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曾荣获石林县、昆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昆明市首届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英语学科”二等奖、外语教学改革发展贡献奖、“教书育人”大奖赛二等奖,先后被评为“石林县十佳青年”、云南省“教育百优校长”。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有着一个大胆的梦想:辞去教师职务,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让家乡的贫困学生都能上学。为了这个梦想,1994年,他创办云南石林育才学校,至2004年,他又创办了昆明育才学校、曲靖育才学校、呈贡育才学校、玉溪育才学校、重庆合川育才学校、四川宜宾育才学校、四川自贡育才学校、云南楚雄育才学校、上海行知育才学校、云南昭通育才学校、昆明龙泉育才学校、昆明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无锡行知育才学校、石林实验学校共15所学校。
作为云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于2006年当选为昆明市政协常务委员,2007年,他被选举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
这个拥有众多教育荣誉、创造云南民办教育奇迹的普通教师是谁?他就是云南石林教育集团董事长郭跨存。
走近郭跨存,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真诚与纯朴,能体会到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谦逊与平易近人,更能体会到他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为追求“真教育”,他辞去了“铁饭碗”
郭跨存于1960年出生在石林县的一个偏远乡村,出生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因家境贫寒,兄弟3人中,只有他在9岁时才被父母送进学校读书。郭跨存上小学和中学时,正值“文革”时期,那时,没有人在乎读书。虽然他没有受过什么家庭文化熏陶,天资也算不上聪颖,但祖辈躬耕的家庭给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读小学和中学期间,他每天早晨5点左右就起床开始读书或背书,整天手不释卷。至今,郭跨存仍然保持着每天早起,坚持晨炼和早晨背书的习惯。
1981年,从昆明师专毕业的郭跨存被分配到石林民族中学担任英语教师。石林民族中学招收的多为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村的许多孩子连汉语都不会说,如何教他们学习英语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郭跨存深深地知道,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能有读书的机会很不容易。所以,他特别关心他们,每天都惦记着他们的衣食住行。为便于照顾学生,他甚至与学生同吃同睡,和学生处朋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做到:每天早晨最早起床,最先背书。无论学习和生活,他都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郭跨存大胆地改编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他引进生活情境,使课堂变得生活化。学生在他的耐心教育下,进步很大。连续几年,他所任教的班级英语考试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和全县平均成绩。他很快成为民族中学出色的青年教师。他不仅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而且先后被选为校团委书记、学校教务主任。
在民族中学教书期间,郭跨存收获了爱情,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时,许多同事这样评价他:“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啊,按常理,他可以安然地享受稳定幸福的生活了,但是1994年,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教师公职,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
在农村,拥有一份“吃皇粮”的工作,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有了教师这个铁饭碗,可以终身无忧地‘享受’生活,何必再去冒险办学?”许多人都劝他:“要慎重,不要发烧。”
家人的不支持和朋友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郭跨存的决心。
是什么原因使他敢去“冒险”呢?上个世纪90年代初,石林民族中学已经是石林县著名的中学。每到开学,想进民中读书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作为教务主任,每当看到那些不能报名而流泪的学生,因不能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而沮丧的家长,特别是看到那些农村的家长,手里攥着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迫切地想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读书却无法实现的绝望,郭跨存从心底里为他们着急。他多么想让那些想学习的孩子都走进课堂,让那些从农村来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啊。
“要是自己能办一所好学校,让所有想学习的孩子都能读书,该多好!”说干就干,1994年,郭跨存在石林县一个叫老马冲的地方,利用一处废弃工厂的旧址,创建了第一所育才学校。
为办“好学校”,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凭着“办一所好学校,让想读书的孩子都能学到知识”的纯朴想法,1994年7月,郭跨存走上了艰辛的办学之路。
和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郭跨存在创办第一所学校时,历经了种种艰难:没有资金投入新校舍建设,只能租用距县城10多公里处的一个厂址作为校舍;没有租金,他东拼西凑;没有招聘教师的条件,他只好作情感动员。为了说服曲靖某学校一位即将退休的数学教师到自己的学校任教,郭跨存曾12次上门邀请。有几个朋友也是经过他的反复劝说才动了心,最终加盟了他的学校。
自任校长的郭跨存每天带着学生跑步,与学生同吃、同睡、同学习,真诚地关心每个学生。课堂上,他尝试着进行改革;课余,他带领学生干劳动。在他的带领下,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和学校环境建设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中考,学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均分和优生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学校。
学校创办一炮打响!从第二年开始,学校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学生就主动找上门来。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学校的规模远远超出了郭跨存和合作伙伴们的意料,但郭跨存始终清醒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要办的“好学校”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要用什么标准去要求全校师生做到“好”?陶行知在教育教学上的观点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一个“好学校”的模式终于在他的头脑中逐渐形成。
结合实际,郭跨存提炼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生追求:这里是拼搏与成才的乐园;师生作风:一点一滴入手,一丝一毫过关;生存理念:质量就是生命,失败等于自毙;竞争理念:教不活校长过,学不活师之拙;师德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育人理念:要成才,先成人;做人准则: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新,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应具有卫生的环境、文明的言行、规范的仪表、和谐的布局、进取的师生这样一种和谐的局面,真正把学校建成‘拼搏与成才的乐园’。”这就是郭跨存心中的“好学校”。
随着学校在管理上的逐渐成熟,办学经验的逐步丰富,石林育才学校从“民校”走向“名校”。不仅石林县城里许多人慕名而来,昆明、曲靖等地也来了许多学生,学生从几百人迅速发展为一千多人。仅仅为接送昆明的学生,学校每周放假时,需租用3辆大客车。1998年,为了满足昆明和曲靖学生、家长的愿望,郭跨存在昆明大石坝和曲靖同时开办了昆明育才学校和曲靖育才学校。这两所学校创办不到2年,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达到了上千人规模。
郭跨存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条件下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1999年,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省长、省教育厅厅长等领导到石林育才学校视察,他们都被郭跨存对教育的真情所感动,当场决定奖励石林育才学校10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999年,郭跨存在上级领导及各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石林育才教育集团”,决心把教育这个“蛋糕”做大、做强,让更多想读好书的孩子能在自己的学校里健康成长。
因有明确的精神追求和规范的管理模式,育才集团迅速发展。从2000年至2004年的短短4年时间里,呈贡育才、玉溪红塔育才、重庆合川育才、四川宜宾育才、四川自贡育才、楚雄育才、上海行知育才等10多所学校相继创办。2006年,石林县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尝试,聘请石林育才教育集团加盟石林高中学校的管理,接管石林民族中学、石林县一中、石林职业中学,并由这3所学校联合成立石林育才高中教育集团,郭跨存任董事长。
2005年,北京行知学校领导找到郭跨存,希望与集团联合办学,引进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于是,集团在北京也有了学校。2006年“六一”儿童节,温家宝总理亲临北京行知育才学校,和学校的师生欢度儿童节,这对石林育才教育集团一万多名师生是莫大的激励和关怀,也是育才集团的最高荣誉。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石林育才集团一所又一所地创办学校,一个又一个荣誉降临,但作为董事长,郭跨存无暇顾及这些荣誉。学校办得越多,他肩负的责任就越大,因为如果哪所学校管理上稍有疏忽,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为了防患于未然,郭跨存长期奔波于学校,认真检查学校的每项工作。他到学校检查工作时,从不提前打招呼。他进到校园后,最先检查卫生,找找有没有卫生死角,看看学生宿舍是否整洁。郭跨存认为,一所学校的工作做得细不细,从卫生工作上就能发现问题。只要发现问题,他就会召集学校领导开现场会,让校长或其他行政人员对他的批评口服心服。
在成功的背后,郭跨存付出的是他最真挚的情怀。
成功后,他仍葆教师本色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人,郭跨存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心存感激:自己能离开贫穷艰苦的农村,能过上优越的城市生活,除了要感激自己的父母外,要感激为自己提供机会的所有的人,更要感激学生和所有的家长,是他们的支持与信任让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为管理一万多人的董事长。
因有“要办成最好的学校,要让想上好学校的孩子学到真知识!”的追求,郭跨存从未把办学当成收获名利的工具。他没有为自己购置豪华的房子和轿车,也没有豪华的办公室,至今,他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所以,当面对困难时,郭跨存拥有的是坦然与自信。他从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也无暇顾及别人的议论,他需要为学校、为集团的继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我最迫切要做的,是为可能面临危机的学校寻找新的出路。我理想中的‘好学校’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采访中,郭跨存告诉记者,他会勇往直前地为实现办出自己理想的“好学校”而努力。
2007年5月,郭跨存组织召开了集团中层干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提出了“学习洋思教学改革经验,再创育才辉煌”的口号,这标志着石林育才集团进入又一次的创业阶段:全面开展学习江苏洋思改革经验,强势推行课改。
郭跨存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学习的书籍自己先学习。2007年国庆7天长假,他连家门都没有出,而是潜心读书,希望能找到管理与建设、课堂教育与教学等能帮助学校真正实现精品化办学的思路。他走进课堂,检查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思考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让课堂都生动起来。在总结集团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时,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郭跨存提出并推广“点、线、面、体”教学思想与“点、线、面、体”教学法。如,呈贡育才学校自2007年9月开展课改以来,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在2008年呈贡县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中,学校各年级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因中考成绩突出,被呈贡县政府授予“中考先进集体”称号,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获“中考突出贡献奖”,教师冯海军、高潇等3人获昆明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吴俊呈、倪镭、陶斌华获二等奖。在呈贡县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竞赛中,教师已有8人次获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等奖。
郭跨存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求知者的普通位置上,始终把学生求知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始终把一个教师应尽的天职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此,在集团民办教育这条路上才走得更快,也将会走得更远。
“我坚信,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里,只要尽好一个教师的天职,坚持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好学校’,集团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采访中,郭跨存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教育集团发展的信心。
对话郭跨存:集团发展15年,有4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15年来,教育集团积极践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办真教育,育真人才’的办学理念,推行‘三自’教育,实现‘三高三名’的育人工程,取得了许多成绩,造就了十几所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提到育才办学取得的成绩,朴实的郭跨存认为,成绩和荣誉毕竟属于过去。
《云南教育》:教育集团历经15年的发展,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郭跨存:有4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云南教育》:能否总结得具体些?
郭跨存:一是办真教育,育真人才。中国当代民办学校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民办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样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然而,由于民办学校特殊的办学体制和特殊的运行机制,更要把坚持民办学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摆在首要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即“办真教育,育真人才”。“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既有符合教育规律的一般要求,又有时代的特征。在今天,“办真教育”,就是要把民办教育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育人第一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官本”背后的“分本和利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束缚,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师为本,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不仅用知识,而且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和榜样的力量熏陶和感染学生。要以学生为本,用好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素质教育思想,解决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15年来,育才的发展,正是数以万计的家长和学生对育才“办真教育,育真人才”办学方针认同的结果。二是围绕需求,搞好服务。育才目前的生源反映了教育需求多样化的择校要求: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当地公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方面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无力照顾其生活和学习。面对这样的实际,我们既重视教育的普及,更重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从校长到教师都坚持吃住在校,与学生同吃、同学、共苦、共乐,使学生感受到在校有父母般的关爱,又能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大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广集精英,博采众长。面向全国招贤才。集团学校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湖南、湖北的,有四川、山东的,有河南、江西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来了好的作风和传统,也为学校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因为我们深知,基础薄弱、教学条件较差的民办学校仅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有专家的引领。于是,我们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专家组,利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管理模式、开展学校教研,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四是科学管理,提高质量。集团跨省办学,实行既统一又自主的管理模式。所谓统一,是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培训制度、财务制度,实施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必须统一。所谓自主,是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按民主科学的原则自主管理。正是由于采取统一与自主结合的管理模式,才有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集团对学校的管理层面讲,集团重点是管人、管钱和管培训。从学校层面讲,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抓好德育自治、智育自学、体育自强作为工作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张俊芳◇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有着一个大胆的梦想:辞去教师职务,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让家乡的贫困学生都能上学。为了这个梦想,1994年,他创办云南石林育才学校,至2004年,他又创办了昆明育才学校、曲靖育才学校、呈贡育才学校、玉溪育才学校、重庆合川育才学校、四川宜宾育才学校、四川自贡育才学校、云南楚雄育才学校、上海行知育才学校、云南昭通育才学校、昆明龙泉育才学校、昆明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无锡行知育才学校、石林实验学校共15所学校。
作为云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于2006年当选为昆明市政协常务委员,2007年,他被选举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
这个拥有众多教育荣誉、创造云南民办教育奇迹的普通教师是谁?他就是云南石林教育集团董事长郭跨存。
走近郭跨存,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真诚与纯朴,能体会到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谦逊与平易近人,更能体会到他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为追求“真教育”,他辞去了“铁饭碗”
郭跨存于1960年出生在石林县的一个偏远乡村,出生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因家境贫寒,兄弟3人中,只有他在9岁时才被父母送进学校读书。郭跨存上小学和中学时,正值“文革”时期,那时,没有人在乎读书。虽然他没有受过什么家庭文化熏陶,天资也算不上聪颖,但祖辈躬耕的家庭给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读小学和中学期间,他每天早晨5点左右就起床开始读书或背书,整天手不释卷。至今,郭跨存仍然保持着每天早起,坚持晨炼和早晨背书的习惯。
1981年,从昆明师专毕业的郭跨存被分配到石林民族中学担任英语教师。石林民族中学招收的多为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村的许多孩子连汉语都不会说,如何教他们学习英语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郭跨存深深地知道,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能有读书的机会很不容易。所以,他特别关心他们,每天都惦记着他们的衣食住行。为便于照顾学生,他甚至与学生同吃同睡,和学生处朋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做到:每天早晨最早起床,最先背书。无论学习和生活,他都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郭跨存大胆地改编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他引进生活情境,使课堂变得生活化。学生在他的耐心教育下,进步很大。连续几年,他所任教的班级英语考试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和全县平均成绩。他很快成为民族中学出色的青年教师。他不仅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而且先后被选为校团委书记、学校教务主任。
在民族中学教书期间,郭跨存收获了爱情,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时,许多同事这样评价他:“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啊,按常理,他可以安然地享受稳定幸福的生活了,但是1994年,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教师公职,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
在农村,拥有一份“吃皇粮”的工作,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有了教师这个铁饭碗,可以终身无忧地‘享受’生活,何必再去冒险办学?”许多人都劝他:“要慎重,不要发烧。”
家人的不支持和朋友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郭跨存的决心。
是什么原因使他敢去“冒险”呢?上个世纪90年代初,石林民族中学已经是石林县著名的中学。每到开学,想进民中读书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作为教务主任,每当看到那些不能报名而流泪的学生,因不能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而沮丧的家长,特别是看到那些农村的家长,手里攥着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迫切地想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读书却无法实现的绝望,郭跨存从心底里为他们着急。他多么想让那些想学习的孩子都走进课堂,让那些从农村来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啊。
“要是自己能办一所好学校,让所有想学习的孩子都能读书,该多好!”说干就干,1994年,郭跨存在石林县一个叫老马冲的地方,利用一处废弃工厂的旧址,创建了第一所育才学校。
为办“好学校”,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凭着“办一所好学校,让想读书的孩子都能学到知识”的纯朴想法,1994年7月,郭跨存走上了艰辛的办学之路。
和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郭跨存在创办第一所学校时,历经了种种艰难:没有资金投入新校舍建设,只能租用距县城10多公里处的一个厂址作为校舍;没有租金,他东拼西凑;没有招聘教师的条件,他只好作情感动员。为了说服曲靖某学校一位即将退休的数学教师到自己的学校任教,郭跨存曾12次上门邀请。有几个朋友也是经过他的反复劝说才动了心,最终加盟了他的学校。
自任校长的郭跨存每天带着学生跑步,与学生同吃、同睡、同学习,真诚地关心每个学生。课堂上,他尝试着进行改革;课余,他带领学生干劳动。在他的带领下,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和学校环境建设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中考,学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均分和优生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学校。
学校创办一炮打响!从第二年开始,学校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学生就主动找上门来。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学校的规模远远超出了郭跨存和合作伙伴们的意料,但郭跨存始终清醒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要办的“好学校”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要用什么标准去要求全校师生做到“好”?陶行知在教育教学上的观点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一个“好学校”的模式终于在他的头脑中逐渐形成。
结合实际,郭跨存提炼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生追求:这里是拼搏与成才的乐园;师生作风:一点一滴入手,一丝一毫过关;生存理念:质量就是生命,失败等于自毙;竞争理念:教不活校长过,学不活师之拙;师德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育人理念:要成才,先成人;做人准则: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新,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应具有卫生的环境、文明的言行、规范的仪表、和谐的布局、进取的师生这样一种和谐的局面,真正把学校建成‘拼搏与成才的乐园’。”这就是郭跨存心中的“好学校”。
随着学校在管理上的逐渐成熟,办学经验的逐步丰富,石林育才学校从“民校”走向“名校”。不仅石林县城里许多人慕名而来,昆明、曲靖等地也来了许多学生,学生从几百人迅速发展为一千多人。仅仅为接送昆明的学生,学校每周放假时,需租用3辆大客车。1998年,为了满足昆明和曲靖学生、家长的愿望,郭跨存在昆明大石坝和曲靖同时开办了昆明育才学校和曲靖育才学校。这两所学校创办不到2年,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达到了上千人规模。
郭跨存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条件下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1999年,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省长、省教育厅厅长等领导到石林育才学校视察,他们都被郭跨存对教育的真情所感动,当场决定奖励石林育才学校10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999年,郭跨存在上级领导及各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石林育才教育集团”,决心把教育这个“蛋糕”做大、做强,让更多想读好书的孩子能在自己的学校里健康成长。
因有明确的精神追求和规范的管理模式,育才集团迅速发展。从2000年至2004年的短短4年时间里,呈贡育才、玉溪红塔育才、重庆合川育才、四川宜宾育才、四川自贡育才、楚雄育才、上海行知育才等10多所学校相继创办。2006年,石林县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尝试,聘请石林育才教育集团加盟石林高中学校的管理,接管石林民族中学、石林县一中、石林职业中学,并由这3所学校联合成立石林育才高中教育集团,郭跨存任董事长。
2005年,北京行知学校领导找到郭跨存,希望与集团联合办学,引进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于是,集团在北京也有了学校。2006年“六一”儿童节,温家宝总理亲临北京行知育才学校,和学校的师生欢度儿童节,这对石林育才教育集团一万多名师生是莫大的激励和关怀,也是育才集团的最高荣誉。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石林育才集团一所又一所地创办学校,一个又一个荣誉降临,但作为董事长,郭跨存无暇顾及这些荣誉。学校办得越多,他肩负的责任就越大,因为如果哪所学校管理上稍有疏忽,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为了防患于未然,郭跨存长期奔波于学校,认真检查学校的每项工作。他到学校检查工作时,从不提前打招呼。他进到校园后,最先检查卫生,找找有没有卫生死角,看看学生宿舍是否整洁。郭跨存认为,一所学校的工作做得细不细,从卫生工作上就能发现问题。只要发现问题,他就会召集学校领导开现场会,让校长或其他行政人员对他的批评口服心服。
在成功的背后,郭跨存付出的是他最真挚的情怀。
成功后,他仍葆教师本色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人,郭跨存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心存感激:自己能离开贫穷艰苦的农村,能过上优越的城市生活,除了要感激自己的父母外,要感激为自己提供机会的所有的人,更要感激学生和所有的家长,是他们的支持与信任让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为管理一万多人的董事长。
因有“要办成最好的学校,要让想上好学校的孩子学到真知识!”的追求,郭跨存从未把办学当成收获名利的工具。他没有为自己购置豪华的房子和轿车,也没有豪华的办公室,至今,他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所以,当面对困难时,郭跨存拥有的是坦然与自信。他从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也无暇顾及别人的议论,他需要为学校、为集团的继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我最迫切要做的,是为可能面临危机的学校寻找新的出路。我理想中的‘好学校’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采访中,郭跨存告诉记者,他会勇往直前地为实现办出自己理想的“好学校”而努力。
2007年5月,郭跨存组织召开了集团中层干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提出了“学习洋思教学改革经验,再创育才辉煌”的口号,这标志着石林育才集团进入又一次的创业阶段:全面开展学习江苏洋思改革经验,强势推行课改。
郭跨存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学习的书籍自己先学习。2007年国庆7天长假,他连家门都没有出,而是潜心读书,希望能找到管理与建设、课堂教育与教学等能帮助学校真正实现精品化办学的思路。他走进课堂,检查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思考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让课堂都生动起来。在总结集团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时,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郭跨存提出并推广“点、线、面、体”教学思想与“点、线、面、体”教学法。如,呈贡育才学校自2007年9月开展课改以来,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在2008年呈贡县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中,学校各年级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因中考成绩突出,被呈贡县政府授予“中考先进集体”称号,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获“中考突出贡献奖”,教师冯海军、高潇等3人获昆明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吴俊呈、倪镭、陶斌华获二等奖。在呈贡县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竞赛中,教师已有8人次获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等奖。
郭跨存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求知者的普通位置上,始终把学生求知的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始终把一个教师应尽的天职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此,在集团民办教育这条路上才走得更快,也将会走得更远。
“我坚信,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里,只要尽好一个教师的天职,坚持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好学校’,集团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采访中,郭跨存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教育集团发展的信心。
对话郭跨存:集团发展15年,有4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15年来,教育集团积极践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办真教育,育真人才’的办学理念,推行‘三自’教育,实现‘三高三名’的育人工程,取得了许多成绩,造就了十几所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提到育才办学取得的成绩,朴实的郭跨存认为,成绩和荣誉毕竟属于过去。
《云南教育》:教育集团历经15年的发展,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郭跨存:有4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云南教育》:能否总结得具体些?
郭跨存:一是办真教育,育真人才。中国当代民办学校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民办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样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然而,由于民办学校特殊的办学体制和特殊的运行机制,更要把坚持民办学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摆在首要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即“办真教育,育真人才”。“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既有符合教育规律的一般要求,又有时代的特征。在今天,“办真教育”,就是要把民办教育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育人第一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官本”背后的“分本和利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束缚,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师为本,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不仅用知识,而且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和榜样的力量熏陶和感染学生。要以学生为本,用好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素质教育思想,解决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15年来,育才的发展,正是数以万计的家长和学生对育才“办真教育,育真人才”办学方针认同的结果。二是围绕需求,搞好服务。育才目前的生源反映了教育需求多样化的择校要求: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当地公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方面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无力照顾其生活和学习。面对这样的实际,我们既重视教育的普及,更重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从校长到教师都坚持吃住在校,与学生同吃、同学、共苦、共乐,使学生感受到在校有父母般的关爱,又能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大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广集精英,博采众长。面向全国招贤才。集团学校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湖南、湖北的,有四川、山东的,有河南、江西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来了好的作风和传统,也为学校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因为我们深知,基础薄弱、教学条件较差的民办学校仅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有专家的引领。于是,我们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专家组,利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管理模式、开展学校教研,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四是科学管理,提高质量。集团跨省办学,实行既统一又自主的管理模式。所谓统一,是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培训制度、财务制度,实施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必须统一。所谓自主,是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按民主科学的原则自主管理。正是由于采取统一与自主结合的管理模式,才有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集团对学校的管理层面讲,集团重点是管人、管钱和管培训。从学校层面讲,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抓好德育自治、智育自学、体育自强作为工作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张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