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思想准备不足,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收效甚微,严重阻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措施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问题分析
1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匮乏、落后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在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1.2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1]。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就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3 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中小学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有些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在上述情形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在教学中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1.4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家庭的“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比较明显。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普遍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差,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对他们的教育的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2 解决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1)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2)更新教师观。在课程改革后,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在教学上获求进取的人。
3)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授为主转为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为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为灵活时空;教学手段要由黑板、粉笔转为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
2.2 加强社会关注、扶持力度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要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做好送课下乡的工作;教育政策应倾向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都应该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3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師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4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农村中小学较城市学校而言,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较多,表现也比较复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行为学生的身心问题,就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从人格上要尊重这些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行为上引导他们;其次要想他们之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此外,建议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由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讲授,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体系。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问题分析
1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匮乏、落后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在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1.2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1]。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就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3 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中小学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有些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在上述情形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在教学中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1.4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家庭的“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比较明显。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普遍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差,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对他们的教育的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
2 解决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1)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2)更新教师观。在课程改革后,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在教学上获求进取的人。
3)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授为主转为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为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为灵活时空;教学手段要由黑板、粉笔转为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
2.2 加强社会关注、扶持力度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要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做好送课下乡的工作;教育政策应倾向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都应该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3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師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4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农村中小学较城市学校而言,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较多,表现也比较复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行为学生的身心问题,就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从人格上要尊重这些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行为上引导他们;其次要想他们之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此外,建议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由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讲授,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