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作为人的精神层面表象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反映出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它记载着人类在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生活状态,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而在人类美术史的发展中,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便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而在众多的民族艺术发展中,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对我们的影响最大。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国粹,而油画是西方本土的画种,它们都是在各自文化背景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从封建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艺术的再创造到第二次大战的萎靡不振,究其原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在欣赏东西方美术作品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画种上分,可以分为中国画和油画,它们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从种类上分,西方绘画可以分为宗教画、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而东方绘画则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东西方绘画材料的不同,是造成它们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绘画材料上,中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而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在画质上,中国画主要是以绢、帛、纸为材料,所以它决定了中国画颜料使用的调和剂倾向于水性,而西方绘画主要是画在以灰胶作底的具有一定硬性的墙壁上、画布上和木板上,所以,它决定了西方绘画使用的调和剂更倾向于油性。
在技法上,中国绘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十分讲究骨力。中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笔尖、笔肚、笔根产生不同味道的线条。运笔时候还具有中锋、侧锋、卧锋、逆锋、拖锋、藏锋等笔势变化。“十八描”、“十四皴法”丰富地体现了线条和墨画的疏密、轻重、浓淡、干湿等相辅相成的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出一种音乐性、抽象性、情绪性、感情性,画家通过用笔的疾徐、联绵、钝锉、刚柔等所造成的时间性的运动感、节律感,使画家的主观情感留驻于纸上。所以中国绘画也可以说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交织的节奏而产生的音乐性的美感。中国画的色彩同样是抽象性的,它不模仿具体物象的色彩,着意构造色彩的调子。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就是说墨的韵味可以造成丰富的色彩错觉,产生闪烁的色彩。它或以单纯的色相,饱和的色度,造成响亮灿烂的效果;或减弱色度,缩小色相的差别,创造恬淡而蕴藉的效果。此外,中国画还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能增加韵味和美感。而西方绘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能使绘画堆塑成浅浮雕一样的立体色层,也能用透明色造成层层罩染的丰厚效果。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运用光线,阴影和层层覆色,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上各不相同。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透视法,喜欢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他们按照近大远小、近高远矮的基本原理进行创作。所以物体在平面上也能呈现出三维空间感觉的立体效果,生动、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中国画家的意识中几乎没有透视的概念,是一种平面的效果。他们不在意表现主体的比例是否恰当,是否逼真。而是注重营造意境,注重主观感受的表达,他们觉得艺术要表现的是经过眼睛的过滤,并且搀杂了心灵的感受之后再加以变形的世界,他们凭直觉挥洒,并不把技法放在第一位,他们认为过分强调技巧会妨碍他们思想与灵感的自由表达,他们只求神似。概括地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东西方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实的,只不过,西方是客观条件的真实,自然属性的真。而东方的艺术作品是感知的真,是情感意味的真。崇尚理性人文主义的西方绘画美学认为艺术创作必须上升到理智,这样才能把握事物中的必然规律,并把它表现在一个艺术形象中,使之成为客观的摹本。中国绘画重神似,即把描绘物体当作艺术家本人思维情感的媒体来看待。通过艺术语言,借助艺术手段再造的境界纳入到一个艺术的意境范围。最后结果使表现的物象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为目的。所以表现笔墨之中的物体、色彩等关系常常是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客观自然,而带有很多的主观成分。
东西方绘画存在着鲜明的差别。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再深一层剖析,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才使得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但是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直接可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不管它们之间有何差异或相同,它们都能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我们应该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丰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底蕴。
在欣赏东西方美术作品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画种上分,可以分为中国画和油画,它们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从种类上分,西方绘画可以分为宗教画、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而东方绘画则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东西方绘画材料的不同,是造成它们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绘画材料上,中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而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在画质上,中国画主要是以绢、帛、纸为材料,所以它决定了中国画颜料使用的调和剂倾向于水性,而西方绘画主要是画在以灰胶作底的具有一定硬性的墙壁上、画布上和木板上,所以,它决定了西方绘画使用的调和剂更倾向于油性。
在技法上,中国绘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十分讲究骨力。中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笔尖、笔肚、笔根产生不同味道的线条。运笔时候还具有中锋、侧锋、卧锋、逆锋、拖锋、藏锋等笔势变化。“十八描”、“十四皴法”丰富地体现了线条和墨画的疏密、轻重、浓淡、干湿等相辅相成的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出一种音乐性、抽象性、情绪性、感情性,画家通过用笔的疾徐、联绵、钝锉、刚柔等所造成的时间性的运动感、节律感,使画家的主观情感留驻于纸上。所以中国绘画也可以说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交织的节奏而产生的音乐性的美感。中国画的色彩同样是抽象性的,它不模仿具体物象的色彩,着意构造色彩的调子。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就是说墨的韵味可以造成丰富的色彩错觉,产生闪烁的色彩。它或以单纯的色相,饱和的色度,造成响亮灿烂的效果;或减弱色度,缩小色相的差别,创造恬淡而蕴藉的效果。此外,中国画还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能增加韵味和美感。而西方绘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能使绘画堆塑成浅浮雕一样的立体色层,也能用透明色造成层层罩染的丰厚效果。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运用光线,阴影和层层覆色,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上各不相同。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透视法,喜欢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他们按照近大远小、近高远矮的基本原理进行创作。所以物体在平面上也能呈现出三维空间感觉的立体效果,生动、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中国画家的意识中几乎没有透视的概念,是一种平面的效果。他们不在意表现主体的比例是否恰当,是否逼真。而是注重营造意境,注重主观感受的表达,他们觉得艺术要表现的是经过眼睛的过滤,并且搀杂了心灵的感受之后再加以变形的世界,他们凭直觉挥洒,并不把技法放在第一位,他们认为过分强调技巧会妨碍他们思想与灵感的自由表达,他们只求神似。概括地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东西方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实的,只不过,西方是客观条件的真实,自然属性的真。而东方的艺术作品是感知的真,是情感意味的真。崇尚理性人文主义的西方绘画美学认为艺术创作必须上升到理智,这样才能把握事物中的必然规律,并把它表现在一个艺术形象中,使之成为客观的摹本。中国绘画重神似,即把描绘物体当作艺术家本人思维情感的媒体来看待。通过艺术语言,借助艺术手段再造的境界纳入到一个艺术的意境范围。最后结果使表现的物象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为目的。所以表现笔墨之中的物体、色彩等关系常常是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客观自然,而带有很多的主观成分。
东西方绘画存在着鲜明的差别。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再深一层剖析,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才使得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但是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直接可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不管它们之间有何差异或相同,它们都能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我们应该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丰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