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成因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猖獗,给河南人民带来恶劣的影响。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河南特殊的地形、气候和农作物,社会因素则包括人口因素、生态破坏、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关键词: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成因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4-02
  民国时期河南省自然灾害屡屡发生,造成饥荒连连,其受灾的总县数和灾荒发生的总次数在全国处于前列。在河南发生的灾害类型中,旱灾最为频繁。1920年华北五省发生了特大旱灾,其中河南是重灾区之一,这场旱灾使河南一半以上的县受灾,数百万民众亟待救济,河南处于一片乱象之中。本文以1920年河南省旱灾为例,探讨导致民国时期河南旱灾迭发的因素。应该说,旱灾的出现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使的结果。对于河南而言,其所处的特殊气候带、其独特的地形和特殊的粮食作物等是促使旱灾出现的主要客观因素,具有不可逆转性。而一系列的社会因素,如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经济转型、军事战乱等一系列因素加重了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严重程度,所谓人祸加重了天灾。
  一、自然因素
  1.气候条件。从气候条件来看,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由北向南依次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大多数地区属于中间过渡地带,因此,河南的气候具有较强的过渡性,特点是温暖适中,兼具南北气候之特性,可谓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这种气候条件的益处是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但与此同时,由于气候过渡性明显,河南境内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天气变化较为反复无常,灾害性天气较为常见,这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极为不利。总体而言,河南省的雨量集中于7、8、9三个月份,这三个月份极易发生水灾,而其他月份则易发生旱灾。
  2.地形条件。从地形上来看,河南属于中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其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西部主要为山区,包括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阶梯,东部则是较为平坦的黄淮海平原,属于第三阶梯。因此,河南地形的基本轮廓为:西部、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东部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其界限非常明显,基本上以京广线为界形成了山地与平原的对半分野,河道上下游排泄能力不相称,这种地形条件,极易出现水旱灾害。夏季雨水较多,东部山区比较容易出现暴雨中心,如果大雨持续数日,非常可能导致洪水泛滥,洪水直泻而下,穿过丘陵过渡地带,直扑下游平原地区,造成位于下游各河水量激增,加之下游排水不畅,洪水冲垮河堤或漫溢而出,一场严重水灾势难避免。而洪水之后,河南境内普遍雨水稀少,境内大多数地方是荒山秃岭,植被很差,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干旱问题接踵而来。
  3.农作物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高梁、谷子、红薯等作物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些粮食作物之中,小麦属于越冬作物,其余属于秋作物。由于河南气候四季分明,两种作物对雨水的要求有所不同。生长在夏季的秋作物,气温高,蒸发强,正值作物生长旺盛季节,需水量大,一般情况,7~10 天不雨即呈旱象,15~20 天不雨就会出现旱灾。越冬作物,如遇上 20~30 天持续干旱不雨,也会出现旱象,更长时间的干旱就会造成旱灾。另外,河南的农作物除水稻外主要是旱作物,这些作物既怕涝又怕旱,对灌溉和排水的要求很高。而建国前,排灌设施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农业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因而经常发生水旱灾害[1]。
  二、社会因素
  中国著名的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邓拓认为,“中国数千年来,灾荒所以不断发生之原因,自然环境若干具体条件之影响,自不容遽加否认。尤以社会经济发展较落后之国度,自然条件之支配力必亦较强,此固一般人所共晓。惟中国历来学者对于自然条件之影响力,往往作过高之估计,甚或以之为唯一之决定因素,殊欠精当”[2]。1920年河南省的旱灾也是一系列的社会因素促使发生的。
  1.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之下,人口的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否相互适应,是人类社会能否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近代中国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之下,衡量两者是否适应的主要指标就是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关系,其中的临界点就是一般所谓的“温饱界限”(或“温饱比例”)。按照中外学者的研究,这一比例全国平均为1∶4[3],即每人平均四亩土地方可维持生计。北方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农业生产技术更加落后,这一比例势必更高。但据1922年印行的《北京國际统一救灾总会报告书》上称:1920年河南大旱灾发生前后,有些地方人地比例竟达到1∶1.39的比率。可以想见随着人口激增,地狭人稠,必然使得社会生产力面临愈益沉重的压力,并远远超越了它自身所能承荷的极限。这不仅进一步限制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也大大加速了农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使大多数人口经常性地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态。
  2.生态因素。恩格斯认为,灾害常常表现为自然对人的报复,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他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4] 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人们只能通过毁林开荒以维持生存。正是因此,河南境内森林都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已经化为乌有。1920年河南省旱灾的发生显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极大的关联。正如1920年11月《民国日报》发表评论说:“北方诸省受病之原,一在不讲求地方水利而资灌溉。一在不知辟天地自然之利而予取予求。”
  3.经济因素。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为何在遭受灾害之后如此不堪一击,这里面有诸多因素,其中近代河南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罂粟、棉花、烟草、茶叶等非粮食作物在河南大量种植。在罂粟方面,鹿邑、太康、陕县、南阳、汝宁、获嘉等县几乎全县遍种罂粟。在棉花方面,民国时期河南棉产额在各省当中常居第五位。在烟草方面,河南是民国时期与山东、安徽齐名的三大烤烟产区。这些作物的种植给河南人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种植罂粟、棉花、烟草和茶叶等作物固然给当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利益来说,这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罂粟等作物的种植会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导致土地的荒芜。如种植罂粟对土地营养成分的消耗与毒化作用是巨大的,大批的土地因种植过鸦片而无法再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形成荒地。棉花、烟草也会耗费地力太多,种过一季烟草的土地,必须停种几年才能再种其他作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广大的农民的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减少甚至放弃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始大量种植罂粟等非粮食作物。因此随着罂粟等种植面积增多,粮食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粮食严重不足这是这次旱灾奇重的一大原因。   4.政治因素。灾荒发生之时,正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腐朽的反动政府,并没有带给人民“民主”躯壳政体所宣扬的种种权利,反而将人民拉入黑暗、动荡、贫困的军阀割据时代。反动的黑暗统治也成了此次灾荒中加大灾情的重要因素。20世纪20年代,正处在一个新的国内战争频发的高潮时期。灾荒发生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之中,四分五裂的政局以及加诸平民百姓的有增无减的差役负担,是这次灾荒孕育、迸发、蔓延乃至加剧的最大的“人祸”。这一次的灾荒是在纷纭的战火中迸发的。从1916年起,大小军阀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一年凶似一年,战区一次大似一次,到1920年,五年之间战区所及共有三十二个省区,平均每年达六个半省。河南作为南北军阀交战的主要战区之一,备受摧残。而灾荒发生后,当旱灾急需治理,灾民急需救济之际,北洋集团内部却为了争权夺利又启战端。1920年7月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军阀,與执掌中央政权的皖系军阀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直皖战争,战区恰在受灾的京畿以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使灾区人民天灾之外又罹人祸。在直皖战争中,河南人民所受痛苦甚于旱灾百倍。“频繁的战争不仅在客观上对河南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同时还因灾民被杀、逃离抑或是被拉壮丁都使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劳动力,与此同时战火焚烧了农民成熟的庄稼和房屋以及森林植被,进一步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5]。民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混乱不安,为应付军费开支,各届政府的财政年年是巨大的赤字。1920年,正值华北五省大早灾之年,河南人民生活惨苦,人民无法生存下去之际,民国政府河南当局于本年4月就预征田赋到民国二十四年,整整提前征收了十五年的田赋[6]。对百姓盘剥之恶毒可见一斑。因此,民国时期河南乃至全国政府的腐朽,使得河南人民失去了对抗天灾的必要物质和设施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此次河南出现大旱,特定的自然条件是旱灾出现的客观原因,具有不可逆转性,但恶化的生态环境、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动荡的国内政治却使得天灾影响进一步扩大,正所谓人祸加重了天灾。而这也从微观的角度反映出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迭发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专著编辑委员会.河南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17-20.
  [2] 邓拓.中国救荒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62.
  [3] 周源和.清代人口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2,(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518.
  [5] 王鑫宏.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研究[J].前沿,2011,(6):177-180.
  [6] 阎秋凤.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原因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84-289.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刻的文化意蕴是国产优秀动画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因此,从浓郁的慈悲观、对贪欲的批判、色空不二等三个方面剖析国产动画电影所蕴涵的佛教文化意蕴,并从中获得启示,为解读动画电影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寻求更多更好的动画电影题材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动画电影;佛教;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76-03 一部优秀的动画
期刊
本试验以不同类型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成株期遮光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1.辣椒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下降,18℃下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14℃下的相对发芽率可作为辣椒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的指标,18℃可作为筛选耐低温品种的压力条件;早熟品种种子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中晚熟品种耐受性较弱;线椒品种种子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甜椒品种最弱。
  2.经低温弱光处理15d后苏椒5号和兴蔬215的株高
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的特点,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会展景区支部为例,阐述了其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的一些创新思路,比如加强分类指导、创新争创载体,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争创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警察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新时期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了解,以及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外在因素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思考了大学生入党动机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探讨了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指出只有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这必将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船海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对于远洋船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通过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远洋船员调查问卷的分析,探究了当代远洋船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远洋船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远洋船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D64
期刊
摘 要:首先讨论了数学建模的实用性。然后分析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融合、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在竞赛中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合,并通过这些融合,让数学“用”起来。最后研究了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的挑战。  关键词:数学建模;独立学院;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63-02  数
期刊
摘 要:基于信息顺序效应理论和ELM模型,提出在新產品沟通策略中的两种方式:先说“what-type” 还是先说“why”。不同的消费者类型、不同的新产品类型以及不同的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家类型都会影响到不同方式沟通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劝说效果。企业在选择先说“What-type”还是先说“Why”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收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的理论基础并找出两种
期刊
摘 要:专业市场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专业市场已经不适应当前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转型升级。以郑州市专业市场外迁为例,通过对郑州市专业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外迁的对策进行剖析,探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市场外迁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
摘 要:学习共享空间是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为适应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满足大学生交互式学习需求而营造的新型协作式学习环境。分析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和功能,对构建国内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提出建议。介绍香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经验及江汉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
期刊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特征是能够反映计量对象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市场价格,这符合会计信息系统论中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跃有序公平的资本交易市场。中国制定公允价值准则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现有中国资本市场不活跃、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情况,要达到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细化公允价值准则的相关规定,以降低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的难度,增强公允价值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