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景观的模糊性评价概念,详细分析了景观场地空间、景观美学的模糊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上海矿坑公园场地、功能划分、景观美学的模糊评价,认识模糊理论质量评价这一研究方法,将有利于我们用综合性、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大型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景观工程对象,使我们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体现了模糊理论在景观评价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模糊评价; 上海矿坑公园; 绿化质量; 功能划分; 景观美学
1、景观中的模糊概念
景观设计的创作的模糊性在当代设计作品中是十分普遍的,而这种模糊性不但没有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反而增加了大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更加的丰富了人们对作品的想象力。埃罗·沙里宁以“有机功能主义”立意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他本人却从来没有能较好地诠释过“有机功能主义”,使得这个概念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念。不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模糊性,而且在设计后的施工和后期管理以及游客欣赏与评价的过程当中也普遍存在着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2、景观场地空间模糊评价方法
应当引出空间界面的概念,界面是限定空间的物质实体。顶界面、侧界面、底界面是界面限定三要素。而在景观实际运用中主要是侧界面与底界面,即地面与立面,顶界面即天空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制约的。一个界线分明,由三要素从围合出来的空间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静态性,但是三要素中其中一个要素的界定被打破,那么这个空间的特性也将改变。
3、上海矿坑公园场地空间模糊界定
3.1 入口
入口的处理对塑造空间起重要作用。因场地规模较小,为增加景观的尺度感和层次感在入口处采用欲扬先抑的策略,让主景隐藏起来让参观者的心理产生模糊性。南入口由植物园道路穿水杉林而入,为第一重模糊屏障;进入水杉林后缓坡地形,形成半围合的小空间界面,地形上的植物暂时遮挡镜湖与台地,为第二重模糊屏障;由地形中择路走出,才觉豁然开朗,正式进入核心空间。由西入口自山体下到台地区的方向转折和高差变化,由凿开山体形成“一线天”来完成,在竖直方向上行成了特定界面。既解决高差,又营造了空间模糊性,还创造了空间中岩石雕塑的景点。
3.2 迹地区
迹地区是组织、协调整个空间的核心,同时也是界面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中布置镜湖、主要植物展示区以及必要的游览路径和疏散空间,并由其来完成台地区与深潭区之间的空间转换过渡。迹地区挖掘镜湖所产出土方用于堆积塑造植物展示区的地形,基本使土方平衡。地区设置造景的中心,以平衡两区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迹地区山前空间界面相对局促,石壁立面景观单调,需要以拓展空间界面的技法弥补视觉效果。通过设置一面浅浅的湖水做为界面,从而获取山体的倒影,成为提升迹地区空间界面质量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水波纹造景也增加了空间的模糊感,从而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界面。
3.3深潭区
潭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所在,也是集中反映场地空间潜质的景点。入口处采用桃花源的设计意象,密植桃树作为标志性界面,引导参观者进入,缓坡切入深潭边缘岩壁中,似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进入“初极狭,才通人”的桃源秘道从而形成模糊美。
经过曲折栈道下至水面高度,观赏崖壁,再经隐藏在树丛后的密洞由垂直通道返上潭区南面的地面,或西侧潭壁端头而返回台地区。由栈道上而得景观主要是经过整理的山体崖壁自然景观,主要兴奋点为潭中石梁开凿而成的“一线天”和孤岛。栈道终点尽量隐没在树丛中,以增加空间界面的视觉深度和距离模糊感。
3.4台地区
顺应台地 L 形的两段设两路径,一为直接下至镜湖畔,一为沿台地伸展方向行进至秘园,进而行进至潭区畔。布置两个主景空间,一为下至镜湖畔的休息平台空间,另一为行至潭区中途的秘园空间。台地边缘将原有挡土墙打断、改造并以钢板覆盖部分区域形成半是半虚的空间界面,从而消除原有匀质阶梯的单调感。钢板的交错弯折间容纳了上至台地的坡道和台阶,是其功能用途。
3.5秘园
利用台地上现有竹林阻隔向东的视线,形成内向的空间界面,以扩大对台地的空间尺度感受。由于军事通道上方不允许建造建筑物,将现有军事通道台阶状入口拔高,自由延伸的片状钢板墙体分割、围合空间界面,并容纳泉水出水口,形成视觉中心。
4、上海矿坑公园功能划分的模糊性评价
4.1功能划分的模糊性评价方法
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 大量可以精确描述的单因素错综杂沓地交织在一起,必然均是在设计起始阶段就予以考虑的,还有一种模糊性则是与其发展变化相联系。模糊性的根源也在于事物的发展变化性, 变化性就是不确定性。
4.2上海矿坑公园功能划分模糊性综述
作为辰山植物园选址的依据和规划布局的依托,辰山山体景区在整个园区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极为重要的。辰山山体区的景观对整个植物园的景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处好的景观能够提升整个园区的景观质量,由于场地被采石活动割裂成三个区域,而对地形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景观的功能分区也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深潭区、迹地区、台地区。
深潭区必然是游人进入园区后心理上的目的地,也是园区现存景观质量最高的区域,因而成为核心景区。但此处本身不具备可供游人停留的水平面,加之地势险峻、安全隐患较大,因此不考虑将游客大量引入此区,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增加了其隐蔽性,造成模糊感。
结语
景观空间感知的模糊性评价则是人对上述景观体验的评价,评价结论既取决于客观因素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判断,也是人的心理对景观的反应评价,是模糊质量评价最为重要的一环。认识模糊理论评价这一研究方法,将有利于我们用综合性、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大型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景观工程对象,使我们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中国园林,2001(4): 34- 36.
[2]模糊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443826.htm
[关键词]: 模糊评价; 上海矿坑公园; 绿化质量; 功能划分; 景观美学
1、景观中的模糊概念
景观设计的创作的模糊性在当代设计作品中是十分普遍的,而这种模糊性不但没有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反而增加了大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更加的丰富了人们对作品的想象力。埃罗·沙里宁以“有机功能主义”立意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他本人却从来没有能较好地诠释过“有机功能主义”,使得这个概念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念。不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模糊性,而且在设计后的施工和后期管理以及游客欣赏与评价的过程当中也普遍存在着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2、景观场地空间模糊评价方法
应当引出空间界面的概念,界面是限定空间的物质实体。顶界面、侧界面、底界面是界面限定三要素。而在景观实际运用中主要是侧界面与底界面,即地面与立面,顶界面即天空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制约的。一个界线分明,由三要素从围合出来的空间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静态性,但是三要素中其中一个要素的界定被打破,那么这个空间的特性也将改变。
3、上海矿坑公园场地空间模糊界定
3.1 入口
入口的处理对塑造空间起重要作用。因场地规模较小,为增加景观的尺度感和层次感在入口处采用欲扬先抑的策略,让主景隐藏起来让参观者的心理产生模糊性。南入口由植物园道路穿水杉林而入,为第一重模糊屏障;进入水杉林后缓坡地形,形成半围合的小空间界面,地形上的植物暂时遮挡镜湖与台地,为第二重模糊屏障;由地形中择路走出,才觉豁然开朗,正式进入核心空间。由西入口自山体下到台地区的方向转折和高差变化,由凿开山体形成“一线天”来完成,在竖直方向上行成了特定界面。既解决高差,又营造了空间模糊性,还创造了空间中岩石雕塑的景点。
3.2 迹地区
迹地区是组织、协调整个空间的核心,同时也是界面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中布置镜湖、主要植物展示区以及必要的游览路径和疏散空间,并由其来完成台地区与深潭区之间的空间转换过渡。迹地区挖掘镜湖所产出土方用于堆积塑造植物展示区的地形,基本使土方平衡。地区设置造景的中心,以平衡两区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迹地区山前空间界面相对局促,石壁立面景观单调,需要以拓展空间界面的技法弥补视觉效果。通过设置一面浅浅的湖水做为界面,从而获取山体的倒影,成为提升迹地区空间界面质量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水波纹造景也增加了空间的模糊感,从而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界面。
3.3深潭区
潭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所在,也是集中反映场地空间潜质的景点。入口处采用桃花源的设计意象,密植桃树作为标志性界面,引导参观者进入,缓坡切入深潭边缘岩壁中,似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进入“初极狭,才通人”的桃源秘道从而形成模糊美。
经过曲折栈道下至水面高度,观赏崖壁,再经隐藏在树丛后的密洞由垂直通道返上潭区南面的地面,或西侧潭壁端头而返回台地区。由栈道上而得景观主要是经过整理的山体崖壁自然景观,主要兴奋点为潭中石梁开凿而成的“一线天”和孤岛。栈道终点尽量隐没在树丛中,以增加空间界面的视觉深度和距离模糊感。
3.4台地区
顺应台地 L 形的两段设两路径,一为直接下至镜湖畔,一为沿台地伸展方向行进至秘园,进而行进至潭区畔。布置两个主景空间,一为下至镜湖畔的休息平台空间,另一为行至潭区中途的秘园空间。台地边缘将原有挡土墙打断、改造并以钢板覆盖部分区域形成半是半虚的空间界面,从而消除原有匀质阶梯的单调感。钢板的交错弯折间容纳了上至台地的坡道和台阶,是其功能用途。
3.5秘园
利用台地上现有竹林阻隔向东的视线,形成内向的空间界面,以扩大对台地的空间尺度感受。由于军事通道上方不允许建造建筑物,将现有军事通道台阶状入口拔高,自由延伸的片状钢板墙体分割、围合空间界面,并容纳泉水出水口,形成视觉中心。
4、上海矿坑公园功能划分的模糊性评价
4.1功能划分的模糊性评价方法
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 大量可以精确描述的单因素错综杂沓地交织在一起,必然均是在设计起始阶段就予以考虑的,还有一种模糊性则是与其发展变化相联系。模糊性的根源也在于事物的发展变化性, 变化性就是不确定性。
4.2上海矿坑公园功能划分模糊性综述
作为辰山植物园选址的依据和规划布局的依托,辰山山体景区在整个园区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极为重要的。辰山山体区的景观对整个植物园的景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处好的景观能够提升整个园区的景观质量,由于场地被采石活动割裂成三个区域,而对地形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景观的功能分区也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深潭区、迹地区、台地区。
深潭区必然是游人进入园区后心理上的目的地,也是园区现存景观质量最高的区域,因而成为核心景区。但此处本身不具备可供游人停留的水平面,加之地势险峻、安全隐患较大,因此不考虑将游客大量引入此区,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增加了其隐蔽性,造成模糊感。
结语
景观空间感知的模糊性评价则是人对上述景观体验的评价,评价结论既取决于客观因素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判断,也是人的心理对景观的反应评价,是模糊质量评价最为重要的一环。认识模糊理论评价这一研究方法,将有利于我们用综合性、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大型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景观工程对象,使我们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中国园林,2001(4): 34- 36.
[2]模糊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443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