语。
句子中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往往比与主语的关系更密切。在讨论结构关系时,动词的宾语通常称为补语(complement)。在生成语法中动词与补语间的姐妹关系被定义为管辖(government),动词短语的中心语管辖其补语,动词是管辖语(governor),补语是受辖语(governee)。受动词管辖的所有成分(包括动词本身)构成其管辖域(governing domain)简称辖域。
管辖关系不仅适用于动词短语,也适用于介词短语。
管辖的重新定义:
如果A是管辖语,且A统制B,且AB间无障碍,则节点A 管辖节点 B。
最大投射为管辖之障碍,管辖语为中心语。
按照这个定义,一个节点要管辖另一个节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该节点必须是中心语;二、该节点必须统制另一个节点;三、这两个节点间不能有最大投射出现,即不能有障碍(barrier)存在。
所谓管辖,就是成分之间的支配关系,它要说明短语中的各个成分是否在同一个管辖区域之内,以及在管辖区域内什么是主管成分,什么是收管成分。
在下列例句中:
(1)John likes him.
(2)John says he likes him.
(3)John likes himself.
在句(1)中,John和him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John 是主管成分,him是受管成分,John统领 him。
在句(2)中,Bill与him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Bill是主管成分,him是受管成分,Bill统领him,但him与John不在同一管辖区域之内,因为这时,him与John之间隔了一个层次S1,John处于管辖区域S1之外,超出了S1的最大投射范围。
在句(3)中,John与himself在同一管辖区域S内,John是主管成分,himself是受管成分,John统领himself。
根据以上对管辖的解释,对三个例句进行分析:
1. 他因为生病没来。
在这个句子中,“没来”和 “因为生病”处于同一个辖域,“没来”是主管成分,“因为生病”是受管成分,“没来”统领“因为生病”。所以可以说:因为生病他没来。不可以说:生病因为他没来。
2.他不怕生病。
在这个句子中,“不怕”与“生病”处于同一个辖域内,“不怕”是主管成分,“生病”是受管成分,“不怕”统领“生病”。所以可以说:生病我不怕。
3.他不怕小王。
在这个句子中,“不怕”和“小王”处于同一个辖域,“不怕”是主管成分,“小王”是受管成分,“不怕”统领“小王”,所以可以说:小王他不怕。但是,这个句子是有歧义的句子。
三、管辖的语义学阐释
从语义结构上解释,句子“他因为生病没来”由两个小句组成,S1=他生病;S2=他没来,S1与S2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S1与S2二者是因果关系,
∴可以说:
(1)他因为生病没来。
(2)因为生病他没来。
(3)他没来因为生病了。
(4)他生病所以没来。
(5)他生病没来。
以上都是表示两个因果关系小句的组合。
在“他因为生病没来”中,“因为”的作用仅是两个小句具有因果关系的标记。从以上五个同义句中,可以看到“因为”的存在与否不影响句义表达。因果关系的标记也可用“所以”标记。甚至采取零形式,仅依据两个小句的语义也可推定其相互之间为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在“他因为生病没来”中,“因为”的管辖对象是原因小句,“所以”的管辖对象是结果小句。“他因为生病没来”不能变换为“生病因为他没来”,是由于“他没来”并非“因为”的管辖对象,所以“因为”不能控制“生病”提前后而出现的空位。
再看下面的例句:他不怕生病。
可以分解为两个小句:S1=他生病;S2=他不怕。两个小句是假设关系。
对其进行树形图的分析:
因为两个小句有假设关系。
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同义句:
1.如果生病,他也不怕。
2.就是生病,他也不怕。 3.他就是生病也不怕。
4.生病他也不怕。
5.他不怕生病。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在句中“不怕”并不具有对整个句型的管辖能力,而是整句的句义结构造成的。
再比较下面的句子:
我不怕小王。
其句义结构分析如下:
在这个句子中只有一个小句。对这个句子的变换也仅仅是对三个句子成分的表述重点的突出而已。
1.小王,我不怕。
2.小王不怕我。
第一句的句义发生了改变,原因在于施受关系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语义变化。小王是因为表述重点而前移,而第二句施受关系的调换则直接导致了句子意义的变化,已经不是原句了。歧义在于他的所指,他1指小王,他2指第三人,约束原则中小王作为指称词是自由的,而“他”作为代词在管辖区内是自由的,所以二者所指会有两种情况,才会出现歧义。而这也是管辖约束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语义的角度对其进行限制。
四、余言
根据以上的分析,对句子的分析可根据以下理论:
1.语义语法学的理论。
李葆嘉先生(2002)提出语义语法学的思想。与传统的语言学思想相区别的是认为语义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语法只是语义的表现形式。因此,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具有直接性。
2.同义句场。
1924年德国语言学家伊普生提出语义场理论,语义场都是在词汇的领域进行的。在句法学的领域引用这一概念,称之为句义场。
在词汇语义场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同义,反义等语义条件,将词汇进行义场的划分。同样可以依据句义表达的相同相近归于同一个句义场。其基义是相同的,而不同的仅仅在于他们的陪义,对句子来说就是修辞语用义。
由此句子的结构可以在一个同义句义场中考察。在同义句场中,语义的相同性,和句子成分的一致性使得我们在进行句子解释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句子的区别性特征,进行语义语法的解释。也正说明语言的基础结构在于语义层面,从语义层面对语言进行分析最能真切地解释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俞如珍 金顺德 1994:当代西方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顾刚 1999:乔姆斯基理论_四十年发展概述[J].天津师大学报,第4期。
[3]刘道英 1999:从管辖约束理论看汉语人称指涉关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4]冯志伟 1999: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5]徐烈炯 1982: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李葆嘉 2002: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J].徐州师大学报,第1期。
[7]张志毅 张庆云 2004: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