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百姓故事述家国情怀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春节前夕,央视新闻频道策划报道推出了《新春走基层:一年灯火盼人归》的系列报道,曾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吸引和感染了亿万观众,在新媒体的点击量也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也将以其中的两篇报道《6063次:久别盼重逢 又怕时光太匆匆》和《Z186次:长车驰南北 归家路六千》为例,来分析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如何通过正面宣传来讲述普通百姓故事,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从而使新闻报道起到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无灵活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灵魂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核心所在,同样新闻主题也是新闻宣传的灵魂,缺乏主题的新闻报道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灯”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家的象征,是幸福、温馨与团圆的代表,它的存在让一年到头漂泊在外的人期盼这盏为自己留守的灯。《一年灯火盼人归》就是抓住了“灯”“盼”“归”这几个关键字,来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我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佳节的美好景象。
  《一年灯火盼人归》要求记者跟随春运回家的人们,采用场景式海采的方式,在不同的返乡交通工具上进行伴随式采访,展示多种回家过年的画面。不仅记录下不同人不同的回家路,也记录下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采访中,感受到人们一年下来满满的获得感,将人们对国家的爱,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新中国70年巨变的触动和感慨、欣慰和祝福,巧妙而自然地嵌入其中。
  有了最初好的策划,那记者又该如何在众多的交通工具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呈现归家的场景?我们看到列举的这两条消息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绿皮火车,一趟是6063次小慢车,这趟跑了61年的绿皮火车,穿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沿途经过的几乎都是乡村小站,它连接着山里山外,是外出求学打工的人最后的一段旅途;另一趟选择的列车则是从深圳开往沈阳的Z186次绿皮火车,行走7省1市,跨越3100多公里,记录35个小时里的回家故事。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快”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出行选择的唯一衡量标准,那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飞机、高铁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同时,曾经陪伴我们的绿皮火车依然存在,存在即为合理,这就说明如今在一些地方还需要这样的绿皮火车来补充人们的生活需要,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这些快被遗忘的“慢车”找到,在强烈的条件反差中挖掘归家心切的人们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从而,才更能烘托出久别的人盼重逢的难得和不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年灯火盼人归》的策划报道要求记者大部分的采访是要在所搭乘交通工具里完成,从这两篇消息来看,记者都是从开放的火车站广场进入候车室再来到车厢,最后有选择性地记录某位乘客回家这样一个全过程。该系列报道一共7集,每集长度最长的达到12分钟,最短的也有7分多钟。如何在这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展现人们归家的亮点,时代的变迁,记者在封闭的车厢里下足了功夫。而这些功夫最终呈现在屏幕上我们归结起来肯定就是好现场、好同期和好人物的集中亮相。
  (一)好现场抵过千言万语
  在《6063次:久别盼重逢 又怕时光太匆匆》这篇报道中,有一个现场让观众感到了新奇,这段现场开始就是在列车广播里播报农产品信息,说阳明关的陈小兰带了蒜苗、葱、蒜苔、豌豆尖等蔬菜,请到三号车厢购买,于是,记者找到了正在为顾客称菜的48岁的乘客陈小兰。原来,陈小兰是6063次车的常客,每隔一天就要坐这趟火车去凤县卖菜,一次带6大包,足有100多斤重。每到这时,列车长便主动把她卖菜的信息广播出去。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去年夏天,儿子给陈小兰网购了一部智能手机,卖菜收钱,陈小兰用起了二维码;在节目中陈小兰有这样一段话,“你只要去干,就怕你懒,不干就没有钱,挣三四块钱不嫌少,挣五十块钱也不嫌多,现在赶上好时代了,人有多大的本事都要往前闯,只要有上进心”。在现场,记者还抓住了一个细节,画面中临下车的陈小兰不忘把座位上的泥土擦一擦,把地下的菜叶清扫干净。从这一段的现场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新时代农民的生活变化,也知道了穿行在秦岭大山深处的6063次小慢车不光是一列普通火车,更像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加油站,車厢里有农产品供销信息,乘客(农民)能在车厢里卖菜;也有市场地图,下车后直接带着山货去集市,如果想打临工,还有用工需求。这段生动的现场真正起到了提气的作用,将一列开行了61年的小慢车存在的价值揭示得更加透彻,在外求学、工作的人回家离不开它,山里的农民要想生活得更好同样离不开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好的现场抵过千言万语”。
  (二)好同期就是一段精彩故事
  在《Z186次:长车驰南北 归家路六千》这篇报道中,有一位爱唱“东北二人转”的乘客兰满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沉闷的车厢带来了欢声笑语,52岁的兰满仓在深圳务工,在镜头面前他这样介绍自己,“我生在辽宁,长在黑龙江,现在居住的位置是吉林,东北三省我的老家,啥苦力活咱能干,啥苦力钱咱能赚,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下道就遭殃,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金钱,花得比较实实在在。”这段同期从兰满仓的口中说出,快板式的节奏将东北人开朗乐观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记者又忍不住问了他一个经典的问题——“你幸福吗?”,爱唱的他这回用歌声来回答,唱的就是歌曲《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由于调起高了,兰满仓没唱上去,笑着嘱咐记者给他把这段删掉,但在播出的节目中这些细节全部保留了下来,给节目增色不少。从兰满仓的出场到他没唱完的《幸福在哪里》,兰满仓在整个节目中出现了1分07秒,除了寥寥数字的解说,观众对兰满仓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他的同期声,这里有歌声、有思考、有感悟,也有人生经历,记者利用被采访者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同期声的信息量倍增,既讲了故事又言简意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好人物让内容变得更生动
  一篇好的报道肯定是故事讲得精彩,好故事里一定会有独一无二的好人物,这样的故事才会讲得耐人寻味。例如,在“6063次”列车的这篇报道中,记者遇到正在读初二的孙一宸,14岁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火车迷,利用放假,他把宝成铁路上运行的火车拍了个遍,在报道中我们看到在他随身带着的画册里,手绘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各种机车车型,从东风4B到复兴号新型动车组,时速一路见长,他的梦想是设计出跑得更快的火车。从这个00后的采访中,不光帮我们回顾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史,更让我们看到中国高速铁路未来的加速度。再比如,在“Z186次”列车上采访的带着儿子回沈阳老家的冯士红,她和丈夫2003年就到了深圳,丈夫在一家餐馆当厨师,冯士红做服装生意,辛苦打拼十多年,他们早就在深圳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她告诉记者,深圳这个地方有梦想,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自己一定要努力地干,他们来深圳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像这样的人物记者在“6063次”列车上采访了10位,“Z186次”列车上采访到了12位,他们中有正在上大学的学生,有在大城市创业的年轻人,也有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更有跟随着这些列车跑了几十年的列车长和乘警等等,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呈现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的发展,还有慢慢改变的观念。因此,在报道中围绕主题的同时,不同人物个性化的呈现只会让节目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客观。
  2019年1月31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六,系列报道《一年灯火盼人归》开始每天一集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与此同时,每集报道还得到了全网推送,例如,开篇《6063次:久别盼重逢 又怕时光太匆匆》这集央视新媒体推送仅20分钟后,阅读量就过百万,截止到当天17点,央视“两微一端”和“秒拍”播放量近600万次,在同类新闻中遥遥领先,这条片子也刷爆了当天的朋友圈。再比如,《Z186次:长车驰南北 归家路六千》播出后,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央视新闻微博视频观看量甚至超过了开篇,而且,对于该系列所有的报道,网友评论全都是围绕“家”“国”“奋斗”“梦想”展开的,充满了满满正能量。这也恰恰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讲话中所提出的,“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发挥出电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所有广电从业者绕不开,过不去的一道坎。新时代,尤其是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闻工作者更要从大局出发,迎着新气象,认真对待新闻报道,不断创新,增强表现力,让作品真正入脑、入心,才能真正为社会正能量“鼓与呼”,才能使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组成体系中,主持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自身的主持功底以及主持习惯都会对工作的质量以及新闻的发展形成影响。同时,在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引导电视台主持人开展创新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电视台主持人;主持人发展;路径创新  首先,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台的主持人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形成新的工作机
期刊
摘要:随着汉族的快速发展以及族民的迁移,之前使用的汉语言开始逐渐同其他部族的语言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方言。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方言在电视民生栏目中的文化认同及发展思索。  关键词:方言;电视民生栏目;文化认同;发展思索  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一直致力于方言保护,他曾说过:“方言是这个世界最响亮温暖的声音”,因为“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  《玉环话散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融媒体背景之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进行细致探析与论述,希望能够为電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创新发展  融媒体背景之下,人们收发信息资源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种微博、公众号中不断出现各种鸡汤文、娱乐新闻、明星生活动态以及励志文章等,采访类栏目中的传统采访方式,以及其中毫无新意的内容,让受众对其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与热情。对比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特点,对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编辑业务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未來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希望文中观点能够给传统媒体行业从业者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创新;发展探究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受新媒体冲击比较大,如何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环境下进行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编辑方面的创新发展,以促进传统媒体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已经是广播电视编辑从业者需
期刊
摘要:如果说《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节目是“慢综艺”1.0时代,那么《我家那闺女》等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则预示着“慢综艺”进入了2.0时代。节目中引发的“单身宅女”“不会做饭”“结婚生子”等社会话题屡上热搜,在全民掀起热议。本文选取《我家那闺女》《心动的信号》《妻子的浪漫旅行》三个典型节目为案例,从受众视角探讨单身、恋爱、已婚三类情感状态下的观察类慢综艺节目的亮点与局限。  关键词:情感观察类综艺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广告经营运用三驾马车拉动的策略贴近实际,别开生面,具有一定的媒体经营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市级媒体;广告经营;困境;策略  2016年起,全国地市级电视台广告创收面临严峻的下滑趋势,随着新广告法的实施,各项广告政策的出台,以前粗放式行政性的广告经营管理面临严重的挑战。也就是在这一年,衡阳有线电视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将医疗药品广告降为零。衡阳有线电视台(公共频道)立行立改,主动担
期刊
摘要:主题宣传报道是一场汇聚创新、技术等各要素的“实战”,中国江苏网在网络文化季主题活动官网搭建和宣传报道中,每一年都积极创新报道形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网络;文化活动;江苏网  每逢重大主题报道必有创新。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守正创新,牢牢守住底线,创新新闻宣传,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到新闻生产传播的全过程。  全媒體时代要使主题报道有竞争张力,务必要做到主题细节
期刊
摘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新闻运作规则,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报周刊的特点和规律,地市级党报周刊才能在当地媒体市场中具有相当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受众定位要准;版面版式要新;活动策划要精  新时期下,随着人们阅读品位的提高以及报人对党报周刊办报理念的转变,党报的周刊尤其是专业性周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活地市级党报周刊,使之成为党报中一道独特的
期刊
摘要: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对于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来说也是一样,受到了新技术的冲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新闻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编辑工作。文章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希望可以给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新闻编辑在传统意义上是传
期刊
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记者,2018年第一次以新媒体记者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既兴奋又新鲜,满怀忐忑却又热忱渴望,体会多多、收获满满。  两会,既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的盛会,也是跑会记者们用文字、影像等传递两会现场的舞台。做好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和观察者,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与理想。  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值得铭记的历练。  这次全国两会,肩负着较为沉重的任务,故而会议时间相对较长,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