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点,而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1] 其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要求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贯穿着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为主。下面我以高中岳麓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教学案例浅谈下“历史解释”在平时授课时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天朝田亩制度》;平均思想
一、运用史观去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历史解释是基于史实认识基础之上而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那么,有什么样的史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解释。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种当代史学理论模式去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英国在工业革命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将军费和赔款,都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于是,1851年1月,一群贫苦无告的农民,要求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中国农民就是在这样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发起了一场不同与以往的农民运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角度去分析,明确该运动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客观的历史背景是无法改变的,形成理性的历史解释。
建立政权后又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平均主义精神抹杀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文明转型的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角度去认识该纲领的局限性,认识到其產生的影响是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鉴的。
二、运用史料、探究历史事实,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必须要做到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深入到原生态的环境中对加以解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史料,让学生去探究、感受史料呈现的真实史实,形成正确解释。
材料一:颁布的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圣库制度”,它集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以史料去证明。
据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所载:金田起义前,“秀全立即通告各县之拜上帝会教徒集中于一处。前此各教徒已感觉有联合一体共御公敌之必要。彼等已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惧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2]即把拜上帝会会友的田产房屋变卖后交给圣库,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消费。初期的圣库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敌人,要求农民团结一致而已,但金田起义后,发展成为了军事纪律,在军中严格实行人人没有私财,衣食日用平均分配的制度。而后来平均主义思想体现的更加明显,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
材料二:
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设计,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者,不得多一钱。”[3]指每二十五家设立一个专门的国库,由叫两司马的官员进行管理,婚丧嫁娶,都由国库负责费用,不能多用一钱。不仅生活的事情要求平等对待,所食也一样,制度中规定:每年所获“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布帛鸡犬各种及银钱亦然”。[4]可见,百姓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要归天国的国库所有,大家的生活标准都是一样的。对那些弱势群体,也平等对待,规定:“其余鳏寡孤独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5]这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早体现平均主义思想的一项制度方案。
三、提出问题,提高核心素养能力。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表现出了当时农民阶级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该制度只是从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出发,所表现出的平均主义思想,却不能成为建立新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倒退。同时,继续实行小农自然经济,只能使社会止步不前,他们看不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天国”的理想社会只会是一个幻想而已,就其原因还是小农思想意识的束缚。
第二、农民阶级的革命意识
太平天国领导们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平均主义思想,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的纲领,表现出强烈反封建精神。列宁曾说:“农民的平均制思想,从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是反动的和乌托邦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角度看则是革命的”。[6]通过该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评价。
所以,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需要老师通过引入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以史料为核心教学,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历史思维,绝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和结论。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41页。
[2]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70页。
[3]《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
[4]《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
[5]《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5第2页。
[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52页。
参考文献:
[1]《太平天国印书》(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2]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3]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1938年版。
[4]孙海泉 顾万勇:《天国陨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戌笙 龙盛运等:《太平天国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JJD1318009)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天朝田亩制度》;平均思想
一、运用史观去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历史解释是基于史实认识基础之上而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那么,有什么样的史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解释。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种当代史学理论模式去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英国在工业革命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将军费和赔款,都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于是,1851年1月,一群贫苦无告的农民,要求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中国农民就是在这样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发起了一场不同与以往的农民运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角度去分析,明确该运动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客观的历史背景是无法改变的,形成理性的历史解释。
建立政权后又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平均主义精神抹杀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文明转型的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角度去认识该纲领的局限性,认识到其產生的影响是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鉴的。
二、运用史料、探究历史事实,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必须要做到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深入到原生态的环境中对加以解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史料,让学生去探究、感受史料呈现的真实史实,形成正确解释。
材料一:颁布的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圣库制度”,它集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以史料去证明。
据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所载:金田起义前,“秀全立即通告各县之拜上帝会教徒集中于一处。前此各教徒已感觉有联合一体共御公敌之必要。彼等已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惧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2]即把拜上帝会会友的田产房屋变卖后交给圣库,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消费。初期的圣库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敌人,要求农民团结一致而已,但金田起义后,发展成为了军事纪律,在军中严格实行人人没有私财,衣食日用平均分配的制度。而后来平均主义思想体现的更加明显,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
材料二:
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设计,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者,不得多一钱。”[3]指每二十五家设立一个专门的国库,由叫两司马的官员进行管理,婚丧嫁娶,都由国库负责费用,不能多用一钱。不仅生活的事情要求平等对待,所食也一样,制度中规定:每年所获“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布帛鸡犬各种及银钱亦然”。[4]可见,百姓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要归天国的国库所有,大家的生活标准都是一样的。对那些弱势群体,也平等对待,规定:“其余鳏寡孤独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5]这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早体现平均主义思想的一项制度方案。
三、提出问题,提高核心素养能力。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表现出了当时农民阶级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该制度只是从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出发,所表现出的平均主义思想,却不能成为建立新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倒退。同时,继续实行小农自然经济,只能使社会止步不前,他们看不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天国”的理想社会只会是一个幻想而已,就其原因还是小农思想意识的束缚。
第二、农民阶级的革命意识
太平天国领导们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平均主义思想,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的纲领,表现出强烈反封建精神。列宁曾说:“农民的平均制思想,从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是反动的和乌托邦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角度看则是革命的”。[6]通过该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评价。
所以,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需要老师通过引入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以史料为核心教学,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历史思维,绝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和结论。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41页。
[2]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70页。
[3]《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
[4]《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
[5]《太平天国印书》(上)第九册,《天朝田亩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5第2页。
[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52页。
参考文献:
[1]《太平天国印书》(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2]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3]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1938年版。
[4]孙海泉 顾万勇:《天国陨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戌笙 龙盛运等:《太平天国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JJD131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