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目前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学生“假装学习”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包括假装投入教学、假装领会、假装掌握等。该问题会让课堂表面看上去很完美,但是虚有其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一旦养成“假装学习”的坏习惯会阻碍其进步,知识掌握不佳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此,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情绪,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介绍“假装学习”的表现,分析该现象成因,并对思政教师情绪管理和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一、思政课堂“假装学习”的表现
目前,在思政课堂上,部分学生存在“假装学习”的现象,究其本质,这是一种“表演”。思政课堂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演”可能表现为假装听讲、假装投入、假装领会、假装合作等。学生的一系列假装行为会给教师一种假象,课堂表象为和谐高效,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堂时间浪费率极高,教学效果较差。最终时间的空耗会导致学生学习止步不前或者倒退,而且学生假装思考不利于其思维的发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思政课堂的“假装学习”在检查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中均有可能出现。首先,思政教学有时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或者搜集资料,教师正式授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会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对答如流,或者搜集的资料一样。对于此种情况,有些学生确实是认真预习或思考了,有些学生则是敷衍了事,只是抄袭书本或者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果让他们深入讲解或者讲述思考过程,则只有只言片语且无内涵。这其实就是“假装学习”的一种表现。其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假装学习”的现象,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表面在认真听讲,其实神游在外,心思早在课堂外;教师让学生合作互动,其实作壁上观,不参与也不反抗;学生向教师反馈领会所讲内容, 其实一知半解,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提问或课上检测,学生从教材或课外资料中找答案进行作答,其实不知其意,照本宣科并不理解。再次,课后作业学生也是草草了事,为了应付老师而抄袭他人的,课后作业的作用一点儿也没有发挥。
二、思政课堂学生“假装学习”的原因
(一)讲授法教学,将“教会”与“学会”划等号
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时仍将讲授法作为重点,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则是简单且机械的接收。该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时头脑空白的,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直接接收什么,中间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仅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假装学习”的现象就很容易滋生,学生的侃侃而谈和对答如流也只不过就将知识完美复述。课堂互动时,学生的专业术语运用自如,回答让教师十分满意,其实都是复述教师话语,深入追问,学生则一头雾水。但是表面现象会让教师产生错觉,自己教会了,学生也学会了,教学圆满成果,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次数多了,学生将出现“记住就行,不懂装懂”的心理,学生表面认真学习也就成了常态。
(二)实践训练教学,学生形成条件反射
目前,思政课堂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为响应教育改革号召,实践训练也愈来愈被推崇。与此同时,实践训练的项目、方式、结果等也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应付实践训练,学生也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教师一说问题,学生立刻反应;教师一布置任务,学生马上行动。表面看,学生对思政训练内容熟悉且擅长,其实这都是平时实践次数和强度决定的,学生快速反应多是因为惯性思维。究其本质,学生的行为就是“假装学习”。实践训练多是团队合作,或者要接受同学的检查,学生的训练成绩和结果也是竞争的一种,在观众效应下很容易出现假装现象。最常见的就是选取陈旧素材且反复使用,实践训练形成套路,教师的一次表扬可能让学生自满,之后的训练中多次使用,没有新的思想和创造。
(三)建构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建构式教学注重学生需求和兴趣,倡导自由发现和表达、探索和应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观察和比较、思辨和创造,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思政课堂建构式教学也有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建构教学忽略了新旧知识的匹配,过度强调新知就如让学生建空中楼阁,失去旧知识的支撑,学生会进行表演,卖弄发现和主张,和同学交流时虚假傾听,合作是假、竞争是真;其次,建构教学需要实践环境,而思政课堂人数多、时间有限、偶有突发因素干扰,所以课堂以胜利完成建构为目的,这会给学生完成流程就是真正完成的错觉,教学进度限制导致课堂不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基础和状态,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只好假装明白,随声附和,学生的羞耻心和假装反应让课堂完美和谐。
三、教师情绪管理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的情绪管理
对于学习“假装学习”的情况,思政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学生表面现象而高兴,也不能因为学生真实情况而暴走。教师要能够做情绪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导情绪,对于不良情绪要及时调适。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改变错误想法。有时教师并不能及时准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学生们的完美作答可能让教师情绪高昂,学生们假装背后真实学习效果暴露可能让教师大发雷霆。因此,思政教师应该从情绪中跳出来,审问自己的内心,并思考深层原因。教师也可以提前为自己打预防针,及时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问题。其次,教师要缓解情绪,向对方婉转表达。当教师被不良情绪包围的时候要找到合理的宣泄方法,如果带着坏情绪授课或者与学生讲话,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了疏导情绪,教师可以倾诉、运动或者听音乐等。当情绪得到纾解后,可以婉转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次,教师要多搜集信息,和学生沟通。教师因为学生“假装学习”而产生不良情绪时,应当多搜集信息,多听听学生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当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应该与学生谈谈,说说彼此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听听学生做出行为时的想法,有效的沟通能够防止事态恶化。
(二) 教师的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了改变学生“假装学习”的现象,思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必要性,让学生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足够自律。当然,教师要进行引导,教学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乐趣。
2. 对学生负责,增强教师责任心
针对学生“假装学习”的情况,部分教师并非毫不知情,但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和既定教学任务,而选择视而不见。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连基础的课堂知识都学不会,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无从谈起,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知识结构出现缺陷,思政成绩下降。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和学会,这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必要途径。
3.加强监督管理,掌握学生真实情况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最开始教师要严格监督,让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限内独立完成预习,之后也可以成立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真实反馈对教学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除此之外,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和检测时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作答,避免学生因时间紧张而草草了事,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迸发灵感。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思政教师应当详细讲解。教师只有准确掌握了学生的情况,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改变学生“假装学习”的状况。
四、结语
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掌握知识,另一种是假装学习。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知识,只是进行了一场“表演”,他们靠简单记忆而维持课堂的表面完美。学生“假装学习”的动机多种多样,一旦出现该情况,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影响都极为恶劣。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情绪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让学生“真学习”成为课堂常态。(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一、思政课堂“假装学习”的表现
目前,在思政课堂上,部分学生存在“假装学习”的现象,究其本质,这是一种“表演”。思政课堂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演”可能表现为假装听讲、假装投入、假装领会、假装合作等。学生的一系列假装行为会给教师一种假象,课堂表象为和谐高效,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堂时间浪费率极高,教学效果较差。最终时间的空耗会导致学生学习止步不前或者倒退,而且学生假装思考不利于其思维的发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思政课堂的“假装学习”在检查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中均有可能出现。首先,思政教学有时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或者搜集资料,教师正式授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会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对答如流,或者搜集的资料一样。对于此种情况,有些学生确实是认真预习或思考了,有些学生则是敷衍了事,只是抄袭书本或者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果让他们深入讲解或者讲述思考过程,则只有只言片语且无内涵。这其实就是“假装学习”的一种表现。其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假装学习”的现象,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表面在认真听讲,其实神游在外,心思早在课堂外;教师让学生合作互动,其实作壁上观,不参与也不反抗;学生向教师反馈领会所讲内容, 其实一知半解,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提问或课上检测,学生从教材或课外资料中找答案进行作答,其实不知其意,照本宣科并不理解。再次,课后作业学生也是草草了事,为了应付老师而抄袭他人的,课后作业的作用一点儿也没有发挥。
二、思政课堂学生“假装学习”的原因
(一)讲授法教学,将“教会”与“学会”划等号
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时仍将讲授法作为重点,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则是简单且机械的接收。该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时头脑空白的,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直接接收什么,中间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仅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假装学习”的现象就很容易滋生,学生的侃侃而谈和对答如流也只不过就将知识完美复述。课堂互动时,学生的专业术语运用自如,回答让教师十分满意,其实都是复述教师话语,深入追问,学生则一头雾水。但是表面现象会让教师产生错觉,自己教会了,学生也学会了,教学圆满成果,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次数多了,学生将出现“记住就行,不懂装懂”的心理,学生表面认真学习也就成了常态。
(二)实践训练教学,学生形成条件反射
目前,思政课堂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为响应教育改革号召,实践训练也愈来愈被推崇。与此同时,实践训练的项目、方式、结果等也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应付实践训练,学生也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教师一说问题,学生立刻反应;教师一布置任务,学生马上行动。表面看,学生对思政训练内容熟悉且擅长,其实这都是平时实践次数和强度决定的,学生快速反应多是因为惯性思维。究其本质,学生的行为就是“假装学习”。实践训练多是团队合作,或者要接受同学的检查,学生的训练成绩和结果也是竞争的一种,在观众效应下很容易出现假装现象。最常见的就是选取陈旧素材且反复使用,实践训练形成套路,教师的一次表扬可能让学生自满,之后的训练中多次使用,没有新的思想和创造。
(三)建构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建构式教学注重学生需求和兴趣,倡导自由发现和表达、探索和应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观察和比较、思辨和创造,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思政课堂建构式教学也有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建构教学忽略了新旧知识的匹配,过度强调新知就如让学生建空中楼阁,失去旧知识的支撑,学生会进行表演,卖弄发现和主张,和同学交流时虚假傾听,合作是假、竞争是真;其次,建构教学需要实践环境,而思政课堂人数多、时间有限、偶有突发因素干扰,所以课堂以胜利完成建构为目的,这会给学生完成流程就是真正完成的错觉,教学进度限制导致课堂不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基础和状态,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只好假装明白,随声附和,学生的羞耻心和假装反应让课堂完美和谐。
三、教师情绪管理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的情绪管理
对于学习“假装学习”的情况,思政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学生表面现象而高兴,也不能因为学生真实情况而暴走。教师要能够做情绪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导情绪,对于不良情绪要及时调适。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改变错误想法。有时教师并不能及时准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学生们的完美作答可能让教师情绪高昂,学生们假装背后真实学习效果暴露可能让教师大发雷霆。因此,思政教师应该从情绪中跳出来,审问自己的内心,并思考深层原因。教师也可以提前为自己打预防针,及时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问题。其次,教师要缓解情绪,向对方婉转表达。当教师被不良情绪包围的时候要找到合理的宣泄方法,如果带着坏情绪授课或者与学生讲话,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了疏导情绪,教师可以倾诉、运动或者听音乐等。当情绪得到纾解后,可以婉转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次,教师要多搜集信息,和学生沟通。教师因为学生“假装学习”而产生不良情绪时,应当多搜集信息,多听听学生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当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应该与学生谈谈,说说彼此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听听学生做出行为时的想法,有效的沟通能够防止事态恶化。
(二) 教师的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了改变学生“假装学习”的现象,思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必要性,让学生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足够自律。当然,教师要进行引导,教学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乐趣。
2. 对学生负责,增强教师责任心
针对学生“假装学习”的情况,部分教师并非毫不知情,但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和既定教学任务,而选择视而不见。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连基础的课堂知识都学不会,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无从谈起,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知识结构出现缺陷,思政成绩下降。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和学会,这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必要途径。
3.加强监督管理,掌握学生真实情况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最开始教师要严格监督,让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限内独立完成预习,之后也可以成立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真实反馈对教学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除此之外,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和检测时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作答,避免学生因时间紧张而草草了事,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迸发灵感。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思政教师应当详细讲解。教师只有准确掌握了学生的情况,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改变学生“假装学习”的状况。
四、结语
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掌握知识,另一种是假装学习。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知识,只是进行了一场“表演”,他们靠简单记忆而维持课堂的表面完美。学生“假装学习”的动机多种多样,一旦出现该情况,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影响都极为恶劣。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情绪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让学生“真学习”成为课堂常态。(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