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疑:实事求是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事求是”是一条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经常在书面和口头出现。对于这条成语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这种解释,是只释今义,不释古义;只释成语的整体义,不释其中单个词语的意义。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也是只释今义,但所举的书证却是古代的,即《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且只此一个,别无其他现代书证。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这条成语的今义与古义完全相同,两千多年以前的河间献王就已经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新华成语词典》(长春出版社)的解释也大致相同。但它不仅解释了这条成语的整体含义,而且还解释了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
  实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指按照事物的客观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该词典也指出了这条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也没有说明《汉书》所说的“实事求是”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有什么不同。
  《辞源》是一部古汉语词典,它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古义:
  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汉书》五三《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从旧注可以看出,这条成语的古义与今义是有区别的。有些辞书注意到了这种区别,释义时将古义与今义分别开来,不相混淆。例如《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
  原指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后多用以表示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问题。
  《辞海》《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等也都区分了古义和今义。这种做法无疑是比较科学的,读者可以据此了解这一成语的源流演变。
  对这条成语的今义,辞书界的理解比较一致,但对其古义的理解则不尽相同。如《辞源》认为是“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辞海》认为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汉语成语辞海》认为是“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汉语大词典》认为是“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
  各家的分歧主要在对“实事”的理解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实”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实”与“事”是动宾关系还是偏正关系?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事”有作“真实的事”或“实际的事”解的,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实”与“虚”相对,是形容词,“实事”是偏正关系。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与此不同,不能理解为“真实的事”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如果这样理解,这个成语便难以讲通,也不符合成语的结构规律。典型的四字格成语,一般分为上下两截,而且两截的结构相同。如“上行下效”“山重水复”,两截都是主谓结构;“翻天覆地”“兴风作浪”,两截都是动宾结构;“丰功伟绩”“和风细雨”,两截都是偏正结构。在“实事求是”中,“求是”是动宾结构,根据成语的一般结构规律,“实事”也应是动宾结构。唐代颜师古将它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正是把它当作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所谓“务得事实”,意思是说务必得到事物的真实情况。《汉语大词典》将它释为“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也是根据颜师古的注释,将它作为两个动宾结构来理解。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
  在古代汉语里,“实”有“验明”“核实”义。《汉语大字典》:
  实{12}验明;核实。《字汇·宀部》:“实,验也。”《书·吕刑》:“阅实其罪。”《淮南子·精神》:“众人以为虚言,吾将举类而实之。”高诱注:“实,明。”……《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胡三省注:“所部郡县各考核其实也。”
  另外,《列子·汤问》:“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这个“实”字,是“证实”的意思,也是动词。
  从语法上来说,“实事求是”的“实”,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实事”就是“使事实”,也就是把事物加以验明核实,别其真伪,去伪存真。《汉书》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就是治学,“好古”就是喜爱古代经典,“事”就是所要研究探讨的事物,“求”就是探讨、求索,“是”就是正确的结论。“实事”乃“求是”的前提,“求是”是“实事”的目的。“事”不得其“实”,则不可能“求”得真“是”。故颜师古注释说“务得事实(事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刘德的“修学”态度和“修学”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做学问应当如此,做别的事情也应如此。因而引申为今义: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不过,这种引申,是一种整体的引申,即该成语整体意义的引申,而不是组成该成语的各个词的词义的引申。“实事”仍然只能理解为“验明核实事物”或“弄清事物真相”,不能根据该成语的今义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或“事实”“实际”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辞书对“实事求是”可作如下解释:
  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实:验明;核实。原指治学的态度和方法:验明核实事物的真相,探求正确的结论。后多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
其他文献
王君老师呈现给我们一个沉甸甸的教学案例。她在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中的复杂心理,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追求真实。从学生一篇日记中写到的黑眼圈,想到一群心灵里承载着重压的少年,从而试图引导学生释放出郁积的浊气。于是她的学生才有了这次真实的情感宣泄。  一是追求了真实以后,难以消解真实倾吐以后翻腾起来的各种思绪。核心问题是现行教育秩序无法躲避,似乎终究要九九归一:“顺着那根通天的应试之绳往上爬吧。别的
成都市某大学南门外,有一家咖啡馆名叫“有名堂”。这“有名堂”不仅馆里有名堂,名字里也有名堂,这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第一,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实现一语多关。“名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①花样,名目;②成就,结果;③道理,内容。这家咖啡馆名为“有名堂”,同时用上了“名堂”的三个意义:一是指馆里有各种花样、各种名目;二是指该馆有成就,通过经营能够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三是指该馆在此处开业经营很有道
[摘要]数学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注重情感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
一、设计思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经典诗歌,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时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相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反复
谈一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的方法和侧重点,谈一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2006年10月1日13时33分,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所属的一辆公交大客车行驶至重庆市沙坪坝区石门大桥时,突然失控从桥上坠下,共造成30人死亡,20余人受伤。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如北京的《新京报》就进行了追踪报道。  《新京报》2006年10月1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这样写的:“非司机自杀致公交坠桥”。乍看这一标题,笔者以为是一个没有驾驶资质的人开车自杀导致了这起事故。及至看完正文,
如果收到以下邀请:  1.Choka,我们爬梯祝你载誉而归。……欢迎踊跃参与,提出爬梯修改案。  2.2003年11月25日晚,菠萝大爬梯!  3.4月26日爬梯俱乐部成立会!海外莘莘学子们,我们等你来参加!  (以上例句均来自互联网)  你就马不停蹄地准备运动鞋、运动衣去参加这种“爬梯”,那你可就错了。你可能更奇怪了:“为什么?”别急,如果我们说“邀请你来参加party”,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