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天津市产业化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滨海新区的开发,使得工科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持续升温的趋势。工科类学生普遍具有思想较活跃,性别特点鲜明,技能培养目标专业且明确的特点,但是在基础课,尤其是语文课的学习上主动性不高,多为应付差事求学分,难以真正习得知识。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原因入手,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可行性方式,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深入开展语文课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工科专业学生 语文课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23-01
一、序言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产业化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滨海新区的开发,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随着我市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产业格局的形成,又使得工科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持续升温的趋势。工科类学生普遍具有思想较活跃,性别特点鲜明,技能培养目标专业且明确的特点,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普遍入门快,有兴趣。然而在基础课,尤其是语文课的学习上主动性不高,多为应付差事求学分,难以真正习得知识。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又极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探寻提高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现状探究
目前,学校对于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中专中技学生开设语文课重点集中在入校的第一学年,学生在脱离了应试教育的学习要求之初,在中职教育开始时就普遍呈现对于基础课学习的不重视,尤其是语文课,在中学阶段形成的枯燥乏味的观念直接造成了当前继续学习的抵触心理,面对老师的讲授,多表现为心不在焉,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只关心分数,能否通过等问题,课堂面貌较差,作业完成的难度大,许多学生选择在考试之前集中突击复习,无法真正习得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储备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真正见到效果。
三、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原因探究
工科专业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主动性的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共性的也有工科学生所特有的,既有学习主体即学生问题也有学校乃至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中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上来看,当前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是中职教育语文课乃至所有文化基础课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成效日益显著,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沦落到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尴尬境地,中職教育生源也多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能力不高,尤其是面对授课方式单一,内容较多,且接触时间较长的语文课,早已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开始学习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枯燥无趣的固定思想,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可想而知。
其次着眼于工科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多为机电、汽修、数控等实操性较强且具有一定劳动强度的科目,这就决定了此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多为男生,比例大多在专业学生的95%以上,因此,性别特征对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在此体现的尤为明显,青少年男生更理性、也更活跃,在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对事物的细微体察上却普遍不及女生,对语文课传达美学思想,感受生活细节,丰富自身修养的教学目的敏感度较低,在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普遍不及女生,加之工科类男生普遍思想活跃,学习的稳定性较差,也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学习主动性不强表现的也尤为明显。
第三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性不强,也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无关系。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的地位比较突出,虽然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始终强调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确实是重中之重,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比例存在失衡,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有所欠缺。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为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向衔接,其培养目标往往定位在高级工乃至技师,专业针对性极强,专业学习难度大,内容多,在专业学习的侧重上更甚,基础课,特别是语文课这种与其专业看似毫无关系的专业,无论是课程的安排,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都远不及其专业课,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对其就业毫无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相较于专业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机制也相对有所欠缺。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专业课己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特别是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对学生基础课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而的检测与评价都相对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四、提高工科专业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可行性探究
要提高工科专业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学生特性以及学科自身特点,对其可行性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从学生的自身特点着眼,前文提到工科专业学生,由于男生较多,基础较差,在语文课的学习上存在诸多劣势,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工科男生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且大多个性鲜明,有主见,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他们身上也体现的较明显,理解能力较强,容易被其关注的事物或观点吸引,培养潜力很大。课堂上曾经遇到过平时课堂表现一贯欠佳的学生可脱口背诵李白的长篇诗作,有的同学提起三国典故如数家珍,在讲授历史传奇轶事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善于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特征,因势利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主动性也将得到很好的激发。
其次,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相较于其他基础文化课而言,学习“门槛”较低,常有学生戏言语文课是“会说话就听得懂”的学科,这也决定了语文课的学习,入门其实不难,重点是让学生们克服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枯燥乏味,念、抄、背的固定印象,而多向学生展现学科内容丰富,简单实用的特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看到语文课所独有的魅力,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学生有无积极主动性,已成为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在对中职教育工科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欠缺,应该引起老师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和思考,并通过深入探究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的原因,谋求解决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也正是这一观点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永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江苏百佳图书出版社,2011.
[2] 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工科专业学生 语文课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23-01
一、序言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产业化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滨海新区的开发,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随着我市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产业格局的形成,又使得工科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持续升温的趋势。工科类学生普遍具有思想较活跃,性别特点鲜明,技能培养目标专业且明确的特点,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普遍入门快,有兴趣。然而在基础课,尤其是语文课的学习上主动性不高,多为应付差事求学分,难以真正习得知识。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又极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探寻提高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现状探究
目前,学校对于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中专中技学生开设语文课重点集中在入校的第一学年,学生在脱离了应试教育的学习要求之初,在中职教育开始时就普遍呈现对于基础课学习的不重视,尤其是语文课,在中学阶段形成的枯燥乏味的观念直接造成了当前继续学习的抵触心理,面对老师的讲授,多表现为心不在焉,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只关心分数,能否通过等问题,课堂面貌较差,作业完成的难度大,许多学生选择在考试之前集中突击复习,无法真正习得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储备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真正见到效果。
三、工科学生语文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原因探究
工科专业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主动性的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共性的也有工科学生所特有的,既有学习主体即学生问题也有学校乃至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中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上来看,当前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是中职教育语文课乃至所有文化基础课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成效日益显著,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沦落到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尴尬境地,中職教育生源也多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能力不高,尤其是面对授课方式单一,内容较多,且接触时间较长的语文课,早已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开始学习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枯燥无趣的固定思想,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可想而知。
其次着眼于工科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多为机电、汽修、数控等实操性较强且具有一定劳动强度的科目,这就决定了此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多为男生,比例大多在专业学生的95%以上,因此,性别特征对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在此体现的尤为明显,青少年男生更理性、也更活跃,在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对事物的细微体察上却普遍不及女生,对语文课传达美学思想,感受生活细节,丰富自身修养的教学目的敏感度较低,在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普遍不及女生,加之工科类男生普遍思想活跃,学习的稳定性较差,也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学习主动性不强表现的也尤为明显。
第三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性不强,也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无关系。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的地位比较突出,虽然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始终强调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确实是重中之重,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比例存在失衡,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有所欠缺。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为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向衔接,其培养目标往往定位在高级工乃至技师,专业针对性极强,专业学习难度大,内容多,在专业学习的侧重上更甚,基础课,特别是语文课这种与其专业看似毫无关系的专业,无论是课程的安排,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都远不及其专业课,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对其就业毫无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相较于专业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机制也相对有所欠缺。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专业课己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特别是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对学生基础课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而的检测与评价都相对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四、提高工科专业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可行性探究
要提高工科专业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学生特性以及学科自身特点,对其可行性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从学生的自身特点着眼,前文提到工科专业学生,由于男生较多,基础较差,在语文课的学习上存在诸多劣势,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工科男生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且大多个性鲜明,有主见,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他们身上也体现的较明显,理解能力较强,容易被其关注的事物或观点吸引,培养潜力很大。课堂上曾经遇到过平时课堂表现一贯欠佳的学生可脱口背诵李白的长篇诗作,有的同学提起三国典故如数家珍,在讲授历史传奇轶事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善于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特征,因势利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主动性也将得到很好的激发。
其次,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相较于其他基础文化课而言,学习“门槛”较低,常有学生戏言语文课是“会说话就听得懂”的学科,这也决定了语文课的学习,入门其实不难,重点是让学生们克服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枯燥乏味,念、抄、背的固定印象,而多向学生展现学科内容丰富,简单实用的特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看到语文课所独有的魅力,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学生有无积极主动性,已成为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在对中职教育工科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欠缺,应该引起老师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和思考,并通过深入探究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的原因,谋求解决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也正是这一观点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永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江苏百佳图书出版社,2011.
[2] 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