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长工。一天,地主叫三毛帮他算算西瓜地里有几个西瓜。先算第一行:2个、2个、2个,学生们很快就数出有六个,帮三毛解决了问题。可是现在,地主让三毛用一分钟算出整块地里的西瓜总数,这可怎么办?学生们这时的思维十分活跃,个个想办法快点算出结果。他们的创新思维也由此孕育产生,有的说第一行六个,接下来6行也都是6个,不用数了,只要列成加法算式“6+6+6+6+6+6+6=42个”就可以了。可这还是太慢了。到底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呢?这时教师引入乘法就相当顺手了。
二、敢于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有些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进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做法。如此,学生就不会人云亦云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意识。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长工。一天,地主叫三毛帮他算算西瓜地里有几个西瓜。先算第一行:2个、2个、2个,学生们很快就数出有六个,帮三毛解决了问题。可是现在,地主让三毛用一分钟算出整块地里的西瓜总数,这可怎么办?学生们这时的思维十分活跃,个个想办法快点算出结果。他们的创新思维也由此孕育产生,有的说第一行六个,接下来6行也都是6个,不用数了,只要列成加法算式“6+6+6+6+6+6+6=42个”就可以了。可这还是太慢了。到底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呢?这时教师引入乘法就相当顺手了。
二、敢于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有些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进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做法。如此,学生就不会人云亦云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意识。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