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丰富而多样的,就是因为其多样性,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时,往往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多样的课文呈现,各种教具的使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各种探究讨论的形式……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因为授课对象的年龄特点,课堂要更加活泼和生动,于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课堂上使用情景表演这种形式。
的确,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景表演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这与小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他们的心理处于成长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模仿,好游戏,喜欢成功……情景表演恰恰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哪怕是一次极其简单的情景互动,也会调动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苏教版一年級有这样一篇课文《鲜花和星星》,课文内容很简单,但是怎样引导孩子们感受课文中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让他们关注和热爱身边的事物和大自然。这样的要求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完成显然是有难度的。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的情景表演:黑板上由老师画出一丛丛小草,孩子们扮演小花和星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演鲜花组的孩子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草丛和每个孩子戴着鲜艳花朵的头饰,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花,用可爱的小手托着自己灿烂的笑脸。老师相机说:“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你能用你的感受把课文说给大家听吗?”一个个孩子快乐地走到台前,鲜花组的孩子指着这边的花说:“这里一朵”,又指着那边的花说:“那里一朵”,然后大家一起说:“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星星组的孩子又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片天空,看着满天的星星和满地的鲜花。孩子们自然说出:“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老师接着提醒孩子们可以加上动作,孩子们指指这边,指指那边,边指边说,对课文的感悟更深了。就这样,在简单的情景表演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在朗读中感受生活的情趣,懂得关注身边事物,体会大自然的可爱。一切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如何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课文,情景表演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谈礼貌》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入理解是有难度的,当老师第一次把这句话呈现出来时,孩子们一下子蒙住了,课堂上一下子变得静悄悄。于是老师立刻随机应变,组织了新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希望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讨论结束,交流时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中国曾经有这样一句古训,品德高尚的人不在别人面前丢了脸色,不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孩子们在交流时磕磕巴巴,显得很不自信,明显看出,他们是就字面意思做了解释,实际上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老师在这时候适度进行了第三个教学活动,请孩子们以四人为一组组合成探究小组,集小组的智慧,合力把这句话以表演的形式生动呈现出来。怎样表演才正确?怎样表演才能生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再一次思考,他们细分了导演、编剧、演员等,一次次讨论、摸索。孩子们角色投入感很强,他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课文内容,希望自己能把这次表演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展示环节,交流的三个小组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孩子们在观看和表演的过程中,逐步有了清楚正确的认知。表演结束的交流让答案浮出水面: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在合作情景剧的过程中,孩子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懂得了采用多种方法去领悟文本,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肢体语言也得到了展示,变得自信、主动。因为情景表演的趣味性,让这句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整个过程,孩子的注意力始终专注集中。这就是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情景表演的魔力。
有人说,情景表演对小学生课堂的作用这么大,那就天天用,时时用吧。这样的想法也是有偏颇的,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我们要注意的是:情景表演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文,语文教师在设计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文本本身充分考虑,有需要才使用;情景表演也不适合每节课都开展,这样会让孩子们沉迷于表演而忘了语文课本身;情景表演也要注意时间的掌控,一节课四十分钟,怎样合理使用,设计情景表演的老师课前要做充分预估;情景表演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同年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性,所以要结合孩子的认知情况合理设计,比如同样的一个故事情节,对于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要学会区别对待……
任何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我们在使用这些辅助手段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语文课的根本是什么?要不忘根本,合理使用。希望情景表演能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
[1]尚焕珍.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创新学刊,2013(8).
[2]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3]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
的确,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景表演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这与小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他们的心理处于成长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模仿,好游戏,喜欢成功……情景表演恰恰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哪怕是一次极其简单的情景互动,也会调动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苏教版一年級有这样一篇课文《鲜花和星星》,课文内容很简单,但是怎样引导孩子们感受课文中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让他们关注和热爱身边的事物和大自然。这样的要求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完成显然是有难度的。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的情景表演:黑板上由老师画出一丛丛小草,孩子们扮演小花和星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演鲜花组的孩子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草丛和每个孩子戴着鲜艳花朵的头饰,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花,用可爱的小手托着自己灿烂的笑脸。老师相机说:“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你能用你的感受把课文说给大家听吗?”一个个孩子快乐地走到台前,鲜花组的孩子指着这边的花说:“这里一朵”,又指着那边的花说:“那里一朵”,然后大家一起说:“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星星组的孩子又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片天空,看着满天的星星和满地的鲜花。孩子们自然说出:“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老师接着提醒孩子们可以加上动作,孩子们指指这边,指指那边,边指边说,对课文的感悟更深了。就这样,在简单的情景表演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在朗读中感受生活的情趣,懂得关注身边事物,体会大自然的可爱。一切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如何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课文,情景表演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谈礼貌》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入理解是有难度的,当老师第一次把这句话呈现出来时,孩子们一下子蒙住了,课堂上一下子变得静悄悄。于是老师立刻随机应变,组织了新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希望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讨论结束,交流时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中国曾经有这样一句古训,品德高尚的人不在别人面前丢了脸色,不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孩子们在交流时磕磕巴巴,显得很不自信,明显看出,他们是就字面意思做了解释,实际上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老师在这时候适度进行了第三个教学活动,请孩子们以四人为一组组合成探究小组,集小组的智慧,合力把这句话以表演的形式生动呈现出来。怎样表演才正确?怎样表演才能生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再一次思考,他们细分了导演、编剧、演员等,一次次讨论、摸索。孩子们角色投入感很强,他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课文内容,希望自己能把这次表演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展示环节,交流的三个小组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孩子们在观看和表演的过程中,逐步有了清楚正确的认知。表演结束的交流让答案浮出水面: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在合作情景剧的过程中,孩子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懂得了采用多种方法去领悟文本,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肢体语言也得到了展示,变得自信、主动。因为情景表演的趣味性,让这句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整个过程,孩子的注意力始终专注集中。这就是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情景表演的魔力。
有人说,情景表演对小学生课堂的作用这么大,那就天天用,时时用吧。这样的想法也是有偏颇的,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我们要注意的是:情景表演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文,语文教师在设计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文本本身充分考虑,有需要才使用;情景表演也不适合每节课都开展,这样会让孩子们沉迷于表演而忘了语文课本身;情景表演也要注意时间的掌控,一节课四十分钟,怎样合理使用,设计情景表演的老师课前要做充分预估;情景表演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同年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性,所以要结合孩子的认知情况合理设计,比如同样的一个故事情节,对于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要学会区别对待……
任何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我们在使用这些辅助手段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语文课的根本是什么?要不忘根本,合理使用。希望情景表演能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
[1]尚焕珍.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创新学刊,2013(8).
[2]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3]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