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科学认知、情感认同和积极践行三个方面入手,把绿色生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关键词:泸州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路径
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提升革命老区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对推动古叙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培育、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从意识理念到行动行为上进行系统的培育。
一、科学认知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前提
古叙革命老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内在动力。当前,古叙革命老区居民受个人生活习惯和相关配套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对绿色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生态文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首先要从教育入手,通过构建绿色教育联动机制,帮助古叙老区人民普遍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和幸福观,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
(一)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绿色理念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和传播覆盖面,把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融入到日常衣、食、住、行、游的每个环节及工作之中,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针对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意识和践行滞后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从古叙老区人民良好的个人修养培育入手,帮助老区居民掌握绿色知识,树立绿色文明和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培育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倡导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保护野生动物,减少能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适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直接破坏等环境友好行为,让革命老区居民深深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绿色教育联动机制,强化绿色责任
紧密联系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有针对性,开展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绿色生活教育。以学校教育为重点,把绿色生活方式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整个教育阶段,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的文明行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和道德升华,最终成为拥有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公民。对广大的革命老区居民,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通过乡贤、村规民约、家训家风教化作用,引导人们爱护环境、享受环境,通过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的宣讲,让老区人民自觉履行公民的环保职责。
(三)创新载体手段,构建绿色氛围
积极开展“六进”活动,把绿色生活的知识宣传,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农村、社区,提高绿色环保知识的知晓率。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县级媒体推送短讯、新闻、图片标语等进行绿色宣传,可以运用标语、漫画、发放资料、“村村响”大喇叭、开设专栏等方式进行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可采取中心组学习,“农民夜校”“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群众例会等形式,让群众受教育成为常态,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形成绿色文化。古蔺县针对部分百姓存在坐等靠要思想、大操大办、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不文明行为,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主题宣传,古蔺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八倡导 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专项行动,即:倡导洁净优美,革除脏乱差污;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倡导节俭持家,革除大操大办;倡导孝老爱亲,革除薄养厚葬;倡导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生活,革除黄赌毒邪;倡导依法维权,革除无理缠访;倡导邻里和睦,革除宗族派系。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专项行动,推动形成环境优美整洁、秩序规范井然、乡风健康文明、邻里和睦友善、民风淳厚朴实、群众感恩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情感认同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关键
创造美好生活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着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终极价值目标。我们应尊重老区居民的主体性,不断满足老区人民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激发起老区居民的情感共鳴,美好生活的追求同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古叙革命老区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古叙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古蔺县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油烟、扬尘、秸秆焚烧治理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古蔺县天数比例达99%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规定,扎实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古蔺县加快实施古蔺河、白沙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古蔺县获得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四川省文明城市。叙永县大力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屏障。不断强化生态修复,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持续开展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治理石漠化面积75.9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双赢局面。泸古叙革命老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振兴,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古蔺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守住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围绕“4+5+N”产业体系,即: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中药材、高粱、烤烟、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农业”和N个精品农业产业进行打造,高标准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2021年古蔺县以“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年”主题,以打造白酒、农业、文旅“三大传统产业”和优质建材、能源、劳动密集型“三大新兴产业”的“3+3”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乌蒙山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南向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为总体目标,强力推动新兴产业提速增量。 二是依托生态资源,做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古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引领作用,统筹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资源。古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在古叙境内转战54天。古蔺县委、政府在红军四渡赤水二、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主要渡口所在地太平镇建立了赤水河上唯——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主持召开了石厢子会议,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古蔺县针对该县红色文化历史深厚的实际,按照“生态田园,红色古蔺”总体定位,建设一个郎乡旅游区红色旅游综合体,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总投资约100亿元,通过2—5年努力,整合太平、二郎、东新3个乡镇,完善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将这个区域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度假、康养、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综合体及国家5A级景区。同时推出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四渡赤水出奇之旅”。总投资约5亿元,提升改造古蔺县内环赤水河道路、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叙永县以“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被列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精品村寨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建成赤水河谷乡村旅游带,实现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指标4%以上。叙永县依托赤水河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农业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环线。靠着赤水河入川口的好山好水,鸡鸣三省大桥成了网红打卡地,鸡鸣三省大峡谷入选了四川省百大最美景观。沿途不少村民贩卖当地特产,展示其特有的民族文化。附近苗族村民身穿苗族特色服装,一路载歌载舞。
三、积极践行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最终体现
(一)加快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机制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为低碳生活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评估监测、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安装等的服务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加快构建便捷绿色交通体系,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高生态产品供给率,对有利于绿色消费的企业项目给予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和技术支持等帮助,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新风尚。
(二)全面推广绿色生活
倡导和推动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知行合一。从与革命老区居民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抓起,把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如叙永县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公众开放,让公众与环保“零距离”接触,活动采取资料介绍及现场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活动。泸州市提出以“三个一”行动为重点,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一次“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手册》为主要内容,通过线上问答、话题互动和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方式,开展一次全方位的主题科普活动。。开展一次“低碳环保践于行”群众实践活动,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自觉行动中,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等,要以“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健康乐跑”等为主题,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活动传播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组织一次“绿色家园齐守护”共建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共建绿色家园。
(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泸州率先提出并成功打造出西部地区首个个人绿色生活积分——‘绿芽积分’”, 今年6月,“绿芽积分”被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泸州市“绿芽积分”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运用碳减排方法学,全方位采集用户减排行为,探索建立了一套低碳生活激励回馈机制,通过综合采集用户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绿色金融等多个维度节约的碳排放量,形成了一套集纳个人绿色低碳活动的多维体系算法。“绿芽积分”设计了低碳出行、无纸化业务办理、环保志愿服务、废物回收利用等13种积分途径,全面覆盖用户生活,引导用户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泸州市“绿芽积分”将推动古叙革命老区从“环保意识”到“环保行为”的切实转换,促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为古叙革命老区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力量。
总之,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关系到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革命老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需要国家、社会和公众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努力。要将绿色生活意识内化为公众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行动自觉,进而获得支撑绿色生活方式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石明. 论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02)
2冯小芳. 基于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态需要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J]. 南方论刊. 2018,(10)
3秦书生,曹现伟.我国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探析[J]. 党政干部学刊. 2019,(01)
4朱於.生态文化视域下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路径研究——以湖州市为例江南论坛[J]. 2020,(08)
5秦晓颖,李国锋. 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J]. 新疆社科论坛. 2021,(03)
[6]杨林兴.2021年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
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104/08/t20210408_36453500.shtml
本文為2019年度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四川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研究—以泸州古叙革命老区为例》(编号:SLQ2019B—13)的最终成果。
曾炬(1965——),女,四川泸州人,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泸州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路径
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提升革命老区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对推动古叙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培育、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从意识理念到行动行为上进行系统的培育。
一、科学认知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前提
古叙革命老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内在动力。当前,古叙革命老区居民受个人生活习惯和相关配套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对绿色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生态文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首先要从教育入手,通过构建绿色教育联动机制,帮助古叙老区人民普遍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和幸福观,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
(一)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绿色理念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和传播覆盖面,把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融入到日常衣、食、住、行、游的每个环节及工作之中,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针对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意识和践行滞后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从古叙老区人民良好的个人修养培育入手,帮助老区居民掌握绿色知识,树立绿色文明和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培育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倡导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保护野生动物,减少能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适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直接破坏等环境友好行为,让革命老区居民深深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绿色教育联动机制,强化绿色责任
紧密联系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有针对性,开展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绿色生活教育。以学校教育为重点,把绿色生活方式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整个教育阶段,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的文明行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和道德升华,最终成为拥有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公民。对广大的革命老区居民,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通过乡贤、村规民约、家训家风教化作用,引导人们爱护环境、享受环境,通过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的宣讲,让老区人民自觉履行公民的环保职责。
(三)创新载体手段,构建绿色氛围
积极开展“六进”活动,把绿色生活的知识宣传,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农村、社区,提高绿色环保知识的知晓率。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县级媒体推送短讯、新闻、图片标语等进行绿色宣传,可以运用标语、漫画、发放资料、“村村响”大喇叭、开设专栏等方式进行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可采取中心组学习,“农民夜校”“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群众例会等形式,让群众受教育成为常态,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形成绿色文化。古蔺县针对部分百姓存在坐等靠要思想、大操大办、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不文明行为,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主题宣传,古蔺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八倡导 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专项行动,即:倡导洁净优美,革除脏乱差污;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倡导节俭持家,革除大操大办;倡导孝老爱亲,革除薄养厚葬;倡导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生活,革除黄赌毒邪;倡导依法维权,革除无理缠访;倡导邻里和睦,革除宗族派系。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专项行动,推动形成环境优美整洁、秩序规范井然、乡风健康文明、邻里和睦友善、民风淳厚朴实、群众感恩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情感认同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关键
创造美好生活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着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终极价值目标。我们应尊重老区居民的主体性,不断满足老区人民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激发起老区居民的情感共鳴,美好生活的追求同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古叙革命老区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古叙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古蔺县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油烟、扬尘、秸秆焚烧治理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古蔺县天数比例达99%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规定,扎实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古蔺县加快实施古蔺河、白沙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古蔺县获得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四川省文明城市。叙永县大力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屏障。不断强化生态修复,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持续开展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治理石漠化面积75.9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双赢局面。泸古叙革命老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振兴,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古蔺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守住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围绕“4+5+N”产业体系,即: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中药材、高粱、烤烟、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农业”和N个精品农业产业进行打造,高标准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2021年古蔺县以“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年”主题,以打造白酒、农业、文旅“三大传统产业”和优质建材、能源、劳动密集型“三大新兴产业”的“3+3”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乌蒙山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南向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为总体目标,强力推动新兴产业提速增量。 二是依托生态资源,做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古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引领作用,统筹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资源。古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在古叙境内转战54天。古蔺县委、政府在红军四渡赤水二、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主要渡口所在地太平镇建立了赤水河上唯——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主持召开了石厢子会议,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古蔺县针对该县红色文化历史深厚的实际,按照“生态田园,红色古蔺”总体定位,建设一个郎乡旅游区红色旅游综合体,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总投资约100亿元,通过2—5年努力,整合太平、二郎、东新3个乡镇,完善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将这个区域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度假、康养、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综合体及国家5A级景区。同时推出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四渡赤水出奇之旅”。总投资约5亿元,提升改造古蔺县内环赤水河道路、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叙永县以“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被列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精品村寨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建成赤水河谷乡村旅游带,实现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指标4%以上。叙永县依托赤水河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农业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环线。靠着赤水河入川口的好山好水,鸡鸣三省大桥成了网红打卡地,鸡鸣三省大峡谷入选了四川省百大最美景观。沿途不少村民贩卖当地特产,展示其特有的民族文化。附近苗族村民身穿苗族特色服装,一路载歌载舞。
三、积极践行是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最终体现
(一)加快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机制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为低碳生活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评估监测、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安装等的服务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加快构建便捷绿色交通体系,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高生态产品供给率,对有利于绿色消费的企业项目给予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和技术支持等帮助,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新风尚。
(二)全面推广绿色生活
倡导和推动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知行合一。从与革命老区居民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抓起,把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如叙永县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公众开放,让公众与环保“零距离”接触,活动采取资料介绍及现场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活动。泸州市提出以“三个一”行动为重点,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一次“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手册》为主要内容,通过线上问答、话题互动和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方式,开展一次全方位的主题科普活动。。开展一次“低碳环保践于行”群众实践活动,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自觉行动中,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等,要以“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健康乐跑”等为主题,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活动传播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组织一次“绿色家园齐守护”共建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共建绿色家园。
(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泸州率先提出并成功打造出西部地区首个个人绿色生活积分——‘绿芽积分’”, 今年6月,“绿芽积分”被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泸州市“绿芽积分”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运用碳减排方法学,全方位采集用户减排行为,探索建立了一套低碳生活激励回馈机制,通过综合采集用户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绿色金融等多个维度节约的碳排放量,形成了一套集纳个人绿色低碳活动的多维体系算法。“绿芽积分”设计了低碳出行、无纸化业务办理、环保志愿服务、废物回收利用等13种积分途径,全面覆盖用户生活,引导用户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泸州市“绿芽积分”将推动古叙革命老区从“环保意识”到“环保行为”的切实转换,促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为古叙革命老区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力量。
总之,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关系到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革命老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古叙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需要国家、社会和公众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努力。要将绿色生活意识内化为公众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行动自觉,进而获得支撑绿色生活方式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石明. 论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02)
2冯小芳. 基于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态需要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J]. 南方论刊. 2018,(10)
3秦书生,曹现伟.我国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探析[J]. 党政干部学刊. 2019,(01)
4朱於.生态文化视域下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路径研究——以湖州市为例江南论坛[J]. 2020,(08)
5秦晓颖,李国锋. 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J]. 新疆社科论坛. 2021,(03)
[6]杨林兴.2021年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
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104/08/t20210408_36453500.shtml
本文為2019年度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四川革命老区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研究—以泸州古叙革命老区为例》(编号:SLQ2019B—13)的最终成果。
曾炬(1965——),女,四川泸州人,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