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我不是天才。我有几点聪明,我只不过就留在这几点里面。”这句话最好地概况了查理·芒格的投资方法。
能力圈和护城河
芒格最清楚他的“点”:他会小心翼翼地划出他的能力圈。为了停留在这些圈之内,他首先进行基本的、全面的筛选,把他的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而且好理解的备选项目”之内。正如他所说的:“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
为了确定“可以投资”的潜在项目,芒格先选定一个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不难理解,能通过这第一道关卡的公司很少。那些能够通过第一道关卡的公司还必须接受芒格思维模型方法的筛选。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很费劲,但也很有效果。
对待那些财务报告和它们的会计工作,芒格总是持有怀疑态度。它们至多是正确地计算企业真实价值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他要额外检查的因素似乎有无穷多,包括当今及未来的制度大气候、劳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状况,技术变化的潜在影响,竞争优势和劣势,还有很多重要的潜在风险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他会根据自己对于现实的认识,重新调整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数字。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从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等——评估和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持久性。芒格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的“护城河”,是保护企业免遭入侵的无形沟壕。优秀的公司拥有很深的护城河,这些护城河不断加宽,为公司提供长久的保护。持有这种独特观点的芒格谨慎地权衡那些长期围困大多数公司的“竞争性毁灭”力量。芒格和巴菲特极为关注这个问题:在漫长的商业生涯中,他们了解到,有时是很痛苦地了解到,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衰的企业非常少。因此,他们努力识别而且只购买那些有很大机会击败这些围攻力量的企业。
最后,芒格会计算整个企业的真正价值,并在考虑到未来股权稀释的情况下,去确定和市场价格相比,每股的价值大约是多少。后面这种比较是整个过程的目标——对比价值(你得到的)和价格(你付出的)。关于这方面,他有个著名的观点:“(购买)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购买)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独特的“哲学”评估
芒格虽然极其仔细,但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有时候深受无关紧要的细节和旁骛之害。查理在分析的过程中会逐步排除一些投资变量,就像他排除其他变量那样。等到分析结束时,他已经将候选投资项目简化为一些最显著的要素,也完全有信心决定到底要不要对其进行投资。价值评估到最后变成了一种哲学的评估,而不是数学的衡量。在分析本身和芒格毕生积累的经验及其在认识模型方面的技巧的共同作用之下,他最终能够得到一种投资“感觉”。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必定是一家极其优秀的候选公司。但芒格并不会立刻冲出去购买它的股票。他知道在正确地评估股票的价值之后,还必须在正确的时间买入,所以他会进行更精细的筛选,也就是“扣动扳机之前”的检查。当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评估(他称之为“急诊”)的时候,这种方法特别有用。检查清单上的项目如下:目前的价格和成交量是多少?交易行情如何?经营年报何时披露?是否存在其他敏感因素?是否存在随时退出投资的策略?用来买股票的钱现在或将来有更好的用途吗?手头上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吗?或者必须借贷?这笔资金的成本是多少?诸如此类。
芒格这种详尽的筛选过程需要很强的自制力,而且会造成长时间没有明显的“行动”。但正如芒格所说:“对于提出并完善投资策略或者执行这种策略来说,勤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就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勤奋工作一直在进行,不管它是否会促使他们决定投资——通常不会。
他们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要多,这种习惯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每个行业真正的大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纪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种决不妥协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就像世界级的桥牌大师理查德·萨克豪瑟那样,芒格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是否能赢牌,而是是否能把手上的牌打好。尽管在芒格和巴菲特的世界里,糟糕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有些结果并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但准备不足和仓促决策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在稀有的“黄金时机”,如果所有条件都刚刚好,芒格决定要投资,那么他很可能会决心下很大的筹码。他绝不会小打小闹,或者进行“小额的投机性的投资”。这类行为包含着不确定性,然而芒格为数极少的投资行为却绝不是不确定的。正如他说过的,他的投资行为“结合了极度的耐心和极度的决心”。芒格自信的来源并非是谁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对他的观点,而是客观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自知之明使他在衡量他的实际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正确性时,能够拥有一种罕见的客观态度。
我们从芒格身上能够看到,良好的个性素质——自律、耐心、冷静、独立——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缺乏这些品质,芒格恐怕不可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投资业绩。
(本文节选自《穷查理宝典》)
能力圈和护城河
芒格最清楚他的“点”:他会小心翼翼地划出他的能力圈。为了停留在这些圈之内,他首先进行基本的、全面的筛选,把他的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而且好理解的备选项目”之内。正如他所说的:“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
为了确定“可以投资”的潜在项目,芒格先选定一个容易理解的、有发展空间的、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主流行业。不难理解,能通过这第一道关卡的公司很少。那些能够通过第一道关卡的公司还必须接受芒格思维模型方法的筛选。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很费劲,但也很有效果。
对待那些财务报告和它们的会计工作,芒格总是持有怀疑态度。它们至多是正确地计算企业真实价值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他要额外检查的因素似乎有无穷多,包括当今及未来的制度大气候、劳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状况,技术变化的潜在影响,竞争优势和劣势,还有很多重要的潜在风险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他会根据自己对于现实的认识,重新调整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数字。
除此之外,他还试图从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等——评估和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持久性。芒格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的“护城河”,是保护企业免遭入侵的无形沟壕。优秀的公司拥有很深的护城河,这些护城河不断加宽,为公司提供长久的保护。持有这种独特观点的芒格谨慎地权衡那些长期围困大多数公司的“竞争性毁灭”力量。芒格和巴菲特极为关注这个问题:在漫长的商业生涯中,他们了解到,有时是很痛苦地了解到,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衰的企业非常少。因此,他们努力识别而且只购买那些有很大机会击败这些围攻力量的企业。
最后,芒格会计算整个企业的真正价值,并在考虑到未来股权稀释的情况下,去确定和市场价格相比,每股的价值大约是多少。后面这种比较是整个过程的目标——对比价值(你得到的)和价格(你付出的)。关于这方面,他有个著名的观点:“(购买)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购买)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独特的“哲学”评估
芒格虽然极其仔细,但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有时候深受无关紧要的细节和旁骛之害。查理在分析的过程中会逐步排除一些投资变量,就像他排除其他变量那样。等到分析结束时,他已经将候选投资项目简化为一些最显著的要素,也完全有信心决定到底要不要对其进行投资。价值评估到最后变成了一种哲学的评估,而不是数学的衡量。在分析本身和芒格毕生积累的经验及其在认识模型方面的技巧的共同作用之下,他最终能够得到一种投资“感觉”。
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必定是一家极其优秀的候选公司。但芒格并不会立刻冲出去购买它的股票。他知道在正确地评估股票的价值之后,还必须在正确的时间买入,所以他会进行更精细的筛选,也就是“扣动扳机之前”的检查。当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评估(他称之为“急诊”)的时候,这种方法特别有用。检查清单上的项目如下:目前的价格和成交量是多少?交易行情如何?经营年报何时披露?是否存在其他敏感因素?是否存在随时退出投资的策略?用来买股票的钱现在或将来有更好的用途吗?手头上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吗?或者必须借贷?这笔资金的成本是多少?诸如此类。
芒格这种详尽的筛选过程需要很强的自制力,而且会造成长时间没有明显的“行动”。但正如芒格所说:“对于提出并完善投资策略或者执行这种策略来说,勤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就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勤奋工作一直在进行,不管它是否会促使他们决定投资——通常不会。
他们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要多,这种习惯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每个行业真正的大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纪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种决不妥协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就像世界级的桥牌大师理查德·萨克豪瑟那样,芒格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是否能赢牌,而是是否能把手上的牌打好。尽管在芒格和巴菲特的世界里,糟糕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有些结果并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但准备不足和仓促决策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在稀有的“黄金时机”,如果所有条件都刚刚好,芒格决定要投资,那么他很可能会决心下很大的筹码。他绝不会小打小闹,或者进行“小额的投机性的投资”。这类行为包含着不确定性,然而芒格为数极少的投资行为却绝不是不确定的。正如他说过的,他的投资行为“结合了极度的耐心和极度的决心”。芒格自信的来源并非是谁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对他的观点,而是客观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自知之明使他在衡量他的实际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正确性时,能够拥有一种罕见的客观态度。
我们从芒格身上能够看到,良好的个性素质——自律、耐心、冷静、独立——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缺乏这些品质,芒格恐怕不可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投资业绩。
(本文节选自《穷查理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