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事求是”是一条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经常在书面和口头出现。对于这条成语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这种解释,是只释今义,不释古义;只释成语的整体义,不释其中单个词语的意义。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也是只释今义,但所举的书证却是古代的,即《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且只此一个,别无其他现代书证。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这条成语的今义与古义完全相同,两千多年以前的河间献王就已经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新华成语词典》(长春出版社)的解释也大致相同。但它不仅解释了这条成语的整体含义,而且还解释了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
实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指按照事物的客观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该词典也指出了这条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也没有说明《汉书》所说的“实事求是”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有什么不同。
《辞源》是一部古汉语词典,它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古义:
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汉书》五三《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从旧注可以看出,这条成语的古义与今义是有区别的。有些辞书注意到了这种区别,释义时将古义与今义分别开来,不相混淆。例如《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
原指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后多用以表示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问题。
《辞海》《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等也都区分了古义和今义。这种做法无疑是比较科学的,读者可以据此了解这一成语的源流演变。
对这条成语的今义,辞书界的理解比较一致,但对其古义的理解则不尽相同。如《辞源》认为是“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辞海》认为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汉语成语辞海》认为是“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汉语大词典》认为是“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
各家的分歧主要在对“实事”的理解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实”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实”与“事”是动宾关系还是偏正关系?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事”有作“真实的事”或“实际的事”解的,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实”与“虚”相对,是形容词,“实事”是偏正关系。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与此不同,不能理解为“真实的事”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如果这样理解,这个成语便难以讲通,也不符合成语的结构规律。典型的四字格成语,一般分为上下两截,而且两截的结构相同。如“上行下效”“山重水复”,两截都是主谓结构;“翻天覆地”“兴风作浪”,两截都是动宾结构;“丰功伟绩”“和风细雨”,两截都是偏正结构。在“实事求是”中,“求是”是动宾结构,根据成语的一般结构规律,“实事”也应是动宾结构。唐代颜师古将它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正是把它当作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所谓“务得事实”,意思是说务必得到事物的真实情况。《汉语大词典》将它释为“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也是根据颜师古的注释,将它作为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有“验明”“核实”义。《汉语大字典》:
实{12}验明;核实。《字汇·宀部》:“实,验也。”《书·吕刑》:“阅实其罪。”《淮南子·精神》:“众人以为虚言,吾将举类而实之。”高诱注:“实,明。”……《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胡三省注:“所部郡县各考核其实也。”
另外,《列子·汤问》:“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这个“实”字,是“证实”的意思,也是动词。
从语法上来说,“实事求是”的“实”,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实事”就是“使事实”,也就是把事物加以验明核实,别其真伪,去伪存真。《汉书》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就是治学,“好古”就是喜爱古代经典,“事”就是所要研究探讨的事物,“求”就是探讨、求索,“是”就是正确的结论。“实事”乃“求是”的前提,“求是”是“实事”的目的。“事”不得其“实”,则不可能“求”得真“是”。故颜师古注释说“务得事实(事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刘德的“修学”态度和“修学”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做学问应当如此,做别的事情也应如此。因而引申为今义: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不过,这种引申,是一种整体的引申,即该成语整体意义的引申,而不是组成该成语的各个词的词义的引申。“实事”仍然只能理解为“验明核实事物”或“弄清事物真相”,不能根据该成语的今义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或“事实”“实际”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辞书对“实事求是”可作如下解释:
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实:验明;核实。原指治学的态度和方法:验明核实事物的真相,探求正确的结论。后多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这种解释,是只释今义,不释古义;只释成语的整体义,不释其中单个词语的意义。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也是只释今义,但所举的书证却是古代的,即《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且只此一个,别无其他现代书证。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这条成语的今义与古义完全相同,两千多年以前的河间献王就已经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新华成语词典》(长春出版社)的解释也大致相同。但它不仅解释了这条成语的整体含义,而且还解释了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
实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指按照事物的客观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该词典也指出了这条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也没有说明《汉书》所说的“实事求是”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有什么不同。
《辞源》是一部古汉语词典,它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古义:
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汉书》五三《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从旧注可以看出,这条成语的古义与今义是有区别的。有些辞书注意到了这种区别,释义时将古义与今义分别开来,不相混淆。例如《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
原指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后多用以表示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问题。
《辞海》《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等也都区分了古义和今义。这种做法无疑是比较科学的,读者可以据此了解这一成语的源流演变。
对这条成语的今义,辞书界的理解比较一致,但对其古义的理解则不尽相同。如《辞源》认为是“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辞海》认为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汉语成语辞海》认为是“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汉语大词典》认为是“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
各家的分歧主要在对“实事”的理解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实”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实”与“事”是动宾关系还是偏正关系?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事”有作“真实的事”或“实际的事”解的,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实”与“虚”相对,是形容词,“实事”是偏正关系。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与此不同,不能理解为“真实的事”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如果这样理解,这个成语便难以讲通,也不符合成语的结构规律。典型的四字格成语,一般分为上下两截,而且两截的结构相同。如“上行下效”“山重水复”,两截都是主谓结构;“翻天覆地”“兴风作浪”,两截都是动宾结构;“丰功伟绩”“和风细雨”,两截都是偏正结构。在“实事求是”中,“求是”是动宾结构,根据成语的一般结构规律,“实事”也应是动宾结构。唐代颜师古将它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正是把它当作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所谓“务得事实”,意思是说务必得到事物的真实情况。《汉语大词典》将它释为“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也是根据颜师古的注释,将它作为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有“验明”“核实”义。《汉语大字典》:
实{12}验明;核实。《字汇·宀部》:“实,验也。”《书·吕刑》:“阅实其罪。”《淮南子·精神》:“众人以为虚言,吾将举类而实之。”高诱注:“实,明。”……《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胡三省注:“所部郡县各考核其实也。”
另外,《列子·汤问》:“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这个“实”字,是“证实”的意思,也是动词。
从语法上来说,“实事求是”的“实”,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实事”就是“使事实”,也就是把事物加以验明核实,别其真伪,去伪存真。《汉书》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就是治学,“好古”就是喜爱古代经典,“事”就是所要研究探讨的事物,“求”就是探讨、求索,“是”就是正确的结论。“实事”乃“求是”的前提,“求是”是“实事”的目的。“事”不得其“实”,则不可能“求”得真“是”。故颜师古注释说“务得事实(事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刘德的“修学”态度和“修学”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做学问应当如此,做别的事情也应如此。因而引申为今义: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不过,这种引申,是一种整体的引申,即该成语整体意义的引申,而不是组成该成语的各个词的词义的引申。“实事”仍然只能理解为“验明核实事物”或“弄清事物真相”,不能根据该成语的今义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或“事实”“实际”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辞书对“实事求是”可作如下解释:
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实:验明;核实。原指治学的态度和方法:验明核实事物的真相,探求正确的结论。后多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