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的变迁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分析2000-2006年山东省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种的分布、变迁及部分常见致病菌时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溃疡组织刮片和角膜移植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片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致病菌的构成及其随年份的变化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开展真菌体外药敏试验以来的试验结果 .结果 2000-2006年间,共有898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770例(85.7%)真菌培养阳性.其中首位的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547例,71.0%),历年百分比分别为75.5%、72.8%、71.5%、75.2%、76%、68.8%和56.4%;曲霉菌属(84例,10.9%)是第2位的致病菌,历年所占百分比为15.1%、15.2%、13.1%、10.2%、10.4%、8.0%和6.9%;链格孢属(74例,9.6%)位居第3位,历年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9%、3.3%、3.7%、6.6%、8.8%、12.0%和29.7%.镰刀菌属主要菌种为茄病镰刀菌(33.8%)、尖孢镰刀菌(28.2%)与串珠镰刀菌(27.4%);曲霉菌属主要菌种为黄曲霉(53.6%)与烟曲霉菌(39.3%).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647、0.714、1.624、15.108和27.070 μg/ml.镰刀菌属5种抗真菌药物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899、0.893、3.077、37.124和21.687 μg/ml;曲霉菌属分别为0.794、0.591、0.416、23.973和7.127 μg/ml;链格孢属分别为0.409、0.479、0.433、11.655和7.104 μg/ml.结论 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链格孢属是山东省真菌性角膜炎前3位的致病菌属.2000至2006年间,镰刀菌属始终居于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首位;其次为曲霉菌属,比例呈下降趋势;链格孢属居于第3位,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MIC值的几何均数低,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高.曲霉菌属和链格孢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较镰刀菌都低.
其他文献
利用全量子理论及量子信息保真度理论,研究了薛定谔猫态光场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态保真度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光场强度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原子间
当激光束投射在浮雕光栅上,透过光栅的衍射光斑就反映了浮雕光栅的表面信息。提出一种浮雕矩形光栅刻槽深度的高精度衍射测量方法。分别采用两个激光波长垂直入射光栅表面,测
以共沉淀法制备铜、铝系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二乙醇胺和甲胺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哌嗪.利用高压反应釜对其进行活性评价,发现CuO-NiO/Al2O3活性最高.并对铜、铝、镍摩尔比、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澄湖似刺鳊(鱼句)(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种群开展鳞片与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鱼句)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或疏密碎裂型,年轮特征
在双波长全息术中,全息图可用一个波长记录,用另一个波长重现.用光学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作为记录介质,可方便实现动态双波长全息图的记录.经一个畸变波前记录动态全息图后,
以斑点叉尾鱼内脏油脂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提取斑点叉尾鯝内脏鱼油,然后加酸使其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对鱼油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评价.斑点叉尾鯝内脏鱼油含量在
本文通过积分恒等式技巧和插值后处理技术,得到了粘弹性方程ACM有限元的超逼近和超收敛性质.进一步利用Bramble-Hilbert引理构造了一个合适的外推格式,得到了比以往文献高一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 采用一步碱溶水热法合成4A分子筛. 探讨了不同的nNa2O∶nSiO2, nH2O∶nNa2O, nSiO2∶nAl2O3及合成时间与温度等工艺条件对4A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
利用同伦方法求解无约束非凸优化问题,证明了在同伦映射为正则映射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同伦方程,当算法可以排除鞍点时,同伦方法一定收敛到局部极小解,而非极大解.
功耗分析能有效析出内嵌AES密码芯片的密钥,为了证明AESS盒和功耗分析内在联系,找到防范功耗分析的办法,该文通过分析AES差分功耗分析和相关功耗分析建模原理,结合walsh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