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疆天山南坡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大,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从表层至底层逐渐递减,呈"T"形分布.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甸0~1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占总地下生物量的68.1%、84.1%和86.7%.地下生物量与大气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有机质、速效氮和pH等无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基地,研究了4种不同海拔高度上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温度的敏感性,以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不同海拔植物群落
采用传统样方法,调查了呼伦贝尔草原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和裸露风蚀坑及其积沙区的植被小群落,并对野外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风蚀坑及积沙区植被小群落盖度都
根据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以高度级为基础编制了桫椤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了种群的生命过程.结果表明:桫椤种群结构为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类型.生命期望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典型肝癌高发区及低发区表层、深层土壤样品和作物样品的系统采集,分别对土壤中各化学形态Mn含量及其与土壤Mn全量、土壤理化性质、蔬菜Mn富集之间的相关关系
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利用自行设计的雨水收集器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常熟、南京和杭州3个观测点进行了全年性雨水观测,分析了雨水中NH4+-N/NO3--N和铵态氮自然丰度(δ15NH4
根据2004年5、8、11月和2005年2月在长江口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通过物种多样性、累积优势度曲线等群落水平指标和相似性检验分析(ANOSIM),对长江口北港和北支浮游动物群落及
自然清洁土壤所具有的抑真菌作用,是健康土壤的一种自然属性,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控制农作物土传病原真菌的爆发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本试验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
珍稀濒危灌木长叶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荒漠植被中的古老残遗物种,对维持荒漠植被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长叶红砂种子特性,及其在不同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沙埋等环境因子中的萌发策略.结果表明:长叶红砂种子具有高活力、高萌发率、耐贮存的特点,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很好地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恒温20℃~25℃或变温15℃/25℃,萌发率高达93.土壤含水量为2时,种子开始萌发;土壤含水量为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9℃、14℃、24℃和28℃)条件下桤木、杉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细根的分解率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大小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