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师只是作为顾问、咨询者和合作者存在,而不是作为知识与真理的化身,以及权威的仲裁者而存在。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不能过度介入,更不能代替他们做研究。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理念,以适应和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
一、变一桶死水为一道清泉
过去经常提到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的说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正在开展的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变过去的一桶死水为一道汩汩而流的清泉。由过去灌输式的接受知识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自我完善知识的过程。这样,在新的理念的驱动下,教师更要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地吸纳有用的知识,否则将无法带领学生去探索和遨游知识的殿堂。例如,有位幼儿老师上公开课,讲完《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后,分组让小朋友做实验。每组发一个矿泉水瓶子,一小盆水,一小堆儿石子,然后让小朋友分组往矿泉水瓶子里倒水(不可倒满,多少不限),投石子,观察和讨论乌鸦能喝着水的情况。小组讨论发言的时候,都说能喝着水,可有一个小组说喝不着水。由于老师没有思想准备,十分愕然地问:“为什么?能不能说说你们组的理由?”那个组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水太少了就喝不着!”老师这才恍然大悟,让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照他们说的做实验,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现象。由此可见,教师知识的储备量和实践经验必须达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程度。
二、变一副冷面为一张笑脸
教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情绪。以往不少老师认为,对幼儿不能给他们好脸,因为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教师应表现出一副冷若冰霜的严肃面孔,以此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诚然,这是违背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规律的。所以,应变一副冷面为一张笑脸,让爱充满课堂,从而使幼儿鼓起轻松愉快的探究学习的风帆。例如,有位幼儿老师在教小朋友了解“饱满”一词的本义后,启发幼儿理解其引申义,幼儿面露难色,教师便故意重新从教室门外走进来,笑呵呵而又精神抖擞地挺着胸脯走上讲台,问小朋友:“刚才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精神饱满!”如此的微笑教学,让小朋友体验到了该词的引申义,从而使一副冷面变成了一张笑脸,教师用爱的神情启迪了稚嫩的心灵。
三、变一支粉笔为一个课件
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划白道儿的板书形式,已经显得太单调和乏味了,根本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这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最佳选择。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在奇妙的声、形、色的感知中去顿悟某些不易理解的自然现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位幼儿教师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制作了CAI课件(利用双层透明胶片,旋转演示水波纹的扩散,说明声波受阻后返回的原理),使小朋友耳聪目明,茅塞顿开。然后再去学习新知,小朋友探究的积极性就会大增,这种变一支粉笔为一个课件的做法,固然是点燃幼儿智光的催化剂。
四、变“一日为师”为一生受益
前人留下来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将不能完全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种由教师主宰一切的陈旧观念必须打破,应变“师徒如父子”辈分关系为“朋友加亲人”的平等关系,以便更好地实行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使幼儿这个主体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不仅体现平等的人文精神,更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以利一生受益,进一步突出探究性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例如,有位学前班老师在识字过程中,认读“排”字后,启发小朋友探究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排’(第二声)字还念排(第三声)?”老师先是一愣(并没在意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查字典知道的。”“真了不起,还没上小学就会用查字典的方法探究问题,真是不简单!”继而老师又问:“还有谁能补充?”另一个小女孩举手说:“我是从小人书里知道的,那里有个叫杨排(第三声)风的人物。”“非常好,她的课外阅读很认真。你们两个都是老师的小老师,谢谢你们的合作!”如此地将传统的师生观变成了新型的师生理念,学习效果当然可以一生受益了,这就是从幼儿的心田里绽放出来的探究之花。
五、变一刀切为一展个性
整齐划一,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思想,是只注重表面情态,按照教师事先预定的意识为转移的做法,严重地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散和时空的活动,使主体徘徊于被动的死胡同,造成个性发展的阻抗。实际上,没有个性就很难有创新。因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探究性学习的又一突破口,也是幼儿教师应树立的一个新的理念。这种不迷信旧有知识,不满足现成结论,敢于质疑问难的批判精神,是打破一刀切传统观念,促进幼儿个性生成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敞开个性发展的心扉,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树立的理念举不胜举,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创新,定会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变一桶死水为一道清泉
过去经常提到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的说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正在开展的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变过去的一桶死水为一道汩汩而流的清泉。由过去灌输式的接受知识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自我完善知识的过程。这样,在新的理念的驱动下,教师更要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地吸纳有用的知识,否则将无法带领学生去探索和遨游知识的殿堂。例如,有位幼儿老师上公开课,讲完《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后,分组让小朋友做实验。每组发一个矿泉水瓶子,一小盆水,一小堆儿石子,然后让小朋友分组往矿泉水瓶子里倒水(不可倒满,多少不限),投石子,观察和讨论乌鸦能喝着水的情况。小组讨论发言的时候,都说能喝着水,可有一个小组说喝不着水。由于老师没有思想准备,十分愕然地问:“为什么?能不能说说你们组的理由?”那个组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水太少了就喝不着!”老师这才恍然大悟,让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照他们说的做实验,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现象。由此可见,教师知识的储备量和实践经验必须达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程度。
二、变一副冷面为一张笑脸
教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情绪。以往不少老师认为,对幼儿不能给他们好脸,因为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教师应表现出一副冷若冰霜的严肃面孔,以此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诚然,这是违背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规律的。所以,应变一副冷面为一张笑脸,让爱充满课堂,从而使幼儿鼓起轻松愉快的探究学习的风帆。例如,有位幼儿老师在教小朋友了解“饱满”一词的本义后,启发幼儿理解其引申义,幼儿面露难色,教师便故意重新从教室门外走进来,笑呵呵而又精神抖擞地挺着胸脯走上讲台,问小朋友:“刚才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精神饱满!”如此的微笑教学,让小朋友体验到了该词的引申义,从而使一副冷面变成了一张笑脸,教师用爱的神情启迪了稚嫩的心灵。
三、变一支粉笔为一个课件
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划白道儿的板书形式,已经显得太单调和乏味了,根本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这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最佳选择。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在奇妙的声、形、色的感知中去顿悟某些不易理解的自然现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位幼儿教师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制作了CAI课件(利用双层透明胶片,旋转演示水波纹的扩散,说明声波受阻后返回的原理),使小朋友耳聪目明,茅塞顿开。然后再去学习新知,小朋友探究的积极性就会大增,这种变一支粉笔为一个课件的做法,固然是点燃幼儿智光的催化剂。
四、变“一日为师”为一生受益
前人留下来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将不能完全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种由教师主宰一切的陈旧观念必须打破,应变“师徒如父子”辈分关系为“朋友加亲人”的平等关系,以便更好地实行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使幼儿这个主体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不仅体现平等的人文精神,更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以利一生受益,进一步突出探究性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例如,有位学前班老师在识字过程中,认读“排”字后,启发小朋友探究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排’(第二声)字还念排(第三声)?”老师先是一愣(并没在意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查字典知道的。”“真了不起,还没上小学就会用查字典的方法探究问题,真是不简单!”继而老师又问:“还有谁能补充?”另一个小女孩举手说:“我是从小人书里知道的,那里有个叫杨排(第三声)风的人物。”“非常好,她的课外阅读很认真。你们两个都是老师的小老师,谢谢你们的合作!”如此地将传统的师生观变成了新型的师生理念,学习效果当然可以一生受益了,这就是从幼儿的心田里绽放出来的探究之花。
五、变一刀切为一展个性
整齐划一,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思想,是只注重表面情态,按照教师事先预定的意识为转移的做法,严重地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散和时空的活动,使主体徘徊于被动的死胡同,造成个性发展的阻抗。实际上,没有个性就很难有创新。因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探究性学习的又一突破口,也是幼儿教师应树立的一个新的理念。这种不迷信旧有知识,不满足现成结论,敢于质疑问难的批判精神,是打破一刀切传统观念,促进幼儿个性生成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敞开个性发展的心扉,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树立的理念举不胜举,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创新,定会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素质教育目标。