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扶贫攻坚的重要时期,教育扶贫和农村扶贫是现阶段扶贫工作的两个重点方面。本文中提出的校企合作扶贫新模式将教育扶贫和农村扶贫相结合,实现两方的优势互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精准扶贫的指导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带领贫困大学生和农民实现脱贫,以达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前言
精准扶贫也是我国在新时期扶贫工作中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将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内容与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和农村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实现对高校学生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资助”,既是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和农业领域创新模式的体现,又是解决现阶段高校在扶贫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高校对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也随之提高、贫困人口的比重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受社会和个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在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处在一个较为不稳定的状态,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及时准确判断哪些学生属于困难家庭需要资助的学生,以至于导致了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学校不能及时获得需要被资助的家庭困难大学生的名单、资助也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很难进行高效且精准的掌握。
当前高校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主要以提供奖学金、学生贷款、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等资金补贴为主,而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渠道相对较少。学校对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的渠道大多为学生助理和图书馆内的清洁打扫、整理书籍等工作,但是校内为贫困学生所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工作相对较少,工作内容和层次也相对单一,所得工资也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每个贫困学生的需求。
受社会、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经济贫困学生在经济层面上的贫困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心理层面、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层面上的缺乏。而当前高校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又存在着“重经济上的帮扶,轻技能上的帮扶”的现象,具体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技能培养不够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依然并将持续存在,除了有社会因素以外,也与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有关。现在用人单位筛选人才时比较侧重于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而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些就业技能的培养还比较欠缺,大部分只能靠学生自己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的兼职活动来培养。
(二)高校对于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大学生创业不易,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更难。当前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对创业存在着信心不足的现象,对创业的前景比较迷茫,很难承担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为其准备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种类较少且相对单一;另一方面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创业的准备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创业小额贷款的平台,以及缺少提供专业和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都是阻碍其创业的重要原因。
三、当前农村运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现状
目前农村的精准扶贫指的是针对农村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和背景条件、不同贫困农户的家庭和经济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商务在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精准扶贫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借助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既能够促进农村各种信息的有效流通,又能够打破农村经济发展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切实有效地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畅通和精准的农业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农民筛选出质量更加优秀、价格更加便宜的农业生产材料,而且能够帮助农民打通和发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实现收益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部分农民熟练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后,他们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务农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发展需要,然后投入所需的农业发展资源,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精准帮扶,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但是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当前农民会使用网络的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运用互联网休闲娱乐的方面,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了解乃至运用都不是很充分。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地区以及农村大学生的外流,农村地区的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员更少,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得电子商务难以在贫困地区进行很好的发展和运用。
四、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创新扶贫体制,优化扶贫模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所有贫困户的摘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扶贫模式的创新,建立了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农副产品销售平台“雨露电商平台”,以实现精准扶贫理念下的校企合作双向扶贫。
这种双向扶贫新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高校、贫困生、扶贫企业和面临农产品销路闭塞的农民群体。
平台致力于通过整合校企优质的技术和资源实现农民和贫困生的双向脱贫。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平台首创了“校企合作双向扶贫模式”:即企业与农户对接,为平台提供农副产品;高校与校内经济贫困学生对接,为平台运营提供技术支持。贫困农民学生会得到平台所支付的相应报酬,如此往复,便可实现双向的脱贫减贫。
高校和企业是连结贫困生、贫困户与平台之间的纽带,平台与校企双方合作,整合了贫困户与贫困生双方信息,便可有针对性的对双方进行指导。
在信息层面,平台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指导贫困户有组织的种植、饲养顺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某些特定农副产品,以保证产品的顺利销售,解决了以往贫困户生产时无法了解市场需求,所生产产品种类杂,单品产量小导致的没有销路的问题。在渠道层面,贫困户无需担心销售渠道,按照平台要求生产的农副产品会由当地对应扶贫企业进行统一收购,各地扶贫企业在收购完成后统一将商品通过雨露电商平台进行上架销售。
在技术层面,平台借助高校科研、技术及人才资源,对贫困生进行电子商务等相关方面的技能培训,完成培训的贫困生即可进入雨露电商平台负者销售及运营工作。解决了以往农村合作社或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时缺乏对应技术人才的问题。
校企合作双向扶贫模式示意图 1
雨露电商平台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向扶贫,不仅发挥了电商渠道的扶贫优势,而且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与高校知识、人才资源结合在一起,对贫困的农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为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长远、高效扶贫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精准扶贫是一个的系统的工程,不能只依靠一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和教育机构等组织参与并联合起来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统筹协调解决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用简单的方式联合多方解决贫困问题,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持贫困方长期稳定脱贫且不返贫。(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属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向扶贫——雨露电商平台》(编号:201910378478S)研究成果。
一、前言
精准扶贫也是我国在新时期扶贫工作中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将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内容与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和农村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实现对高校学生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资助”,既是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和农业领域创新模式的体现,又是解决现阶段高校在扶贫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高校对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也随之提高、贫困人口的比重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受社会和个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在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处在一个较为不稳定的状态,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及时准确判断哪些学生属于困难家庭需要资助的学生,以至于导致了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学校不能及时获得需要被资助的家庭困难大学生的名单、资助也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很难进行高效且精准的掌握。
当前高校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主要以提供奖学金、学生贷款、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等资金补贴为主,而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渠道相对较少。学校对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的渠道大多为学生助理和图书馆内的清洁打扫、整理书籍等工作,但是校内为贫困学生所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工作相对较少,工作内容和层次也相对单一,所得工资也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每个贫困学生的需求。
受社会、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经济贫困学生在经济层面上的贫困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心理层面、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层面上的缺乏。而当前高校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又存在着“重经济上的帮扶,轻技能上的帮扶”的现象,具体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技能培养不够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依然并将持续存在,除了有社会因素以外,也与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有关。现在用人单位筛选人才时比较侧重于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而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些就业技能的培养还比较欠缺,大部分只能靠学生自己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的兼职活动来培养。
(二)高校对于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大学生创业不易,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更难。当前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对创业存在着信心不足的现象,对创业的前景比较迷茫,很难承担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为其准备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种类较少且相对单一;另一方面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创业的准备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创业小额贷款的平台,以及缺少提供专业和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都是阻碍其创业的重要原因。
三、当前农村运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现状
目前农村的精准扶贫指的是针对农村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和背景条件、不同贫困农户的家庭和经济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商务在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精准扶贫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借助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既能够促进农村各种信息的有效流通,又能够打破农村经济发展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切实有效地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畅通和精准的农业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农民筛选出质量更加优秀、价格更加便宜的农业生产材料,而且能够帮助农民打通和发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实现收益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部分农民熟练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后,他们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务农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发展需要,然后投入所需的农业发展资源,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精准帮扶,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但是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当前农民会使用网络的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运用互联网休闲娱乐的方面,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了解乃至运用都不是很充分。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地区以及农村大学生的外流,农村地区的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员更少,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得电子商务难以在贫困地区进行很好的发展和运用。
四、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创新扶贫体制,优化扶贫模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所有贫困户的摘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扶贫模式的创新,建立了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农副产品销售平台“雨露电商平台”,以实现精准扶贫理念下的校企合作双向扶贫。
这种双向扶贫新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高校、贫困生、扶贫企业和面临农产品销路闭塞的农民群体。
平台致力于通过整合校企优质的技术和资源实现农民和贫困生的双向脱贫。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平台首创了“校企合作双向扶贫模式”:即企业与农户对接,为平台提供农副产品;高校与校内经济贫困学生对接,为平台运营提供技术支持。贫困农民学生会得到平台所支付的相应报酬,如此往复,便可实现双向的脱贫减贫。
高校和企业是连结贫困生、贫困户与平台之间的纽带,平台与校企双方合作,整合了贫困户与贫困生双方信息,便可有针对性的对双方进行指导。
在信息层面,平台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指导贫困户有组织的种植、饲养顺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某些特定农副产品,以保证产品的顺利销售,解决了以往贫困户生产时无法了解市场需求,所生产产品种类杂,单品产量小导致的没有销路的问题。在渠道层面,贫困户无需担心销售渠道,按照平台要求生产的农副产品会由当地对应扶贫企业进行统一收购,各地扶贫企业在收购完成后统一将商品通过雨露电商平台进行上架销售。
在技术层面,平台借助高校科研、技术及人才资源,对贫困生进行电子商务等相关方面的技能培训,完成培训的贫困生即可进入雨露电商平台负者销售及运营工作。解决了以往农村合作社或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时缺乏对应技术人才的问题。
校企合作双向扶贫模式示意图 1
雨露电商平台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向扶贫,不仅发挥了电商渠道的扶贫优势,而且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与高校知识、人才资源结合在一起,对贫困的农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为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长远、高效扶贫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精准扶贫是一个的系统的工程,不能只依靠一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和教育机构等组织参与并联合起来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统筹协调解决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用简单的方式联合多方解决贫困问题,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持贫困方长期稳定脱贫且不返贫。(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属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向扶贫——雨露电商平台》(编号:201910378478S)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